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黄炮制研究简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黄具有泻热通肠 ,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的功能。历代对大黄的炮制方法主要有酒炒、醋炒、清蒸、制炭、酒蒸、蜜蒸、醋蒸、九蒸九晒等。一般认为 ,大黄酒炒后泻下稍缓 ,善清上焦血分热毒。酒熟大黄泻下缓和 ,减轻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增强活血祛瘀作用。大黄炭泻下极弱 ,并有止血作用。醋大黄泻下稍缓 ,善于消积化瘀。现代研究证实 ,大黄主含蒽醌类衍生物、多糖、鞣质等。番泻苷及蒽醌苷类为大黄泻下的主要成分 ,游离蒽醌类为大黄抑菌、抗肿瘤的有效成分 ,大黄酚、大黄素 - 6 -甲醚、d-儿茶素、没食子酸具有止血作用 ,游离蒽醌、蒽醌…  相似文献   

2.
大黄为临床常用药物,其临床应用范围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精神、神经、五官等各临床学科,还用于减肥、延缓衰老等研究。近年来,有关其毒性的报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成为世界讨论的焦点。从肝毒性、肾毒性、胃肠毒性以及三致作用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有关大黄毒性的现代研究进行综述,并结合中医临床用药原则提出了减毒的对策,为临床合理应用大黄和最终实现大黄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生物物理化学的角度,探讨黄连及其不同炮制品药性的客观真实性。方法 利用微量热法,测定了大肠杆菌在黄连不同炮制品总生物碱作用下的生长热谱曲线,得到了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结合本草文献报道,综合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连药性的影响。结果 黄连不同炮制品总生物碱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偏温性药姜制黄连、酒制黄连、吴萸黄连使大肠杆菌指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常数显著减小,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释放显著增加。偏寒性药生黄连、醋制黄连、胆汁黄连也使生长速率常数减少,却使热量释放略增加,两者存在较稳定的差异。结论 微量热法可作为刻划中药药性的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药大黄的炮制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属中药泻下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大黄平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lum L.  相似文献   

5.
从炮制对千金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影响等方面对千金子的炮制研究作一系列综述,深一步搞清千金子炮制减毒的机理,为炮制工艺的制定和安全有效的利用千金子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炮制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炮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中药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化学变化,按照临床。制剂调剂的需要,而进行的各种加工处理方法。它是保证药品质量、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可增强疗效,减缓毒副作用。1增效 很多中药炮制以后的疗效比生用为高,因此中药炮制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消食健胃药炒制后,产生焦香味,使健脾和胃作用加强。止血药制炭后,使凝血时间缩短。盐制则能引药入肾并增软坚之功。延胡索经醋炙后,水煎液中生物碱的含量升高,从而增强镇痛效果。 淫羊藿属助阳药。据药理实…  相似文献   

7.
大黄的炮制方法与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黄所含有效成分复杂,炮制方法多样,炮制方法的不同,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也不一样。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正确使用不同的大黄炮制品。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有关大黄的经方,总结大黄相关的炮制方法、煎药溶媒和煎煮时间及顺序。认为大黄酒制后可制约其“寒性”,引药上行,清上焦热;缓其峻下之功,保护胃肠;增强活血之效。蒸大黄可缓中补虚,祛瘀不伤正。生大黄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大黄煎煮溶媒多为普通水、井花水和酒,煎煮时间多为30~60 min。通过总结,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大黄的用药规律,充分发挥其药效,以切中病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炮制作用及应用的探讨,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认为生大黄和酒制大黄是最理想的大黄炮制品,可能成为最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大黄的炮制及药理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用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药用大黄(RheumoffcinaleBaill)的干燥根茎或根。因其含有多种药效成分而有不同的药理作用,本文就不同的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探讨如下。1生大黄取原药材,分开大小,除去杂质,洗净,闷润至软后,切原片或块,干燥。生大黄主要的化学成分为患忒类、游离意配衍生物、鞋质等。其中,结合性大黄酸类是泻下的主要成分,以番泻忒A作用最强。药理作用系由于刺激肠壁,增加肠的张力和蠕动,减少水分吸收而发生缓泻作用。因同含有收敛作用的鞋质,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基于1H-NMR和UPLC的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对生远志、蜜远志及甘草制远志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方法 首先采用基于1H-NMR及UPLC代谢组学技术对生远志及两种炮制品进行分析,指认初级代谢产物21种,次级代谢产物8种,并采用UPLC技术测定三者中细叶远志皂苷的量。结果 生远志与蜜远志、甘草制远志化学成分明显不同;与蜜远志相比,生远志与甘草制远志化学成分更加接近;三者中部分氨基酸、有机酸及糖类等的量变化较大;与生远志相比,蜜远志中总皂苷量几乎不变,甘草制远志则有所上升;糖酯类化合物3, 6′-二芥子酰基糖酯在甘草制远志中其量降低,蜜远志中最低,同时部分次级代谢产物的量也有所不同。结论 从代谢组学整体角度来看,生远志及其蜜制、甘草制品化学成分差异明显,说明炮制可改变药性,导致其功效可能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谱效-构效结合的高效天然化合物活性筛选体系,并采用该体系筛选大黄中酪氨酸酶抑制剂。方法 根据酪氨酸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原理,以大黄为例依次经过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分别检测各极性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针对活性组分通过UPLC-Q/TOF鉴定活性成分,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评价构效关系,进一步筛选抑制剂分子,并结合酶学检测验证药效成分。结果 通过建立的谱效-构效结合筛选体系获得大黄中大黄素、藜芦酚-4′-O-β-D-葡萄糖苷等9种具有间二羟基苯酚、邻三羟基苯酚结构的化合物可能具有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结论 大黄中大黄素和藜芦酚衍生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谱效-构效相结合的筛选模式为天然化合物活性筛选提供了便捷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灰毡毛忍冬的主要药效,并与忍冬相关药效进行比较。方法 通过测定灰毡毛忍冬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研究其对6种常见致病菌的抗菌作用;采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和大鼠棉球植入致肉芽肿等实验,研究其抗炎作用;采用酵母粉致热大鼠模型,研究其解热作用;通过测定大鼠白细胞数和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器官质量及碳粒廓清实验,研究其免疫作用,并与忍冬进行比较。结果 灰毡毛忍冬对6种常见致病菌具有显著的抑菌和杀菌作用,MIC为7.8~62.8 mg/mL,MBC≥250 mg/mL;灰毡毛忍冬(10 g/kg)能显著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鼠足肿胀度和减少肉芽组织的增生,有抑制小鼠耳肿胀和降低发热大鼠体温的趋势,显著提高小鼠脏器指数、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有增加大鼠白细胞数的趋势。灰毡毛忍冬与忍冬的上述药效学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灰毡毛忍冬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和解热的趋势,能增强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作用强度与忍冬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参芦头多糖的组成与质量分数及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方法 采用紫外光谱扫描法分析人参芦头多糖的质量分数,采用TLC法分析其单糖组成,采用HPLC-HPSEC法测定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用硫酸-咔唑法测定多糖的量。结果 紫外光谱扫描未发现在260和280 nm附近有特征吸收,经TLC分析,芦头多糖水解后的单糖成分为葡萄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及葡萄糖醛酸,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1×103~1×106,提取的人参芦头粗多糖含多糖按半乳糖醛酸计为12.2%(RSD=0.6%,n=6)。结论 经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的人参芦头多糖中蛋白质及核酸等杂质较少,不影响后续的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采用硫酸-咔唑法定量测定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泰山野生白苏Perilla frutescens叶挥发油组成及抑菌活性。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苏叶挥发油,采用GC-MS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为供试菌种,平板打孔法初步测定挥发油抑菌活性,试管稀释法测定挥发油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 白苏叶挥发油已鉴定成分占总量的98.45%,其主要成分有2, 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 [3.1.1] 庚-2-烯(18.23%)、紫苏酮(18.16%)、戊基苯酚(17.3%)、石竹烯(14.79%)、芳樟醇(7.69%);白苏叶挥发油对4种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00、2.500、0.625、0.100 μL/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5.000、2.500、1.250、0.200 μL/mL。结论 白苏叶挥发油对细菌和真菌都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尤其对红色毛癣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考察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生附子、黑顺片分别与浙贝母、川贝母配伍前后双酯型生物碱的量,分析共煎液中乌头类生物碱之间的转化。方法 采用HPLC及电喷雾质谱技术,对川乌、草乌、生附子及其炮制品与浙贝母、川贝母配伍前后双酯型生物碱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乌头属中药及其炮制品在与浙贝母配伍时能够抑制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转化,而与川贝母配伍对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转化则起到促进作用。结论 从化学成分量的变化方面分析,中药“十八反”之“乌头反贝母”并不是绝对的,乌头属中药及其炮制品与浙贝母配伍“相反”,与川贝母配伍“不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同时测定白硇砂Sal Ammoniac和紫硇砂Halite Violaceous及各炮制品中Al、As、B、Ba、Be、Bi、Ca、Cd、Co、Cr、Cu、Fe、Ga、Hg、K、Li、Mg、Mn、Ni、Pb、Sb、Sn、Ti、Tl、V、Zn共26种元素的量。方法 以混酸(HNO3-HCl-HF,5∶2∶2)进行微波消解制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进行测定。结果 该方法的加样回收率在94.4%~106.8%,RSD在1.06%~3.50%。白硇砂中检出20种元素,紫硇砂中检出19种元素;各炮制品中检出的微量元素种类与生品基本相同。结论 经加醋煮或加醋捞制后,白硇砂和紫硇砂中As、Cd、Cr、Pb等有害元素的量降低,为深入研究其炮制工艺和炮制减毒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Pubmed收集了丹参相关的文献600余篇,整理了近年来与丹参药理机制研究相关的文献报道,归纳出丹参的药理活性成分,揭示单味中药丹参中多成分、多靶点的整合效应,并试图找出丹参中发挥抗肿瘤药理作用的结构母核,提出以结构母核为基础研究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的整合效应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狭叶柴胡的解热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狭叶柴胡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生药40、20、10 g/kg)组、阿司匹林(100 mg/kg)阳性对照组,干酵母诱导SD大鼠发热后分2次给药。造模后5~10 h每隔1 h观察大鼠的体温变化;采集造模后10 h大鼠血浆,进行GC-MS代谢组学分析,并寻找发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 阿司匹林具有很好的解热效果,在给药2 h后体温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剂量的狭叶柴胡提取物使发热大鼠的体温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解热作用与剂量相关;高剂量组起效较快,在第1次给药后1 h即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1);中剂量组在第2次给药后1 h效果最好,体温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组大鼠体温在各个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体温曲线波动较大,表明药物在该剂量虽可干预体温的升高,但未产生明显效果。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指认了与发热相关的17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且不同剂量狭叶柴胡提取物均能调节这些标志物的改变。结论 狭叶柴胡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且与剂量相关,其可能从酶抑制、神经递质、糖脂代谢、氨基酸及能量代谢等多层面协同发挥作用,具有多靶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羌活种子。方法 在4 000~400 cm?1内测定羌活种子光谱吸收峰,应用系统聚类和SIMCA模式识别法鉴别羌活和宽叶羌活的种子。结果 运用系统聚类法,当聚类距离为15时,两种羌活可明显分为2类;运用SIMCA模式识别法,所建模型对羌活和宽叶羌活的种子识别率分别达96%和97%,拒绝率均为100%,两者盲样检测准确率也在90%以上,所建模型可用于样品检测。结论 应用红外光谱法结合系统聚类和SIMCA模式识别法,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鉴别羌活种子,该方法为鉴别羌活种子的来源及真伪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