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化系统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癌症患者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03/2003-09沈铁分局沈北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04例。采用统一印制的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用语,在沈北医院对患者进行医学应对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医学应对问卷评定患者的应对方式,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水平,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人格特征。问卷当场收回。医学应对问卷按1~4级计分(分为面对、回避和屈服3种应对方式,评分越高,应对方式使用越多),症状自评量表按(5级评分)(0~4,评分高,心理健康水平低),艾森克人格问卷[按照精神质(P)、内外倾(E)、情绪稳定型(N)、掩饰(L)评分,评分越高表示精神质、外向、情绪不稳定和掩饰程度高]。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0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人格问卷情绪稳定性维度与屈服应对呈显著性正相关,掩饰性维度与屈服应对呈显著性负相关。患者在面对应对方式上与症状自评量表各项均不相关(P&;gt;0.05);回避应对方式上与症状自评量表除人际关系及敌对外其他指标均呈负相关,(P&;lt;0.05);在屈服应对方式上与症状自评量表除恐怖、偏执、精神病外各项指标均呈正相关(P&;lt;0.05)。结论消化系统癌症患者更多采取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不同,应对方式也不同,情绪不稳定者大多采取屈服的应对方式。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平衡心理,保护心理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等卫校学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等卫校学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对卫辉市卫生学校150名二年级学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测评焦虑状况,抑郁自评量表测评抑郁状况,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人格特征,对上述测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中等卫校学生实习前焦虑情绪发生率为36.6%,抑郁情绪发生率为46.6%;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均<0.05),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P<0.01),医学专业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护理专业(P<0.01).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分女生内外倾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神经质和掩饰性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1~0.05),男生掩饰性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常模(P<0.01),内外倾、掩饰性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女生(P<0.01).焦虑情绪神经质及精神质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掩饰性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中等卫校学生实习前存在诸多的焦虑、抑郁情绪等心理问题,应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适当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驻岛海军军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于2003-07/08以南方某驻岛部队一个分队为观察群体,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男性军人107名作为调查对象。被试均自愿参加评估,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人格特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定应对方式、症状自评量表测定心理健康水平。艾森克个性问卷共88个条目,选取量表反映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3个维度对人格特征加以分析。症状自评量表由90个问题组成,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对每个问题采取5级评分(1~5级,1没有,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根据总均分及各因子分的高低来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0不采用、1偶尔采用、2有时采用和3经常,量表进一步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两个因子。主要进行驻岛海军军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与个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各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加入交互作用变量的分层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07份,其中有7份问卷漏填选项,视为不完整问卷,合格问卷100份,有效率93.5%。①神经质、精神质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性正相关,内外向与症状自评量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性负相关。②消极应对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性正相关;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为神经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神经质与消极应对的交互作用,标准回归系数分别是0.046、-0.167、-0.167、0.879。结论:驻岛海军军人的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驻岛海军军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驻岛海军军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于2003-07/08以南方某驻岛部队一个分队为观察群体,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男性军人107名作为调查对象.被试均自愿参加评估,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人格特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定应对方式、症状自评量表测定心理健康水平.艾森克个性问卷共88个条目,选取量表反映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3个维度对人格特征加以分析.症状自评量表由90个问题组成,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对每个问题采取5级评分(1~5级,1没有,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根据总均分及各因子分的高低来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0不采用、1偶尔采用、2有时采用和3经常,量表进一步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两个因子.主要进行驻岛海军军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与个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各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加入交互作用变量的分层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07份,其中有7份问卷漏填选项,视为不完整问卷,合格问卷100份,有效率93.5%.①神经质、精神质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性正相关,内外向与症状自评量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性负相关.②消极应对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性正相关;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为神经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神经质与消极应对的交互作用,标准回归系数分别是0.046、-0.167、-0.167、0.879.结论:驻岛海军军人的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惊恐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差异,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55例冠心病患者、55例惊恐障碍患者和8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惊恐障碍组年龄显著小于冠心病组(t=7.23,P<0.01);冠心病组和惊恐障碍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症状自评量表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精神质维度评分显著低于惊恐障碍组(P<0.05或0.01),掩饰性维度评分显著高于惊恐障碍组(P<0.01).结论惊恐障碍患者较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具有明显的精神神经质倾向,情绪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人格型态与抑郁症的关系,并尝试应用量表判定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方法对1 025例精神病患者的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测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艾森克个性问卷4个维度评分,将患者分成3种人格型态,其中抑郁症患者中属于自我中心神经质类型人格型态者占44.44%;通过判别分析发现,重度抑郁患者艾森克个性问卷的神经质、掩饰性维度评分及症状自评量表的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分显著有别于轻度抑郁患者.结论抑郁症患者中属于自我中心神经质类型人格型态者居多,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某些因子评分能有效判定抑郁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身心语言程式学理论的围术期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焦虑状态、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37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69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身心语言程式理论的围术期心理干预,干预3个月。统计比较两组围术期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评分、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肝癌量表评分。结果 (1)焦虑状态:进入介入治疗室时和出院时研究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维度评分较入院时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状态焦虑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仅特质焦虑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应对方式:干预后两组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的面对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的屈服、回避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心理健康状况:干预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90例白内障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白内障患者人格特征中的掩饰性因子(L)得分为(58.42±4.17)分;在应对方式中,面对得分为(16.76±2.43)分,回避得分为(15.86±2.14)分,屈服得分为(11.86±2.14)分,与常模相应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掩饰性因子与面对呈负相关,与回避方式呈正相关。结论白内障患者人格特征异于正常人群,常采用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而较少采用面对的应对方法。外向的、与人容易沟通的患者比较易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而在情绪和掩饰性相同的患者中,可以采取完全不同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应对方式,分析影响患者选择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评估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中文版、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住院患者176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面对应对方式、回避应对方式、屈服应对方式中,性别、年龄、职业、病程、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2)内外向因子维度与回避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神经质因子维度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3)SCL-90总分及10个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程长短、家庭收入、人格特征以及病人的身心症状在不同程度上都是患者选择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应对方式,分析影响患者选择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评估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中文版、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住院患者176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面对应对方式、回避应对方式、屈服应对方式中,性别、年龄、职业、病程、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2)内外向因子维度与回避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神经质因子维度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3)SCL-90总分及10个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程长短、家庭收入、人格特征以及病人的身心症状在不同程度上都是患者选择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酒精依赖初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50例男性酒精依赖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男性健康体检者50名设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两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艾森克个性问卷神经质、掩饰性维度评分和应对方式问卷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酒精依赖初期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精依赖的发生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等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在进行药物脱瘾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对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住院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5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与一般患者相比,本组患者应用回避和屈服方式更多。不同个体应对方式受性别、居住和费用支付方式、病情和病程的影响;面对方式与SCL-90总均分及各症状因子呈负相关,回避和屈服方式与SCL-90总均分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应对方式与该疾病患者的心身症状密切相关,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评估和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其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潜艇部队士兵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方式和途径。方法:于2003-07/08以海军潜艇部队为观察群体,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男性军人285名作为调查对象。被试均自愿参加评估,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人格特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定应对方式、症状自评量表测定心理健康水平。艾森克个性问卷共88个条目,选取量表反映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3个维度对人格特征加以分析。症状自评量表由90个问题组成,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对每个问题采取5级评分(1~5级,1没有,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根据总均分及各因子分的高低来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并与中国军人常模进行比较。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0不采用、1偶尔采用、2有时采用和3经常,量表进一步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两个因子。主要观察海军潜艇部队士兵心理健康状况,海军潜艇部队士兵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并分析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路径。结果:发放问卷285份,剔除无效问卷10份,回收合格问卷275份,有效率96.5%。①潜艇部队士兵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分及总均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人际敏感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神经质、精神质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正相关(0.374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0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及Spearman等级相关的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人格特征中的掩饰性因子(L)得分为(57.83±4.13)分;在应对方式中,面对得分为(16.91±2.21)分,回避得分为(15.69±2.01)分,屈服得分为(11.54±2.03)分,与常模相应得分相比均有显著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统计方法显示掩饰性因子与面对呈显著负相关,与回避方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人格特征异于正常人群,常采用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而较少采用面对的应对方法.外向的、与人容易沟通的患者比较易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而在情绪和掩饰性相同的患者中,可以采取完全不同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影响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家属因素。方法对153 例脑瘫患儿的153 名家属,采用家庭基本情况、对患儿疾病了解程度、依从性3 项自制调查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量表、婚姻质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幸福感指数5 项标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康复前后采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对患儿进行评定。结果康复有效、无效的患儿间,家属的依从性、对患儿疾病了解程度、家中有无健康子女、艾森克人格内外向和掩饰性、症状自评6 项因素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中有无健康子女、内外向人格、症状自评是影响患儿康复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脑瘫患儿的家庭状况、家长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影响患儿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接受物理治疗的颈椎病康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方法:颈椎病组为2005-02/12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康复理疗科经治的颈椎病患者60例。健康对照组为愿意接受调查的患者家属60例,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职业与病例组进行1∶1配比设计。颈椎病患者物理治疗采用制动、颈椎牵引、推拿疗法、物理治疗、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在接受治疗后1周内采用吴文源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和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检测、评定。症状自评量表包含10个因子90个记录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分值越高越严重。艾森克人格问卷包含神经质、内外倾、精神质、掩饰性4个维度。对数据进行U检验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发放问卷120份,全部收回且合格,有效率100%。①颈椎病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症状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抑郁、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因子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颈椎病组患者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神经质分和精神质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外倾分和掩饰性与各自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神经质分与症状自评量表的所有因子都存在相关关系,内外倾分与抑郁、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因子有负相关关系,精神质分与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等因子相关。结论:颈椎病患者存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等多种心理障碍,人格特征多表现为神经质和精神质。人格特征(特别是神经质分)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颈椎病康复理疗患者接受物理康复治疗的同时,也应采用适当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背景:焦虑和抑郁的共病率各家报道不一,在抑郁症的病理心理学上,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应付方式与人格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并不十分清楚。目的:分析伴有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的应付方式与人格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对象:选择2002-06/2003-01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88例。另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山大学部分职工及家属、临时工、学生中健康自愿者90人为正常对照组。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评估。主要观察指标:①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分比较。②有焦虑症状抑郁症组和无焦虑症状抑郁症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分比较。③抑郁症组各指标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结果:178名入选对象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抑郁症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精神质、神经质两个维度的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内外向维度、积极应付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②伴有焦虑症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精神质、神经质两个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不伴焦虑症者,积极应付方式得分低于无焦虑症组。③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焦虑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内外向维度及积极应付方式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①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精神质较明显,偏内向,情绪不稳定,较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②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其抑郁症状较严重,精神质、神经质比较明显,较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③较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可纳入人格特质的内外向维度之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海勤人员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467名海勤人员采用疲劳评定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海勤人员疲劳评定量表因子1、因子2、因子3评分显著低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因子4评分显著高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P<0.01),因子1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衔级海勤人员因子1、因子2、因子3评分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C组因子1、因子2、因子3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不同专业海勤人员因子3评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潜水员因子3评分显著低于其他专业.海勤人员疲劳评定量表因子1、因子2、因子3评分与艾森克个性问卷的精神质、神经质维度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内外向、掩饰性维度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因子1、因子3评分与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积极应对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因子1、因子2、因子3评分与消极应对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因子1、因子3评分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维度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因子4评分与客观支持维度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因子1、因子2、因子3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影响海勤人员疲劳状况的心理社会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总体上拟合较好,对疲劳状况的总效应按影响大小依次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结论 海勤人员疲劳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其疲劳状况受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00例泌尿外科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泌尿外科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的SA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回避"和"屈服"医学应对方式评分中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患者SAS评分与"面对"(γ=0.200,P<0.05)和"屈服"(γ=0.351,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回避"(γ=0.056,P>0.05)无相关性。结论泌尿外科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更倾向于采取面对和屈服的应对方式,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格林模式为指导的健康宣教对尖锐湿疣患者情绪及自我效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20例尖锐湿疣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各11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格林模式为指导的健康宣教,观察6个月,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率。干预前后采用医院自制尖锐湿疣患者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调查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采用医学应对问卷评定应对方式,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定自我效能。干预后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评定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尖锐湿疣患者健康知识调查问卷总分及尖锐湿疣疾病知识、自我保健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及医学应对问卷的面对、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回避、屈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格林模式为指导的健康宣教能提高尖锐湿疣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及自我效能水平,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改变其应对方式,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