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呼吸道合胞病毒与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呼吸道合胞病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细胞免疫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道合胞病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细胞免疫变化陈宗波,董永绥,赖丽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重要病原。有关小儿RSVALRI时细胞免疫变化的多项指标综合报道国内不多,亦无对A、B亚型RSV感染进行观察,我们对...  相似文献   

3.
4.
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为评价双黄连雾化吸入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对45例3岁以下有RSV感染的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病例进行了治疗研究。双黄连组17例,病毒哩组和对照组各14例。结果表明,治疗后双黄连组及病毒唑组在症状体征缓解天数方面均短于对照组(F=5.12,P<0.01);血氧分压的改善双黄连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F=4.31,P<0.05);肺部X线检查结果双黄连组也短于其他两组(H=11.01,P<0.01)。双黄连组病毒检出率较低,细胞免疫指标恢复正常者亦较其他两组多。双黄连组未见任何严重副作用。研究结果提示,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共测定52例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婴在急性期和恢复期中IL-2水平、NK活性及T细胞亚群。结果显示IL-2水平,NK活性及CD4/CD8均明显降低,恢复期则基本恢复正常。毛细支气管炎组恢复期的CD8明显低于肺炎组恢复期的CD8。说明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异常,可能是其在感染RSV后易发展成严重感染的原因之一,而且与以后哮喘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ALRTI的患儿1722例,在就诊当日或次日采集鼻咽吸取物1份,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副流感病毒(PIV)1~4型、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冠状病毒、偏肺病毒及博卡病毒。将单一RSV感染与RSV混合多种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722例患儿标本中,370例检出RSV病毒,总检出率21.5%。单一RSV感染206例,RSV与一种病毒混合感染124例,RSV与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40例。RSV与一种病毒混合感染的124例标本中,RSV/RV感染68例(54.8%),其次为RSV/PIV感染24例(19.3%)。双重病毒混合感染组与RSV单一病毒感染组比较,双重病毒混合感染组患儿住院时间更长(P<0.001)。多重病毒感染组与RSV单一病毒感染组相比,患儿发热比例更高(P=0.017)、发热持续时间更长(P=0.015)、住院天数延长(P<0.001)、并且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更多的静脉激素治疗(P=0.005)。而在喘息症状、出现合并症(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功损害、心肌损害、腹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氧疗、呼吸支持治疗及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单一RSV感染组相比,RSV合并多重病毒感染患儿发热比例更高、发热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更长,且住院期间接受了更多的静脉激素治疗。提示多病毒混合感染可能影响患儿临床进程, RSV感染时应重视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lowerrespiratoryinfection,ALRI)住院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感染的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2625例ALRJ住院患儿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鼻咽分泌物中的RSV抗原。结果送检标本2625例,RSV阳性534例(20.34%)。〈1岁组RSV阳性检出率24.30%(399/1642),一3岁组15.83%(114/720),〉3岁组7.98%(21/263),〈1岁与~3岁组比较(x2=21.102,P〈0.01),-3岁与〉3岁组比较(X2=10.016,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儿RSV阳性检出率21.49%(331/1540),女性18.71%(203/1085),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x2=4.579,P〈0.05)。不同年度RSV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V检出率高峰从每年的10月开始,至次年的4月结束。结论ALRI住院患儿RSV阳性检出率以1岁以内婴儿最高,年龄越小,RSV感染率越高,男性RSV感染高于女性,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在其流行季节的亚型分布情况;探讨RSV亚型和临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T PCR 酶联夹心杂交法检测了2 0 0 2年1 0月至2 0 0 3年3月和2 0 0 3年1 0月至2 0 0 4年3月连续两年冬春季期间就诊于温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2 0 2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鼻咽部分泌物中RSV及其亚型;结合临床资料,对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结果 2 0 2例标本中RSV阳性共1 2 3例,阳性检出率为60 . 9% ;两个冬春季都以RSVA亚型为主,2 0 0 2~2 0 0 3年冬春季A亚型占RSV阳性标本中76 7% ,2 0 0 3~2 0 0 4年占82. 0 % ;通过对97例A亚型和2 6例B亚型病例临床资料的评估,发现B亚型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更重(P <0. 0 5)。结论 RSV是引起冬春季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的病原体;以A亚型为主,但B亚型引起的临床表现更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核酸扩增荧光定量PCR用于病原学诊断,是目前诊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先进方法。通过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RSV- RNA相关序列的存在,探讨其敏感性和RSV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该院儿科261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部支气管分泌物标本,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痰标本RSV核酸RNA。同时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SV-IgM作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结果:①痰标本RSV-RNA阳性率38.7%,血RSV-IgM阳性率21.1%,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年龄≤6个月组痰标本RSV-RNA阳性率43.6%,显著高于1~3岁组阳性率32.1%(P<0.01)。③毛细支气管炎痰标本RSV-RNA阳性率最高(58.5%),与急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痰标本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0.05)。结论:核酸扩增荧光定量PCR检测呼吸道RSV感染敏感性高,RSV是婴幼儿时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毛细支气管炎感染率最高。[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0):825-828]  相似文献   

11.
Deng J  Qian Y  Zhu RN  Wang F  Zhao LQ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2):924-927
目的 对北京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监测并进行亚型分析,探讨其流行规律。方法 2000年11月-2006年3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采集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患儿咽拭子或鼻咽分泌物标本10048份,接种于Hep-2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同时用免疫荧光法对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呼吸道病毒抗原的快速检测,对部分RSV阳性的标本用RT-PCR进行了亚型鉴定。结果 (1)在10048份标本中,有2286份为RSV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2.8%。其中病房标本7176份,RSV阳性2153份,阳性检出率为30.0%;门诊标本2872份,RSV阳性133份,阳性检出率为4.6%。(2)2000~2001年冬春、2002-2003年冬春、2004-2005年冬春RS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0%、18.2%和20.4%,而2001—2002年冬春、2003—2004年冬春和2005-2006年冬春RS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3%、41.0%和40.5%。(3)对938份RSV阳性标本的亚型监测结果:A亚型691份,占73.7%,B亚型247份,占26.3%,2000-2001、2004-2005年冬春季RSV感染以B亚型为主;而2001-2002、2002-2003、2003-2004年冬春季以A亚型为主;2005—2006年为A、B亚型同时流行。结论 RSV是冬春季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RSV呈现出隔年高峰的流行趋势,RSVA、B亚型是交替出现的,并且有时以相近的比例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2.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近年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包括病毒与宿主受累细胞损伤、炎症、体液和局部免疫反应及高反应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呼吸道分泌物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测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三氮唑核苷、免疫球蛋白及干扰素常能达到早期病因治疗,通过气雾吸入等局部给药途径,使疗效明显提高。尚在试制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新型疫苗及基因治疗研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抗肺炎支原体(Mp)抗体、抗肺炎衣原体(CP)抗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体检测对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115例婴幼儿ALRI患者(毛细支气管炎46例,非典型性肺炎69例)、3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清抗MP抗体、抗CP抗体和抗RSV抗体,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血清抗MP抗体阳性率最高为37.67%,抗CP抗体阳性率最低为21.2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7、7.74,P均〈0 .01);抗M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抗CP抗体(χ^2=9.49,P〈0.01)。②抗RSV抗体在支气管哮喘和毛细支气管炎中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4.84%和34.78%,抗MP抗体阳性率在非典型性肺炎中最高为42.03%。③各年龄段血清抗MP抗体和抗CP抗体阳性率在1-3岁组最高,分别为48.57%和22.86%;抗RSV抗体阳性率在30 d-1岁组中最高为38.78%。④对观察组婴幼儿患者检测抗MP、CP和RSV抗体分别进行了单项指标的临床诊断实验评价,抗MP抗体的敏感性和真实性最高为37.67%和50.00%。结论 抗MP抗体、抗CP抗体和抗RSV抗体的检测是婴幼儿ALRI和支气管哮喘诊断中重要参考指标,其检测对病因诊断、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RSV感染中能产生中和性抗体的抗原是F和G糖蛋白,但中和抗体时机体无明显的保护作用。推测细胞免疫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M)感染RSV后,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抑制物,同时病毒基因的干扰使(M)抗原提呈功能受损,结果辅助性T细胞(T_H)不被激活,故不能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而产生白细胞介素4(IL-4)的细胞克隆不受抑制,IL-4分泌增多。IL-4能特异性诱导B细胞合成IgE,从而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但其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IgM抗体对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婴幼儿病毒性肺炎108例(间质性肺炎76例,毛细支气管炎32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其血清RSV-IgM抗体。结果间质性肺炎患儿血清RSV-IgM抗体阳性率48.68%(37/7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RSV-IgM抗体阳性率为25.0%(8/32例),二组有显著性差异(χ2=5.20P<0.05)。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28.59,11.25Pa<0.05)。病毒性肺炎婴幼儿RSV-IgM阳性率发热病例最高,占81.97%(50/61例),其次为呼吸困难占57.14%(12/21例),最低为气促,占26.87%(18/67例)。结论RSV-IgM抗体检测是婴幼儿病毒性肺炎诊断中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其检测对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用ELISA双夹心法检测45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儿鼻咽分泌物中合胞病毒抗原,并与常规方法及免疫荧光法比较,结果ELISA法的敏感性(84.6%)和符合率(86.7%)均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特异性为100%。6月龄以内组和以上组合胞病毒感染患儿,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4倍增高者分别为19.2%(5/26)和100.0%;(13/13),表明婴儿年龄越小,感染后生成特异性IgG能力越弱。  相似文献   

17.
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鼻病毒呼吸道感染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对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ms,RSV)和鼻病毒感染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患儿病毒病原谱及病毒病原学流行特点。方法对昆明市儿童医院内科2005-10—2006-09,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712例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A、B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型)7种病毒抗原检测,并对呼吸道病毒流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12例ALRI患儿中检出阳性病例206例,阳性率28.93%。新生儿、婴儿占阳性病例的77.18%。阳性标本中检出RSV177株,占阳性标本的85.92%(177/206),其次为PIV2、ADV各9株分别占4.37%(9/206),检出PIV35株占2.43%(5/206)、IVA、PIV1各3株占1.46%(3/206),一年中未检出IVB病毒株。206例阳性患儿中新生儿、婴儿、幼儿RS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7.18%、42.23%、16.51%,年龄组间RSV阳性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婴儿组中检出混合感染阳性病例3例,其中RSV合并ADV感染2例,PIV2合并ADV感染1例。RSV高峰流行季节在每年7月至次年2月,流行季节持续近8个月,3~6月病毒感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结论RSV是昆明地区婴儿ALRI的主要病原,呼吸道病毒类型及病原流行季节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9.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1]。近年来新生儿RSV感染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感染后临床表现较婴幼儿更严重,而且RSV传染性强,易发生新生儿室暴发感染,已成为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06年12月~2007年3月荆州部分地区急性毛细支气管感染大流行的病原。方法收集2006年12月~2007年3月荆州部分地区急性毛细支气管感染的分泌物,应用单克隆抗体金方法进行合胞病毒抗原检测。结果319例中送检273例,阳性率91.2%。结论此次毛细支气管感染大流行中合胞病毒为感染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