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总结83例脑室出血患者在侧脑室引流术前、术中、术后的监测及整体护理,认为:术前宜常规治疗内科并发症,降低颅内压.术中及术后监测颅内压迅速引流脑室内积血,保持引流管通畅,仔细观察并记录引流量及颜色,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早夹管拔管以减少颅内感染或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颅内血肿微创术后脑室引流为颅脑术后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它不仅能迅速降低颅内压,排出脑内积血,还可减少伤口脑脊液漏,避免枕下肌间积液,并可在手术中有利于改善手术区的暴露等。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及挽救病人的生命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压增高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52例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压增高病例采取严密的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出院时存活46例,38例意识清醒,肢体功能恢复,生活自理,5例意识清醒,但留有偏瘫或部分失语,生活部分自理,3例卧床不起;死亡6例.结论 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与保障,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损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5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监测组及对照组.监测组: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情况,调整引流量和脱水剂应用;对照组:对2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根据医师临床经验进行调整引流量及应用脱水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监测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和有效率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提高疗效,估计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20例脑室出血患者在侧脑室引流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监测及护理。术前宜常规处理和预防并发症,降低颅内压,术中及术后宜监测颅内压,迅速引流脑室内积血,保持引流管通畅,仔细观察并记录引流的量及颜色,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早夹管、拔管,以减少颅内感染,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分析120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压增高的处理及预后,认为,术后常规应用脱水剂、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纠正水、电解质紊刮,是预防颅内压进一步增高,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20例脑室出血患者在侧脑室引流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监测及护理.术前宜常规处理和预防并发症,降低颅内压,术中及术后宜监测颅内压,迅速引流脑室内积血,保持引流管通畅,仔细观察并记录引流的量及颜色,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早夹管、拔管,以减少颅内感染,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更彻底地引流出颅内积血积液,防止颅内压增高,颅脑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管引流高度常根据管道引流位置和颅内压而进行调节。现临床上普遍的固定方法是用系带将颅脑引流装置捆绑在床头挡板或床旁栏杆上,或者采用胶布粘贴固定[1],引流的高度不能灵活调节且难以确定,若捆绑不当还易导致引流不畅。  相似文献   

9.
脑室引流为颅脑术后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它不仅能迅速降低颅内压,排出脑室内积血,还可减少伤口脑脊液漏,避免枕下肌间积液,并可在手术中有利于改善手术区的暴露等等。引流管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挽救病人的生命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持续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脑血流量降低,脑供血不足,造成脑缺血、缺氧,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发生急性脑肿胀死亡。因此,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以了解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颅内压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对210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的动态观察及患者预后结果的比较分析,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外科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措施。方法: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98例患者颅脑外科手术后放置了引流管,探讨引流管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相应对策。结果:94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顺利拔管痊愈;1例引流不畅;1例发生颅内感染,经有效处置后控制。结论:颅脑外科术后,有效的引流管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持续腰大池引流装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的穿刺针、硅胶引流管及颅脑外引流器(威海村松)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18例。结果引流6~14d,平均8.7d。临床治愈16例,死亡2例。结论改良持续腰大池引流装置具有引流通畅、并发症少、价格低廉的特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开颅术后脑脊液外引流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间因颅内幕上病变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小儿病区行开颅手术的253例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3例儿童中113例患儿于术后留置脑脊液外引流管,术后外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平均为9 d(2~23 d)。253例患儿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30%(76/253),留置外引流管患儿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54%(61/113),单因素分析(χ2=55.702,P<0.001)及多因素分析(OR=8.045, 95% CI:4.121~15.703,P<0.001)显示,外引流管留置是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113例患儿中,41例患儿术后开放脑脊液外引流系统,统计显示脑脊液引流系统开放组的颅内感染率较未开放组高(75.6% vs 41.6%,χ2=12.116, P<0.001)。颅内感染发生率与引流时间呈正比,第5天拔管者,其对应的感染率及累及感染率为最低,分别为25%和27%。颅内感染的患儿1周内拔管组的抗感染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引流管留置1周以上者(9.37 d vs 12.32 d,t=-2.441,P=0.018;24.33 d vs 36.29 d, Z=-2.624,P=0.009)。结论 儿童开颅术后应合理的留置脑脊液外引流管,留置期间保持引流管系统的封闭、尽早拔除引流管,可能有助于减少引流管相关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颅脑手术后合并颅内感染30例诊治体会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分析2003年至2008年在我科治疗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导致感染的各项可能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术后的颅内感染与手术持续时间、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放置外引流管、开放性颅脑损伤等有关。[结论]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严密缝合硬脑膜防止脑脊液漏,严格掌握脑室外引流时间,尽可能减少颅脑术后患者各种引流管的放置以及留置时间等,可以减少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种内径引流管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引流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155例,随机分为T管组、硅胶管组、脑室管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置管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管组、硅胶管组和脑室管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1.1±7.4)、(103.6±12.1)、(107.7±14.1)min,T管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硅胶管组和脑室管组(P<0.05),而硅胶管组和脑室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管组、硅胶管组和脑室管组的置管时间分别为(1.8±0.4)、(2.0±0.5)、(3.4±0.5)d,脑室管组置管时间明显长于T管组和硅胶管组(P<0.05),而T管组和硅胶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硅胶管组及脑室管组术中置管时出现皮下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9%比11.11%,P>0.05);脑室管组管腔堵塞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15.56%比2.90%,2.44%,P<0.05),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0%比2.44%,P>0.05);T管组颈前不适感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19.51%比2.90%,4.44%,P<0.05),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0%比4.44%,P>0.05).结论 三种内径引流管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均能有效引流.硅胶负压引流管置管时间短,术后颈前不适感轻微,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应用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胸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日。结果:实验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胸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肺癌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61例合并颅内血肿的颅内动脉瘤,占同期破裂动脉瘤患者的44.9%。临床和 CT 资料分析表明,前交通动脉和椎基动脉系统的动脉瘤易发生脑室内出血,而大脑中动脉和胼周动脉的动脉瘤易发生脑内血肿。治疗应根据颅内出血的类型。合并脑内大血肿者应急诊清除血肿,同时夹闭动脉瘤。合并大量脑室内出血者应作脑室外引流,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动脉瘤直接手术。此类患者预后差,死亡率为50.9%。经统计处理,发现影垧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入院时临床状况、动脉瘤部位、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脑室内出血程度,以及颅内出血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脑脊液切口漏的原因、治疗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中较常见并发症脑脊液切口漏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回颐性的方法对21例脑脊液切口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1例患者除1例因颅内感染未能控制死亡外,其余20例愈合满意。结论:脑脊液切口漏的发生与术后高分解代谢状态,并发外伤性脑积水、外伤性脑膨出,术中切口缝合张力过大,长期应用激素,并发颅内感染等均有一定关系。治疗包括控制感染、减少漏口继续漏液、漏口局部处理三个主要方面,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术中尽量修补硬脑膜,放回骨瓣,保证皮缘血运良好,术后延迟拆线等可以预防脑脊液切口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颅脑手术使用两种不同引流装置引发颅内感染因素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407例,观察组188患者使用的引流装置为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对照组219例患者使用传统硅胶引流管外接一次性引流袋,对比分析2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颅内感染21例(9.59%),观察组发生颅内感染2例(1.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颅内感染患者引流管留置管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颅内感染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显著比观察者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使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能够缩短引流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Superpat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后引流管夹闭时间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筛选出75例符合诊断及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E五组,每组15例。五组患者均于切皮前1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100 mL。缝合关闭切口后,A组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0 mL,B、C、D、E组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氯化钠溶液50 mL,然后各组均夹闭引流管;A、B两组于夹闭引流管30 min后打开。C、D、E三组患者分别于夹闭引流管60 min、90 min、120 min后打开,记录各组术后48 h引流量、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及术后第1、3、5天及1个月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术后输血次数及输血量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48 h引流量、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高于其他四组,A组各项结果与C、D、E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内注入氨甲环酸的各组中,随着术后引流管夹闭时间的增加,术后48 h引流量逐渐减少,C、D、E三组术后48 h引流量明显少于B组,C、D、E三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夹管60 min开始,随着夹管时间的增加,术后48 h引流量D组和E组较C组减少不明显,C、D、E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E四组间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A组到E组,术后5组的血红蛋白减少量和红细胞比容减少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5组之间比较结果显示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术后无患者进行输血。结论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减少Superpat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氨甲环酸注射入关节腔后夹闭引流管的时间对术后止血效果有影响,夹管60 min再开放引流止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