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湘潭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不合格血片原因及分布,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筛查质量。方法 2007年至2013年湘潭地区各医疗机构递送的不合格血片分类统计。结果全地区不合格血片694例,不合格率0.44%;实际追回重采血355例,召回率为51.15%,筛查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为血斑面积过小占39.91%、渗透不全占18.30%、血片污染占10.09%、未到72h占12.39%、血片洗脱不全占11.24%、重复滴血和(或)凝块占8.07%。结论重视筛查的各个环节,加强采血人员的培训,完善规章制度和增强质量管理,是保证血片合格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造成不合格血片的各种因素,加强完善以后新筛采血的培训,以确保新筛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四川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013年收到的所有不合格血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川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013年共计收到新筛血片266747张,其中不合格血片3272张,不合格率为1.22%。血斑未两面渗透,血片洗脱不下,血片污染受损,血斑过小是其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不合格血片将严重影响新筛实验检测的准确性,因此应严格按照规范采血,做好血片采集的组织和质量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不合格血片召回重采血工作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血片采集技术规范对不合格血片进行召回原因确定.通知方法为依据召回原因和筛查情况由筛查中心直接电话通知,邮寄挂号信或请熟人通知.对通知召回过程中遇到的认识不足问题,采取反复讲解、多次通知方法使其能及时重采血复查.结果 2006~2009年共计筛查59 102例血片,其中不合格血片占1 179例,血片不合格率为1.99%,实际追回重采血722例,不合格血片召回率为61.24%.结论 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全面质量管理,做好宣传与培训工作,保证血片质量,提高不合格血片召回率是保证筛查成功的根本,是决定筛查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015年3~12月急诊检验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统计和原因分析,并与2009年不合格标本进行对比,以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方法对海军总医院急诊检验科2015年3~12月所有不合格标本1 422份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原因及探讨对策。结果急诊检验科标本总体不合格率为0.31%;血液凝固、溶血、脂血及标本量多(少)是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其在不合格标本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4.93%、15.82%、7.59%和6.96%;尿液、大便标本不合格率相对较小,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条码错误或重复、标本污染和空管(盒)。结论做好异常标本统计,加强与临床沟通,增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对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以提高分析前检验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和原因。结果该院共接收不合格标本5 000份,不合格率为0.40%。小组分布中以血气分析组、血凝组为最多(P0.05)。临床科室以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比率最高(P0.05),不合格率均在1%以上。不合格标本原因前3位的是:标本量错误过少占24%,标本凝固占20%,标本类型错误占12%,而标本溶血仅占2%,位于第10位。结论检验科应建立有效控制标本不合格率的流程和制度,不断分析,加强同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临床科室需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职能部门加大监管力度,院方需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确保分析前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MGT)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血液标本,并制作放散液标本,同时应用5份ABO同型的红细胞制剂展开交叉配血,分别给予微孔板凝聚胺技术(MPT)与MG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40例患儿血清交叉配血227次后,血清MGT检测不合格113次(49.78%),放散液MGT检测不合格97次(42.73%),血清MPT检测不合格23次(10.13%),放散液MPT检测不合格19次(8.37%),两种方法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PT检测与放散液MPT检测结果为阳性的MGT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两种技术在血清及放散液交叉配血检验中结果一致性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T可应用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灵敏度与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潮州地区2 320例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情况,分析基因类型及分布特征。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4月在本院出生的2 320例新生儿进行α-地中海贫血筛查。采集新生儿足跟血制成干血斑滤纸片,送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地中海贫血诊断中心),采用PCR-杂交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结果:筛查干血斑滤纸片共2 320例,确诊α-地中海贫血160例,其中2例合并β-地中海贫血,检出率6.9%。结论:(1)潮州地区α-地中海贫血发生率低于南宁、阳江、梅州,但还需注重加强筛查及防治;(2)新生儿干血斑滤纸片筛查地中海贫血基因技术,操作方便,费用相对较低,可作为常规筛检方法,尤其适用于基层单位,且广泛开展新生儿血红蛋白病筛查,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合格检验标本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提高送检标本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检验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接受的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原因。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检验中心共接收不合格标本11 024份,不合格率为0.331%,不合格原因中溶血标本占26.7%,凝血标本占25.8%。不合格标本所占比例较高的多为外科系统科室,内科系统科室不合格标本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结论检验科应建立控制标本不合格率的制度,并通过不断分析及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确保分析前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某县人民医院2012年7月~2015年10月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了解新生儿先天性甲状性功能减退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的筛查率、发病率、复查率及血片合格率等,为进一步开展筛查工作,确保及时筛查、复查、治疗及避免因采血技术不规范等致不合格血片提供依据。方法新生儿出生72 h充分哺乳后采集足跟血滴于滤纸片,进行筛查。结果 2012年7月~2015年10月某县人民医院活产分娩4581例,筛查4154例,筛查率为90.69%,确诊PKU 1例,PKU的发病率为1∶4154,未确诊CH。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CH、PKU早期诊断的有效措施,对CH、PKU患儿在症状出现前进行早期干预,可以保障患儿体格和智力的正常发育。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质量,有效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覆盖率,降低漏诊率,减少弱智儿童的发病率,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婴幼儿静脉血标本不合格原因,制订持续改进策略。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6983例婴幼儿,获取家属同意后,抽取不同部位静脉血标本,分析导致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同时根据标本是否合格分为两组,即合格组(6847例)和不合格组(136例),比较两组采血部位、最后一次进食量、采血时间、禁饮食时间。结果:6983份婴幼儿静脉血标本,不合格标本率为1.95%,其中33.09%因标本溶血、脂血不合格,25.00%因送检延迟不合格,18.38%因采血操作不规范/标本量不符合要求不合格,11.76%因抗凝管使用错误不合格,7.35%因条码贴错不合格。不合格标本来源主要来自临床检验标本(3.92%),其次为生化标本(1.86%)、免疫标本(1.57%)。合格组最后一次进食量高于不合格组(P<0.01),禁饮食时间、采血时间短于不合格组(P<0.01)。结论:导致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标本溶血、脂血、送检延迟等,针对诱导因素进行相应改进策略,可更好降低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13-2015年输血科拒收的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总结,提出方案,不断持续改进,为临床提供安全的血液输注。方法分别列出2013-2015年各项拒收不合格标本原因,计算各拒收原因占百分数比例,统计χ2值与P值,对拒收不合格标本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实施持续改进方案。结果 2013-2015年不合格标本数分别为251例(占2.53%)、185例(占1.39%)、157例(占0.91%),χ2=11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分别为非医护人员送血标本、血标本采集管用错、血标本采集管无标签或填写不清、血标本量3 m L(儿科除外)、血标本被稀释、血标本溶血(溶血疾病除外)、血标本经肝素或大分子物质治疗过、申请单血型漏填或填错、申请单输血史及妊娠史漏填或填错、申请单Hb、Hct及输血前4项漏填或填错、申请单血液品种及血量漏填或填错、申请单预定用血日期漏填或填错、申请单两级医师签字漏填或填错。总共13项原因,前11项原因百分比都有逐年下降趋势,只有最后两项百分比却逐年上升。结论重视输血科标本接受核对问题,增强对护理人员"输血采集血标本的管理制度"的培训,输血科工作人员及临床送检标本人员严格执行"输血标本验收核对制度",从而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前待检标本的质量管理,分析原因降低待检标本不合格率。方法对2015年临检中心接受医院各科室送检标本数量、不合格标本的数量、拒收原因、不合格比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临检中心接受医院各科室标本326622份,不合格标本总数为457份(0.14%)。不合格标本中占比较高的是标本凝块123例,占26.91%;其次是标本量少20.35%、标本容器不符17.07%。结论采用对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培训、与护士长沟通等方法可以降低待检标本不合格率,提高分析前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68例标本,分析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268例送检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有27例样本不合格,不合格率占10.07%;其中6例尿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1.42%;8例痰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8.57%;4例分泌物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4.28%;1例无菌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57%;5例血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7.85%;3例粪便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71%;痰液标本不合格率最高;不合格标本主要原因是标本受污染、采集时间错误以及送检不及时。结论: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确保标本采集、送检过程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微生物标本合格率,进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丰市中医院近年来产前筛查不合格标本的状况与特点,提高大丰市中医院产前筛查标本的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回顾分析大丰市中医院2007年5月至2009年10月产前筛查标本不合格的特点,计算不合格率。结果 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产前筛查标本总数为3089例,不合格数为74例,不合格率为2.40%。2009年1~10月产前筛查标本总数为2455例,不合格数为35例,不合格率为1.43%。呈逐年降低趋势。结论要想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沟通与合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产前筛查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合格标本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确保分析前标本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标本采集质量改进前后检验科不合格标本情况,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300 657例送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送检总数1 292例,总不合格率0.43%。不合格原因前5位分别是:标本不足(或空管)31.0%、凝固24.5%、溶血16.2%、标本与抗凝剂比例错误9.5%、条码信息不全或错误9.0%。与标本采集质量改进前比较,质量改进后标本不合格率由0.54%下降到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个科室标本不合格率下降显著(P0.05)。结论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严格执行标本拒收管理,加强与临床工作人员沟通及培训,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是提高分析前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降低门诊血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方法,自2017年8月开始运用PDCA循环管理,以降低门诊不合格血标本的发生率;对比实施前后两组血标本不合格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2017年7月与2018年1月比较,血标本不合格发生率由0.14%降至0.06%(P0.05),患者满意度由90.5%提高至96.5%(P0.05)。结论通过开展PDCA循环活动,有效降低了门诊血标本分析前的不合格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以此作为提高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持续性改进的控制指标之一。方法对住院患者各种常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和不合格率,分析不合格标本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 2008、2009年不合格标本总数分别为803份、727份,分别占2008、2009年标本总数的0.71%、0.47%。按照拒收原因作分类统计,其中标本采集不合格为932份(60.9%),标本信息不合格为485份(31.7%),标本运送不合格为77份(5.0%),其他原因36份(2.4%),标本不合格率2008、2009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系列改进措施,有助于保证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影响临床采血标本的质量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娣  曾兰英 《天津护理》2007,15(3):154-155
目的:为了提高血标本的质量。方法:对36 000份住院和门诊病人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结果:3 595份血标本不合格,占10%。不合格原因包括标本凝固、选错试管、试管未写病人姓名、血量不符、溶血等,经过对护士的培训和检验科的沟通等环节处理,使血标本不合格率下降为2%。结论:影响采血标本质量的因素与采血方式、血样运输、保存、采血前的准备、收集等多个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斌 《临床检验杂志》2007,25(5):332-332
细菌抑制法是国家推荐筛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方法。其测定原理为枯草杆菌在含有抑制剂的培养基中生长受到抑制,在培养基上放入浸血滤纸片,血片中的苯丙氨酸扩散到周围培养基中,被抑制的枯草杆菌恢复生长且细菌生长环的直径与血片中苯丙氨酸的含量成正比,与标准品的菌环相比,即可得出样品中苯丙氨酸的含量。实验中发现经16~18h培养,血片中的血渗入了培养基中,在血片周围形成一较大的溶血环,影响了对菌环的判读且所测得的结果整体上偏大,这是由于检测样本血片不够干燥,扩散速度比标准血片快所致。针对血片的渗血问题,我们在操作上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不合格检验标本原因及改进措施,提高检验质量,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15年1至6月和2016年1至6月的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数量,并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卫计委发布的15项质量指标要求,分别统计2015年上半年及2016年上半年的标本类型错误率、标本容器错误率、标本采集量错误率、抗凝标本凝集率及标本溶血率并进行比较。按照标本来源对比分析门诊标本、住院标本、内科病房标本及外科病房标本的不合格情况。结果 2015年上半年不合格标本率为0.21%(593/281 567),2016年同期不合格标本率为0.14%(382/268 6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5,P0.01)。门诊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04,P0.01),住院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P0.01),内科病房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P0.05),外科病房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P0.01)。结论通过向医护人员共同分析不合格标本情况,在医院进行宣教培训总结,并予以改进,提出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提高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