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常贵祥 《光明中医》2007,22(11):85-8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鳞状毛囊角化病的疗效.方法:对40例鳞状毛囊角化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结果:痊愈24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结论: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鳞状毛囊角化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笔者多年来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乳腺小叶增生、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 ,均收到满意疗效 ,现举例如下。1 血管性头痛王某某 ,女 ,39岁 ,1998年 10月 5日就诊。该患者头痛已 10余年。月经错后 ,经前头痛加剧 ,见月经后逐渐减轻 ,曾在外地医院检查 :脑CT、脑超声、化验等均正常 ,诊为血管性头痛 ,现月经 4 0天未行 ,痛如锥刺 ,眩晕、恶心呕吐、舌质暗边有瘀血点 ,据其脉症为血瘀所致头痛。投血府逐瘀汤加减 :川芎 15 g、桃仁 10 g、红花 5g、牛膝 15 g、柴胡 10 g、生地 15g、当归尾 10g、枳壳 10 g、细辛 5 g、蔓荆子 10g ,日 1剂水煎服 ,服 3剂已行经 ,头痛减半 ,按前方桃仁 5 g、牛膝 10g ,其余不变继服 4剂头痛止。下个月月经前服 7剂 ,第 3个月经前服 7剂 ,共服2 1剂病痊愈 ,随访 2年未复发。2 乳腺小叶增生高某某 ,女 ,37岁 ,2 0 0 0年 8月 2 6日初诊。患者自述 :两乳房内有如桃核大小肿块各 1个 ,病已 5年之多。时大时小 ,大时痛甚 ,有时牵引两背部 ,触之硬压痛 ,推之移动光滑 ...  相似文献   

3.
逐痹丹出自陈士铎《辨证录》,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肉桂、升麻、薏苡仁、神曲组成,主治风寒湿痹证。临床运用相当广泛,疗效显著。现将笔者运用其体会介绍如下。1 痛风邢某,男,36岁,于1995年9月16日来诊。患者于4个月前无诱因逐渐出现左脚痛,以夜间为著。在多家大医院诊为痛风,治无好转而求治。刻诊:左踝以下肿胀,色苍白,剧痛,伸缩加重,大便微溏,血尿酸均增高。舌淡、苔白腻,脉迟。证属痹证,用逐痹丹加减。方药:人参3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3g,肉桂1g,升麻2g,薏苡仁30g,神曲2g,羌活10g,川牛膝6g,3剂,每日1剂水煎2次服。20日复诊,病去大半。原方再服17剂病愈。随访3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4.
宁可再剂勿重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曾诊见一患者,述用前方胃胀,腹泻加重.遂阅前医所写之病历,症见胃脘胀满,不痛,时有嗳气,乏力,无泛酸水,兼呕吐恶心,大便略稀,日行2~3次,脉细,苔薄黄而腻,辨证:寒热夹杂,痞证,选用半夏泻心汤,药用姜半夏30g,黄连12g,干姜、甘草各10g,黄芩25g,党参40g,大枣15g.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前医辨证无误,方药妥帖.为何诸症加重?也许是因为方中药量过重,胃肠不胜药力之故.爰继原方改制,姜半夏、黄芩各10g,黄连、干姜各6g,党参15g,甘草5g,大枣3枚,嘱进3剂,3天后复诊云,上方1剂胀减,3剂诸症若失,并以六君子汤加减善后3剂,随访3个月未发.此例说明,临证用药,"宁可再剂勿重剂"的道理,特别是对于上焦之病,胃肠之病,外感之病以及慢性虚弱性疾病,等尤其应顺势而从,缓慢图之.  相似文献   

5.
毛科明 《光明中医》2014,29(12):2641-2641
黄煌教授擅长使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病,他倡导以“人-病-方”方证三角作为经方诊疗思维.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今择取黄师运用大柴胡汤医案五则,足以窥探黄师治学思想,以飨同道. 1 眩晕案 惠某,女,62岁.形体壮实,腹部充实,面色黯红,神情焦虑.眩晕一年余,服用西药治疗无显效.刻诊:眩晕,随头部活动而眩晕加重,行走不稳,无法随意走动,需由家属搀扶,伴耳鸣、入睡困难.舌胖质红,脉滑数.既往有高血压病、胆囊结石切除术史.处方:柴胡20g,白芍20g,枳壳20g,制大黄10g,黄芩10g,姜半夏15g,干姜10g,大枣20g,栀子15g,厚朴15g.患者半月后复诊,眩晕明显好转,睡眠改善,已能单独外出行走,嘱原方隔日1剂服用。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本组共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8~62岁;病程3~17年。2治疗方法2.l内服药:温阳通痹汤加减:黄芪30g、红花15g、寄生12g、附子10g、狗脊15g、牛膝12g、白鲜皮12g、羌活12g、防风12g、地肤子15g、丹参8g、公英12g、柴胡12g、甘草9g等。水煎服,1日1剂。2.2外用药:麻黄15g、蛇床子20g、荆芥15g、蝉衣10g、冰片3g、明矾20g、金银花10g、地肤子15等,水煎服,每日1次,外洗再敷复容拨毒膏。3疗效标准治愈:皮损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显效:皮损消失,半年内又复发;有效:皮损大部消失;无效:治1个月内无改变。4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深感师经典之法,辨证得当,屡有效验.仲景之方不仅能治本条文之病,若能体会用方之精神,移用治疗他病,亦取效甚捷.现举验案两则介绍如下.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经行神志异常 郑某某,女,20岁,学生.2008年7月3日初诊.患者半年来每遇经期,或经行前后,多出现烦躁易怒,有时喃喃自语,但不喜与父母交谈,偶有不分亲疏、语言过激等表现.曾去某医院检查,未见异常.予安眠类药物及逍遥散等治疗1个月,症状均未减轻.今月经过期10余天未至,近5天昼夜不眠,大便3日未解,尿黄.舌红、苔薄腻,脉弦滑.拟诊为经行神志异常.投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9g,生龙骨12g,生牡蛎20g,黄芩、丹参、半夏、麦冬各10g,茯苓、党参各15g,大黄(后入)、桂枝各6g.每日1剂,水煎服.7月6日二诊:药后大便已解,月经昨晚已行,量可,色鲜,入夜后能稍安睡片刻.7月9日三诊:诉月经量已少许,诸证好转.此后在月经前以调气血水火为治,经后予以养血安神.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月经已正常,神志清明,随访多次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8.
笔者近年来运用失笑散加味治疗青春期子宫出血取得满意疗效。病人均为门诊患者,年龄15~21岁,未婚,临床均表现为月经提前、月经期长或淋漓不断等症状,病程长者为2年,短者数月。失笑散加味:夏枯草15g、蒲黄15g、五灵脂15g,凡年轻女子月经期提前淋漓不断或伴痛经者,均可使用。若痛经重者加白芍,偏寒腹胀加乌药、木香。每日1剂、水煎3次温服,经止停服。病案举例:宋某、女、15岁,学生,月经来潮2年,均无规律。近1年来月经先期且淋漓不断,来诊时血色素8g、面色萎黄、舌暗苔薄白,予失笑散加夏枯草各15g,3剂血止,遂后经期恢复正常,至今未发。体会:本…  相似文献   

9.
<正> 阎某,女,26岁。1984年2月19日初诊。患者已婚3年未孕,夫妇同居,婚后每次同房则发热,发热时测体温在38℃~39℃之间,持续1~2小时,不服任何药物热可自退,多次就诊,妇科检查无异常。体格中等,发育良好,月经史:18(3~4/28),量中等,色正常。诊脉弦细,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证属冲任火旺,拟泻火养阴法。处以龙胆草10g,栀子10g,柴胡10g,当归15g,玄参15g,泽泻10g,丹皮15g,何首乌15g,蝉蜕20g。水煎服,每日1剂,取3剂。1984年5月5日复诊:服上方3剂后同房发热即止,但最近1周复发如故。仍按原方再进3剂痊愈,不久即怀孕。1986年12月随访,2年来夫妇性生活正常,生一女孩已1周岁半。按:同房发热属精液过敏症,本病罕见,文献亦鲜见记载。关于不孕之病因,《医宗金鉴》曰:“女子不孕之故,由伤其冲  相似文献   

10.
1先兆流产 广东雷州市某小学一教师,有孕2个多月,腰疼痛,腹痛,阴道流血,曾在本镇医院打针服药治疗3天,诸症依然,有堕胎之虞,家人甚慌.适逢我老同学介绍,电话索要药方.我于是电告方如下:红参10g、白术20g、炙甘草10g、菟丝饼15g、杜仲15g、生黄芪25g、续断20g、阿胶15g(烊化)、莲房炭15g、仙鹤草炭15g、贯众炭20g、升麻炭10g.用法:水煎服,1日1剂,复渣,分早晚服.经服2剂,血止.喜而电告,后又嘱再续服2剂,诸恙消失,后产下一男婴.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治疗妇科病偶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经前感冒 刘某,女,42岁。1990年5月6日诊。自诉每逢月事来临前两三天罹病感冒,经净后诸证自行缓解,屡历年余,经治无效。遂求治于中医。刻诊:头痛眩晕,身热汗出,饮食减少,恶心欲吐,舌淡苔薄白,脉浮大。综观脉证,证属太少合邪。治以疏通营卫,和解少阳。方用柴胡桂枝汤:柴胡、党参各15g,半夏、桂枝、白芍各9g,黄芩、菊花各10g,大枣15g,生姜、甘草各6g,水煎服,日1剂。经前连服3剂,次月复诊,头痛汗出明显减轻。宗上方去菊花续服3剂,调治3个月经周期后,诸证悉除。经前感冒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2.
顽固性呃逆     
李某某,女,22岁,职工.1994年8月20日诊;5月份因与同事争吵,情绪抑郁,后自觉食道阻塞,胃脘痞闷,呃逆不止,呃声宏亮,连续不断.初投橘皮竹茹汤、旋覆代精汤加减,未效,再用丁香柿蒂等方加减,呢逆依然如故.经x光胸透、食道钡餐摄片及心电图等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后应用镇静、调节神经、穴位注射疗法,收效甚微、刻诊:呃逆不止,声宏亮,纳谷馨,二便调,舌淡、苔少,脉细弦.仅从敛肝着手,辅以安胃降逆.重用酸味之品,入肝敛阴,和胃生津,配以辛开普降之药,以图调整气机,拟乌海丸方:炙乌梅10g 细辛1.5g 附子5g 桂枝5g 川黄连3g 炒党参15g当归15g 川椒1g 炮姜1g,3剂.复诊诉呃逆显见减少,唯胃纳欠佳,守方再进3剂.三诊诉呃道已止2天,胃院隐隐作痛,大便干结,脉细,舌质显红而少苔.叠进辛辣之剂,灼伤胃络,胃阴受戕.仿叶天士育胃阴和胃络,佐以柔肝理气之品:太子参15g 生白芍15g 甘草9g 石斛15g 天花粉15g 云苓15g 炒白扁豆30g 麦冬15g,5剂后病痊愈.  相似文献   

13.
(一)多形性红斑刘某某,女,33岁。3年来每值春初秋末,手足背及手掌发生多形性红斑,色暗红,皮损天小不一,部分融合成片,少量皮损中心有水泡,红斑处有灼热感,既痒又痛,发作时伴恶寒发热,关节酸痛,神倦纳减,舌苔薄黄,脉略数。寒湿外侵,营卫不和,久郁化热,气血凝滞。治以活血和营,清热祛湿通络。处方:当归15克银花15克玄参10免甘草5克桂枝5克山木通10克赤芍10克防己10克地龙10克,每日1剂,服至3剂,局部烧灼感及痒痛明显减轻,红斑未再出现。服7剂后,红斑与皮损开始消退,并出现少量鳞屑,再用上方稍事化裁又服20剂,红斑完全消失,遗留部分色素沉着。嘱次年春初预服本方7剂以防复发,随访2年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4.
王菊素  刘红 《河北中医》2007,29(8):677-680
月经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不仅影响妇女身心健康,也影响生育,因此应予以重视。月经病的致病因素甚多,如外感寒、热、湿;内伤忧、思、怒、多产及房室不节等。但根本原因是机体正气不足,月经产生机理中的任何环节出问题,均可致月经失常。我们随田淑霄老师学习多年,发现因脾病引起月经病者众多,田老师多以脾论治,收到卓效。现举例如下。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日以上,甚至一月两潮者,称为月经先期。例1刘某,41岁,职工。2003-11-05初诊。月经提前1周而至已3年,血量少,色淡红,10日净,伴有气短,疲乏无力,失眠多梦,纳少,二便调。未次月经2003-10-30。舌质正常,苔薄白,脉细无力。证属脾虚,摄血无力,以致月经先期。治宜健脾益气,养血安神。予归脾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15g,党参15g,炒白术10g,龙眼肉20g,炒酸枣仁20g,益母草15g,当归15g,茯神20g,远志8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合欢花20g,夜交藤20g,山茱萸20g,葛根15g。水煎服,日1剂。连服21剂。2003-11-26二诊:药后睡眠明显好转,体力增强,气短减轻。饮食增进。2003-11-24月经来潮,血量少,血色淡,无血块。舌正常,...  相似文献   

15.
<正>患儿,男,4岁10个月,2015年6月20日来诊。家长代诉:左侧阴囊肿大2年余,初病时家长未引起注意,2年来阴囊肿大进行性加重,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为鞘膜积液,建议手术治疗,因拒绝手术治疗,遂寻求中医诊治,来诊时症见左侧阴囊肿大如鸡蛋大小,晨起肿稍减轻,余无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诊为鞘膜积液,证属气滞水停证,治以疏肝理气,温阳行气利水。自拟方:荔枝核10g,橘核10g,川楝子6g,桂枝6g,茯苓15g,车前草15g,炙甘草6g,6剂,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相似文献   

16.
所谓"动物源性”疾病是指人接触患有某些疾病的动物后被感染所致的疾病,也称为人畜共患疾病.随着实验动物的增多以及宠物市场的火爆,人畜共患疾病时有发生.如:狂犬病、猫抓热病、鼠吸热病、钩端螺旋体病、癣病等.其中癣病比较多见.因发病部位不同,中医将癣病分为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等.中医治疗动物源性癣病颇具特色,现举一例说明之. 陈某,男,30岁,某科研单位动物饲养员,1998年9月就诊.患者3个月前自感两大腿内侧根部及阴部边缘瘙痒,用皮炎平、醋酸氟轻松软膏涂抹患处,效果不佳.刻诊:患者阴部两侧至大腿中有2~3cm湿疹样改变,边界清晰,有干性的呈灰白色鳞屑物脱落和搔后溃烂痕迹,周围有苔藓状物,诊为"股癣”.治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采用中药外敷、内服之法. (1)外敷方:班蝥、马钱子各2g,蛇床子、白鲜皮、百部、黄柏、枯矾、白头翁各20g,苦参、雄黄、土槿皮、当归、地肤子各15g,大黄10g,蜈蚣4条,石膏30g.1剂/d,水煎后加醋5ml,待煎液稍凉后浸泡患处,早、晚各30分钟.另取5剂煎煮浓缩为膏,混入适量的凡士林备用,睡觉前涂抹患处. (2)内服方: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柏、生地、栀子、当归各15g,泽泻、黄芩、木通各12g,苦参、甘草各10g,滑石20g.1剂/d,大火煎煮至沸,再用文火煎煮30分钟,分2次服用.患者经上法治疗5天,瘙痒已止.续治2周,症状消失.遂巩固治疗1周,并嘱注意清洁卫生.  相似文献   

17.
正林XX,女,32岁。自述患下肢慢性线状扁平苔藓近十年,多方求治无效,经人介绍于2017年5月7日来我处求治。刻诊:病人右小腿外侧紫色扁平丘疹,呈现弯曲线状,上覆微薄白色鳞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为紫癜风,证属气血虚弱,西医诊为线状扁平苔藓。根据"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给予调补脾胃、补气养血,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处方如下:党参30g、茯苓20g、白术15g、陈皮25g、山药20g、砂仁15g、白扁豆25g、川牛膝15g、川芎15g、当归15g、熟地15g、炙甘草10g,每日一剂,水煎服。服上方15剂后,5月22日二诊,自诉皮疹颜色变淡,鳞屑变薄,舌质淡红,苔  相似文献   

18.
1阴痒杨某,女性,28岁,2008年5月7日初诊.患外阴瘙痒1周,加重1d.现瘙痒难忍,夜间更甚,以致夜不能眠.曾口服甲硝唑及外用洁尔阴等,效不佳.患者心烦少寐,口苦而渴,口腔溃疡,小便赤涩,大便秘结.带下量多,色黄.舌绛边瘀,苔黄,脉弦数.妇科检查:外阴部无其他分泌物,局部无皮损.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中医诊断为阴痒,辨证属心经瘀热下移,肝经湿热下注.治宜清肝利胆,清心养阴,祛风止痒.方予龙胆泻肝汤合导赤散加减:龙胆草20g,黄连15g,黄柏15g,车前子30g,泽泻15g,栀子15g,土茯苓15g,牡丹皮15g,防风12g,苦参30g,白鲜皮20g,柴胡10g,生地黄15g,木通15g,竹叶15g,生甘草6g.连用7剂.每日1剂,煎煮2次,其汁合之,早中晚分服.余药渣再加枯矾20g,花椒30g加水1000mL,煎15min,用其药液熏洗外阴.二诊:口苦而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心烦少寐之症基本已除,阴痒明显减轻.原方加僵蚕10g,蝉蜕15g,再用5剂.三诊:患者自述症状完全消失,睡眠如常.  相似文献   

19.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归尾、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地龙组成,是补气活血的代表方剂.笔者在临床上将此方用于痹证因体虚血淤者,收到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例1:莫某,男,48岁.腰脊疼痛放射臀部及踝关节2年.初起尚能劳动,近年疼痛随咳嗽、打嚏及用力时加剧,平卧不能翻身,久坐不能起立.迭用中西药及针灸理疗效果不著.形体羸弱,踝关节暗红肿痛,舌苔白,质淡,边有淤斑,脉细而弦.用补阳还五汤加通络止痛之品.黄芪30g,当归尾、赤芍、制乳没、炙甘草、川芎、地龙、续断各10g,寄生、川牛膝、木瓜各15g,桃红、土鳖、全虫各6g,蜈蚣1条,鸡血藤20g.3剂,复诊时平卧翻身腰脊不再疼痛,腰踝虽仍有疼痛,但能行走.守原方再服3剂.再诊时腰脊疼痛若失,惟略有强直,遂以原方减乳没、桃仁、土鳖、蜈蚣,加熟地15g,枸杞、杜仲各10g,5剂.嘱泡酒续服.后访1年多未复发.  相似文献   

20.
1病例 1.1刘某男性,32岁,2002年5月28日就诊。患者2日前与人争吵后双鼻流血不止,经前医用麻黄素棉球填塞鼻腔,给予肌注止血针,静脉推注高渗葡萄糖等对症治疗,无效,而至我处求治。刻诊:鼻血流如注,约500ml,继而口中吐血,双眼内角有血溢出,面色苍白,胸闷烦躁,惶恐不安。速用肾上腺素棉球填塞鼻腔,并投煅龙骨15g,槟榔10g,白芍10g,炮山甲10g,栀子炭15g,三七15g,赤糖150g(冲服)。急煎30min,将赤糖倾于碗内,用药汤溶化再加三七粉5g凉服。药后约1h出血基本控制,嘱隔3h再服。5月29日复诊:出血止,双眼内角未见血溢现象,惟双鼻孔尚有点滴出血。药已中病,原方续进1剂。5月30日复诊,出血完全停止。撤除鼻腔棉球未见出血。再服1剂后病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