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SuperiorMesenterinArterySyn drome ,SMAS)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引起梗阻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病症 ,又称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综合征 ,Wilkie病或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我科从 1981~ 2 0 0 1年共收治 12例 ,均获痊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6个月~ 3 0岁 ,平均 13岁。 6个月~ 3例 ,2岁~ 5例 ,14岁~ 4例 ;病程呈急性发作 2例 ,1个月~ 10年 10例 ,平均 3年。1.2 临床表现 本组 10例呈慢性发作 ,表现…  相似文献   

2.
周俭玲  王连源 《广东医学》2000,21(10):874-874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又称良性十二指肠瘀滞症 ,文献中亦称Wilkie病 ,1942年由Rotitansky首先报道。 1974年Akin等经研究认为正确的病名应称为十二指肠血管性压迫 ,因为不仅是肠系膜上动脉 ,而且肠系膜上动脉的一个分支均可压迫十二指肠第三或第四部引起十二指肠梗阻[1] 。但目前临床上仍习惯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我院自 1974~ 1999年经X线钡餐检查和 (或 )手术确诊为本病的共2 7例 ,现就其临床特点作一归纳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7例中男 19例 ,女 8例 ,男∶女为 2 4∶1;年龄 4个月至 74岁 ,平均2 8 9…  相似文献   

3.
<正> 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又称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指十二指肠第三或第四段受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结肠中动脉压迫所致的慢性十二指肠梗阻症状。本文收集2所医院1988年6月至1994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17例SMAS,就其手术方式及冶疗效果报告并讨论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3—47岁,中位年龄31岁。病程6个月至10余年。临床上均表现为慢性肠梗阻症状,其特点是:间歇反复发作食后上腹胀痛及呕吐,呕吐物含所进食  相似文献   

4.
<正> 我院自1973年以来经外科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梗阻1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0例,女8例。20~30岁者10例。发病最长20年,最短一个月。以半年到2年为多,共11例。急诊发病3例。梗阻原因: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2例;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核压迫4例;胰腺挫伤后十二指肠升部粘连吊角1例;肿瘤压迫1例。均经钡透或手术证实。有6例误诊,4例误诊为幽门梗阻,2例误诊为十二肠溃疡。余者在术前均获明确诊断。结果采用5种术式,13例治愈,5例复发。一、屈氏韧带松解加 BⅡ式胃次全切除术手术2例,病因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伴十二指肠溃疡。1例痊愈,1例复发,  相似文献   

5.
吴佩  周洮 《安徽医学》1991,12(5):38-39
<正> 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十二指肠梗阻32例。现就其病因、诊断和治疗上的几个问题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32例中男性9例,女性23例,男女之比为1:2.5。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63岁。5岁以下3例,6~15岁5例,16~60岁22例,60岁以上2例,以青壮年居多。病因:本组病例其梗阻病因均经手术证实。肠腔外受压22例,占68.7%,内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4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6例(二者合并存在2例),肠系膜淋巴结结核2例,十二指肠左旁疝1例,十二指肠巨大憩室1例。肠腔  相似文献   

6.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SMAS),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十二指肠水平部被压迫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脊柱之间而引起十二指肠近端梗阻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或间歇性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厌食和体重不增等非特异性表现,常误诊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肠痉挛、再发性呕吐等。儿童较少见,且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易致误诊。我院自2005年~2007年共收治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0例,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诊断和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又名Wilkie综合征、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等,是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所引起的梗阻症状,临床上比较少见.本文收集了我科自1996年至2005年共计10年间所收治的12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病人的诊治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房淑彬 《安徽医学》1991,12(1):44-44
<正>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即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综合征又称Wilkie综合征。本病在小儿少见,且易误诊。我院近10年来收治4例,文本就诊断及治疗问题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大13岁,最小3岁。进食后上腹胀痛史最短4月,最长10年以上,均为进食后呕吐食物或胆汁入院。曾误诊小儿蛔虫性肠梗阻1例,急性胃炎1例,十二指肠套叠1例。入院时消瘦4例次,贫血2例次,上腹包块2例次,胃有震水音1例次。3例做了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0年8月—2012年8月安徽省立医院儿外科收治20例SMA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就其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经18年随访,保守治疗9例,6例痊愈,3例复发;手术治疗11例(包括屈氏韧带松解、空肠十二指肠吻合术4例,Ladd手术7例)均痊愈。结论本综合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确诊依靠上消化道钡剂造影,B型超声、CT血管成像可直接测定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保守治疗无效应手术治疗,Ladd手术可彻底解除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压迫,且无需肠吻合,手术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系指十二指肠第三部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所致的十二指肠近端梗阻的临床综合征,又称Wilke病。临床上可出现呕吐、上腹部胀痛等一系列症状。我院1985~1997年共经手术治疗本病9全,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性6例...  相似文献   

11.
田新民  赵龙栓 《中原医刊》2000,27(10):15-16
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手术方式有多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尤其是对症状重、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病例,改良十二指肠引流术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且更符合胃肠道生理要求。笔者自1995年5月至1999年5月采用改良十二指肠引流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1例,均获得治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28~55岁,平均36.5岁。病程1.8~7年,平均3.2年。11例均为症状较重,反复发作性餐后上腹部慢性纹样疼痛,饱胀感,伴频繁恶心、呕吐,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 对该院2005~2007年诊治过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行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9例明确诊断;10例均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2例同时行血管造影,明确诊断;10例患者均先行内科保守治疗,其中9例因无效而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3例.十二指肠血管前移位术1例.术后患者全部随访,均痊愈.结论 消化道钡餐造影、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简单、可靠的诊断手段,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其有效、易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彭德芬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4,29(6):559-559,564
上肠系膜动脉综合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引起梗阻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病症,又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或WilKie病。此病在临床上较少见,常常需手术治疗…。我科收治煤矿爆炸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4例患者,伤后1~2周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通过改变病人的体位、早期胃肠道营养和积极的肠外营养等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缓解,于伤后28~35d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十二指肠横部受到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引起梗阻而造成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我科 1986年元月至 1999年 11月,为 13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病人,男7例,女6例;年龄16至38岁,平均27岁;病程1年至6年,长期服用中西药治疗,均疗效不佳,其中4例诊为返流性胃炎,2例诊为胃溃疡,2例诊为胃下垂,1例诊为胆石症。 1.2 临床表现:本组13例病人均有进行性体重下…  相似文献   

15.
我科 198 1~ 2 0 0 1年共收治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16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 :本组 16例中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18~ 5 4岁 ,平均 31岁。病程 1个月~ 15年。临床特点 :上腹胀痛或隐痛 11例 ;呕吐 11例 ;变换体位可使症状缓解 3例 ;上腹膨满 ,下腹扁平 ,无腹肌紧张 ,压痛不明显 ,叩诊鼓音。部分病人可见胃型 ,时有震水音 ,肠鸣音无改变。严重者出现消瘦10例 ;贫血 5例。X线钡餐检查 :16例均显示胃及十二指肠第 1、2部扩张 ,钡剂在第 3部停留较久 ,取俯卧位时钡剂可顺利通过梗阻部位进入空肠。术中所见 :16例十二指肠均有不…  相似文献   

16.
十二指肠梗阻较少见,现将我院1965年~1990年经手术证实的23例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965~1990年我院普外科共收治慢性十二指肠梗阻27例,占同期住院人数的0.1%,其中23例经手术治疗。患者年龄24天~72岁,男女之比近似1:1。根据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5例,结核致十二指肠梗阻5例,十二指肠癌3例,胰体癌2例,十二指肠粘连2例,  相似文献   

17.
我院从 1980~ 2 0 0 0年共收治椎管内肿瘤 76例 ,手术 5 2例 ,其中经手术证实误诊 12例 ,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其中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10~ 68岁 ,平均 45岁 ;病程 6个月以下 3例 ,6个月~ 1年 2例 ,1~ 5年 6例 ,超过 5年 1例。  相似文献   

18.
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8例。空肠与十二指肠端侧Roux-Y吻合3例,空肠与十二指肠侧侧吻合5例。结果采用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8例均治愈,其中仅1例术后近期效果不好,经支持治疗1个月后方治愈出院。结论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既简便易行、又效果可靠的常用术式,但该手术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同样也不可轻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明确诊断26例,均先行内科保守治疗,24例因无效后而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Treitz韧带松解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术后患者全部随访,均痊愈.结论 消化道钡餐造影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首选方法,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也有助于诊断,根本的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并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收治的一例儿童SMAS合并NC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14岁男性患儿,因反复腹痛4月,加重伴反复腰痛1月余入院。病初基层医院按急性消化道溃疡予间断抗感染、抑酸护胃治疗3月余,效果差。入我院后腹痛加重,伴左侧腰痛,查WBC:6.95×109L-1,血红蛋白:60g/L。全消化道造影(钡餐)示:十二指肠球部变形,球后明显狭窄伴有小龛影,造影通过不畅,十二指肠降段肠腔扩张,水平状可见笔杆样压迹,造影剂通过受阻,变换体位后造影剂可通过;超声示:肠系膜上动脉左侧内径较右侧内径增宽三倍以上;腹部平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53°。结论诊断为肠系膜压迫综合征并左肾静脉胡桃夹。该病较少见,病情隐匿,预后良好,及时行上消化道造影及超声检查,及早予内外科综合治疗是避免误诊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