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肢多发痛风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手术治疗四肢多发痛风石患者9例,均为男性。年龄41~65岁,中位数55岁。痛风石累及手部、腕部、肘部、踝部、足部,且大小不一。术前血尿酸含量(521.6±24.4)μmoL·L~(-1),痛风石病灶疼痛最明显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7.0±1.1)分。病程12~30年,中位数20年。观察切口愈合、疼痛缓解、局部外观改善、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及手术部位痛风石复发情况,监测血尿酸含量。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80 min,中位数126 min。术中出血量50~250 mL,中位数133 mL。切口愈合时间14~104 d,中位数28 d。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22个月。3例切口愈合时间超过14 d,均行切口分泌物病原学检查,均未检出致病菌,常规换药后切口愈合。所有患者原痛风石病灶处外观改善,关节功能恢复。末次随访时,血尿酸含量(405.0±23.6)μmoL·L~(-1),原痛风石病灶疼痛最明显处疼痛VAS评分(2.9±1.4)分。至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痛风石均未复发。结论:手术治疗四肢多发痛风石,可以减轻疼痛症状、改善局部外观、恢复关节功能、降低血尿酸含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总结中青年四肢痛风石患者手术治疗疗效和治疗体会。方法:选取自2015年8月至2021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50例四肢痛风石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30~55岁,平均为40岁。术前均积极内科会诊治疗。术中根据痛风石侵蚀程度选择不同的术式,全部一期完成。术后随访,评估患者创口愈合情况,患肢外观,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有无原位复发。结果:50例患者中4例切口延期愈合,46例切口一期愈合(2~3周拆除缝线)。46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6.5年,患者四肢畸形得到矫正,外形包块消失,受累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关节融合除外),稳定性可靠,VAS评分下降,手术原部位均无痛风石复发,整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积极适时的手术切除痛风石是恢复患者外形及功能,阻止痛风性关节炎进一步加重,降低机体尿酸负荷的有效方法。特别对中青年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保留和修复原有解剖结构,争取一期完成手术,大大减轻患者的身体痛苦及经济负担,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治疗晚期手足通风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3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晚期手足通风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治疗患者在术后痛风急性发作的次数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少(从术前平均7.3次/年的发作率下降至平均0.9次/年),而且发作的程度与术前相比显著减轻。其中有l例出现新的痛风石;2例发生切口皮肤边缘坏死,发生率为15.38%;1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以及切口延期愈合,其发生率为7.69%;1例患者手术部位的痛风石出现复发。结论: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为特征,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结石形成影响功能,即宜早期手术处理,术中尽量保留局部皮肤,一次性难以清除的,应坚持换药处理,并早期指导患者行功能练习,以利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土茯苓抗痛风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痛风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痛风疾病的难愈性和反复发作性已成为当前临床治疗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目前使用的抗痛风西药降低尿酸和控制炎性反应在短期内疗效肯定,但长期应用会导致诸多不良反应。土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痛风,其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本文将土茯苓主要化学成分以及治疗痛风作用的机制作一综述,为将其研究开发成为抗痛风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近几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升高,以及妊娠合并某些疾病,行剖宫产术切口能否愈合等问题引起注意。因此,妇产科医生对切口愈合的基本原则知识必须掌握。 一、切口愈合的基本过程 腹壁分为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伤口愈合过程也就是上皮组织及结缔组织的修复过程。 上皮组织的修复,靠上皮细胞的增生与分裂。经缝  相似文献   

6.
手术切口是外科手术留下的痕迹,切口能否如期愈合以及是否美观是近年来患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而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等原因妨碍了切口如期愈合,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现就76例妇产科腹部术后切口延迟愈合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和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何降低切口感染率和提高切口一期愈合率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防治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为了处理高危妊娠和解决难产,挽救母婴生命,剖宫产已成为一种重要手段。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其并发症也逐渐增加,尤其是基层医院出现子宫及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也增多,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十年间收住院分娩4340例行剖宫产术1682例,其中:1例因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1周发生感染愈合不良,经抗感染、支持等保守治疗痊愈;27例因脂肪液化使腹部切口裂开;6例切口感染导致愈合不良,腹部切口裂开率为2.1%较文献报道为低。  相似文献   

9.
骨科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 ,是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研究清除切口感染来源加以预防 ,对降低切口感染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骨科自 1983年以来 15年间2 3 0 7次手术切口中感染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 ,并提出了预防措施。现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1.1 手术切口的分类及愈合情况 外科切口将其分为三类。 1清洁切口 ,是指逢合的无菌切口。 2可能污染切口 ,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 3污染切口 ,是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切口愈合又可分为三级。甲级愈合 ,是指愈合优良 ;乙级愈合 …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病因病机不明,目前无法愈合。众多文献显示,中医药、民族医药在治疗痛风上较西医具有一定的优势。故笔者总结四大民族医药(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傣医药)诊治痛风特色,以期丰富痛风的临床诊治思路和手段,促进民族医药的发展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率,对32例会阴切口愈合不良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会阴切口愈合不良与产妇产前的外阴及阴道炎症,术者无茵观念差,助产、缝合水平问题,及产后护理不到位有直接关系。提出严格按照无茵原则,提高操作者技术水平是提高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率的关键,及时治疗产前感染、加强产妇的健康知识宣教及产后护理对减少切口感染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骨科伤口愈合的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观察结果,对手术切口关闭与伤口包扎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基本避免了手术切口易出现的切口感染、皮瓣坏死、延期愈合等并发症,获得了有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会阴侧切产妇的围术期护理,观察会阴切口的愈合情况。方法对320例会阴侧切的产妇实行术前、术中、术后综合性护理。结果320例会阴侧切产妇的切口甲级愈合率达98.27%,乙级愈合率1.73%,无一例丙级愈合。结论对会阴侧切产妇实行综合性护理是切口甲级愈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正常产侧切患者发生切口延期愈合的情况,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切口延期愈合率,从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规范》,自制表格监测在我院正常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3486名产妇切口延期愈合腰因、切口情况、感染病原菌分布。结果监测的会阴侧切口延期愈合患者中发生侧切口延期愈合38例.外阴切口感染21例,侧切口延期愈合率1.1%.外阴切口感染率0.6%;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检出最高;术者的操作技能为侧切口延期愈合的主要原因。结论降低切口延期愈合率可以在术者的操作技能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正切口延期愈合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在常规的换药过程中由于切口长期不愈合给患者心理及治疗带来较多的麻烦,极少数还有可能导致医疗纠纷,所以掌握一个治疗切口迁延愈合的小技巧对临床治疗则大有裨益。近5年来我科应用云南白药粉剂治疗30例切口迁延愈合的病例取得较好疗效,兹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选择对象:收集我科腹部及会阴切口愈合时间超过3周仍未愈合的开放性切口(排除窦道性切口,因为粉剂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除术(TCRM)对子宫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1日-2014年3月31日在东华医院住院行TCRM的手术患者106例按类型分成3组:A组0型,B组I型,C组Ⅱ型。在术后不同时间段行超声及宫腔镜检查,以确认子宫切口愈合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CRM后1个月,0型、Ⅰ型、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术口愈合率分别是54.72%、13.51%、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RM后2个月,0型、Ⅰ型、Ⅱ型肌瘤子宫术口愈合率分别是100%、83.78%、70.59%,Ⅰ型与Ⅱ型肌瘤比较,差异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RM后3个月,愈合率均为100%。结论:0型肌瘤TCRM后2个月以上子宫切口全部愈合,Ⅰ型和Ⅱ型肌瘤TCRM后3个月切口全部愈合。TCRM后存在子宫破裂风险,应指导患者不在子宫切口愈合前妊娠。术后子宫切口成为牢固切口的间隔时间还须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四肢多发巨大痛风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手术治疗四肢多发巨大痛风石患者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45~73岁,中位数58岁。发病部位涉及肘、腕、掌指、指(趾)间、第一跖趾、踝、膝等关节。病程8~25年,中位数12年。术前血尿酸含量(486.2±25.8)μmol·L-1。术后随访观察患肢畸形矫正、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监测血尿酸含量。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关节畸形矫正、外形恢复,关节功能改善。末次随访时,血尿酸含量(394.6±31.6)μmol·L-1。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皮肤坏死1例,经清创及植皮处理后切口愈合。结论:手术切除四肢多发巨大痛风石,可矫正关节畸形,恢复肢体外形,改善关节功能,有利于控制血尿酸含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芒硝外敷腹部切口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5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0例。所有患者行剖宫产术后,对照组予腹部常规切口消毒,外用无菌切口贴;治疗组加用大黄联合芒硝外敷腹部切口。3天后观察两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切口甲级愈合222例,甲级愈合率为88.8%;对照组甲级愈合202例,甲级愈合率为80.8%。两组甲级愈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切口硬结形成、红肿渗出、脂肪液化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低于对照组的19.2%(P0.05)。结论:大黄联合芒硝外敷可以提高剖宫产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血常规及体温变化、腹壁切口的愈合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本组60例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中,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的方式、肥胖、感染、合并症等均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导致剖宫产后腹部切口不良的因素较多,因此,术前做好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相关治疗及预防,合理推广围术期用药,提升术者操作的技能等,能够进一步降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的28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结果: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破膜时间长、急诊手术、手术及住院时间长、孕妇肥胖、贫血、营养不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结论:加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护理,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征象,尽早处理,扩开切口,拆除缝线,局部彻底清创,每天坚持换药,二期缝合切口,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并使切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