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注射长效青霉素300余次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效青霉素又名“注射用苄星青霉素”,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与梅毒治疗。由于它在体内吸收和排泄缓慢的缘故,肌注后贮存于局部,缓慢游离出青霉素而发挥抗菌作用。常用方法:成人120万U,每2~4周1次,肌内注射。注射时针头易被堵,针头被堵后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还会  相似文献   

2.
尤玉萍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1082-1082,1099
注射用苄星青霉素为青霉素二苄基乙二胺盐与适量的缓冲剂及混悬剂混合制成的无菌粉末,它的水悬剂肌肉注射后在注射部位缓慢溶解吸收,主要用于早期梅毒和风心病的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苄星青霉素按常规肌肉注射法极易造成针头堵塞,需更换8号以上针头进行二次注射,这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造成药液和材料的浪费。为此,我院对苄星青霉素肌注的方法进行改进,不仅避免针头堵塞,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节约材料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1临床资料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我院门急诊注射患者125例,男性73例,女性52例,年龄23~65岁。采…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一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增加药物的利用度,同时树立成本观念并对皮试方法等问题进行探索。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本院注射苄星青霉素的95例门诊患者,共300人次,其中儿童20人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震荡式摇匀药物,3快法注射,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充填针梗、静止式溶解药物,3快1匀法注射,注射期间与患者充分沟通和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结果:对照组常规注射法一次注射成功率79%,试验组一次注射成功率99%,药液残留、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理盐水充填针梗、静止式溶解药物方法,3快1匀法注射苄星青霉素,并在注射期间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药液残留减少,给药准确,方法简单易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丁启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4):677-677
在我院,常见的注射用混悬液有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此类药物经盐水溶解后,形成白色混悬液,混悬液中混有空气栓子,如果此时立即注射,药液中的气栓在注射时或推药中堵塞针梗造成注射失败。因此,在临床中通过总结经验,对此类药物的注射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改进,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青霉素注射中途过敏休克5例郝美华,孙桂芳,张肖虹,李夏民,许晓亮(附属医院,宁阳县周围血管病医院)在各种药物过敏中,青霉素过敏居于首位,在使用青霉素治疗的病人中,我国每年死于青霉素过敏者就有百例以上。青霉素注射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立即发生,在...  相似文献   

6.
减轻皮内注射疼痛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 ,用来作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和预防接种的方法。一般多取前臂掌侧下 1/ 3段 ,因为该处的皮肤较薄 ,颜色较浅 ,易于注射和观察。但是此处分布有丰富的感觉末梢 ,故对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特别敏感 ,许多患者因为皮试疼痛而影响情绪。为了减轻病人皮内注射的疼痛 ,现将常规的方法作了如下改进。1 注射方法  取病人前臂掌侧下段 ,按常规消毒皮肤。取1mL注射器抽取药液 ,然后嘱病人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前臂 ,离针刺的地方 2cm处 ,并用拇指加力按压 ,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 ,…  相似文献   

7.
皮内注射是目前临床多种药物使用前做过敏试验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由于皮内试验的疼痛,困扰着广大患者,造成许多不良生理、心理反应,并造成皮试结果判断的误差,而影响用药的准确性。为解除病人的痛苦,及时达到有效治疗我们从2003年1月-2003年11月,随机对226例,门急诊病人,需做皮试的患者,在选择最佳皮试部位的同时,采用推注药液时左食指右扣压进针上方5厘米,减轻皮肤紧张度,使推注药液时皮肤表面张力减小,观察病人的疼痛反应,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护士在给多个病人进行肌肉注射或小壶给药时,要准备一个集体注射盘。通常的做法是用4块无菌治疗巾常规铺盘,抽好药液的注射器贴好标签,针头斜面向上入相应治疗巾内至乳头处,依次码放整齐,之后将无菌注射盘盖好并放置于治疗车上,推入病房进行治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治疗车行进过程中颠簸等原因,致使  相似文献   

9.
Z形肌肉注射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平 《重庆医学》1996,25(3):161-162
常规肌肉注射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历史悠久。但用于注射某些刺激性大,量较多的药物时,药液容易回渗到皮下,刺激皮下组织,引起不适和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笔者将Z形肌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用于氯胺酮肌注麻醉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氯胺酮肌注麻醉的注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需要氯胺酮肌注麻醉的住院小儿外科患者100例.随机选取50例患者行常规肌内注射法,另外50例患者行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观察并记录注射后药液外溢、需要重复注药的患儿例数.结果:使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给药的50例患儿中有5例出现药液外溢,2例患儿需要重复注药才能进行下一步医疗操作;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给药的50例患儿中有30例出现药液外溢,23例患儿需要重复注药才能进行下一步医疗操作.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肌注麻醉时Z-track肌内注射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的药液外溢的发生率低,药物利用度高,适合在临床上患儿肌注麻醉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有时需用小剂量的注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如惠尔血 75微克 ,0 .3毫升 /安瓶 ,即使使用 1毫升注射器也不能将药物全部注入患者体内。如 :1毫升注射器 ,5号针头 ,针柄内即可残存 0 .0 5毫升的药液。因此 ,我们采用以下方法注射 ,既可减少药品的浪费又能达到疗效。方法如下 :按常规肌内注射的方法先抽吸药液后 ,再吸进 0 .1~ 0 .2毫升的空气。注射时 ,气泡在上 ,当全部药液注入后再注入空气。其理由为 ,该方法可使针头部位的药液全部注入体内 ,且不会将空气注入体内。经临床反复实验 ,此法效果很好 ,值得推广应用。小剂量药物注射的简…  相似文献   

12.
注射后硬结多与注射器械的粗糙,如打钩、毛刺以及注射操作规程的执行错误、注射药液的刺激性等有关,常见于小儿及老人。若硬结不大,多会引起局部疼痛;若硬结过大,有些甚至能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部肌肉,如臀大肌、臀中肌等的挛缩,从而致下肢跛行。目前中西药对之尚无特效疗法,手术切除的副作用大,还会产生诸如术后疤痕粘连等反作用。笔在康复科接诊202例注射后硬结病人,分别予音频电碘离子透入,音频电 碘离子透入,超声波治疗三种方法进行疗效比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痛点注射联合肌注神经妥乐平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科收治的13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痛点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肌注神经妥乐平,记录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点注射联合肌注神经妥乐平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够缓解肩部疼痛,促进功能活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不同体位对长效青霉素一次性注射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秀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1):1346-1346
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为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二胺盐与缓冲剂及混合剂混合而成的无菌粉末。因其水溶性差,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同体位会对其一次性注射成功率产生不同的影响。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18例,男性51例、女性67例,年龄16~68岁,均为在本院进行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2次的病人;注射部位为左侧臀大肌,第一次注射采用的体位为卧位,第二次注射采用的体位为坐位;环境温度为19~23℃,由专人操作,均按常规进行肌肉注射。12 操件方法 常规方法取溶媒6mL,注入瓶内溶解粉剂,针头连同注射器留在瓶内,充分摇均,注射部…  相似文献   

15.
注射用苄星青霉素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和梅毒的治疗,通常是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4周.此药是白色结晶性粉末,颗粒大,难溶于水,溶解后为白色浑浊状,如针头部分内有苄星青霉素药液,针头进入肌肉内受热,针头内的药液受热凝固堵塞针头而致一次注射失败,造成药物浪费和增加患者的痛苦.通过临床实践,调整注射程序,使针头内为注射用水而非药液,大大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正各种注射方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经常因排气过量而导致用药剂量不准确,为了提高用药剂量的准确性,我们发现一种新的排气方法,现介绍如下。1适用范围皮内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2方法抽吸好药液后,常规消毒注射部位,在进针前还要再次核对排气,这时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前推排气的尺度不容易掌握,稍微一用力药液就会  相似文献   

17.
唐磊  岳新霞 《新疆医学》2007,37(6):154-155
在护理操作中,静脉加压注射药物的方法很多,采用常规的静脉加压方法给玻璃瓶或硬罐装的药液加压,很容易使药液从通气管中外漏,或者从加压针眼处漏液。从通气管中注入空气达到加压的目的,需要两人操作,同时要将通气管的过滤帽拔出,增加了无菌操作的环节,容易造成污染。我们在工作中总结出一种方便、易操作的注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内注射油性制剂最佳方法,保证了药液进入体内剂量,减少药液浪费。方法将600例次门诊注射黄体酮患者,按到医院治疗时间先后依次间隔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采用不同的肌内注射方法,对药液外漏进行对比。结果常规组药液外漏132例(44%),由此引起的护患冲突18起;改良组药液外漏23例(7.67%),由此引起的护患冲突2起,2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良式Z形肌内注射法肌内注射油性制剂,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漏,同时又可减少护患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钙为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其抗Xa因子活性确定,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接近100%。近年来已被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病等血栓性疾病。临床应用中不足之处是注射部位会出现淤血和疼痛,这让病人出现了心理紧张。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注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改进,并分析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宝珠  朱爱芳  黄九香 《基层医学论坛》2013,(9):1094-1094,1159
苄星青霉素在临床上常用于心脏手术后及某些性传播性疾病的治疗,该药注射时注射部位有较强的不适感觉及刺痛感,易致患者虚脱,甚至发生疼痛性休克、心搏骤停,给临床注射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对苄星青霉素的注射方法与技巧进行了总结,现介绍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诊断为性传播性疾病,就诊于我院皮肤科。医嘱: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臀,肌注,1周1次。护士应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