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SOFA评分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的效果.方法 将ICU住院的107例危重病患者根据病情分为SIRS组31例、轻度脓毒症组26例、严重脓毒症组25例、脓毒性休克组25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患者30例;同时根据脓毒症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39例和死亡组68例,比较分析各组患者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SOFA评分的变化.结果 血清PCT、CRP、SOFA评分在SIRS组(1.76±0.36)μg/L、(53.42±12.44)mg/L、(3.54±1.24)分,轻度脓毒症(2.25±0.74)μg/L、(87.25±13.27)mg/L、(6.75±2.37)分,严重脓毒症组(5.54±1.43)μg/L、(91.73±16.63) mg/L、(8.49±2.83)分,脓毒性休克组(8.82±2.54) μg/L、(112.74±23.57) mg/L、(10.26±3.37)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血清PCT、SOFA评分依次增加(P<0.05);3组脓毒症患者血清PCT、CRP、SOFA评分较SIRS组显著升高,而各组脓毒症患者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血清PCT、SOFA评分(7.63±2.68) μg/L、(9.06±2.26)分较存活组的(2.37±1.03) μg/L、(5.38±1.87)分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32,7.369,P<0.05).结论 血清PCT、SOFA评分可作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指标,SOFA评分联合PCT水平的检测对评估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抗生素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根据发病诱因分成过敏诱发组18例、病毒感染诱发组14例及细菌感染诱发组28例,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患儿血清PC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 细菌感染诱发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分别为(25.7±11.2) μg/L和(50.3±17.5) mg/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诱发组和过敏诱发组[(0.7±0.2)μg/L、(6.1±0.3) mg/L和(0.2±0.1) μg/L、(3.5 ±0.4) mg/L,P<0.05];病毒感染诱发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与过敏诱发组比较轻度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诱发组患儿血清PCT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3.612,P<0.05),病毒感染诱发组和过敏诱发组患儿血清PCT与CRP水平无相关性(r=-0.021、-0.103,P>0.05);以CRP≥10 mg/L,PCT≥0.5μg/L为阳性,细菌感染诱发组患儿血清CRP、PCT阳性率分别为89.3%(25/28)和92.9%(26/28),均高于病毒感染诱发组和过敏诱发组[28.6%(4/14)、64.3%(9/14)和22.2%(4/18)、33.3%(6/18),P<0.05],且病毒感染诱发组血清PCT、CRP阳性率高于过敏诱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CRP指标能早期正确鉴别细菌感染诱发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外科患者感染、预后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及血清学指标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5例创伤患者,依据患者入院48 h后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8例)和未感染组(97例),并依据入院后30 d内患者病死情况,分为死亡组(14例)和存活组(111例)。对比各组患者SIR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病死率、感染率的差异,分析SIRS评分、血清CRP水平、血清PCT水平、创伤后感染率、病死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IRS评分对创伤后感染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创伤后感染率22.40%,感染组患者SIRS评分、血清CRP水平、血清PCT水平、病死率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SIRS发生率为64.00%,感染合并SIRS组患者SIRS评分、血清CRP水平、血清PCT水平、病死率均高于单纯感染组、单纯SI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感染组、单纯SIR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死亡率11.20%,死亡组患者SIRS评分、血清CRP水平、血清PCT水平、感染率均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PCT水平与创伤后感染率、病死率呈正相关(r=0.203、0.215;0.235、0.238,P0.05),SIRS评分与创伤后感染率、病死率呈高度正相关(r=0.681、0.767,P0.05),创伤后感染率与死亡率也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93,P0.05)。3分≤SIRS评分≤4分是创伤患者感染[OR=3.01(95%CI:0.08-7.44)]和预后[OR=2.01(95%CI:0.28-6.72)]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SIRS评分、血清CRP、PCT水平可有效反应创伤患者感染及病死风险,临床应加强对创伤患者早期SIRS评分、血清CRP、PCT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解放军第一五四医院就诊的273例SFTS患者的相关信息,采用RT-PCR检测新布尼亚病毒(SFTSV),通过ELISA检测SFTSV-IgM和IgG抗体,采用Human BioPlex ProTM Assays 17-Plex Panel方法测定细胞因子.对确诊病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FTS病例重症和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73例SFTS患者中180例SFTSV核酸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和胃肠道症状.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08,95%CI:1.03~1.13)、淋巴结肿大(OR =3.75,95%CI:1.45~9.66)、下呼吸道感染(OR=3.57,95%CI:1.40~9.11)、肌酐(Cr)>97 mmol/L(OR=4.10,95%CI:1.55~10.82)及意识障碍(OR=3.35,95%CI:1.21~9.29)与重症病例发生显著相关.年龄≥60岁(OR=1.06,95%CI:1.00~1.12),下呼吸道感染(OR=4.33,95%CI:1.35~13.93),Cr>97 mmol/L (OR=10.14,95%CI:3.19~32.21)及意识障碍(OR=3.47,95%CI:1.03~11.72)与死亡病例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年龄≥60岁、合并下呼吸道感染、Cr>97 mmol/L、意识障碍是SFT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应予重点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分析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30例,存活组98例.死亡组空腹血糖、体重、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及低蛋白血症和伴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情况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5.8)mmol/L比(9.8±6.2) mmol/L、(72.6±11.4) kg比(62.8±12.6) kg、(17.8±2.8)×109/L比(11.9±2.4)×109/L、0.392±0.084比0.446±0.078、90.0% (27/30)比42.9% (42/98)、70.0% (21/30)比41.8%(41/98)] (P<0.01或<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OR=3.637,95% CI2.489~6.494,P<0.01)、白细胞计数(OR=5.655,95% CI 3.277~8.213,P<0.01)、低蛋白血症(OR=6.539,95% CI 4.243~9.361,P<0.05)和伴发MODS(OR=1.645,95% CI 1.288~4.626,P<0.01)是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空腹血糖、低蛋白血症、伴发MODS及白细胞计数是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血清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早期诊断价值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早期诊断价值及预后意义.方法 将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67例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50例、SIRS组(非细菌性)17例,同时收集非SIRS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根据28 d预后将脓毒症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两个亚组.于入院第1天、第4天晨时取血,动态观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等炎性指标变化,同时记录当日最高体温.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PeT高于SIRS组及对照组[6.68μg/L(1.16~12.46μg/L)比0.22μg/L(0.05~0.54μg/L)比0.05 μg/L(0.05~0.27 μg/L),P<0.05];死亡组15例患者血清PCT高于生存组35例患者[11.89μg/L(10.00~28.67μg/L)比2.44μg/L(1.11~10.00μg/L),P<0.05];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CT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11,P=0.000);PCT的受试者特征操作曲线下面积高于CRP、WBC、N、ESR;生存组血清PCT呈下降趋势直至正常,死亡组无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血清PCT是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一个较好指标,其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其他炎性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能够反映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哮喘合并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及护理措施,为其临床防治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60例哮喘及哮喘合并感染者采用免疫发光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清PCT水平,自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 哮喘合并细菌感染患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哮喘合并病毒感染及单纯哮喘患者(P<0.05);哮喘合并病毒感染组PCT轻度增加,与单纯性哮喘组比较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诊断价值不明显;细菌感染组PCT与CRP之间有正相关性(r=0.932,P<0.05),病毒感染组PCT与CRP之间无相关性(r=-0.018,P>0.05);以PCT≥0.5 μ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92.9%,以CRP≥10 m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89.3%,哮喘合并细菌组血清PCT、CRP阳性率分别为89.3%、92.9%,高于哮喘合并病毒感染28.6%、64.3%及单纯哮喘患者22.2%、33.3%,哮喘合并病毒组血清PCT、CRP阳性率分别为22.2%、33.3%,均高于单纯哮喘组22.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学PCT、CRP指标能早期正确鉴别哮喘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耐心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哮喘发作感染和病情发展,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眼底检查,将l 510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按眼底病变情况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相关因素的差异性,并采用多因素分析发现其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 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尿白蛋白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处于7%~、8%~、≥9%的3组糖尿病患者相对于参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发生DR的危险性均高(OR=1.431,95% CI:1.032 ~1.984;OR=1.804,95% CI:1.170 ~2.782;OR=2.612,95% CI:1.699 ~4.016);尿蛋白≥200 mg/L较参照组(<30 mg/L)发生DR风险高(OR=1.912,95% CI:1.219 ~ 2.999);病程15~年、≥20年发生DR的危险也较参照组(<5年)高(OR=1.553,95% CI:1.035~2.330;OR=2.038,95% CI:1.182 ~ 3.514);收缩压≥150 mmHg发生DR风险(OR=1.749,95% CI:1.202~2.544)高于参照组(<120 mmHg);年龄、性别、血脂、舒张压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糖尿病病程长、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尿白蛋白升高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不同种类医院获得性细菌脓毒症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以医院获得性革兰阴性菌脓毒症、革兰阳性菌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及健康人群(对照组)各50例为研究对象,于入院第1天晨时采集血清观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PMN)、中性粒细胞比例(N)等指标变化,同时记录当日最高体温.结果 患者入院第1天PCT水平革兰阴性菌脓毒症组为9.56 μg/L、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组为4.64 μg/L、SIRS组为0.36 μg/L及对照组为0.08 μg/L,革兰阴性细菌脓毒症组PCT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细菌脓毒症组(P<0.01),革兰阴性菌脓毒症组CRP、WBC、PMN、N水平与革兰阳性细菌脓毒症组相近,PCT受试者特征操作曲线面积(AUC)为0.926,高于CRP的0.747 mg/L、WBC的0.807×109/L、N的0.771,革兰阴性组PCT受试者特征操作AUC 0.926,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组患者的0.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是细菌性脓毒症诊断的一个较好指标,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其他炎性指标,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的鉴别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甘肃省朝觐人群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并研究其相关因素,为防治高尿酸血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7月赴麦加朝觐的1 995例朝觐体检者的血尿酸及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丙氨酸转氨酶、天氡氨酸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朝觐人群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同族男性(354.00±78.80)μmol/L和19.25%,女性(284.91±72.31)μmol/L和14.88%;东乡族男性(365.39±88.02) μmol/L和26.72%,女性(285.64±86.39) μmol/L和15.17%.回族、东乡族男性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东乡族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回族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64,P<0.05),女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分类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民族(OR=1.37,95%CI:1.03~1.82)、体质指数(OR=2.76,95% CI:1.99~3.82)、血压(OR=1.35,95%CI:1.05~1.73)、丙氨酸转氨酶(OR=1.57,95%CI:1.17~2.10)、尿素氮(OR=1.70,95%CI:1.31~2.20)、肌酐(OR=1 1.26,95%CI:3.00~42.20)均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结论 甘肃省朝觐穆斯林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且民族、体质指数、血压及肝肾功能均与该人群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广东顺德地区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肝癌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在757例原发性肝癌病例及1 061例对照中,应用t检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资料。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和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肝癌发病风险有统计学关联的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OR=25.82,95%CI:18.11~36.83,P<0.001)、恶性肿瘤家族史(OR=2.58,95%CI:1.72~3.88,P<0.001)、吸烟(OR=2.92,95%CI:2.01~4.26,P<0.001)、饮酒(OR=1.93,95%CI:1.34~2.79,P<0.001)、饮用江河沟塘水(OR=3.82,95%CI:2.72~5.35,P<0.001)、食用鱼生类食物(OR=2.47,95%CI:1.47~4.12,P=0.001)、食用腌制食物(OR=2.57,95%CI:1.86~3.55,P<0.001)、喝茶(OR=0.21,95%CI:0.14~0.30,P<0.001)、职业在岗(OR=0.34,95%CI:0.23~0.50,P<0.001)。结论 HBV慢性感染、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吸烟、饮酒、饮用江河沟塘水、食用鱼生类食物和食用腌制食物是肝癌的危险因素,喝茶和职业在岗可能是肝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变化率测定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肺炎患者98例,重症肺炎组50例,轻症肺炎组48例.动态观察其血清PCT、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浓度的变化情况.记录重症肺炎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比率及病死率.结果 重症肺炎组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肺炎组[(19.8±21.6)μg/比(1.5±0.8) μg/L,(34.3±13.1) ng/L比(11.5±5.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IL-6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者血清PCT随着病情被有效控制而迅速下降,WBC、CRP及IL-6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CRP下降幅度(10.3±7.8)%,IL-6下降幅度(12.4±6.9)%,PCT下降幅度(43.5±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传统炎性指标WBC、CRP及IL-6而言,PCT更能协助对感染的诊断,且其变化率对判断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男性吸烟人群肺癌发病的关联性。方法 以参加2006年7月开滦集团体检的男性吸烟人群建立队列,收集基线调查资料和hsCRP实验室检测结果。通过每2年1次的体检和每年1次的目标人群健康状况相关信息数据库检索,收集肺癌发病和死亡等结局信息。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男性吸烟人群基线hsCRP水平与肺癌发病风险,调整变量包括年龄、吸烟程度、饮酒、体质指数和糖尿病史情况。结果 至2014年12月31日,纳入队列38 099人,随访期内共收集新发肺癌333例。hsCRP<1 mg/L组、hsCRP 1~3 mg/L组和hsCRP >3 mg/L组中新发肺癌8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27/10万、995/10万和1 344/10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79,P<0.001)。调整年龄、吸烟程度、饮酒、体质指数和糖尿病史后,hsCRP 1~3 mg/L组和hsCRP>3 mg/L组患者肺癌发病风险分别是hsCRP< 1 mg/L组的1.37倍和1.6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5% CI:1.06~1.77,P=0.017;95% CI:1.29~2.23,P<0.001)。结论 基线hsCRP水平升高增加了男性吸烟人群肺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低水平ALT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学改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肝组织活检且ALT低于2倍正常上限值(ULN)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共321例纳入研究,根据肝脏组织学病变程度,分为有显著组织学改变组(217例)和无显著组织学改变组(104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WBC、肝功能、HBeAg、HBV DNA等临床资料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无显著组织学改变组的年龄为(35.14±9.35)岁,ALT、AST、γ-GT的中位数分别为29.00、25.00、19.00 U/L,均明显低于有显著组织学改变组(t=-3.214,P<0.01;Z=-2.269,P<0.05;Z=-4.596,P<0.01;Z=-2.810,P<0.01),而PLT为(197.09±64.44)×109/L,ALB、HBV DNA的中位数分别为45.25 g/L、5.16 lgIU/mL,高于有显著组织学改变组(t=2.777,P<0.01;Z=3.148,P<0.01;Z=2.38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ST(OR=1.071,95%CI=1.043~1.100)、HBV DNA(OR=0.828,95%CI=0.743~0.923)两项因素可能与肝脏组织学改变有关.预测概率P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13%和70.19%.结论 对于低水平ALT的HBV慢性感染者,AST和HBV DNA是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长期抗病毒治疗对Child-Pugh B级和C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就诊的3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hild-Pugh分级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长期抗病毒对不同分级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所有HBV相关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5年累计生存率为63.73%(246例).5年累计生存率Child-Pugh B级组患者为73.05%,C级组为56.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23,P<0.01).Child-Pugh B级组第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81%、91.88%、95.92%,高于C级组(87.21% 、83.77%、90.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595、5.330、3.887,P<0.05);Child-Pugh B级和C级组患者第4、5年生存率分别为93.62%、92.42%和95.14% 、90.5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309、0.289,P>0.05).经抗病毒治疗5年生存的Child-Pugh B级、C级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无论Child-Pugh B级或C级HBV相关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的生存率均能超过55.00%,B级患者优于C级患者.Child-Pugh分级较差的生存者经长期抗病毒治疗可获得与分级较轻患者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监测血清白蛋白(ALB)的变化在预测结直肠肿瘤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69例结直肠手术病人,根据术后是否出现SSI将病人分为有SSI组及无SSI组。术后三天连续性采集静脉血行ALB、CRP、PCT、WBC检查,评价白蛋白变化与术后SSI的关系。结果:有SSI共40例(23.7%),临床诊断SSI的时间平均为术后3.2天。SSI组术后第2天血清白蛋白下降,PCT、CRP和WBC水平升高。术后第2天的白蛋白浓度下降比例(ΔALB2)明显高于SSI组(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ΔALB2对预测SSI的发生具有显著价值(曲线下面积=0.864,灵敏度97.5%,特异度70.5%),最佳临界值为15.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ΔALB215.5%是预测SSI发生的独立因素(OR=2.10,95%CI=1.52-2.90,P0.001)。结论:监测术后早期白蛋白的动态变化对预测结直肠癌切除术后SSI的发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流细菌感染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某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96例血流细菌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按SIRS评分将患者分为A、B、C 3组;选择同期84 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PCT水平,并对PCT水平和SIR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96例血流细菌感染患者,死亡7例(7.29%),其中B组死亡4例,C组死亡3例;对照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中A、B、C组PCT水平分别为(0.28±0.09)ng/mL、(0.63±0.13)ng/mL、(3.68±1.01)ng/mL、(7.45±1.53)ng/mL,各组间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血流细菌感染组患者PCT水平与SIRS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874(P<0.001),可认为患者血清中PCT水平与SIR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流细菌感染患者血清中PCT水平与SIRS评分呈正相关,患者血清PCT水平和SIRS评分可作为血流细菌感染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和预后评估有意义的两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性胸水(HH)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HH的患者286例,按照是否接受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分为治疗组(164例)和对照组(122例),观察治疗4周后患者的胸水深度、腹水深度、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血常规等指标.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TBil、血肌酐(Scr)、胸水深度、腹水深度和Child-Pugh评分分别为(28.46±7.58) μmol/L、(62.83±18.36) mmol/L、(1.18-0.36)cm、(1.48±0.42) cm和(6.28±1.07),均低于对照组[(43.12±10.05) μmol/L、(83.74±16.81) mmol/L、(2.74±0.64)cm、(2.39±0.61) cm和(8.74±1.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2、-5.276、-4.326、-2.638和-2.589,P均<0.05或0.01).治疗组PTA和血钠分别为(63.23±9.52)%和(137.16±7.17) mmol/L,均高于对照组[(47.12±6.64)%、(116.34±8.42) 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83和3.428,P均<0.05).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为62.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2,P<0.05).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有效控制肝性胸水,并且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血凝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troindazole,7-NI)对氟致体外培养细胞生长、凋亡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Na F(0、0.02、0.2、2.0、4.0 mmol/L),分别培养24、48、72 h,同时在各组细胞培养液中联合应用7-NI(10~(-4)、10~(-3)、10~(-2) mmol/L);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以CCK-8试剂盒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比色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及NOS活力,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氟浓度为0.2 mmol/L(低氟组)和2.0 mmol/L(高氟组)时,24、48、72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下降至(83.76±1.04)%,(70.27±1.20)%,(54.40±0.98)%和(52.17±1.07)%,(40.60±1.11)%,(29.50±1.40)%。10~(-4)mmol/L 7-NI可刺激细胞增殖,24 h细胞存活率为(105.96±3.44)%;10~(-3) mmol/L 7-NI处理细胞24 h后的细胞存活率为(100±2.30)%;10~(-2) mmol/L 7-NI可使细胞存活率下降,24 h细胞存活率为(88.64±4.75)%。10~(-4)、10~(-3)、10~(-2) mmol/L 7-NI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NOS活力均降低,分别为(1.156±0.356)、(0.958±0.074)、(0.672±0.188)μmol/L和(0.403±0.089)、(0.398±0.010)、(0.103±0.076)U/ml。高剂量(10~(-2) mmol/L)7-NI组的SH-SY5Y细胞凋亡指数升高至(8.7±2.3)%,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10~(-4)、10~(-3) mmol/L)7-NI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0.6±0.4)%和(1.0±0.2)%,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7-NI组凋亡指数低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氟24、48、72 h后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及NOS活力升高,低氟组的NO含量、NOS活力分别为(3.074±0.160)、(5.604±1.374)、(10.173±1.307)μmol/L和(0.743±0.122)、(0.959±0.054)、(1.446±0.12)U/ml,高氟组分别为(8.974±0.919)、(14.729±1.241)、(20.976±0.712)μmol/L和(1.086±0.024)、(1.728±0.130)、(2.583±0.192)U/ml,高于对照组[(1.320±0.280)、(2.420±0.658)、(2.867±0.662)μmol/L,(0.452±0.012)、(0.517±0.072)、(0.607±0.013)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氟单独处理组相比,NaF联合应用7-NI后,各组NO含量及NOS活力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氟可使SH-SY5Y细胞凋亡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着氟染毒剂量及时间的增加,细胞凋亡指数随之增加;联合应用7-NI后,各组细胞凋亡指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可使SH-SY5Y细胞数量减少,形态变为圆形、不规则形,细胞存活率降低;低剂量(10~(-4)、10~(-3) mmol/L)7-NI组在相同视野下细胞数增加,高剂量(10~(-2) mmol/L)7-NI组细胞数明显减少,大部分细胞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结论氟中毒所致细胞凋亡可能与NOS活力和NO含量升高有关,7-NI可降低细胞凋亡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