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对丙烯醛吸入致大鼠炎性损伤肺组织中IL-1β、IL-6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雾化吸入组,丙烯醛雾化吸入组,依那普利治疗组,依那普利自身对照组.用丙烯醛雾化吸入造成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炎性气道肺损伤模型.于造模及依那普利处理后1、3,6周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肺组织IL-1β和IL-6蛋白及mRNA的定位与表达量.结果 IL-1β、IL-6主要分布于肺上皮细胞,胞浆染色为主.丙烯醛吸入后3周,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IL-1β和IL-6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6周达到高峰(P<0.05),而依那普利治疗下调IL-1β和IL-6 mRNA和蛋白水平(P<0.05).结论 依那普利的抗炎作用可能与IL-1β和IL-6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蛋白组学方法探讨丙烯醛吸入致大鼠肺损伤后的蛋白组表达变化.方法 运用质谱分析技术比较差异蛋白的肽指纹图和氨基酸序列并确定差异蛋白名称,为今后研究与肺损伤有关的功能蛋白提供实验依据.结果 在丙烯醛吸入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凝胶图谱中平均检测到545个蛋白点.丙烯醛吸入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检测到7个差异蛋白.其中3个上调蛋白为:酪氨酸3和色氨酸5单加氧酶激活蛋白、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和多聚腺苷结合蛋白.4个明显下调蛋白为:2601和2603波形蛋白、S100钙结合蛋白和细胞内钠通道-3.结论 本实验鉴定了丙烯醛吸入所致的大鼠肺损伤后与肺组织变化相关的7个蛋白分子,这些分子可能是与肺损伤有关的重要功能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丙烯醛所致大鼠气道损伤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作用.方法 用丙烯醛雾化吸入造成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建立模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造模后1、3、6周分别用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法检测气道黏液分泌量.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上皮细胞AngⅡ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丙烯醛吸入后3至6周,气管和肺组织中黏液分泌均明显增加,AngⅡ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丙烯醛吸入气道损伤模型中,AngⅡ明显上调,提示Ang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中可能是一个关键分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辛伐他汀对大鼠肺组织中NF活性的影响,了解其对减少丙烯醛引起的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可能机制.方法 大鼠雾化吸入丙烯醛建立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干预组在雾化吸入丙烯醛同时用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灌胃.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MUC5AC蛋白的表达,凝胶阻滞迁移分析方法(EMSA)检测NF-<,k>B的活性.结果 丙烯醛吸入刺激后12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UC5AC蛋白、NF-<,k>B活性增加.辛伐他汀干预后,与丙烯醛组相比,MUC5AC蛋白、NF-<,k>B活性降低,应用甲羟戊酸后可以部分抵消辛伐他汀的作用,使MUC5AC蛋白产生、NF-<,k>B活性增加.结论 辛伐他汀可抑制丙烯醛所致气道粘液高分泌,其部分机制可能通过甲羟戊酸途径抑制NF-<,k>B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在丙烯醛所致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丙烯醛雾化吸入制作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以依那普利作为治疗措施,于造模后1、3、6周分别用AB/PAS法检测气道黏液分泌量.免疫组化、原位杂交、RT-PCR、蛋白质印迹检测NF-κB蛋白及mRNA在气道的定位与表达量.结果 丙烯醛吸入后3周,气道黏液分泌显著增加,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6周达到高峰;而依那普利治疗可明显下调它们的表达和黏液分泌.结论 依那普利能有效控制丙烯醛所致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其分子机制可能与NF-κB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海霞  文富强 《西部医学》2011,(8):1419-1420,1424
目的通过检测辛伐他汀对大鼠肺组织中NF活性的影响,了解其对减少丙烯醛引起的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雾化吸入丙烯醛建立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干预组在雾化吸入丙烯醛同时用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灌胃。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MUC5AC蛋白的表达,凝胶阻滞迁移分析方法(EMSA)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丙烯醛吸入刺激后12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UC5AC蛋白、NF-κB活性增加。辛伐他汀干预后,与丙烯醛组相比,MUC5AC蛋白、NF-κB活性降低,应用甲羟戊酸后可以部分抵消辛伐他汀的作用,使MUC5AC蛋白产生、NF-κB活性增加。结论辛伐他汀可抑制丙烯醛所致气道粘液高分泌,其部分机制可能通过甲羟戊酸途径抑制NF-κB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SD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照组采用蒸馏水雾化吸入120 d,模型组采用丙烯醛(acrolein)6.87μg/L雾化吸入120 d,预防组分为白藜芦醇(resveratro)l低剂量5 mg/(kg.d)、中剂量15 mg/(kg.d)、高剂量45 mg/(kg.d)灌胃给药1 h后采用丙烯醛雾化吸入120d.检测肺功能指标:肺顺应性(CL)、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3)/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用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运用逆转录PCR检测大鼠肺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mRNA表达量的变化,运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肺组织中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 MAPK)通路蛋白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结果白藜芦醇能增加大鼠COPD的CL、FEV 0.3/FVC、PEF和MMF,降低BALF中PGE2的含量,减少大鼠肺组织中COX-2、NF-κB/p65 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大鼠肺组织中p38 MAPK的磷酸化.结论白藜芦醇对大鼠COPD具有干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从而抑制炎症蛋白酶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吉非替尼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受体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gefitinib)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建立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模型组(B组,丙烯醛雾化吸入),药物干预组(C、D、E组,在丙烯醛雾化前30 min,分别以10 mg/kg、20 mg/kg、30 mg/kg的吉非替尼灌胃),药物对照组(F组,生理盐水雾化前30 min,以30 mg/kg吉非替尼灌胃),每组6只大鼠。上述处理持续3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并取其肺组织,分别进行RT-PCR检测黏蛋白MUC5AC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气道MUC5AC和EGFR的蛋白表达,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氏染色(AB-PAS)检测杯状细胞数目。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MUC5AC、EGFR表达增强,杯状细胞数增加;吉非替尼对丙烯醛引起的MUC5AC表达、杯状细胞数增加均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吉非替尼对EGFR信号通路中EGFR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结论丙烯醛活化EGFR使MUC5AC过度表达,吉非替尼通过对EGFR信号通路的调节,在气道黏液高分泌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丙烯醛诱导的大鼠黏液高分泌模型的干预作用,以及核因子-kB(NF-kB)在黏液高分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6):空白对照组(吸入生理盐水)、模型组(吸入丙烯醛)、红霉素组(吸入丙烯醛+红霉素管饲)、克拉霉素组(吸入丙烯醛+克拉霉素管饲)、阿奇霉素组(吸入丙烯醛+阿奇霉素管饲)。大鼠吸入丙烯醛建立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内气道的MucSac和NF-kB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肺组织MucSacmRNA;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 (1)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Muc5ACmRNA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红霉素组和克拉霉素组显著降低(P〈0.05),阿奇霉素组稍降低。肺内气道上皮MucSAC水平的改变与Muc5ACmRNA改变相似。(2)模型组NF-kB入核率增加,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干预后NF-kB入核率明显降低。(3)BALF中TNF-α与MucSac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936,P〈0.05);NF-kB的入核率与BALF中的TNF—α浓度呈正相关(r=0.911,P〈0.05);NF-kB的入核率与黏蛋白MucSac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892,P〈0.05)。结论 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可抑制丙烯醛诱导的大鼠黏液高分泌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kB的活化而发挥作用,亦可能与TNF-α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受体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gefitinib)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建立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模型组(B组,丙烯醛雾化吸入),药物干预组(C、D、E组,在丙烯醛雾化前30min,分别以10mg/kg、20mg/kg、30mg/kg的吉非替尼灌胃),药物对照组(F组,生理盐水雾化前30min,以30mg/kg吉非替尼灌胃),每组6只大鼠。上述处理持续3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并取其肺组织,分别进行RT-PCR检测黏蛋白MUC5AC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气道MUC5AC和EGFR的蛋白表达,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氏染色(AB-PAS)检测杯状细胞数目。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MUC5AC、EGFR表达增强,杯状细胞数增加;吉非替尼对丙烯醛引起的MUC5AC表达、杯状细胞数增加均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吉非替尼对EGFR信号通路中EGFR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结论丙烯醛活化EGFR使MUC5AC过度表达,吉非替尼通过对EGFR信号通路的调节,在气道黏液高分泌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吗啡预处理兔心肌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分析。方法:将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吗啡预处理组,每组3只。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kg, 吗啡预处理组静脉注射吗啡3 mg/kg。用双向凝胶电泳法分离两组24 h后的心肌组织蛋白,图像分析后找出差异蛋白。用MALDI-TOF-MS鉴定部分差异蛋白。结果:两组的差异明显点共有51个,取15个差异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初步鉴定出8个蛋白质,包括应激蛋白(醛糖还原酶、锌指蛋白312)、信号转导蛋白(Src相关的酪氨酸激酶)、代谢相关蛋白(碳酸酐酶12前体、电子转移黄素蛋白β亚单位、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炎性反应相关蛋白(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1)和跨膜转运蛋白。结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可能在吗啡对心肌延迟性保护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高原鼠兔和Wistar大鼠线粒体蛋白的差异.方法 分别在海拔4 500 m高原(高原鼠兔)和模拟4 500 m低压舱内麻醉动物后取双侧腓肠肌,分离纯化线粒体蛋白进行二维电泳和凝胶图像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用MALDI-TOF-MS质谱仪进行肽指纹图谱测定和ESI-Q-TOF串联质谱鉴定.结果 高原鼠兔和Wistar大鼠线粒体蛋白二维凝胶图谱有明显差异;鉴定了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Ⅰ、硫氧还原蛋白依赖性过氧化物还原酶线粒体前体蛋白、线粒体胸苷激酶2、肌酸激酶线粒体异构体4、推测蛋白XP_499518、未知功能蛋白、肌酸激酶、F1F0-ATP酶d亚基、镁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D、推测蛋白LOC498909等差异线粒体蛋白.结论 高原鼠兔和Wistar大鼠有差异线粒体蛋白,提示高原鼠兔线粒体能量代谢、抗氧化能力、线粒体DNA稳定性等方面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丙烯醛建立气道炎症模型,给予依拉普利进行干预,了解其对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讨核因子(NF-κB)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空白对照组(吸入生理盐水);B组:依拉普利自身对照组(单纯依拉普利灌胃),依拉普利0.5mg/(kg.d)灌胃;C组:模型组(丙烯醛),大鼠吸入4mg/L丙烯醛,每次3h,每天两次;D组:依拉普利干预组(吸入丙烯醛 依拉普利灌胃),处理同模型组,并给予依拉普利0.5mg/(kg.d)灌胃。21d后处死大鼠,采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和气道上皮NF-κB p65的表达,并计算NF-κB p65的入核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胞浆中的NF-κB。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其中的中性粒细胞数,用ELISA的方法检测TNF-α、IL-8。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AngⅡ、NF-κB p65的表达,NF-κB p65入核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依拉普利干预组各项指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细胞浆中NF-κB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依拉普利干预可以使NF-κB p65的表达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0.05)。支气管肺泡灌流液(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以及ELISA检测的BALF中的炎性细胞因子IL-8和TNF-α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依拉普利干预组中均有明显降低(P值均<0.05)。结论在丙烯醛诱导的气道和肺的炎症模型中,AngⅡ起了重要的作用,依拉普利可部分抑制这一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它抑制了NF-κB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Effects of formaldehyde inhalation on lung of rat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 analyze protein changes in the lung of Wistar rats exposed to gaseous formaldehyde (FA) at 32-37 mg/m^3 for 4 h/day for 15 days using proteomics technique. Methods Lung samples were solubilized and separated by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2-DE), and gel patterns were scanned and analyzed for detection of differently expressed protein spots. These protein spots were identified by MALDI-TOF-MS and NCBInr protein database searching. Results Four proteins were altered significantly in 32-37 mg/m3 FA group, with 3 proteins up-regulated, 1 protein down-regulated. The 4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as aldose reductase, LIM protein,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and chloride intracellular channel 3. Conclusion The four proteins are related to cell proliferation induced by FA and defense reaction of anti-oxidation. Proteomics is a powerful tool in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has prospects in search for protein markers for disease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平肝潜阳方对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大鼠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电刺激SD大鼠三叉神经节的方法并灌服附子汤复制偏头痛肝阳上亢证模型, 采用平肝潜阳方中药进行干预。运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大鼠血淋巴细胞的总蛋白,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得到相应的肽质量指纹图,搜索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平肝潜阳方能够明显改善偏头痛大鼠的头痛等症状,得到分辨率及重复性较好的正常大鼠、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大鼠、中药治疗大鼠血淋巴细胞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共得到13肽质量指纹图谱,2个无质谱结果,搜索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质11个,包括乙醇脱氢酶3,糖原磷酸化酶,ATP合酶D链,膜联蛋白-3,泛素,中性粒细胞防御素4前体,黑素瘤相关性E2抗原,热休克蛋白-27,膜联蛋白-A1,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Ⅱ,谷胱甘肽合成转移酶片断。结论:平肝潜阳方治疗后的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大鼠血淋巴细胞蛋白质的表达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所鉴定的11个蛋白质可能与平肝潜阳方的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大鼠肺缺血再灌注(I/R)肺组织与正常对照组肺组织的差异蛋白质表达,探讨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方法 建立模拟在体左肺原位移植的大鼠改良模型,在缺血再灌注后4 h获取肺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I/R组).蛋白质组技术比较I/R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的蛋白质变化,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经Matrix Science查询软件搜索获得匹配的蛋白质.结果 获得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I/R组与对照组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两组各自3块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489±52和511±83(P>0.05),匹配率达89.28%和91.22%(P>0.05).发现43个差异蛋白质点(P<0.05),质谱分析鉴定出14个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蛋白质.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HspSP25和硒结合蛋白l(SBP-I)的蛋白表达在I/R组早期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具有应激保护功能的Hsp25和SBP-1等表达上调;而其他鉴定出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口可能在能量代谢、组织抗应激、细胞凋亡及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肺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的2-DE图谱,分析两者蛋白质表达的差异,进而寻找有诊断价值的相关蛋白。方法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肺腺癌组织、配对癌旁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结果获得了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经过Im-ageMaster 2DPlatinum 5.0软件对图像分析后,获得差异大于3倍的蛋白点63个,12个点仅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5个点仅在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质谱鉴定去冗余后确定了5种蛋白质,其中4种蛋白与肿瘤相关,分别为S100钙结合蛋白(S100-A11)、Ras相关蛋白Rab-14、微管辅助蛋白(Stathmin)、凝溶胶蛋白(gelsolin)。结论肺腺癌组织与配对癌旁组织的双向电泳结果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蛋白可作为肺腺癌的候选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通过对海马线粒体蛋白质组的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方法 应用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二维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技术分析和鉴定耐药/非耐药癫痫大鼠海马线粒体差异蛋白。结果 耐药组癫痫大鼠海马线粒体19种蛋白表达异常,5种表达上调的蛋白为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磷酸丙糖-1、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醛糖A和微管蛋白,14种表达下调的蛋白质为顺乌头酸酶、谷氨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NADH脱氢酶、ATP合成酶、丙酮酸激酶同工酶类似物、ATP结合盒B亚家族、磷脂酶A2、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热休克蛋白、解偶联蛋白、Cofilin 1、醛脱氢酶和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2。结论 难治性癫痫大鼠海马线粒体存在大量差异表达蛋白,可能参与癫痫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卡介苗(BCG)对肺炎大鼠肺TLR2、TLR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57只大鼠随机分为肺炎模型组(PM组,n=51)及健康对照组(HC组,n=6).第4天PM组随机抽取6只(非吸入组,NI组)进行相关检查确定肺炎模型是否制作成功。然后肺炎模型组45只肺炎大鼠再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NS组)、卡介苗组(BCG组)、卡介苗多糖核酸组(BCG-PSN组)。每组又按吸入次数分为3次、5次、7次组。采用RT-PCR方法研究肺炎大鼠肺TLR2mRNA、TLR4mRNA的表达,以及肺炎时雾化吸入前后肺TLR2mRNA、TLR4mRNA表达。结果肺炎第4天,肺TLR2mRNA、TLR4mRNA表达与H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吸入BCG-PSN5次时,TLR2mRNA表达与HC组相比P〈0.05,7次时P〈0.01;与NI组及NS组相比吸入BCG-PSN7次时P〈0.05。吸入BCG3次时,TLR2mRNA表达与HC组、NI组、NS组相比,P〈0.05,吸入5次、7次时,P〉0.05。同组间吸入BCG或BCG-PSN5次,7次时TLR4mRNA表达略增强,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CG、BCG-PSN能使肺炎大鼠肺TLR2mRNA表达明显增强,但BCA3-PSN较BCG起效慢、作用强、持续时间长,而且也不能使肺炎大鼠肺TLR4mRNA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