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现状,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SF-36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问卷,整群抽取合肥市蜀山区25例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患者在SF-36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均低于常模,与健康人群在躯体功能(PF)、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以及精神健康(MH)等领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29.04±6.96,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P0.05),其中客观支持得分5.24±2.52,主观支持17.80±3.91,对支持的利用度6.00±2.33。情感职能与社会支持总分以及躯体功能与支持利用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人口学特征、疾病及相关因素、社会心理和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改善社会支持是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mlasia,BPH)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该病的多种治疗效果都不尽人意,有些治疗还带来副作用、并发症等影响患者生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概念被引入医学领域,使从生物、社会、心理多方面综合评价疾病及其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成为可能,上世纪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人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确定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提高艾滋病病人的相关知识,改变艾滋病病人的侵社会行为,从而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方法对纳入标准的艾滋病病人发放调查量表、面对面访谈以及为其提供心理干预等知信行模式改变艾滋病病人的侵社会行为。结果通过健康教育的教育策略,艾滋病病人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高程度与其文化程度的高低有关(P〈0.01);全县艾滋病感染率相较于之前有所降低,侵社会行为倾向有所降低,生存质量有所提高。结论知信行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艾滋病病人高危及侵社会行为倾向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模式,评价其干预效果为有效的开展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1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对干预前后给予简明心境量表及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对其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心理干预后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的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心理干预模式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正尘肺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大量粉尘,在肺内潴留引起肺部组织弥漫性纤维化改变,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反复发作,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对减少疾病复发,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常规的健康教育虽能提高患者的疾病知晓率,改善心理负担,但是远期效果较差,难以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医学的发展,知信行教育通过促使人类进行健康行为模式,通过获取健康知识、形成健康信念及进行健康行为3个方面,减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它的流行已成为当前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尚无可治愈的药物和有效的疫苗,健康教育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措施。2001年4月-2007年4月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收治48例艾滋病患者,为了解艾滋病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消除不良因素,提高治疗依从性,建立良好的护患交流平台,使患者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及对社会的危害,医院对病人实施了分阶段健康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的多向接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兴佑  韩淑琴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260-226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健康的概念不再局限于疾病、危险因素等方面,而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涉及到人口、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诸多方面。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代替。实践证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已成为有利于健康的有效措施和手段,是社会保健行为和个体保健行为的联系和中介,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积极引导人们参与改善卫生状况的各项活动,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Feifel等编制的医学应对问卷、肖水源等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编制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57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生存质量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以及情感职能方面的得分低于常模,在精力方面的得分高于常模;社会支持与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和社会功能呈明显正相关;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回避应对方式与屈服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常模水平;面对应对方式与精神健康和情感职能呈正相关;屈服应对方式与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精力和精神健康呈负相关。结论应该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充分利用社会支持,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鼓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采用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来面对疾病带来的痛苦,更好的生活下去。  相似文献   

9.
随着艾滋病的蔓延,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由于两种疾病的相互影响和促进作用,促使病情加重、恶化,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微信平台管理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出院后的疾病管理及健康指导非常重要,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有效预防艾滋病和肺结核病的传播。本文对微信平台管理应用于女性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干预及相关知识培训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好地开展女性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广东省广州市艾滋病病例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对病例(包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心理行为与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调查广州市艾滋病病例综合管理服务体系运行后363例艾滋病病例的行为、生活质量、社会支持、抑郁和焦虑情况,并与体系运行前和体系运行之初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获知感染前比较,58.4%(139/238)的病例性伴数减少,79.0%( 188/238)的病例安全套使用频率增加;体系运行后,生活质量4个维度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的平均得分分别为(56.65±15.28)、(63.99±16.05)、(54.87±15.81)和(52.06±14.18)分,社会支持总分为(28.67±7.68)分;抑郁及焦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8.8% (138/356)和22.7%(82/361),低于体系运行之初的56.1%%(137/244)和30.3%(74/244)(P<0.05).结论 广州市艾滋病病例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对降低高危行为、增加社会支持程度及提高生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