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学制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四年制与五年制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为加强不同学制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调查表调查四川省4所大学2008年护理专业毕业实习的415名本科生。结果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平均分为(287.37±32.52)分;其中四年制学生(295.32±29.76)分,五年制学生(282.63±33.2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个维度中除自信心外,其余6个维度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学制的护理本科生在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差异,四年制比五年制护理教育更有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学制护理本科生临床沟通能力现状,为临床护理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对268名不同学制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5年制本科和2年制大专升本科护生。结果护理本科生临床沟通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在2.50分以上;大专升本科护生建立和谐关系得分较5年制本科护牛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优化护理课程和调整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安排护理本科生尽早接触临床,形成护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实习模式,规范临床护理带教,提高本科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3.
不同学制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倾向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五年制与四年制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倾向的差异,为加强不同学制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依据。方法从东北地区五所护理本科院校中选取400名毕业实习前学生,采用香港理工大学翻译改进的评判性思维倾向调查问卷(CTDI—CV)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学生的整体评判性思维倾向总分282.96±:8.58分,其中五年制学生291.75±27.16分,四年制学生275.85±27.76分,两者总分比较P〈0.01,7个维度中除分析能力外,其余6个维度均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7个维度中除开放思想与分析能力外,其余5个维度的正忡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学制的护理本科生在评判性思维倾向方面具有差异,五年制比四年制护理教育更有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技能全程培养模式,培养临床实用型护理人才。[方法]选聘双项导师从护生入校到毕业进行全程护理技能培训与指导,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讲授、技能训练、学习辅导等,同时将我校2004级四年制护理本科护生112人随机分为跟踪组52人和对照组60人,收集其护理理论、技能与综合素质考核成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跟踪组护生在临床实习后理论、操作、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跟踪组临床实习前后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仅操作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部分护生岗前培训前理论、操作、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项导师护理技能全程培养模式,有利于护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早接触临床提高了护生专业实践能力和护生的综合素质,缩短了护生岗前培训周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学制本科护生的临床能力之间的差异,探讨相关因素,为本科护理教育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表对普通本科、高职本科及专升本共75名护生和44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75名护生的临床能力均在及格或以上水平。三组护生临床处置、护理科研和临床教学能力的他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能力总评和7项临床能力自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科护生的临床能力均达到了本科护理教育的目标,但三种类型的本科护生之间临床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护生,带教老师应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个体化教学。  相似文献   

6.
培养护生防范护理纠纷的做法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实习护生引发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提高护生防范护理纠纷的能力。方法观察组78例,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择及培训;强化护生职业道德及法律法规教育;开展评教评学活动;注重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护士礼仪及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培养护生书写护理病历的能力、强化护生护理理论及技能的培训、加强急救技术的训练;定期进行综合考评。对照组72例,采用传统的临床护理带教方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带教老师满意度、综合考核成绩方面均提高(P〈0.01),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减少(P〈0.01或P〈0.05)。结论重视带教老师整体素质的培训,加强实习护生职业道德、法律意识教育,采用教学考评,注重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考评,是提高护生防范护理纠纷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在门诊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在门诊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名护理专业学生(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评价两组护生综合素质能力,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率和患者对护生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综合素质能力合格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7%),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对观察组护生的满意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3%),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能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在护生带教教学中应大力推广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科实习护生的核心能力和专业观状况,找出存在问题,改进临床教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本科师生均参与评价的方式,对本科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评判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教学能力及专业观几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教师评价本科护生核心能力达到较好,总得分为(100.08±17.52)分,本科护生自评核心能力达到中等,总得分为(94.57±20.65)分;教学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均分最高,评判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专业观均分最低;师生对26项目的评价,6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师对护生的评价结果总体高于护生的自评结果。结论本科护生核心能力在中等以上,但在评判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专业观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采取相应教学改进措施,提升本科护生职业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护生临床综合能力自评与他 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朱京慈 《护理学报》2001,8(5):10-12
目的 通过对护生临床综合能力自评与他评的对比研究,探讨自评在护生临床综合能力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对在院三年制和四年制护理中专实习生临床综合能力以学生自评与老师评价方式,分析自评与他评之间的差异。结果 四年制学生自评成绩明显高于他评成绩;三年制学生自评成绩较高,但与老师评分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通过学生自评和他评结果分析,在加强对护生了解,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管理具有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录像反馈法在护生临床处置能力培养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606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级246名护生作为研究组,2010级36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在以护理技能实训基地为载体的护生临床处置能力培养中,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练习,研究组采用录像反馈法练习,比较两组护生的临床处置能力。结果研究组护生临床处置能力总分为(110.36±6.59)分,对照组护生为(105.39±3.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1)。临床处置能力中的病史采集、护理体检、辅助检查、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心理护理以及统筹安排方面的得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0,4.20,3.15,6.24,4.15,2.24,2.16;P<0.05)。结论录像反馈法可显著提高护生的临床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某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实习第一个月的职业价值观、应对方式、临床实践行为的调查,了解其现状,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临床实践行为的影响,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在该校附属第一医院实习的75名2006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职业价值观、应对方式、临床实践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①护理本科生职业价值观得分为(3.46±0.58)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2.19±0.50)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59±0.88)分;临床实践行为得分为(2.93±0.77)分。②职业价值观、积极应对方式、入学第一志愿是否是护理专业、是否热爱护理专业为临床实践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③临床实践行为与职业价值观、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5,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结论:职业价值观影响应对方式,应对方式与临床实践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对患者关怀行为的关系,为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和"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对患者关怀行为问卷"对83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81.74±13.28)分,得分率78%;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对患者关怀行为得分(2.93±0.46)分,得分率75%;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r=0.620,P=0.000).结论 临床护理教师的角色模范是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护理教育者应重视临床护理教师对实习学生的潜移默化影响,为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创造良好的软性环境.  相似文献   

13.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初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调查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初期心理压力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进入临床实习10周的37名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心理压力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实习初期心理压力得分为(2.07±0.77)分;专业态度发生消极变化的学生较没有发生消极变化的学生感知到的实习压力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情绪消极的学生较积极的学生所感受到的压力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本科生实习初期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临床实习压力对学生专业态度存在影响,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面对临床实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男性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太原市42名男性护理本科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知识调查。结果:①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学校、年级、职业价值观等对男性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显著影响;②男性护理本科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不多;③男性护理本科生对专业的认识不佳。结论:男性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节薄弱,护理管理者与教育者应给予重视,使男性护理本科生尽快适应护士角色并提高其专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临床实习前护理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专业认同的现状,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问卷,对我校即将参加临床实习的403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38±0.53)分,专业认同总分为(83.52±8.83)分。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专业情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认同总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护理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专业认同密切相关,护理教育者应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护理本科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专业认同。  相似文献   

16.
护理本科实习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实习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影响因素问卷,对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本科实习生106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科实习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均分为(26.08±4.65)分,低于常模(t=-5.660,P<0.01);男生和女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52,P>0.05);在不同级别医院实习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0,P>0.05)。不同性格、护理专业兴趣、受带教老师鼓励、就业压力的本科实习生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本科实习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不高,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受性格、专业兴趣、带教老师的鼓励、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自我效能感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教师帮助学生提高临床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临床能力自评量表对在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128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均分为(2.58± 0.85)分,临床能力均分为(4.16±0.53)分.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总分及各因子和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了解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的现状及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带教教师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从而提高学生总体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职业决策与临床学习环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河北省7所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实习末期的护理本科生420名为研究对象。应用护理本科生职业决策问卷和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在职业决策问卷调查中,得分最高的维度是社会因素(3.93±0.71)分,最低的维度是个人因素(3.25±0.74)分;对临床学习环境评价中得分最高的维度是人际关系(3.31±0.68)分,最低的维度是学生参与性(2.68±0.74)分。职业决策中的社会因素、雇主因素与临床学习环境评价中的工作氛围及团队文化和学生参与性呈负相关(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选择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比率较低,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对所选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工作待遇等方面的关注程度最高,临床学习环境中的护理工作氛围和所从事的护理工作内容影响护理本科生的职业决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阶段性学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可行性,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职业情感的培养.方法 便利抽取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本科学生共58名为对象,针对临床学习不同阶段对其进行护理知识和职业情感的调查.结果 本组学生第1-4阶段的成绩分别为(17.45±2.61)分、(16.00±2.11)分、(13.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