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喉罩过渡法对支气管内麻醉中双腔气管导管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并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在手术结束后直接拔除双腔气管导管,B组术后深麻醉下更换单腔气管导管,C组在术后深麻醉下更换喉罩。分别记录手术结束时(T0)、拔除气管导管(喉罩)前1 min(T1)、拔除后1 min(T2)、5 min(T3)的MAP、H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观察三组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A、B组MAP、RP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1或P0.05)。与A组比较,T1~T3时B、C组MAP、RP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C组严重呛咳、躁动例数均明显低于A、B组(P0.05)。结论在双腔气管插管麻醉苏醒期使用喉罩过渡法可以减少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拔管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Ⅰ-Gel喉罩联合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在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的可行性和效果. 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年龄40岁~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单腔气管导管联合支气管封堵器组(B组)、Ⅰ-Gel喉罩联合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组(Ⅰ组).记录各组支气管封堵器或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定位时间、术中支气管封堵器或双腔支气管导管移位的次数、肺萎陷的程度及单肺通气的气道峰压,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或喉罩置人前(T1)、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后1 min (T2)、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后5 min(T3)、术后气管导管或喉罩拔除前5 min(T4)、拔管或喉罩拔除后1 min(T5)、拔管或喉罩拔除后5 min(T6)患者的血压、心率及拔管或喉罩期间的呛咳例数,记录术后2d内患者咽痛、声音嘶哑等副作用. 结果 Ⅰ组除T1时收缩压(117±9) mmHg(1 mmHg=0.133 kPa)和舒张压(65±9) mmHg低于术前收缩压(145±12) mmHg和舒张压(75±9) mmHg(P<0.05)外,诱导期间及术后恢复期各时点患者血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麻醉插管后及术后恢复期T2~T6时患者心率及血压高于术前(P<0.05);Ⅰ组(0例)拔管期间呛咳反应少于B组(8例)和D组(15例)(P<0.05);Ⅰ组(O例)术后咽痛和声嘶的发生例数低于D组(16例)、B组(7例)(P<0.05).Ⅰ组定位时间(4.2±1.2) min长于B组(2.8±0.7) min和D组(2.7±0.4) min(P<0.05),D组、B组和Ⅰ组术中移位例数及肺萎陷程度相似(P>0.05),Ⅰ组[(22±3) mmHg]和B组[(21±4) mmHg]单肺通气期间气道峰压力低于于D组[(28±4) mmHg](P<0.05),而Ⅰ组和B组气道峰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Ⅰ-Gel喉罩联合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可减轻全身麻醉诱导期和苏醒期的刺激,可安全用于食管癌根治术中气管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膜后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并发皮下气肿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87例择期行腹膜后腔镜肾癌根治手术患者,依据皮下气肿严重程度把患者分为3组:无皮下气肿患者组(A组,66例)、1级和2级的轻度皮下气肿患者组(B组,15例)、3级的重度皮下气肿患者组(C组,6例).B组和C组发生皮下气肿后行过度通气.分别于气腹前(T0)、气腹后30 min(T1)、气腹后60 min(T2)、气腹后90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拔管时、拔管后30 min监测患者血气、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O2)、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同时观察麻醉苏醒情况.结果 C组在T2~T4时间点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CO2)、PETCO2、HR、MAP值均显著高于A组(P<0.05),pH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患者术后呼唤睁眼时间[(16±6) min]显著长于A组[(11±3) min](P<0.05),定向力恢复时间[(30±7) min]显著长于A组[(23±6) min](P<0.05).C组拔管时PaCO2[(52±7) mmHg(1 mmHg=0.133 kPa)]显著高于A组[(45±4) mmHg](P<0.05),拔管后30 min的PaCO2[(48±7)mmHg]显著高于A组[(39±4) mmHg(P<0.05)].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并发重度皮下气肿导致患者高碳酸血症,患者血压升高、HR加快,苏醒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丙泊酚与羟考酮组(A组),丙泊酚与舒芬太尼组(B组),丙泊酚与安慰剂组(C组).记录3组麻醉诱导前(T1)、扩张官颈时(T2)、苏醒即刻时(T3)的MAP、HR、Sp02,围手术期的副作用,T3、苏醒后30 min(T4)、苏醒后3.5 h(T5)的VAS评分,3组患者应用阿托品与间羟胺的次数与离院时间,并进行比较. 结果 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丙泊酚用量[(130±22)、(141±27) mg]与苏醒时间[(1.2±0.8)、(1.3±1.1) min]比C组[(164±40) mg和(2.6.±1.6)min]明显减少(P<0.01).A组T2时的MAP与HR[(77±10) mmHg(1 mmHg=0.133 kPa)和(67±8)次/min]比T1时[(88±8) mmHg和(78±12)次nin]明显降低(P<0.01).C组T2时的HR[(80±15)次/min]比T1时[(74±7)次/min]增加(P<0.05).体动发生次数A组、B组比C组明显减少(P<0.01),头晕发生次数A组、B组比C组明显增加(P<0.01),且A组少于B组(P<0.05).A组T3、T4、T5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B组T3、T4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A组T3、T5时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尤其T5时更低(P<0.01).3组之间的用药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离院时间比A组、B组长(P<0.05). 结论 丙泊酚联合羟考酮比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或单用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更少的副作用,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的优缺点.方法 择期75岁以上高危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气管插管全麻).B组(下肢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C组(喉罩全麻),D组(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记录麻醉前(T1)、气管插管/置入喉罩时(T2)、骨膜剥离时(T3)、术毕(T4)、拔管/取出喉罩时(T5)的MAP、HR;记录清醒和拔出导管或喉罩时间、麻醉药用量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T2、T5时A、B组MAP、HR明显高于T1时(P<0.05);T3时A、C组MAP、HR明显高于T1(P<0.05).术毕至拔气管导管或取出喉罩时间:A组(35.4±10.9)min,B组(21.3±6.8)min,C组(27.8±7.7)min.均明显长于D组的(11.2±4.3)min(P<0.01).结论 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用于高危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用量减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阿片类药物对老年患者经尿道激光碎石术苏醒质量的影响. 方法 择期经尿道激光碎石手术患者134例,年龄65~79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瑞芬太尼组(R组)46例、瑞芬太尼+芬太尼组(RF组)44例、芬太尼组(F组)44例.R组,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进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RF组,丙泊酚TCI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丙泊酚+瑞芬太尼TCI麻醉维持;F组,丙泊酚TCI麻醉诱导,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TCI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后送入PACU,记录患者被转入PACU时(T1)、拔除喉罩前2 min (T2)、拔除喉罩即刻(T3)和拔除喉罩后5 min(Td)4个时间点的MAP、HR,记录拔除喉罩后VAS评分和苏醒期芬太尼用量,记录患者睁眼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PACU驻留时间. 结果 麻醉苏醒期间R组在T1~T3时点MAP[(110±18)、(122±13)、(121±14) mmHg(1 mmHg=0A33 kPa)]和HR[(79±15)、(97±17)、(99±18)次/min]高于RF组(P<0.05);R组VAS[(1.8±1.4)分]高于RF组[(0.9±0.9)分]和F组[(0.9±0.9)分](P<0.05);R组需芬太尼镇痛患者比例高于其他两组(P<0.05);F组的睁眼时间、拔喉罩时间以及PACU驻留时间比RF组和R组长(P<0.05). 结论 老年患者经尿道激光碎石术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比丙泊酚单纯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苏醒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迅速、术后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持续泵注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缓解食管癌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副作用的影响. 方法 6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 1组(D1组)、DEX 2组(D2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10 min D组泵注DEX 0.8 μg/kg,然后D1组、D2组分别以0.4μg·kg-1 ·h-1和0.2μg·kg-1·h-1持续泵注至术毕,同期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入麻醉后苏醒室时(T1)、拔管即时(T2)以及拔管后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苏醒时间.血压>180 mm Hg/100 mm Hg(1 mm Hg=0.133 kPa)给予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25 mg,HR>110次/min给予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20 mg,同时观察躁动评分和Ramsay评分. 结果 苏醒时间D1组[(30.3±4.7) min]明显长于D2组和C组(P<0.05).D1组T2时MAP[(88±8) mm Hg]和HR[(79±5)次/min]以及D2组T2时MAP[(93±8) mm Hg]和HR[(81±6)次/min]均显著升高(P<0.05),T3时MAP和HR回复至入麻醉后苏醒室时水平.C组T2时MAP[(117±12) mm Hg]和HR[(107±8)次/min]以及T3时MAP[(108±9) mm Hg]和HR[(118±11)次/min]也显著高于入麻醉后苏醒室时(P<0.05).C组乌拉地尔和艾司洛尔的使用率显著多于D组(P<0.05),D1组和D2组的躁动评分分别是(1.2±0.8)和(1.4±0.6),显著低于C组(P<0.05);D1组和D2组的镇静评分分别是(4.5±1.2)和(4.0±0.7),显著高于C组(P<0.05). 结论 麻醉诱导前10 min泵注DEX 0.8 μg/kg,术中持续泵注0.2 μg·kg-1·h-1 DEX能缓解食管癌手术患者苏醒期副作用,既不影响苏醒又能很好地抑制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地佐辛和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行宫腔镜取环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拟行宫腔镜取环术患者4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均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20例.记录患者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1 min(T0、扩宫颈时(T2)、手术结束时(T3)、苏醒时(T4)的MAP、HR、SpO2和呼吸频率(respiratory,RR);观察患者术中呼吸抑制(SpO2<90%或呼吸暂停>15 s)、丙泊酚用药量、术毕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恶心呕吐、头晕等副作用的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情况. 结果 T1时D组MAP和SpO2[(77±4) mmHg(1 mmHg=0.133 kPa)和(96.3±1.3)%]高于S组[(72±4) mmHg和(93.6±1.5)%](P<0.05);HR和RR[(65±5)次/min和(14.6±1.3)次/min]快于S组[(61±5)次/min和(12.4±1.6)次/min] (P<0.05).T2时D组HR[(72±4)次/min]快于S组[(66±5)次/min] (P<0.05).D组呼之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3.6±1.2)min和(5.5±1.7) min]明显短于S组[(5.5±0.9) min和(7.4±1.4) min] (P<0.05);D组呼吸抑制发生率(5%)显著低于S组(15%)(P<0.05). 结论 在老年患者宫腔镜取环术中,地佐辛较舒芬太尼麻醉呼吸抑制轻,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且可明显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Ma HN  Li HL  Che W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3):1811-1814
目的 探讨术毕深麻醉下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喉罩替代通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苏醒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65~78岁,平均(69±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体质量51~74kg.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清醒拔管组(TT组,20例)和深麻醉下拔管-喉罩替代组(LM组,20例).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拔管或拔除喉罩前吸痰时(T1)、拔管或拔除喉罩即刻(T2)、拔管或拔除喉罩后5 min(T2)、10 min(T4)和15 min(T5)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同时于T0、切皮即刻、T2及T3四个时点测定血糖和皮质醇浓度,并记录LM组喉罩替代前后上述指标水平;观察患者从自主呼吸恢复至拔管后15 min的气道反应情况.结果 TT组患者清醒拔管前后T1~T3时点MAP、HR、RP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LM组患者清醒拔除喉罩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深麻醉下拔管-喉罩替代通气过程MAP、HR、RPP无明显变化(P>0.05).LM组中、重度呛咳发生率低于TT组(P<0.05).与T0比较,两组血糖水平与皮质醇浓度水平自插管(喉罩)后均不同程度上升,TT组于T2显著上升(P<0.05),并于T3达峰值.结论 术毕深麻醉下拔管-喉罩替代通气能降低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全身麻醉术后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可调节型提下颌麻醉面罩与喉罩在自主通气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行疝修补手术、妇科外阴手术、宫腔镜手术、肛门痔瘘手术等自主通气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面罩组和喉罩组,每组5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放置面罩或喉罩前1 min(T1)、放置面罩或喉罩即刻(T2、切皮时(T3)、拔除面罩或喉罩前1 min(T4)、拔除面罩或喉罩即刻(T5)时的MAP、HR、吸气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PIP)、PETCO2、SpO2等,记录插入喉罩或可调节型提下颌麻醉面罩的时间和一次成功率,记录患者清醒时间和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观察术后24 h内患者的并发症.结果 可调节型提下颌麻醉面罩与喉罩在两组患者中均成功置入,面罩组各时点间HR和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喉罩组T2时点HR和MAP明显高于T1、T3时点(P<0.05),T5时点HR和MAP明显高于T0、T4时点(P<0.05);SpO2、PETCO2、PIP、患者苏醒时间以及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气管痉挛、术后咽痛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调节型提下颌麻醉面罩在自主通气全身麻醉中置入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可弯曲喉罩、普通喉罩以及双管喉罩用于全麻乳腺手术的安全性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拟行全麻乳腺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7岁~77岁,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可弯曲喉罩组(A组)、普通喉罩组(B组)及双管喉罩组(C组)。常规麻醉诱导后,经口置入喉罩,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喉罩置入前即刻、喉罩置入即刻及喉罩置入后1、2、3、5、10min的心率(heart rate,HR)、血压(blood pressure,B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观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并发症。结果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喉罩置入,一次置入成功率均高于90%,插管时间短(均〈1min)。麻醉诱导后,3组患者BIS均显著降低[A组(93±5)VS(39±7),B组(96±3)vs(39±9),C组(95±5)vs(39±9),P〈0.05],A组BP显著降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34±13)mmHgVS(109±12)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77±10)mmHg vs(64±9)mmHg,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90±11)mmHg vs(74±9)mmHg,P〈0.05],B组患者HR和BP均未显著降低,C组患者HR和BP均显著降低[HR(77±10)次/min vs(68±9)次/min,SBP(127±28)mmHg vs(107±15)mmHg,DBP(72±14)mmHg vs(58±11)mmHg,MAP(85±15)mmHg vs(70±10)mmHg,P〈0.05]。在喉罩置入和拔除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诱导、喉罩置入期间,3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普通喉罩、双管喉罩和可弯曲喉罩插管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能够有效地减轻插管及拔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较之普通喉罩和双管喉罩,可弯曲喉罩可以降低插管及拔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全身麻醉下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年龄65~8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Dex组(D1组)、低剂量Dex组(D2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D1组、D2组分别泵注Dex 0.6、0.2 μg/kg负荷量,10 min泵完,分别继续以0.4、0.2 μg·kg-1·h-1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时间点为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导管拔除时(T3)、术后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记录T0、T1、T2、T3各时点的MAP和HR情况,于T0、T3、T4、T5及T6时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糖(blood glucose,Glu)、皮质醇(cortisol,Cor)和IL-6的血浆浓度,采用谵妄分级量表-98修订版(DRS)评估T4~T6时患者POD的发生情况. 结果 T2、T3时C组MAP [(135±12)、(127±12) mmHg(1 mmHg=0.133 kPa)]、HR[(105±11)、(94±9)次/min]比T0时[(111±11)mmHg、(71±10)次/min]显著升高(P<0.05),T3~T5时C组Glu[(9.8±0.7)、(9.6±0.4)、(10.6±0.6) mmol/L],Cor[(550±55)、(466±59)、(450±44) nmol/L]、IL-6[(175±14)、(115±10)、(81±8) μg/L]比T0时Glu[(4.2±0.4) mmol/L],Cor[(353±37)nrnol/L],IL-6[(58±6)μg/L]显著升高(P<0.05);T1~T3时D1组MAP[(90±10)、(86±10)、(90±9) mmHg],HR [(62±8)、(63±11)、(66±9)次/min]比C组MAP [(121±10)、(135±12)、(127±12) mmHg]、HR[(79±12)、(105±11)、(94±9)次/min]明显降低(P<0.05),T3~T5时D1组Cor[(421 ±39)、(345±35)、(325±35) nmol/L]、IL-6[(82±11)、(106±10)、(67±11) μg/L]比D2组Cor[(466±43)、(399±36)、(369±42) nmol/L],IL-6[(104±12)、(136±14)、(93±11)μg/L]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D1组、D2组POD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D2组比较,D1组PO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持续泵注不同剂量Dex均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POD的发生;高剂量Dex对POD的防治更有效;其机制可能与其减轻应激反应及抑制炎症反应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Ⅰ-gel喉罩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20~55岁,BMI 18~25 kg/m2,ASA分级Ⅰ、Ⅱ级,Mallampati分级Ⅰ~Ⅲ级,完全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gel喉罩组(Ⅰ组)、Supreme喉罩组(S组)、气管插管组(Q组).记录3组患者喉罩或插管置入时间、首次置入成功率,两个喉罩组侧卧位时的气道密封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评分.记录入室后(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拔管前(T3)、拔管即刻(T4)的生命体征.记录3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后呛咳、咽痛、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与Q组比较,Ⅰ组、S组置入时间缩短[(12±3)、(16±4)s比(30±6)s](P<0.05),且Ⅰ组置入时间少于S组(P<0.05);3组患者置入成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时气道密封压Ⅰ组高于S组[(28±3) cmH2O比(24±4) cmH2O(1 cmH2O=0.098 kPa)](P<0.05).Ⅰ组、S组在T2、T4时点MAP明显低于Q组[(86±10)、(85±9)mmHg(1 mmHg=0.133 kPa)比(105±11)mmHg,(91±11)、(92±12) mmHg比(106±14) mmHg](P<0.05),HR明显慢于Q组[(75±9)、(76±11)次/min比(89±12)次/min,(83±9)、(82±11)次/min比(93±12)次/min] (P<0.05).Ⅰ组、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Q组[(2.5±1.4)、(2.8±1.2) min比(5.1±1.8) min,(3.8±1.1)、(3.7±1.0) min比(6.2±1.5) min] (P<0.05).Ⅰ组、S组呛咳、咽痛发生率明显低于Q组[(0、0比33.3%)、(6.7%、16.7%比30.0%)](P<0.05);其他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gel喉罩、Supreme喉罩和气管导管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气道管理,但Ⅰ-gel喉罩易于置入,气道密封性可靠,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自制防溢气螺纹管三通接头用于全身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FOB)检查的效果. 方法 选择需要施行FOB检查的病例8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2例.A组(气管插管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使用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2 mg/kg、顺式阿曲库胺0.15 mg/kg、芬太尼2μg/kg,控制通气(潮气量8~10 ml/kg),维持用丙泊酚6 mg,kg-1·h-1,根据检查时间追加芬太尼,控制通气时用普通直角接头.B组(气管插管+三通组),气管插管和麻醉同A组,在加强管接口与螺纹管接口之间连接防溢气三通.C组(喉罩组),麻醉及通气方法同A组.D组(喉罩+三通组),麻醉及通气方法同B组.A组和C组控制通气时用普通直角接头,FOB检查时停止通气.B组和D组在不停止通气供氧的情况下进行FOB检查.检查前和检查时连续监测患者相关指标,记录4组患者心律失常、HR>100次/min或<60次/min、SPO2<95%、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NIBP)波动>20 mmHg(1 mmHg=0.133 kPa)的例数和平均检查时间、中途需要暂停检查的例数.记录B组和D组检查前和检查时平均气道压力. 结果 与A组和C组比较,B组和D组心律失常(2例、1例)、HR变化(3例、2例)、SPO2<95%(1例、1例)、NIBP波动>20 mmHg(2例、1例)的例数和平均检查时间[(8.1±0.5)、(8.0±0.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检查时比较,B组和D组检查前心律失常、HR变化、SpO2<95%、NIBP波动>20 mmHg的例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检查前平均气道压力与检查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防溢气螺纹管三通接头可以在对患者不停止通气供氧的情况下进行诊疗操作,特别是和喉罩联合使用时气道压力变化小,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0.33%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龄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年龄≥70岁,ASA分级Ⅱ、Ⅲ级,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健侧卧位,穿刺间隙为L3~L4椎间隙,用脑脊液将1%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稀释成0.33%(1 ml罗哌卡因+2 ml脑脊液),A组、B组、C组分别给予2.2、2.0、1.8 ml.于麻醉前(T0),蛛网膜下腔注药后5 min (T1)、10 min(T2)和15 min(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开始后30 min(T5),术毕(T6)时点,记录MAP、HR和感觉阻滞平面高度,并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和输液量以及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 结果 蛛网膜下腔阻滞有效率和阻滞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C组,且B组优于C组(P<0.05).麻醉诱导时间A组[(15.6±1.4) min]明显短于B组[(19.5±6.3)min]、C组[(26.6±7.1) min],且B组短于C组(P<0.05).HR在A组T1~T6时[(80±12)、(80±11)、(78±10)、(77±10)、(77±10)、(77±10)次/min]和B组T1~T2时[(77±8)、(77±7)次/min]较各组To时[(71±11)、(73±9)次/min]明显增快(P<0.05);MAP在A组T1、T2时[(96±8)、(98±8) mmHg(1 mmHg=0.133 kPa)]、B和C组T4~T6时[(100±8)、(100±8)、(100±8) mmHg和(96±8)、(98±7)、(99±8) mmHg]较各组To时[(104±8)、(104±8)、(103±8) mmHg]均明显降低(P<0.05),且C组T4~T6时较T3时也明显降低(P<0.05).T1~T3时A组感觉阻滞平面明显高于B组和C组,且B组高于C组(P<0.05);在T4~T6时A组和B组明显高于C组(P<0.05);与T3比较,A组感觉阻滞平面在T6时明显降低(P<0.05);B组、C组感觉阻滞平面在T4~T6时明显升高(P<0.05).术中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B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5),而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 结论 0.33%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高龄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作用. 方法采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斜疝患儿分为两组(每组26例):A组,Dex 1 μg/kg复合0.25%罗哌卡因1 ml/kg骶管阻滞;B组,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记录两组患儿麻醉前(T0)、骶管阻滞后5 min(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拔气管导管时(T4)、苏醒后10 min时(T5)的MAP和HR,观察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时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术后镇痛评分、术后追加镇痛药的发生率及副作用. 结果 A组HR在T4时显著低于B组[(106±12)次/min比(117±12)次/min] (P<0.05).与B组比较,A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3.8%比23.1%]、躁动评分[(1.9±0.6)分比(3.1±0.7)分]和术后4、8、12、16 h FLACC疼痛评分[(1.1±0.6)分比(2.2±0.7)分、(1.2±0.6)分比(3.8±0.9)分、(2.3±0.6)分比(4.2±0.7)分、(2.6±0.9)分比(3.8±0.8)分]均降低(P<0.05);两组苏醒时及术后2、24 h的FLACC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使用镇痛药曲马多为4例,A组无使用曲马多者(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副作用. 结论 与单独使用罗哌卡因相比,Dex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手术能降低拔管时的应激反应,减少小儿苏醒期躁动,明显延长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与改良普通喉罩比较,评价声门上喷射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80例,年龄22~6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声门上喷射通气组(J组)和改良普通喉罩通气组(L组).记录两组患者一次放置成功率、成功放置时间、检查时间、检查成功率、检查暴露情况以及麻醉前(T0)、插入喉罩(或鼻咽通气道)即刻(T1)、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声门时(T2)、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声门后3 min(T3)及检查结束时(T4)的MAP、HR、SpO2和PETO2,并记录其并发症.结果 一次性放置成功率和检查优良率J组(100%,97.5%)明显高于L组(81.1%,81.1%)(P<0.05);成功放置时间和检查时间J组[(10.8±2.6)s,(13±4) min]明显短于L组[(23.2±12.7)s,(23±10) min](P<0.05);J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L组(P<0.05),但操作者满意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咽痛发生率L组(81.1%)明显高于J组(12.5%)(P<0.05);其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声门上喷射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是安全可行性的,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