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酶联亲和组化法检测97例增生期、分泌期、腺瘤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及内膜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并应用微波技术与常规组化染色相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子宫内膜腺癌的ER、PR阳性率高于非肿瘤性子宫内膜(P<0.05),其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但与肌层浸润深浅及绝经情况无关;增生期与分泌期宫内膜受体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①ER、PR的检测为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临床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②微波技术是一项快速、灵敏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肥胖、高血压 和糖尿病被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多囊卵巢综合 征(PCOS)则是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高危因素,而 这些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胰 岛素抵抗和继发的高胰岛素血症。近年来子宫内膜 癌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笔者通 过临床对照研究,探讨血清胰岛素与雌激素在子宫 内膜癌发生中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的胶体金标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葡聚糖-活性炭分离方法,测定了36例子宫内膜和51例子宫肌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显示:子宫内膜ER和PR都高于子宫肌。配对资料表明:增殖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ER和PR比子宫肌对应指标高。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增殖期PR高于分泌期,ER也有类似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ER和PR周期变化曲线与体内雌、孕激素变化相仿,但其高峰稍后于激素。提示子宫内膜和子宫肌的ER和PR含量与雌、孕激素在该部位作用大小和体内激素水平相平行,子宫内膜ER和PR伴随月经周期中雌、孕激素变化而呈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β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提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related receptor α,ERRα)与ER竞争配体也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但详细的机制尚不明了。文中研究的目的是检测ERRα和ERα、ERβ在子宫内膜癌中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关系。方法采用realtime TaqMan PCR定量的方法,检测3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内膜癌组)、25例癌旁组织(癌旁组)以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ERRα和ER亚型mRNA的表达量。结果3组患者中所有受体均有表达,在内膜癌组中,ERα和ERβ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ERRα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癌旁组患者的所有指标与癌组织和正常内膜组织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ERβ低表达,而ERRα相对高表达,癌旁组织中3种受体均为高表达,说明癌组织中部分ERα、ERβ失活,ERRa在内膜细胞向癌细胞进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其生物学行为源于雌激素暴露,雌激素主要通过雌激素受体发挥各种生物效应。激活蛋白1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调控因子,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现综述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及激活蛋白1结构、功能及其在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十多年来,很多学者一直用生化法、组织化学法、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法及E_2-HRP(酶联雌二醇)亲和组化法测定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但都缺乏精确的定位和定量研究。有的作者用E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核内的雌激素受体,但不能解释胞质内有雌激素受体的存在,且该单克隆抗体国内无供应,进口价格昂贵。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CG-E_2-HRP(colloid gold-雌二醇-辣根过氧化物酶)与标本中的雌激素受体(ER)结合的技术,对正常子宫内膜和腺癌组织内的雌激  相似文献   

8.
正常月经周期中人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和β(ERα和ERβ)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α、ERβ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比较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分期和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α和β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子宫内膜癌组织ERα、ERβ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ERαmRNA的表达随内膜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呈下降趋势,ERβmRNA的表达则随内膜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呈升高趋势.正常子宫内膜组织ERα、ERβ表达连续、均匀,主要在上皮细胞核内,间质细胞有少量表达;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ERβ分布不均匀,染色强度弱.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ERβ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阳性表达率随内膜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呈降低趋势,ERβ阳性表达率随内膜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呈升高趋势.结论 ERα、ERβ的低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胶体金技术标记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宝庚  徐维璐 《中华医学杂志》1992,72(5):288-289,T016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93例乳癌的癌胚抗原(CEA)及雌激素受体(ER)。其中53例CEA阳性,45例ER阳性。93例中23例为CEA( ),ER( );18例为CEA(-),ER(-);30例为CEA( )、ER(-);22例为CEA(-)、ER( )。CEA与ER的阳性率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的转移无关。在ER阴性的48例中,CEA阳性者30例、阴性者18例,两者有明显的差别(p<0.05)。乳癌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 A与ER可能对预告预后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及P53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P53表达的阳性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33例子宫内膜癌标本进行了ER、PR及P53的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及P53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6.57%、63.64%、27.27%,ER、PR、P53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有并,随着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的增高,ER、PR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而P53的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162例乳腺癌组织中的S100蛋白及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其中97例S100(+),65例S100(-),99例ER(+),63例ER(-),98例PR(+),64例PR(-)。在97例S100(+)中。68例ER(+)PR(+),在65例S100(-)中,35例ER(-)PR(-)。在组织学分级中,20例Ⅰ级中有15例为S100(+)(75%),5例Ⅲ级均为S100(-)(100%)。两者均有显著的差别。提示:乳腺癌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同时测S100蛋白与ER和PR,可能对预告预后有用。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细胞雌激素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对472例乳腺癌组织的常规石蜡切片进行雌激素受体测定,其中有250例雌激素受体阳性,阳性率为52.9.%,对56例患者同时采用PAP;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标记法(ABc)和葡聚糖衣活性炭法(DCC)三种方法作比较,发现PAP与DCC法的总符合率为71.4%,阳性符合率为86.6%。ABC与DCC法的总符合率为76.7%,阳性符合率为94.6%。对13例患者作冰冻和石蜡切片比较,其符合率为100%。因此PAP法在乳腺癌常规石蜡切片上对雌激素受体的测定是一简单、敏感、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42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雄激素体(AR)的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ER和AR在癌旁组织、增生结节及肝癌3种组织中,ER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5例、12例及24例,AR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8例、8例及23例;癌旁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中的嗜酸性毛玻璃样肝细胞及嗜酸性细胞结节ER及AR染色较正常肝细胞染色深;ER及AR的阳性表达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和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组织的ER和AR阳性表达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嗜酸性毛玻璃样肝细胞为性质改变的肝细胞,嗜酸性细胞结节为肝癌的癌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16.
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酶配体免疫组化法,在84例乳癌石蜡切片上进行雌激素受体(ER)和黄体酮受体(PR)检测,ER、PR阳性分别为46和54例,与文献报道一致,其中ER(+)/PR(+)40例、ER(+)/PR(-)6例、ER(-)/PR(+)14例、ER(-)/PR(-)23例;ER和PR的表达与乳癌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及雌激素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原代培养和溴脱氧尿核苷标记(BrdU LI)技术对70例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ER表达和雌激素对培养肿瘤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 甲状腺乳头癌中ER表达率为41%(29/27)。ER阳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BrdU LI随着雌二醇(E2)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激素可以影响ER阳性的乳头状癌的生长活性。  相似文献   

18.
用葡聚糖-活性炭单点饱和分析法测定35例正常卵巢组织,75例良性病变及49例恶性卵巢组织的胞浆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表明,恶性病变中,性腺间质类和上皮性恶性肿瘤,其ER、PR含量均高于生殖细胞来源的和转移性癌(ER:P<0.05,PR:P<0.025);上皮性恶性肿瘤中,内膜样癌的ER和PR含量高于桨液性、粘液性及透明细胞癌(ER:P<0.05,PR:P<0.01)。提示受体含量高者有用内分泌治疗的可能和推测有较好的预后。卵巢恶性肿瘤组织ER和PR含量与患者月经状况,临床分期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均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与胃腺癌的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②方法应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饱和分析法,检测了40例胃腺癌及其远隔胃粘膜组织中ER的含量。③结果40例胃癌组织中7例ER阳性,含量为155.4±91.0fmol/mg蛋白;而远隔胃粘膜组织中未检测到ER;胃癌组织中ER阳性率及含量均显著高于远隔粘膜组织(P=0.01;t=11.4,P<0.01)。ER阳性率与胃癌病人的年龄、性别、Borrman分型、肿瘤大小及细胞分化程度,在不同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χ2=0.06~1.54,P均>0.05)。④结论ER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14例胃癌进行雌激素受体(ER)检测。结果表明,114例胃癌中ER阳性27例,阳性率为23.7%,其中女性ER阳性率(33.9%)明显高于男性(13.8%),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Ⅲ,Ⅳ期胃癌、肉眼BorrmannⅣ型胃癌、组织学弥漫型胃癌及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ER阳性率明显增高,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胃癌ER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