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针加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5例湖南省株洲县中医院(412100)秦养毅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电针隔姜灸笔者从1992年以来,应用电针加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05例患者中,男62例,女43例;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27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组,用电针加特定电磁波治疗面神经麻痹139例作为电针治疗组,用单纯针刺加特定电磁波治疗面神经麻痹139例作为针刺对照组.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发现,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6%,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81%,电针治疗组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推拿与电针相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推拿与电针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为推拿加电针组(治疗组),电针组和推拿组(对照组)。结果:推拿加电针组总有效率93.3%,愈显率80.0%;电针组总有效率80.0%,愈显率60.0%,推拿组总有效率76.7%,愈显率5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加电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电针。结果:痊愈28例,好转17例,有效率100%。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能否应用电针或针刺,临床上认识不尽一致。我们自1970年以来对191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急性期应用电针与针刺进行临床观察,均朱发生病情加重的病例,证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早期应用电针与针刺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电针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潘华  李守然 《中国针灸》2004,24(8):531-533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常规针灸治疗组各70例,两组患者针后均进行面部功能锻炼.结果:电针治疗组对受损伤的面神经的恢复疗效优于常规针灸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疗法对面神经麻痹引起的面部肌肉瘫痪有较快、较好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是否应采用电针治疗,临床尚有争论。有人认为急性期电针治疗会造成日后面肌痉挛。另一种看法认为电针可促进恢复,使恢复更完全,而不会引起面肌痉挛。笔者比较赞同后一种看法。因为电针治疗时面肌收缩跳动与面肌痉挛的发生没有内在的联系。笔者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即进行电针治疗,除针刺常用的面部穴位之外,还针刺翳风穴及耳前相当于听宫与上关之间面神经尚未分支的部位。据笔者临床观察,针刺这2个部位,能更有效地消除面神经管内的无菌性炎症及水肿,及早解除面神经受压而使周围性面…  相似文献   

8.
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汉义  张学玲  王燕  闫乐法 《中国针灸》2005,25(10):713-714
目的:观察重灸翳风穴合电针与单纯电针两种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组与电针对照组.治疗组47例,重灸翳风穴加电针阳白、迎香、地仓等穴;对照组40例,单纯用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运用电针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4 8例(治疗组 )与常规电针治疗 36例 (对照组 )对比 ,治疗 2个疗程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 4 1.7%和2 2 .2 % ,P <0 .0 5 ;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8%和 83.3% ,P <0 .0 5。结论 :电针配合按摩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症状方面疗效优于电针疗效 ,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灸翳风穴合电针、激光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行艾灸翳风穴、电针、半导体激光治疗,对照组行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28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85.7%,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艾灸翳风穴合电针、激光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电针;治疗组予基础治疗+电针+拔罐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结果:治疗组痊愈40例,显效2例,好转2例,痊愈率为90.9%;对照组痊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痊愈率为63.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结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效。  相似文献   

12.
王远航  李微  史玉娟 《河南中医》2014,(10):2037-2038
目的:观察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2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分期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TDP及中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00例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王铁林,韩志英,柏砚芳10余年来,我们应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于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诊断参照重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编《临床神经病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电针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济宁市中区人民医院(272105)邱美玲济宁骨伤医院(272107)刘志新关键词面神经麻痹电针牵正散疗效观察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配合中药牵正散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0例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电针、理疗、闪罐、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8例,透刺主穴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配合配穴进行电针、理疗、闪罐、按摩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78例患者痊愈60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透刺配合电针、理疗、闪罐、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变换电针波型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病,通常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可有感冒受寒史。笔者采用变换电针波型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省虎 《陕西中医》2009,30(7):877-878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取穴下关,配同侧外关,或牵正配曲池,给予电针电流刺激。结果:总有效率为96.3%。结论:本电针治疗方法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作用。初诊效应强刺激者预后好,初诊针效应弱刺激者预后恢复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治疗的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观察组采用电针针灸,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极为显著,改善了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蔡国民  杜甫超  赵铎 《河南中医》2011,31(5):536-53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行电针治疗,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70例中,痊愈55例,好转9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1.4%.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TDP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3年12月-2016年9月某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采用电针刺激治疗,观察组联合TD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两组疗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面肌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面肌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4%,对照组为6.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电针刺激基础上联合TDP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