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high grade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PIN)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特征及首次穿刺活检HGPIN阳性针数对再次活检前列腺癌(PCa)检测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行前列腺穿刺的患者共320例,均行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分析各类患者血清PSA差异,对结果为非PCa患者于6个月后再次穿刺活检.结果 320例患者首次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其中HGPIN患者80例(孤立型51例,多灶型29例),低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LGPIN)患者4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28例,PCa患者67例;其中PCa患者血清PSA为35.20(13.01,60.55) ng/mL,明显高于BPH、LGPIN、孤立型和多灶型HGPIN患者(P<0.05);多灶型HGPIN血清PSA为12.15(6.82,16.43) ng/mL,明显高于BPH、LGPIN、孤立型HGPIN患者(P<0.05);BPH、LGPIN、孤立型HGPIN患者血清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灶性HGPIN患者再次穿刺为PCa的比例为38.46% (10/26),明显高于BPH、LGPIN和孤立型HG-PIN患者(P<0.05);BPH、LGPIN和孤立型HGPIN再次穿刺为PCa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灶型HGPIN血清PSA水平高于孤立型HGPIN、BPH以及LGPIN,但低于PCa;多灶型HGPIN患者再次活检PCa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密度(PSAD)和移行带密度(PSAT)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50例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分析并比较PSA、PSAD、PSAT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差异及其在确诊疾病方面的价值.结果 在前列腺穿刺活检的150例中发现PSA<4 ng/mL有8例,4 ng/mL≤PSA≤20 ng/mL有66例,PSA >20 ng/mL有76例.其中在PSA<4 ng/mL的8例中,活检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6例,前列腺小细胞癌1例,前列腺横纹肌肉瘤1例.在4 ng/mL≤PSA≤20 ng/mL的66例中,活检结果诊断为前列腺癌增生患者54例,活检阳性率为81.8%,PSA平均值为(13.98±1.51) ng/mL,PSAD平均值为(0.32±0.18);PSAT平均值为(0.35±0.18);活检前列腺癌12例,活检阳性率为19.2%,PSA平均值为(14.29±1.48) ng/mL,PSAD平均值为(0.42±0.15),PSAT平均值为(0.82±0.15);将其分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SAD >0.13或PSAT> 0.15时,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2.86%和96.94%.在PSA> 20 ng/mL的76例中,前列腺癌有68例,活检阳性率89.47%.结论 在4 ng/mL≤PSA≤20 ng/mL时,PSAD和PSAT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又以PSAT更为准确;PSA> 20ng/mL时,应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及时确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二次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中影响阳性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2月本院55例首次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并行二次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临床资料,依第二次穿刺活检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比较两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参数及首次穿刺时病理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影响第二次穿刺活检阳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前列腺癌组家族史、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速率(PSA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水平与非前列腺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首次穿刺活检为高级别前列腺内皮瘤(HGPIN)、非典型小腺泡增生(ASAP)、慢性前列腺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史、PSAV、PSAD、HGPIN、ASAP、穿刺针数为影响二次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的相关因素.结论 对首次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的患者,结合患者的家族史、首次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HGPIN、ASAP)及PSAV、PSAD等参数,可提高二次穿刺活检的肿瘤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漏诊及不必要的重复穿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X”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PSA值>20ng/ml之间患者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血清PSA值>20ng/ml之间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术活检.结果 前列腺癌54例,急性前列腺炎3例.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X”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PSA值>20ng/ml之间患者前列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前列腺穿刺活检单针阳性患者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P)后的病理特征。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收入的前列腺癌(PCa)患者85例,均为前列腺穿刺活检单针阳性,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前因素进行分组,观察临床病理差异。结果 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各项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上pT0期、切缘阳性、病理分期>T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上pT0期、切缘阳性、病理分期>T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10 ng/mL患者在Gleason≥7分比例上明显多于PSA<10 ng/mL患者,临床分期cT1患者在pT0期上多于cT2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Gleason评分上pT0期、切缘阳性、Gleason≥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leason 4+3分患者病理分期>T2高于6分、3+4分、≥8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前列腺穿刺活检单针阳性不可作为PCa低风险筛查指标,大多数单针阳性患者需要积极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根据PSA水平制定个体化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前列腺癌(PCa)的初次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38例PSA≥4.0ng/mL疑为PCa患者初次经直肠前列腺活检的临床资料.穿刺方法为“10 +X”和“6+X”穿刺法.分析各组PSA情况及DRE、f/T-PSA、PSAD、前列腺体积与穿刺针数、穿刺阳性率等相关性.结果“6+X”针法和“10 +X”针法共438例,在T-PSA 0 ~ 20ng/mL之间患者中,PCa 112例,其中“6+X”针法检测阳性率11.76%,“10+X”针法检测阳性率22.91%,有显著性差异(P <0.005),表明T-PSA(0 ~ 20ng/mL)之间时,对于PCa的检测率,“10+X”针法明显优于“6+X”针法.在T-PSA 20.1~50ng/mL之间患者中,PCa 59例,其中“6+X”针法检测阳性率47.46%,“10+X”针法检测阳性率5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表明T-PSA 20.1~50ng/mL之间时,“10 +X”针法与“6+X”针法相比,并不能显著性提高PCa检测率.在T-PSA≥50.1ng/mL患者中,PCa 56例,其中“6+X”针法检测出28例,占阳性率50.00%,“10+X”针法检测出28例,占阳性率50.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当T-PSA≥20.1 ng/mL,“10+X”针法比“6+X”针法增加的PCa检出率逐渐下降.结论推荐,当T-PSA≤20 ng/mL,采用“10+X”穿刺法;T-PSA≥20.1 ng/mL,采用“6+X”穿刺法.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但穿刺活检的适应证仍有争议。本文就前列腺穿刺活检适应证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包括直肠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及其相关指标以及首次活检为前列腺上皮内瘤或不典型增生等。并初步介绍肿瘤标记物PCA3基因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在诊断早期前列腺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但穿刺活检的适应证仍有争议。本文就前列腺穿刺活检适应证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包括直肠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及其相关指标以及首次活检为前列腺上皮内瘤或不典型增生等。并初步介绍肿瘤标记物PCA3基因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在诊断早期前列腺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前列腺穿刺活检1~3针阳性并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了解少针阳性前列腺穿刺结果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对58例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针数在1~3针并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不同阳性针数的活检结果与根治术后病理分级的一致性,探索可能提示病理分级被低估的危险因素.结果 ...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00年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为4.55 人/10万,相当于1993年发病率的3倍,而且大多数前列腺癌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因此,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显得尤为重要。前列腺穿刺活检被认为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但目前对穿刺活检的时机、点数、定位、途径等的认识尚不统一,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癌阳性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间在本院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X2检验、多因素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等方法分析与前列腺癌阳性率相关的影响因素,并验证PAMD评分系统预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的可靠性.结果 入组222例患者中检出前列腺癌88例,阳性率39.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5)、血清总PSA(TPSA) (P <0.001)、核磁共振成像(MRI) (P <0.001)、肛门指诊(DRE) (P <0.001)在前列腺癌组患者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PSA、前列腺体积(PV)、MRI、DRE均是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2.539(1.156 ~5.576)、2.745(1.677 ~4.494)、0.409(0.187 ~0.891)、0.132(0.039 ~0.446)和0.018(0.005~0.063).利用PV+ Age+ MRI+ DRE (PAMD)评分系统评价显示,≥4分高危组前列腺癌检出率可达48.2%,明显高于总体阳性率,与中、低危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Age、TPSA、PV、MRI和DRE均可作为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合PAMD评分系统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云南白药是否能够降低非特异性升高的患者血清PSA水平,提高前列腺穿刺结果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方法 选取2012年以来因体检发现PSA升高来本院泌尿外科就诊且年龄大于50岁,4 μg /mL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灰区(PSA 4~10ng/mL)患者中,血清总PSA及游离PSA比值(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和(f/t) PSA/PSAD值对穿刺病理结果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2008年1月至2016年3月本院接受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的患者929例,对其中249例PSA 4~ 10 ng/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PCa组)38例(15.26%),前列腺增生组(BPH组)211例(84.74%).对患者年龄、tPSA、f/tPSA、体积、PSAD、(f/t) PSA/PSAD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f/tPSA、体积、(f/t) PSA/PSAD水平,BPH组大于PCa组;在tPSA、PSAD水平,PCa组大于B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患者中f/tPSA或PSAD异常者32例,占84.21%:BPH组中f/tPSA或PSAD异常者110例,占5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2,P <0.005).结论 f/tPSA和PSAD异常对PSA灰区的患者是否行前列腺穿刺具有指导意义.如果f/tPSA和PSAD结果相矛盾,f/tPSA联合PSAD、PSAD联合(f/t) PSA/PSAD的诊断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多指标联合对前列腺癌初次穿刺活检阳性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首次进行前列腺穿刺术的患者345例为观察对象,根据前列腺初次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别纳入阳性组及阴性组,分别对每组的年龄、tPSA、β-二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建立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独立及联合预测前列腺癌穿刺活检阳性结果。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前列腺癌家族史(P=0.031)、tPSA(P=0.003)、β-二微球蛋白(P=0.008)、直肠指检(P=0.001)、PSAD(P=0.036)及TRUS(P=0.046)是前列腺癌初次穿刺活检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预测前列腺癌首次穿刺活检阳性结果的指标中,直肠指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10%和48.34%;TRUS分别为94.02%和70.62%;tPSA分别为84.2%和56.3%;β-二微球蛋白分别为79.6%和62.9%;PSAD分别为91.0%和41.2%。tPSA与PSAD联合预测的准确性最高(AUC=0.975)。结论 直肠指检、TRUS、血清tPSA、β-二微球蛋白及PSAD可作为前列腺癌初次穿刺活检阳性的预测指标,tPSA联合PSAD可明显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