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测定癫痫患者维库溴铵ED(95)值.方法 选取择期癫痫手术患者5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6~43岁,病史3~26年.患者均有服用抗癫痫药物史,术前均无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心肺、肝肾功能正常,随机均分为5个剂量组,维库溴铵剂量分别为20、30、40、50、60 μg/kg.记录拇内收肌四个成串刺激第一次反应最大抑制的百分率并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将维库溴铵的首次剂量进行对数转换,用直线回归方法建立维库溴铵的剂量-反应曲线,并记录起效时间.结果 癫痫患者维库溴铵ED(95)为57.2 μg/kg,95%可信区间(CI)53.8~63.6 μg/kg.结论 癫痫患者维库溴铵ED(95)为57.2 μg/kg(95% CI 53.8~63.6 μg/kg),明显大于非癫痫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联合应用时的肌松效应。方法择期全麻手术女性成年患者147例,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静脉诱导,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面罩辅助或控制呼吸,用加速度仪以连续4次刺激(TOF)方式透皮刺激腕部尺神经,获取肌松药作用起效时间和T1最大抑制程度(Tmax)。按观测项目将患者均分成四组。结果阿曲溴铵ED95为(220.8±3.6)μg/kg,罗库溴铵ED95为(286.3±3.1)μg/kg。0.5×ED95的罗库溴铵与阿曲库铵联合使用,肌松效应达到T1抑制93%~97%时,阿曲库铵的剂量为63.6μg/kg。罗库溴铵0.5×ED95与阿曲库铵63.6μg/kg联合使用,Tmax为(95.3±0.9)%,变异系数1.0%。Ⅳ组中三个亚组的Tmax基本相同,合用组作用起效时间比阿曲库铵组快(P<0.01)。给予肌松药前和注药后5min内,MAP和HR的波动幅度均小于5%。结论罗库溴铵与阿曲库铵合用呈协同作用。当罗库溴铵剂量为0.5×ED95时,为获得T1抑制95%的肌松效应,阿曲库铵的合理用量为63.6μg/kg,比阿曲库铵的ED95减少71.2%。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肥胖对女性患者罗库溴铵剂量-效应曲线的影响,并计算肥胖女性患者罗库溴铵的95%有效剂量(ED95)。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女性患者80例,年龄18~45岁,ASAⅠ或Ⅱ级,手术时间1.5h。根据BMI 20~25kg/m2和30~35kg/m2分为N组与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各分为0.075、0.1、0.15、0.3 mg/kg四个剂量组,分别为N1~N4组和B1~B4组。麻醉诱导同时开启注射泵,待患者意识消失后,校对肌松监护仪,启动TOF模式,N1~N4组和B1~B4组分别给予罗库溴铵单次剂量0.075、0.1、0.15、0.3mg/kg。记录各组患者给予罗库溴铵的首次剂量、第一个肌颤搐反应(T1)的最大抑制程度和肌松药起效时间。采用直线回归法建立罗库溴铵量效关系回归方程,计算N组和B组患者的ED50和ED95及其95%CI。结果 N组和B组的量效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3.464X1-2.230和Y2=3.843X2-2.750。B组ED50、ED75、ED90、和ED95分别为0.103、0.145、0.201和0.251 mg/kg明显小于N组0.122、0.176、0.254和0.324mg/kg(P0.05)。N组与B组T1最大抑制程度均随药量的增加而增大(P0.05)。结论肥胖影响年轻女性患者罗库溴铵的量效曲线,使其对罗库溴铵的敏感性增强,肥胖女性罗库溴铵ED95为0.251mg/kg。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龄患儿罗库溴铵药效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新生儿、婴儿、幼儿和儿童罗库溴铵的药效学.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儿160例,ASAⅠ或Ⅱ级,根据年龄分为4组(n=40):新生儿组、婴儿组、幼儿组及儿童组.各组随机选取患儿20例,采用4次累积给药法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初始剂量:新生儿组40 μg/kg,婴儿组80 μg/kg,幼儿组及儿童组均为120 μg/kg,后3次均追加罗库溴铵40μg/kg.每次给药后.观察TOF反应.当T1连续3次稳定不变时,给予下一次剂量.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T1抑制50%、90%、95%的用药量(ED50、ED90、ED95).各组随机选取20例患儿,静脉注射2倍ED95剂量的罗库溴铵,记录肌松起效时间、高峰时间、临床肌松时间、体内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结果 与新生儿组比较,幼儿组和儿童组罗库溴铵ED50、ED90和ED95均升高(P<0.01),婴儿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幼儿组和儿童组罗库溴铵起效时间、临床肌松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缩短,恢复指数降低(P<0.01);与幼儿组比较.儿童组罗库溴铵ED50、ED90和ED95升高(P<0.01).结论 不同年龄患儿对罗库溴铵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存在明显的差别,新生儿对罗库溴铵的敏感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癫痫病人与非癫痫病人哌库溴铵ED95剂量.方法ASAⅠ~Ⅱ级的20例,癫痫手术组10例,癫痫病史11.7±5.7(6~20)年,并有服用抗癫痫药物史;对照组为非颅脑外科全麻手术10例,未用过影响神经-肌接头功能的药物.全麻诱导静注异丙酚2 mg/kg,芬太尼0.05mg,氟哌利多2.5 mg.应用加速度仪检测注射不同剂量哌库溴铵后的T1颤搐值,应用剂量累积法将每次累积剂量的T1颤搐抑制百分率转换为概率单位(probit),累积剂量转换为常用对数,建立概率单位与剂量对数的直线回归方程,从回归方程分别推算出每个病人的ED95剂量,计算每组病人ED95(μg/kg)的均数,并进行两组对比.结果对照组病人哌库溴铵ED95值为(41.3±5.49)μg/kg,癫痫病人组哌库溴铵ED95值为(75.24±16.95)μg/kg,两组病人ED95(μg/kg)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癫痫病人由于抗癫痫药物及病情的反复发作等因素影响哌库溴铵的ED95值较正常人群大,全麻诱导时应适当增加哌库溴铵的剂量,以取得满意的肌肉松弛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罗库溴铵用于婴儿骨科手术的药效学和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择期全麻骨科手术患儿,年龄1~12月。研究分为两部分:(1)量效关系测定:40例婴儿随机分为L1、L2、L3、L4组,建立罗库溴铵量-效关系曲线,计算ED50和ED95。(2)肌松时效观察:其余40例随机给予1倍ED95(L5组)、1.5倍ED95(L6组)、2倍ED95(L7组)、3倍ED95(L8组)罗库溴铵,记录插管条件、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恢复指数。结果婴儿罗库溴铵ED50为175.14μg/kg,95%可信区间(CI)69.96~533.62μg/kg;ED95为232.31μg/kg,95%CI 90.42~728.62μg/kg。随着罗库溴铵剂量的增大,L6组、L7组、L8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L5组(P0.05或P0.01),肌颤搐恢复时间明显长于L5组(P0.05);L7组和L8组恢复指数明显慢于L5组和L6组(P0.05或P0.01)。结论 1.5倍ED95即350μg/kg罗库溴铵即能够提供婴儿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适用于手术时间短而又需要全麻插管的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性别对癫痫患者维库溴铵量效关系的影响,为维库溴铵个体化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择期癫痫手术患者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9岁~4l岁,病史2年~23年,分为男性组(M组)与女性组(F组),每组各50例,均有服用抗癫痫药物史,术前无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心、肺、肝、肾功能正常.每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0、30、40、50、60 μg/kg 5个剂量组,每组10例.记录拇内收肌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TOF)第1次反应最大抑制的百分率并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将维库溴铵的首次剂量进行对数转换,用直线回归方法分别建立男、女患者维库溴铵剂量-反应曲线,并记录起效时间. 结果 男性癫痫患者维库溴铵50%有效量(50% effective dose,ED50)、75%有效量(75%effective dose,ED75)、90%有效量(90% effective dose,ED90)、95%有效量(95% effective dose,ED95)值分别为(31±6)、(40±8)、(50±9)、(57±7)tμg/kg,女性癫痫患者维库溴铵ED50、ED75、ED90、ED95值分别为(31±6)、(40±7)、(50±9)、(58±9) μg/kg,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剂量组起效时间在性别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性别不影响癫痫患者维库溴铵的剂量-反应曲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丙泊酚不同输注时间对罗库溴铵有效剂量的影响.方法 中青年女性全麻手术患者24例,以血浆靶浓度4 μg/ml输注丙泊酚和静注雷米芬太尼1/μg/kg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输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50.监测拇内收肌颤搐反应.持续输注丙泊酚5 min(Ⅰ组)或20 min(Ⅱ组)后,给予首剂量罗席溴铵150 μg/kg.当TOF的T1下降并稳定在同一高度时,静注罗库溴铵50 μg/kg,直到T1抑制程度超过90%.记录每次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后T1稳定值、间隔时间和皮温测定值,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罗席溴铵ED90和ED95分别为(261.6士53.8)μg/kg和(321.9±73.9)μg/kg,略高于Ⅱ组的(235.3±46.9)μg/kg和(297.7士53.5)μg/kg.两组罗库溴铵量效关系曲线的斜率和截距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青年女性患者输注丙泊酚对罗库溴铵有效剂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罗库溴铵用于老年人的有效剂量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用单次剂量法评估罗库溴铵在老年人和中年人剂量反应的差异 ,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 80例 ,分成中青年组 (30~ 4 5岁 )和老年组 (>6 5岁 ) ,每组 4 0例。按罗库溴铵用量将老年组再分成 10 0、15 0、2 0 0、2 5 0和 2 75 μg/kg五个亚组 ,中青年组分为 10 0、15 0、2 0 0、2 5 0和 30 0 μg/kg五个亚组 ,每亚组 8例。丙泊酚和芬太尼诱导及手控气囊面罩通气下 ,用加速度仪以连续 4次刺激方式刺激尺神经 ,获取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后T1最大抑制 (Tmax)程度和时间。结果 老年组罗库溴铵的ED50 、ED90 和ED95分别为 (115 0 8± 35 10 ) μg/kg、(2 4 7 4 4± 32 95 )μg/kg和 (2 6 3 10± 34 15 ) μg/kg ,中青年组分别为 (15 0 5 0± 2 9 2 8) μg/kg、(2 74 0 4± 30 6 3) μg/kg和 (2 89 4 9± 31 70 ) μg/kg。老年组的ED50 、ED90 及ED95分别是中青年组的 76 %、90 3%和 91 2 %(P <0 0 1)。老年组的血清钾、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低于中青年组 (P <0 0 5 )。结论 罗库溴铵在正常体重老年人的作用强度大于中青年。年龄组间罗库溴铵作用强度的差异可能与电解质和血浆蛋白水平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地域患者罗库溴铵药效学的比较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中国、奥地利和美国3个不同地域的当地患者罗库溴铵作用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方法选择中国大连、美国英格伍德、奥地利格拉茨3个医学中心择期手术患者各18例,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诱导后,累积剂量法进行药效学观察,首剂静脉注射罗库溴铵50μg/kg,起效后重复首剂静脉给药6次,再静脉注射罗库溴铵300μg,采用肌机械运动监测仪记录肌肉收缩强度,对数剂量.概率单位绘制剂量-反应曲线。比较3个地域患者罗库溴铵的ED50、ED90和ED95以及Dur25和Dur0.8。结果大连和格拉茨患者罗库溴铵的ED50、ED90和ED95均高于英格伍德患者,格拉茨患者的ED50、ED90和ED95高于大连患者(P<0.05);大连和格拉茨患者的Dur25和Dur0.8均短于英格伍德患者(P<0.05),格拉茨患者的Dur25短于大连患者(P<0.05),但两者Dur0.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个地域患者罗库溴铵作用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有明显的差别,临床用量需要考虑地域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紫绀及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罗库溴铵的药效学。方法 第一部分:选择非紫绀、轻度紫绀及重度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各12例,分别为非紫绀组、轻度紫绀组、重度紫绀组,测定0.6 mg/kg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作用时间及恢复指数。第二部分:40例先心病患儿,选择非紫绀、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各20例,分别为非紫绀组和紫绀组,每组患儿随机分为120、180、240、300μg/kg四个剂量组,用直线回归法建立罗库溴铵的量效曲线,计算罗库溴铵的ED50、ED90,及ED95。结果 第一部分:重度紫绀组起效时间较非紫绀组明显延长(P<0.05),三组间作用时间及恢复指数无差异。第二部分:紫绀组罗库溴铵的量效关系曲线较非紫绀组右移,紫绀组罗库溴铵ED50、ED90及ED95均较非紫绀组高(P<0.05)。结论 重度紫绀型先心病患儿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延长,且对罗库溴铵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患者预注顺阿曲库铵加快起效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年龄18~55岁,分为2组(n=45):男性组(M组)和女性组(F组).采用TOF-Watch SX型加速度肌松监测仪对尺神经行单次颤搐刺激,监测拇内收肌肌颤搐情况.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芬太尼1 μg/kg,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启加速度肌松监测仪,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预注剂量,3 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5 μg/kg、异丙酚2 mg/kg,静脉注射预注量后4 min,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剩余插管剂量(3×ED95即0.15 mg/kg减去预注量),当单刺激颤搐值与对照值的比值下降至10%,行气管插管.静脉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预注量根据序贯法确定,预注量从5μg/kg(10%ED95)开始,各相邻剂量比值为1.2.记录给予预注量后4min时单刺激颤搐值与对照值的比值、90%起效时间、起效时间、最大阻滞程度、临床作用时间.计算预注顺阿曲库铵加快起效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M组90%起效时间长于F组(P<0.05),其余肌松效应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注顺阿曲库铵加快起效的ED50:男性为21.36μg/kg,95%CI为20.52~22.23μg/kg;女性为14.53 μg/kg,95%CI为13.77~15.33μg/kg,男性高于女性(P<0.05).结论 预注顺阿曲库铵加快起效的ED50:男性为21.36μg/kg,女性为14.53 μg/kg,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女性患者不同效应室靶浓度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方法 选择女性甲状腺或乳腺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0~ 55岁,BMI 18~22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A组、B组、C组麻醉诱导时罗库溴铵效应室靶浓度(Ce)为3.5 μg/ml,麻醉维持Ce分别为1.0、1.2、1.4 μg/ml;D组麻醉诱导时Ce为3.8μg/ml,麻醉维持Ce为1.2 μg/ml.记录肌松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恢复指数、罗库溴铵用量;评估气管插管条件和术中肌松程度.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组和D组肌松程度深,肌松满意率高(p<0.05),B组、C组、D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和C组比较,D组起效时间最短(P<0.05).与C组比较,A组、B组和D组罗库溴铵用量、恢复时间、恢复指数降低(P<0.05).B组和D组罗库溴铵用量、恢复时间、恢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麻醉诱导时罗库溴铵Ce 3.8 μg/ml,麻醉维持Ce1.2 μg/ml,可产生满意的肌松条件,且有利于术后肌松恢复,是一种适用于女性患者的TCI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4.
罗库溴铵和维库溴铵在终末期肾衰竭病人临床药效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比较罗库溴铵和维库溴铵在终末期肾衰竭病人中的肌松效应。方法  2 5例ASAⅢ级行肾移植术病人随机分为罗库溴铵组 (R组 ,15例 )和维库溴铵组 (V组 ,10例 )。麻醉诱导后分别给予 2×ED95剂量的罗库溴铵 (0 6mg/kg)或维库溴铵 (0 1mg/kg)。术中当T1恢复至 2 5 %时 ,追加 0 5×ED95剂量的罗库溴铵 (0 15mg/kg)或维库溴铵 (0 0 2 5mg/kg)。末次剂量后 ,使肌张力自然恢复或给予新斯的明拮抗。结果 初量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为 (1 98± 0 4 7)min ,明显短于维库溴铵的 (3 2 5±0 82 )min。初量和追加量的罗库溴铵的肌松维持时间分别为 (4 6 87± 14 6 0 )min和 (34 86± 15 5 7)min,与维库溴铵相似。两组应用拮抗药后 ,恢复指数均显著缩短。结论 对于终末期肾衰竭病人 ,罗库溴铵的起效快于维库溴铵 ,肌松作用维持时间和恢复指数与维库溴铵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麻醉诱导时芬太尼不同给药方法对其诱发患者咳嗽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20例,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105):常规组(Ⅰ组)、预注射组(Ⅱ组)、稀释组(Ⅲ组)和后注射组(Ⅳ组).麻醉诱导:Ⅰ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50 μg/ml)2 μg/kg、异丙酚2 mg/kg、罗库溴铵1mg/kg;Ⅱ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50 μg/ml)0.5 μg/kg、异丙酚2 mg/kg、罗库溴铵1mg/kg、芬太尼(50 μg/ml)1.5 μg/kg;Ⅲ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20 μg/ml)2μg/kg、异丙酚2mg/kg、罗库溴铵1 mg/kg;Ⅳ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异丙酚2 mg/kg、罗库溴铵1 mg/kg、芬太尼(50 μg/ml)2 μg/kg.注药完毕后2 min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前观察咳嗽、异丙酚注射痛的发 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咳嗽时、气管插管时记录HR和有创动脉压.结果 与Ⅰ组比较,其余组患者咳嗽发生率和咳嗽程度降低(P<0.05);与Ⅱ组和Ⅲ组比较,Ⅳ组患者咳嗽发生率和咳嗽程度降低(P<0.05).四组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诱导时芬太尼稀释给药、给予预注剂量或后注射均可明显降低其诱发咳嗽的发生,其中后注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罗库溴铵复合麻黄碱预先给药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3~64岁,体重42~88 kg,身高150~181 cm,随机分为5组(n=20):罗库溴铵组(C组)、罗库溴铵预先给药组(R组)、麻黄碱预先给药组(E组)、罗库溴铵复合麻黄碱预先给药组(RE组)和琥珀酰胆碱组(S组).麻醉诱导前R组、E组和RE组分别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06 mg/kg、麻黄碱70 μg/kg、罗库溴铵0.06 mg/kg复合麻黄碱70 μg/kg,C组和S组无预先给药.麻醉诱导后4 min时C组和E组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R组和RE组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54 mg/kg,S组静脉注射琥珀酰胆碱1 mg/kg.采用Cooper法评分标准评定气管插管条件.记录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完毕至肌颤搐(Th)降至25%、10%、0的时间(分别为T25、T10、T0)和Th恢复至25%、50%的时间(分别为RT25、RT50)、肌松维持时间(从T0至RT25的时间),麻醉诱导期间每分钟记录1次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结果 各组气管插管条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其余4组T25、T10、T0均缩短,S组RT25、RT50缩短(P<0.05);与RE组和S组比较,R组和E组T0延长(P<0.05);与S组比较,C组、R组、E组和RE组肌松维持时间延长(P<0.05).结论 罗库溴铵复合麻黄碱预先给药后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时间短于单独预先给药,但对肌松程度和维持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儿在罗库溴铵预注、麻黄碱预处理和罗库溴铵预注复合麻黄碱预处理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插管条件和肌松时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8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四组.在麻醉诱导前预先静注:Ⅰ组生理盐水O.5 ml,Ⅱ组罗库溴铵0.06 mg/kg,Ⅲ组麻黄碱70 μg/kg,Ⅳ组罗库溴铵0.06 mg/kg和麻黄碱70 μg/kg.预注和预处理4min后,Ⅰ、Ⅲ组静注罗库溴铵0.6 mg/kg,Ⅱ、Ⅳ组静注罗库溴铵0.54 mg/kg.待四个成串刺激(TOF)第1个颤搐反应高度(Th)达最大阻滞程度后行气管插管.记录肌颤搐抑制75%、90%和达最大阻滞程度的时间,并评估气管插管条件,同时观察HR、BP变化.结果 Ⅰ、Ⅱ、Ⅲ、Ⅳ组的最大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96±43)、(140±43)、(144±35)和(100±33)s,Ⅱ、Ⅲ、Ⅳ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Ⅰ组(P<0.05),Ⅳ组的起效时间较Ⅱ、Ⅲ组短(P<0.05).各组气管插管条件均达到6~9分,优良率100%.各组麻醉诱导期间均无明显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各组的临床肌松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库溴铵预注和麻黄碱预处理分别使用均能缩短小儿罗库溴铵的肌松起效时间,而两种方法复合使用可进一步加快肌松起效,但该方法对罗库溴铵的肌松时效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丙泊酚在不同靶控浓度下罗库溴铵对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 ASA I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用于观察的R2组和R3组和用于对照的C2组和C3组.设定丙泊酚初始效应室浓度(Ce)为4.0 μg/ml,当患者镇静警觉(OAA/S)评分≤1分时置入喉罩,机械通气.调节丙泊酚靶控浓度,使Ce分别维持在2.0 μg/ml(R2、C2组)和3.0 μg/ml(R3、C3组),达到靶浓度后稳定20 min,观察组静注2倍ED95剂量的罗库溴铵0.6 mg/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5 ml.记录丙泊酚诱导前即刻(T1)、静脉注射罗库溴铵或生理盐水即刻(T2)、TOF消失为0时(T3)、TOF的第一个肌颤搐恢复到5%时(L)的BIS、HR、MAP.结果 与T1时比较,T2~T4时BIS明显降低(P<0.05);与T2时比较,T3、T4时R2组BIS值明显下降(P<0.05);在不同的丙泊酚Ce下,T2~T4时R2、C2组的BIS明显高于相对照的R3、C3组(P<0.05).结论 罗库溴铵对BIS的影响与镇静深度有关.丙泊酚靶控浓度维持在较浅的镇静状态下,静脉注射2倍ED95剂量的罗库溴铵可引起BIS下降,但在较深的镇静状态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2.5 μg/ml维持的浅麻醉状态下,比较静脉注射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对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脑状态指数(CSI)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手术患者3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0~55岁,体重50~0 kg,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4.0μg/ml)联合口咽部表面麻醉,置入喉罩,机械通气,然后将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调整为2.5 μg/ml,达到靶浓度后稳定加min(期间对TOF-Guard肌松监测仪进行定标),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罗库溴铵组(R组)和维库溴铵组(v组)分别静脉注射2倍ED_(95)剂量的罗库溴铵(0.6 mg/kg)和维库溴铵(1 mg/kg),待TOF的第1个肌颤搐恢复到10%时停止试验.于给药即刻(T_1)、BIS和CSI降到最低值(T_2)、试验结束时(T_3)记录BIS和CSI.记录罗库溴铵或维库溴铵的肌松起效时间,给肌松药结束至BIS和CSI降到最低值的时间.结果 C组各时点BIS和C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1时比较,R组和V组T_2时BIS和CSI降低(P<0.05),T_3时BIS和C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2时比较,R组和V组L时BIS和CSI升高(P<0.05);与R组比较,v组起效时间及BIS和CSI降到最低值的时间延长(P<0.05).结论 浅麻醉状态下,静脉注射2倍ED_(95)剂量的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后,BIS和CSI均出现先下降再回升的变化,且罗库溴铵对BIS和CSI发挥最大抑制效应的时间较维库溴铵缩短.  相似文献   

20.
罗库溴铵是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ED95约为300μg/kg, 主要由肝脏摄取、肝-胆道排泄。动物实验显示在阻断肝脏血流的条件下,罗库溴铵的临床作用时间增加约3倍,因此肝脏功能损害对患者罗库溴铵药效学特性可能会产生影响,但目前对肝硬化尤其严重肝功能不全(Child C级)患者罗库溴铵药效学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观察静脉麻醉下拟行肝移植术男性患者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