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h1/Th2比值的动态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治疗后第3、6、9、12月时的血清IFN-γ和IL-4水平。选取20名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结果LAM治疗前ALT高水平组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较高,完全应答率较高,无应答率较低;治疗后完全应答组IFN-γ/IL-4水平接近或高于对照组,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IFN-γ/IL-4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增加Th1类细胞因子IFN-γ分泌,抑制Th2类细胞因子IL-4分泌,治疗后Th1/Th2平衡的恢复与抗病毒疗效有关。T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是抗病毒治疗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紊乱过程中患者血清IFN-γ/IL4分泌模式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36例SLE患者和32例健康人血清中IL-4和IFN-γ的水平,并结合补体C3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LE病人血清IFN-γ和IL-4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其IFN-γ/IL-4值呈两极化分布特点,以0.76为界,分为高值组(n=19,1.93±1.14)和低值组(n=17,0.53±0.09)(两组间比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值组该比值显著降低(P〈0.01),IL-4显著升高(P〈0.01),高值组该比值和IFN-γ显著升高(P均〈0.01);SLE患者病情活动期血清补体C3含量显著低于非活动期(P〈0.01),IL-4、IFN-γ和IFN-γI/L-4在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SLE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模式复杂,不同患者可能分别表现为Th1或Th2优势,而与疾病的活动性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16例SLE患者和150例非SLE风湿病患者的血清ANuA、抗双链DNA(ds—DNA)抗体、C3、C4、血沉(ESR)水平,评估SLE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病情活动程度。利用ROC曲线、四格表、多因素秩和检验、多因素相关分析评价ANuA对SLE的诊断价值。结果ANuA诊断SLE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4%和98.0%。SLE活动组的ANuA水平明显高于SLE稳定组和非SLE风湿病组;肾脏受累的SLE患者体内的ANuA水平明显高于无肾脏受累者及非SLE风湿病组。ANuA与抗ds—DNA抗体、SLEDAI评分呈正相关,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结论ANuA对于SLE的诊断价值与抗ds—DNA抗体相似;在中低度活动的SLE患者中其诊断价值明显高于抗ds—DNA抗体;在抗ds—DNA抗体阴性的情况下,ANuA水平的升高有助于SLE诊断的确立;SLE患者体内ANuA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涎液化糖链抗原(KL-6)与1型辅助性T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在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CTD-IP)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7.01至2019.01间收治的77例CTD-IP患者纳为CTD-IP组,60例无肺间质病变CTD者纳为CTD组,50例健康体检合格者为健康组,比较三组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KL-6)、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及Th1/Th2(IFN-γ/IL-4)水平,并根据CTD-IP患者肺通气障碍、肺弥散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及影像学表现,对CTD-IP组患者进行分组,统计CTD-IP患者血清KL-6、IFN-γ、IL-4及IFN-γ/IL-4表达水平,并分析以上血清物质在评估CTD-IP患者病情中的效果。 结果健康对照组、CTD组及CTD-IP组中,血清KL-6及IL-4水平呈依次上升趋势,IFN-γ及IFN-γ/IL-4水平呈依次下降趋势,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CTD-IP患者肺通气轻度障碍组、中度障碍组及重度障碍组中,血清KL-6及IL-4水平呈依次上升趋势,IFN-γ及IFN-γ/IL-4水平呈依次下降趋势,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CTD-IP患者肺弥散轻度障碍组、中度障碍组及重度障碍组中,血清KL-6及IL-4水平呈依次上升趋势,IFN-γ及IFN-γ/IL-4水平呈依次下降趋势,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CTD-IP患者HRCT表现活动性组血清KL-6、IFN-γ、IFN-γ/IL-4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性组(P<0.05),IL-4水平显著低于非活动性组(P<0.05)。 结论血清KL-6、IFN-γ、IL-6及IFN-γ/IL-6水平在反映CTD-IP患者肺通气功能障碍、肺弥散功能障碍、疾病活动期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可作为反映CTD-IP患者病情的可靠血清参考物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Graves病( GD)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52例GD患者( GD组)及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血清Th1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γ-干扰素( 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以化学发光法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促甲状腺素( TSH)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上述两类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GD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NF-α/IL-4、TNF-α/IL-10、IFN-γ/IL-4和IFN-γ/IL-10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GD组血清IL-4、IL-10与FT3、FT4均呈明显正相关,与TSH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结论 GD患者存在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紊乱,Th2细胞因子介导的体液免疫可能在其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1型辅助性T细胞(Th1)和2型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在UA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对近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UAP患者42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4例(SAP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2例(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中的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和IL-10水平,并观察UAP患者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Th1细胞因子包括IFN-γ、IL-2,Th2细胞因子包括IL-4、IL-10。结果 UAP组血清中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而IL-4、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UAP患者中,有心脏事件患者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脏事件患者,IL-10、IL-4水平明显低于无心脏事件患者(P0.05)。结论外周血中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性斑块的存在有关,可反应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对判断UAP患者近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α(interferon α,IFN-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水平,探讨其在SLE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LE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IFN-α、IL-6及TNF-α水平;分析其与SLE实验室指标及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中IFN-α、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99±7.47)ng/L vs.(2.07±1.98)ng/L,(4.36±7.62)ng/L vs.(1.72±2.87)ng/L,均P〈0.05];其中活动期SLE患者IFN-α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9±12.04)ng/L vs.(3.13±3.47)ng/L,P〈0.05].SLE患者血红蛋白减低组血清IFN-α水平显著高于血红蛋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4±6.36)ng/L vs.(2.84±3.58)ng/L,P〈0.05];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患者血清IFN-α、IL-6水平明显高于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35±8.12)ng/L vs.(4.22±8.11)ng/L,(10.26±12.76)ng/L vs.(2.37±1.61)ng/L,均P〈0.05].SLE患者血清IFN-α水平与TNF-α、SLE疾病活动指数积分、抗双链DNA抗体呈正相关(r=0.303,P〈0.05;r=0.427,P〈0.01;r=0.368,P〈0.05),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345,P〈0.05);IL-6水平与血细胞沉降率、抗双链DNA抗体呈正相关(r=0.526,P〈0.01;r=0.437,P〈0.05).SLE患者血清IFN-α水平在有血液系统受累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水平在伴有发热、关节炎或血液系统损害的患者中明显高于无上述临床表现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分泌存在异常,各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h1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4、IL-6在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肺内的表达水平以及在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间质病变(SS-I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根据肺与颌下腺的病理变化,将NOD鼠分成SS-ILD组、SS组。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IL-2、IFN-γ、IL-4、IL-6的mRNA及血清ESR、CRP、C3、IgG、IgA、IgM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SS-ILD组肺组织中IL-2、IFN-γ、IL-6 mRNA和血清ESR、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表达水平均比SS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补体C3却明显降低。SS-ILD组Th1/Th2与ESR、CRP、IgG正相关,与补体C3负相关,但SS组未见其相关性。结论 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可能是SS-ILD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SLE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LE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IL-4和IFN-γ水平.结果 (1)SLE活动组血清IL-4水平和IL-4/IFN-γ比值明显升高,与非活动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2)血清IFN-γ水平三组(SLE活动组、非活动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SLE患者激素治疗后血清IL-4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SLE患者血清IL-4水平和IL-4/IFN-γ比值明显升高,且与病情活动性相关,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活动性SLE患者存在Th2细胞优势活化状态,破坏了体内Th1/Th2正常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感染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4、IL-5及IL-13水平与ARDS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我院住院诊断的感染源性ARDS患者58例,符合2012年柏林定义。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详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参照柏林定义分类标准分为轻中度组(PaO_2/FiO_2≥150mmHg, 1mmHg=0.133kpa)32例和中重度组(PaO_2/FiO_2150mmHg)26例。其中肺部感染诱发的ARDS患者47例,肺外感染性脓毒症源性ARDS患者11例,两组病因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DS患者确诊后24h,抽取清晨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清Th1、Th2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IL-4、IL-5、IL-13水平。结果 ARDS患者入院后24h:轻中度组、中重度组Th1细胞与Th2细胞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Th1细胞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5)。两组ARDS患者血清IFN-γ、IL-4及IL-13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中重度组ARDS患者:血清IFN-γ、IL-1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5);抗炎因子IL-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轻中度组(P0.05)。ARDS患者血清IFN-γ、IL-13表达水平与总住院时间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3,P0.01;0.436,P0.05),与住院病死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6,0.502,均P0.01)。IL-4表达水平与总住院时间和住院病死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42,-0.485,均P0.05)。结论感染源性ARDS患者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IL-13明显升高。血IFN-γ、IL-4及IL-13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 对35例急性发作的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14 d.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IL-4、IFN-γ的含量以及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前血清中IL-4高于对照组(P<0.05),IFN-γ低于对照组(P<0.01),经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14 d后,治疗组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肺功能指标改善(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能改善老年慢性肺心病的肺功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发挥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重叠组)、急性戊型肝炎患者(AHE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IFN-γ、IL-2、IL-10水平;分别采用实时荧光PCR和ELISA方法测定重叠组和CHB组的乙肝病毒(HBV)基因定量(HBV DNA)和HBV血清标记物;同时检测重叠组、AHE组和CHB组的主要肝功能指标。结果 重叠组IFN-γ高于CHB组和对照组,IL-10低于CHB组和对照组,IL-2高于CHB组(P〈0.05);CHB组IL-10高于其他3组(P〈0.05)。重叠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高于CHB组,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CHB组(P〈0.05)。重叠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HBV DNA阴性率高于CHB组(P=0.00)。重叠组组中HBV-DNA阴性者IFN-γ、IL-2水平高于HBV-DNA阳性者,IL-10水平低于HBV DNA阳性者(P〈0.01)。结论 IFN-γ、IL-2、IL-10参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肝细胞免疫损伤过程;IFN-γ、IL-2、IL-10可作为判断重叠感染后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重叠感染后IFN-γ、IL-2可能影响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3.
张雷家  张金萍  胡冰 《山东医药》2005,45(31):21-22
对95例乙肝病毒(HBV)感染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其IL-10、IL-12和IFN-γ血清水平,同时检测HBV—DNA和HBVM。结果HBsAg携带(ASC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患儿(CHB组)的IL-10、IL-12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P值分N〈0.05,〈0.01,〈0.01)。ASC组高病毒载量者IL-10和IFN-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CHB组高载量者IL-10、IL-12和IFN-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ASC组和CHB组IL-10与IL-12、IFN-γ均呈显著正相关,IL-12与IFN-γ呈显著正相关。HBV感染患儿存在异常细胞免疫应答,与HBV—DNA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T辅助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其与喘息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307例,其中134例MPP患儿设为MPP组,173例非MPP患儿设为非MPP组,收集同期140例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血清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三组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IL-4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MPP组患儿血清IFN-γ、IFN-γ/IL-4低于非MPP组,IL-4水平高于非MPP组,MPP组血清IFN-γ、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而IFN-γ/IL-4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PP组血清IFN-γ、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FN-γ/IL-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34例MPP患儿分为喘息组和非喘息组,喘息组患儿血清IL-4水平高于非喘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FN-γ、IFN-γ/IL-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Th2细胞因子IFN-γ及IL-4的释放,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占优势,Th1/Th2比例失衡,参与了MPP的发病过程.而IL-4的升高在MPP患儿喘息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另选取20名正常居民作为正常组。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以及常规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对慢性HBV感染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与血清HBV DNA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8.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FN-γ、IL-4、IFN-γ/IL-4表达水平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γ表达水平、IFN-γ/IL-4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3组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IFN-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L-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FN-γ/IL-4比值也显著降低(P0.05)。HBV DNA为3 lg IU/mL组患者IFN-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BV DNA为3~6 lg IU/mL组与6 lg IU/mL组(P0.05),IL-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BV DNA为3~6 lg IU/mL组与6 lg IU/mL组(P0.05),IFN-γ/IL-4比值显著高于HBV DNA为3~6 lg IU/mL组与6 lg IU/mL组(P0.05),而HBV DNA为3~6 lg IU/mL组患者IFN-γ表达水平高于6 lg IU/mL组,IL-4表达水平低于6 lg IU/mL组,IFN-γ/IL-4比值高于6 lg IU/mL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显示:血清HBV DNA水平与IFN-γ呈负相关(r=-0.526,P0.05),与IL-4呈正相关(r=0.417,P0.05)。结论 (1)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能有效改善Th1/Th2类各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缓解患者的病情;(2)Th1/Th2类细胞因子中,血清HBV DNA水平与IFN-γ呈负相关,与IL-4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Th1/Th2漂移与冠脉病变特点及胸痹虚实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9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及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脏内科病房就诊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的患者66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P)患者22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11例、稳定型冠心病(SAP)患者33例,健康对照组20例。所有纳入对象均应用ELISA监测血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2 (interleukin-2,IL-2)、白介素4 (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冠状动脉造影采用Gensini积分、冠脉病变支数分析冠脉病变特点,并进行胸痹的辩证分型。结果: ①UAP组、AMI组患者IFN-γ、IL-2水平较SAP、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且存在AMI组>UAP组>SAP组,然而,各组间IL-4、IL-10水平均无明显差异。②ACS组Gensini积分与SAP组比较有显著差异。UAP组、AMI组、SAP组患者IFN-γ、IL-2水平与Gensini积分均呈显著正相关;IL-4、IL-10水平与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③1支病变组与2支病变组之间IFN-γ、IL-2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但均较3支病变组细胞因子水平低(P<0.05)。2支病变组与3支病变组之间IL-4、IL-10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但均较1支病变组细胞因子水平低(P<0.05)。④中医虚证组IL-2、IFN-γ水平及Genisi积分均较实证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①血Th1/Th2向Th1方向的漂移与ACS发生有关,与冠脉病变的程度是相关的。②虚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实证患者严重。③IFN-γ、IL-2水平增高,可作为中医胸痹虚证微观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免疫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用ELISA法对IBS患者的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D-4、IL-10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以探讨IBS患者体内免疫应答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IBS患者外周血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Th1型细胞因子IL-12、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 1.同正常组比较,腹泻型IBS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的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P〈0.05);Th1/Th2的比值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5)。2.同正常组比较,便秘型IBS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Th1/Th2的比值较正常对照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泻型IBS患者PBMC体外培养时Th1、Th2细胞因子产生了失衡,Th1/Th2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呈Th1优势反应。便秘型IBS患者Th1型细胞因子和Th2型细胞因子较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便秘型IBS患者Th1/Th2反应仍趋于平衡状态,Th1/Th2反应可能对其发病并无重要影响,亦进一步说明不同分型的IBS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对IL-12诱导其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协同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的血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含量进行测量,对不同血清HBV DNA含量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测量。结果 HBV DNA含量10~3拷贝/mL的患者21例,在10~3~10~5拷贝/mL之间的患者37例,在10~5~10~7拷贝/mL之间的患者32例,10~7拷贝/mL的患者30例;随着HBV DNA含量升高,抗原单独诱导或者是与IL-12一同诱导,PBMC产生Th1类细胞因子IL-2(白细胞介素-2)、IFN-γ(γ-干扰素)的含量不断下降,而Th2类细胞因子IL-4(白细胞介素-4)、IL-10(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不断增高。抗原单独诱导与联合IL-12一同诱导相比较,随着HBV DNA含量升高,IL-12对PBMC产生的IFN-γ细胞因子协同效应不断下降,尤其对于10~7拷贝/mL的患者基本无协同效应。对于10~3拷贝/mL的患者,IL-12对HbeAg(e抗原)诱导PBMC产生的IL-4细胞因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10~3~10~5拷贝/mL之间的患者,对IL-4细胞因子、IL-10细胞因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抗原阴性患者PBMC产生的IFN-γ、IL-4细胞因子高于e抗原阳性患者(P0.05);e抗原阴性患者PBMC产生的IL-10细胞因子含量低于e抗原阳性患者(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对IL-12诱导其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协同效应的研究期间,血清HBV DNA含量越高对IL-12诱导其PBMC产生IFN-γ细胞因子协同效应存在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质粒pZeoSV2(+)/CpG-HBcAg(ISS)对BALB/c小鼠免疫的作用。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ZeoSV2(+)/CpG-HBcAg(ISSb,c),将其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12、IL-4和IL-10的含量。结果:pZeoSV2(+)/CpG-HBcAg(ISSb)组较pZeoSV2(+)/CpG-HBcAg(ISSc)组免疫BALB/c小鼠后能使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12的表达增强,抑制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产生。结论:含CpG-HBcAg(ISSb)的重组质粒能够明显诱导小鼠血清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免疫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HCC患者、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3位正常献血员采用双抗体夹心法,一抗为生物素标记的抗IFN-γ、TNF-α、IL-2、IL-4、IL-10、IL-12P70抗体,根据样本的OD值及曲线的斜率计算出细胞因子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银染法检测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流式细胞仪测定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黏附单个核细胞CD83及HLA-DR表达。结果 HCC患者血清IFN-γ含量为(4.92±2.15)pg/mL,低于健康献血员(19.16±2.34)pg/mL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42±6.86)pg/mL(P〈0.05)。HCC患者IL-2、IL-12P70含量降低,而TNF-α、TGF-β1、IL-4、IL-10含量增高。根据肝癌体积大小对患者分组比较血清IFN-γ水平,随着肿瘤体增大,血清IFN-γ水平下降,调节IFN-γ分泌的IL-12P70水平与IFN-γ的变化趋势一致,但HCC患者血液中都存在IFN-γ。根据甲胎蛋白的水平将未经治疗的HCC患者分成2组,结果提示甲胎蛋白含量高时血清IFN-γ水平下降,调节IFN-γ分泌的IL-12P70水平与IFN-γ的变化趋势一致。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献血员相比,HCC患者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降低,反映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AgNORs降低。黏附细胞悬液CD83和HLA-DR表达降低。结论 HCC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