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用附子治疗风湿性多肌痛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本草经》记载附子主“寒湿痿,拘挛,膝痛,不能行走”。附子辛热,有毒,通行十二经脉,临床应用附子在痹症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附子在汉代应用极为普遍,张仲景治疗痹证善用附子,取其回阳救逆,温中散寒,温阳利水,通痹止痛之功,颇具特色。然至近代相当一部分医家对附子缺乏全面认识,畏惧附子之毒,不敢轻易用之,偶尔应用也是量小效微,不能发挥其良好的效果。吾师张卫华主任医师为杭州市名中医,治疗内科疑难杂症颇有心得,尤其善用温药。认为寒凝湿阻非温不散,  相似文献   

2.
章次公先生毕生擅用附子,在内、妇、儿科诸多疾病门类中,用附子者触目皆是,堪称一绝。附子这一乱世良将,先生举重若轻地信手拈来,随手用去,处处药证相对,无不合宜。笔者试图从《章次公医案》中,探讨次公先生用附子治疗湿温规律。  相似文献   

3.
23 健脾温肾变法 本法刘老常用于脾肾两虚之尿毒症等.刘老认为:脾虚则湿聚,肾虚则水泛,湿聚水泛是相互影响的,故附子理中汤温脾阳以及肾阳;真武汤温肾阳以及脾阳,此脾肾相关之正治法也.  相似文献   

4.
风湿病的发热,常病低热,尤以午后、晚问为甚。古人即以风劳、湿温、骨蒸劳热等名之,治劳热常取甘温,从补脾治,主用参、芪,补脾不效则投滋阴,如秦艽别甲散,清骨散之类,其奈病非真虚,徒补无益,治疗失当,空磋天命。考风湿之病,出自《金匮要略》,所遗“防己黄芪”、“桂枝附子“、“白术附子”、“甘草附子”等汤,有的用后或能取效一时,但更多的干脆无效。  相似文献   

5.
为医皆知附子温壮阳气,少有问津附子亡损阳气。运用附子辨治病证,附子温壮阳气,知其一也;附子亡损阳气,知其二也。运用附子既知其一又知其二,为其知也;仅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非其知也。  相似文献   

6.
肖俊逸为我省名老中医之一,业医五十余年。其治伤寒、湿温早已名噪一世。其实,肖老非但以寒凉见长,且亦能温热,能凉能温,博采众长。阴寒重证得其拯救者不知凡几,温热门中尤善用附子,兹择其治验一则,以一斑而窥全豹矣。  相似文献   

7.
柯向梅  吴凤全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19-1320
读完《章次公医案》后,掩卷深思,觉得章次公先生在临证中,擅于运用附子。据初步统计,《章次公医案》中使用附子者141案,占全部医案723案的20%。所用病种包括:内科的感冒、湿温、暑温、温热、温疫、咳喘、肺痨、血证、胸痹、头痛、肝风、肝阳、痹证、腰痛、胃痛、泄泻、痢疾、肿胀、失眠、虚劳、疟疾、黄疸、疝气,妇科之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胎前、产后,儿科之温病、惊厥、麻疹、泄利,外科之流注、阑尾炎、腹膜炎等,涉及内、外、妇、儿诸科,病种达35种之多充分发挥了附子一药多用的作用。对其运用附子的经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熟附子治疗湿温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笔者探索性地将熟附子运用于湿温病,并获得点滴体会,谨汇报如下。1.湿温(湿重于热)案林某,男,21岁。1985年5月7日初诊。患者起病已二月,午后身热不扬,体温38.7℃,  相似文献   

9.
羌活胜湿汤、甘草附子汤、六物附子汤三方原非湿痹用方,却常被后世医家用于治疗湿痹,归因于吴昆《医方考》对此三方的方解。通过对此三方方证源流进行探析,发现吴昆基于《黄帝内经》“六气淫胜”理论,用“外伤于湿,以风胜之”解释羌活胜湿汤之方证,用之于治疗外伤风湿,病位偏表之痹证;根据性味理论,从“阳虚湿胜,辛热治之”角度完善甘草附子汤方证,用之于治疗寒湿外袭、阳气内伤、表里同病之痹证;根据寒湿之邪“寒性收引,阴邪袭下”之特性分析六物附子汤方证,并将其用于治疗寒湿流于足胫,病邪偏里偏下之痹证。《医方考》为拓展羌活胜湿汤、甘草附子汤、六物附子汤三方之主治功效,奠定了理论基础,亦为当今临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孙浩 《江苏中医药》2001,22(8):32-34
附子辛热有毒 ,功能温中回阳、散寒燥湿 ,用治一切阴寒之证。然临床通过配伍及剂量的变化 ,可治小儿热证、湿证及寒热错杂之证。文中列举了胃痛、泄泻、水肿、蛔厥诸案以说明之。  相似文献   

11.
附子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子临床应用体会邓剑英贵州省凯里州中医院(556000)附子用途十分广泛,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但因其有毒,又为不少医者所畏忌。《神农本草经》云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仲景之附子诸方,即从"气味辛温有大毒"七字,悟出附子大功用。现代《中药学》谓:"附子...  相似文献   

12.
仲景在《金匮》第十篇中,对临床常见的腹部胀满、疼痛等病证进行了极为精细的辨证论治。本文仅就篇中治疗寒证腹痛诸方予以辨析,以期对学习《金匮》及临床治疗有所裨益。1 寒盛兼湿,附子粳米汤散寒化湿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本条论寒盛兼湿的腹痛证治。寒气盛于内,故腹痛剧烈;气逆于上,而逆满、呕吐,水湿内停,故肠鸣。此外,本方证还可见畏寒、手足不温、脉迟、舌淡苔白滑等。方中附子辛温散寒止痛,半夏化湿降逆止呕,粳米、甘草、大枣和养胃气扶正。诸药合用,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用治寒盛兼湿之腹痛。  相似文献   

13.
孙浩 《江苏中医》2001,22(8):32-34
附子辛热有毒,功能温中回阳、散寒燥湿、,用治一切阴寒之证,然后临床通过配伍及剂量的变化,可治小儿热证、湿证及寒热错杂之证,文中列举了胃痛,泄泻、水肿、蛔厥诸案以说明之。  相似文献   

14.
附子为医者所熟知,是临床常用之品。其味辛、甘,性大热,具有回阳救逆、温肾助阳、散寒止痛之效,既可用于急症以挽救危急病人,又可用于慢性虚寒者以使沉疴之疾霍然而愈。附子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药达下焦,以驱除在里之寒湿”(《中医杂志》,1987年6期24页),此可谓临床医生用附子之精僻指导。兹就古人用附子之经验并结合笔者的临床体  相似文献   

15.
李巧莹  于兰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68-1269
《伤寒论》《温病学》《景岳全书》中含有附子的方剂有右归丸、四逆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回阳救急汤、甘草附子汤、附子理中汤、参附汤、真武汤、黄土汤、薛氏扶阳逐湿汤等.古人通过调整附子的剂量和配伍方法,扩展了温里剂附子之功效.附子能补火助阳,治疗阳虚之证;附子为回阳救逆之要药,是治疗生命垂危之亡阳证的主药;附子辛热温通,可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临床多加减应用于寒湿阻于经络,周身骨节疼痛.且用于寒性阴疽,漫肿不溃以通经除湿,广泛应用于湿温之证.  相似文献   

16.
真武汤新用     
真武汤新用陈瑞春(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关键词真武汤临床应用水肿眩晕心动过缓高血压风心病1方意新解真武汤由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等组成,其功效为温阳利水。方中附子温肾阳,宜用制附片,且应久煎;苓、术温脾阳;白芍阴柔以制术、附之燥,且合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阴阳学说理论的指导下,根据附子温肾助阳、祛寒止痛的功效,运用该药与三仁汤配伍治疗湿温,与行气化瘀药配伍治疗寒湿胁痛,与二妙散配伍治疗湿热腰痛,与越婢汤配伍治疗水肿,与滋养肺肾药配伍治疗阴虚喉痹,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药学题解     
47.附子、肉桂、干姜的功效及应用特点是什么? 附子为辛热有毒,纯阳燥烈之品,其性走窜,通达内外,能上温心阳,中温脾阳,下温肾阳,凡上下内外,诸脏诸腑,果有真寒皆可主治。其功用有三:①回阳救逆:附子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挽救散失之亢阳,为回阳救逆之要药,常与干姜同用,用于亡阳欲脱,肢冷脉微;与人参同用,可用治阳衰气脱。②补火助阳: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适用,且能温一身之阳,阳虚者均可应用。③散寒止痛:用于寒凝诸痛,如寒湿痹痛等。肉桂辛、甘、热,其功用有三:①补火助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热药附子、寒药黄连对正常大鼠体温的影响。方法:分别筛选出足温处于持续稳定的寒、热二种体质的正常大鼠,对热性体质给与黄连,寒性体质给与附子,观察黄连对热性体质、附子对寒性体质大鼠足温的影响。结果:黄连可使热性体质大鼠体温趋于平缓,附子可使寒性体质大鼠体温趋于平缓。结论:附子、黄连对于寒性、热性体质大鼠能平缓其基本体温。  相似文献   

20.
作者取仲景肾气丸、附子理中丸、四逆汤这3个方子阐明附子的配伍运用,这3个方子体现了附子的"走上焦、走中焦和走下焦"。附子本身性味非常温散,其温的阳可以温到全身,至于对于具体的病症,欲温养机体哪个部位,关键还在如何配伍,及对其药性和用量用法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