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直出1470nm半导体激光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应用直出1470nm半导体激光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30例患者.收集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留置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并收集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膀胱穿孔等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22.5±7.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5±2.5)mL.平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2±1)d,平均留置尿管时间(3.5±1.5)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2)d.术后随访12 ~ 18个月,肿瘤复发率为16.70%.结论 应用直出1470nm半导体激光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NMIBC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光纤铥激光在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日间手术模式中的应用及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光纤铥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3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膀胱镜检查明确肿瘤形态、位置、大小、数量;均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和VI-RADS评分。术中采用监护下麻醉管理技术(MAC)的经尿道光纤铥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术后给予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护2 h。对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及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2~16 min,平均9 min;术中基本无出血,无膀胱穿孔和闭孔神经反射;留置导尿管1~3 d;膀胱冲洗时间0.5~2.0 h。结论:在门诊通过泌尿专科及麻醉科评估筛选合适的患者,经充分术前准备以及严格的术后管理,行经尿道光纤铥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日间手术是安全可行的,能明显减少患者等待入院时间、住院时间、家属陪侍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提高了麻醉感受度,且疗效与住院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RevoLix2μm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采用2μm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86例,其中单发肿瘤49例,多发肿瘤37例,肿瘤直径0.4~3.0cm,术前病理均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术后6h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结果全部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0~45min,平均20min,术中出血极少,无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尿外渗,无水中毒。尿管留置5~8d,平均6d。术后82例获随访4~26个月,仅5例(6.1%)非原手术区复发。结论 RevoLix2μm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有效和安全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但对其长远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应用经尿道绿激光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应用经尿道绿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24例膀胱肿瘤患者,共切除肿瘤29个。术中以绿激光沿肿瘤周围全层切开并在肌层与外层结缔组织间剥离膀胱壁,将肿瘤及其基底部膀胱壁整块切除。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肿瘤病理结果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24例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0~23分钟,平均(14.2±4.3)分钟;术中出血量极少或几乎不出血,无闭孔神经反射,术后亦无继发出血,术后留置导管1~3天,无需膀胱冲洗。术后病理示T1期18例,T2期6例,随访12个月,复发1例,无原位复发。结论经尿道绿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吉西他滨是一种新型脱氧胞苷类似物和核苷还原酶抑制剂,近来研究显示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能有效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本文就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技术特点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4月152例确诊膀胱肿瘤患者,肿瘤临床分期为T_a、T_1(N_0M_0)期。采用经尿道激光整块切除膀胱肿瘤,术前进行膀胱镜检查,明确患者肿瘤部位、数量及大小等基本情况。术中采用激光在距离肿瘤基底1.0cm处对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切至膀胱深肌层或者浆膜层。对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5~30min,平均20min,术中基本无出血,无膀胱穿孔,无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内液体外渗。留置导尿管1~3d,膀胱冲洗时间0~1d,部分患者行膀胱冲洗。完成随访129例,随访率84.9%,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7.5个月,复发率10.9%(14/129)。结论:激光助力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安全、精确、有效,能提供足够完整的病理标本,对肿瘤浸润深度、切缘是否阳性进行准确评估,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肿瘤复发风险低等优点,是实现膀胱肿瘤腔内精准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部分膀胱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3例给予部分膀胱切除术,观察组54例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术后1a复发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能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2微米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微米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56例。男44例,女12例,中位年龄66岁(28~87岁)。肿瘤单发36例,多发20例。肿瘤直径0.5~3.0cm,术前病理均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微米激光治疗组和经尿道电切组。术后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总结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肿瘤复发情况和膀胱穿孔例数等指标。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所有患者术中创面基底及创缘病理检查均无残余肿瘤,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每3个月接受膀胱镜复查。2微米激光组手术时间是20~50min,平均30min。术后膀胱冲洗6h,留置尿管1~3d,无膀胱穿孔病例,3例复发(10.71%)。电切组手术时间是15~55min,平均28min,术后膀胱冲洗6h,导尿管留置时间1~3d,膀胱穿孔6例,4例复发(12.00%)。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和术后肿瘤复发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微米激光组膀胱穿孔例数少于电切组(P〈0.001)。结论经尿道2微米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近期疗效满意,创伤更小,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膀胱腔内缝合术治疗膀胱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8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2例, 女6例;年龄(68.8±8.9)岁。20例肿瘤单发, 8例肿瘤多发。CT测量单个膀胱肿瘤直径<4.0 cm。中位肿瘤直径2.3(0.9, 2.8)cm。28例均为首次手术, 均行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膀胱腔内缝合术:经尿道通过两步法完整切除膀胱肿瘤及肿瘤周边组织, 深达膀胱壁全层;再经尿道在膀胱腔内将创面进行缝合, 恢复膀胱壁连续性。术中吉西他滨1 g膀胱内灌注。术后即刻予45℃吉西他滨2 g膀胱热灌注治疗。术后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总结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 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2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8.3±16.3)min。术中均未引发闭孔神经反射。术后所有肿瘤病理标本中均发现肌层组织, 其中4例有肌层浸润。肿瘤基底及周边组织病理示, 3例有肿瘤细胞浸润(1例全层浸润, 即切缘阳性)。术后膀胱持续冲洗中位时间24.0(20.9, 25.0)h。术后留置尿管中位时间6.5(6.0, 7...  相似文献   

10.
经尿道2 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应用经尿道2μm激光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骶管麻醉,经尿道膀胱镜2μm激光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18例膀胱肿瘤患者,共切除肿瘤21个,肿瘤直径大小1~3 cm.术中用2μm激光沿肿瘤周围全层切开膀胱壁,在肌层与外层结缔组织之间剥离整块膀胱壁,完整切除肿瘤及其基底部膀胱全肌层标本送病理检查.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肿瘤病理分期以及术后随访.结果 18例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本组患者手术时间5~12 min,平均(7.4±3.3)min;术中出血量极少或几乎不出血,无闭孔神经反射,术后亦无继发出血,1例术后出现尿外渗,给予置管引流;术后肿瘤病理分期:T1期15例患者,共18个肿瘤,T2期:3例患者,共3个肿瘤;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无原位复发.结论 2μm激光能对膀胱壁全层进行精确的汽化切割,并且可以在肌层与疏松结缔组织之间进行剥离,在膀胱肿瘤治疗中达到膀胱部分切除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1.
The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 remains the most widely used method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tumor (NMIBT). Despite its popularity, the laser techniqu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urology as an alternative, via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urethral laser enucleation of bladder tumor.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feasibility between transurethral laser enucleation and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A systematic search of the following databases was conducted: PubMed, Wed of Science, Cochrane Library, EMBASE, Google scholar, and Medline. The search included studies up to the 1st of January 2017. The outcomes of interest that were used in order to assess the two techniques included operation time, catheteriz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obturator nerve reflex, bladder perforation, bladder irritation, 24-month-recurrence rate, and the postoperative adjuvant intravesical chemotherapy. A total of 13 trials with 2012 participants were included, of which 975 and 1037 underwent transurethral laser enucleation and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ed in the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lthoug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reported for the variables catheteriz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obturator nerve reflex, bladder perforation, bladder irritation, and 24-month-recurrence rate. In the mitomycin and epirubicin subgroup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laser enucleation and TURBT methods with regard to the 24-month-recurrence rate. The laser enucleation was superior to TURBT with regard to the parameters obturator nerve reflex, bladder perforation, catheteriz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24-month-recurrence rate. Moreover, laser enucleation can offer a more accurate result of the tumor’s pathological stage and grad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 470 nm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间,我院采用1 470 nm激光治疗9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短期随访无原位复发病例. 结论 1 470 nm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基因在膀胱肿瘤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肿瘤经膀胱灌注吉西他滨的疗效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总结2014年07月至2018年07入我院经病理证实膀胱癌患者共86例,其中非浸润型50例,浸润型36例,同期选择30例膀胱良性肿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膀胱癌组织ERCC1和RRM1 mRNAs定量表达水平。随访时间15~63个月,中位时间41.5个月,记录非浸润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期、总复发率和生存率,分析ERCC1和RRM1基因表达与灌注效果的相关性。 结果与膀胱良性肿瘤组患者比较,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RRM1呈高表达,ERCC1呈低表达,并且浸润型患者RRM1明显高于非浸润型,ERCC1明显低于非浸润型(P<0.05)。并且,肿瘤组织ERCC1和RRM1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和分级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针对非浸润型患者灌注后共复发7例(14.0%),复发组患者肿瘤组织RR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复发组,而ERCC1水平明显低于无复发组(P<0.05)。 结论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ERCC1低表达和RRM1高表达不仅与肿瘤分期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还与吉西他滨的灌注疗效有关;检测ERCC1和RRM1表达对早期预测灌注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尿道2μm激光同期切除膀胱肿瘤和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187例老年男性膀胱肿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119例单纯行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第2组68例在行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的同时行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分别比较了两组患者术前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以及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尿流率,剩余尿的变化情况,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数量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术后病理分级也无统计学差异,第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尿管留置时间上均较第1组长。两组随访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5.3个月(第1组)和32.5个月(第2组),第2组的尿流率较术前及第1组显著升高,同时剩余尿较第1组明显降低,第2组复发率为29.41%,较第1组的36.97%有显著差异,比较发现单发的或小于3cm的肿瘤患者其肿瘤复发率低于多发的或肿瘤3cm的患者。同时两组均未在膀胱颈部及尿道前列腺部发现有肿瘤复发。结论:对于伴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采用2μm激光同时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和BPH是安全可靠的,不会增加膀胱颈部和前列腺尿道部肿瘤种植的风险。同时在解除膀胱颈部的梗阻后,能降低或延缓膀胱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尿道2μm激光与电切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37例(实验组)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2μm激光切除手术,另35例(对照组)行经尿道电切手术,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及术后肿瘤复发率等指标,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短期肿瘤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11.5±6.8)mL,较对照组(20.4±8)mL明显减少(P〈0.05)。同时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仅在对照组中发生。结论 2μm激光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肿瘤基底黏膜下水扩张辅助激光切除治疗单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 方法 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采用Cook膀胱黏膜注射针在肿瘤基底周围2 cm处黏膜下注射无菌灌注用水,黏膜呈丘状隆起、肿瘤与肌层脱离后,采用钬激光或铥激光沿隆起边缘切除膀胱肿瘤,共治疗12例,常规行肿瘤基底活检,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化疗. 结果 肿瘤直径0.5~2.3 cm.12例均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术后病理报告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3例,低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9例;临床分期Ta9例,T13例.12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20 ~ 45 min.平均25 min;术中出血<5 ml.12例均未输血,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尿外渗,无电切综合征.基底组织活检阴性.术后持续冲洗ld;留置尿管l~4d,平均3d;术后住院3~6d,平均5d.随访4~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肿瘤基底黏膜下水扩张辅助钬激光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有效、安全,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经尿道电切术与钬激光消融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钬激光膀胱肿瘤消融术(HLABT)加盐酸表柔比星辅助灌注治疗对浅表膀胱肿瘤(pTa、pT1)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比较2004年8月~2008年8月采用TURBT(43例)与HLABT(40例)治疗83例浅表膀胱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及辅助灌注化疗后肿瘤复发率和副反应发生率。所有患者术后6h内即刻灌注盐酸表柔比星50mg,规范持续灌注1年。常规每3个月行膀胱B超及尿细胞学检查,可疑者行尿道膀胱镜检查,6个月一次膀胱镜检查,随访30(12~42)个月。结果:TURBT与HLABT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4.3±16.1)min与(38.5±19.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27%(12/43)、12.5%(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灌注化疗副反应发生率18/43(41.9%)、15/40(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3.2%(10/43)和27.5%(1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BT与TURBT术后盐酸表柔比星辅助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相当,在手术时间、术后灌注化疗副反应发生率、肿瘤复发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分期分级仍是浅表膀胱肿瘤预后主要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差异主要来自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Re-TURBT)在降低Ta和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率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86例诊断为Ta和T1期的NMIBC患者。患者接受单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为对照组(40例),接受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为观察组(46例),两组患者首次电切术中均联合了吉西他滨即刻膀胱灌注化疗。统计观察组二次电切的阳性率及肿瘤分期分级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年内的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最大径、肿瘤个数、首次电切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电切术后的病理结果显示,11例(23.91%)检出残余癌,5例出现临床分期升级,4例病理分级升级。观察组术后2年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年总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e-TURBT可明显降低Ta和T1期NMIBC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率,同时可获得更准确的肿瘤分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2月采用TURBT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C)患者416例的临床资料。日间手术组和住院手术组各208例,比较2组的等待入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医疗费用、住院天数以及肿瘤复发率等指标。结果日间手术组与住院手术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肿瘤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手术组等待入院时间(4.57±3.02)d,明显短于住院手术组(8.54±3.7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手术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住院手术组(7.81±3.4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手术组人均费用6 236.89元,住院手术组9 562.2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经充分术前准备以及严格的术后管理,行TURBT日间手术是安全可行的,能明显减少患者等待入院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且疗效与住院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基于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I-RADS)的个体化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疗效和初步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0月收治的32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6例,女6例;中位年龄63(37~82)岁。肿瘤初发27例,复发5例;单发26例,多发6例;肿瘤数量中位值1(1~3)个;最大直径平均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