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医学检验危急值管理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9月506例医学危急值报告,利用软件统计出危急值项目构成比以及不同时间段危急值发生频率,危急值发生周期,不同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量等。结果 检验医学危急值出现率最高的项目是血小板(PLT),占危急值总数的16.80%,其次:白细胞(WBC)13.24%、血肌酐(Cr)12.25%; 危急值报告量集中在9:00~11:00,占全天的34%左右; 周二和周四危急值报告量较多,周日较少; 危急值报告量最多的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占危急值总数的24.70%,其次是肾内科21.15%,血液科19.57%。结论 检验科室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检验医学危急值报告制度,各临床科室认真执行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每年根据情况对医学检验危急值进行评估,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医学检验危急值管理现状,提出改进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法该院2013年9月的506例医学危急值报告,包括危急值项目的分布情况、1天中不同时间危急值发生频率、不同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量等。结果检验医学危急值报告量最多的项目是血小板(PLT),占16.80%,然后依次为白细胞(13.24%)和血肌酐(12.25%);危急值报告量集中在9:00~11:00点,占全天的34%左右;周二和周四危急值报告量较多,周日较少;危急值报告量最多的科室是重症医学中心(ICU)占总报告量的24.70%,然后依次为肾内科(21.15%)和血液科19.57%。结论检验科室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检验医学危急值报告制度;各临床科室应认真执行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每年需要对医学检验危急值管理的状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JCI标准实施过程中,检验危急值报告的实践与应用,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信息化方式对检验危急值进行报告和追踪,从实验室信息系统中筛选出2015年1~6月的危急值项目数据,计算出危急值确认时间、处理时间、确认率、处理率等指标。结果危急值发生率0.694%,主要分布于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等项目,临床科室分布主要以血液内科、新生儿科、肾内科等科室为主。危急值项目确认时间中位数,红细胞计数(RBC)最长,需26分钟,血液酸碱度(PH)时间最短,需5分钟。红细胞计数(RBC)、凝血酶原时间(PT)的15分钟内确认率确认率低于80%,危急值项目60分钟内处理率,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钠(NA)、葡萄糖(GLU)低于80%,临床科室中产科危急值确认率低于80%,产科、老年病科、乳甲胰腺外科的危急值处理率低于80%。结论 JCI标准实施过程中,信息化方式可以提高检验危急值的报告和追踪的效率;检验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需要多部门协调合作;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目标数据监测,根据数据监测的结果及时进行原因分析,是促进检验与临床的有效沟通,保障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不同等级医院血常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血常规检测结果互认提供依据。方法将2个批号经弱固定处理的新鲜全血样本发放至不同等级医院临床实验室,要求每个批号样本重复测定5次,对回报结果[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等级医院临床实验室2个批号样本WBC计数、RBC计数、Hb、HCT、PLT计数变异系数分别为3.80%~6.11%、1.22%~2.72%、0.96%~2.87%、2.54%~4.05%、3.21%~7.25%。结论上海地区公立医院尤其是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临床实验室血常规检测结果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该院检验科肌钙蛋白I(cTnI)和白细胞(WBC)危急值报告现状,为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东软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系统统计检验科cTnI和WBC危急值的发生率及科室分布、cTnI危急值的范围分布情况。结果共发生危急值10 179例次,发生率占前两位的项目为cTnI、WBC,占全部危急值的47.07%;cTnI以内科及内干科居多;WBC以重症监护室(ICU)及儿科居多:cTnI危急值范围以小于0.5ng/mL的居多。结论应联系临床进一步调查和评估目前cTnI和WBC危急值报告的可靠性,并制定合理有效的危急值报告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外周血细胞假性危急值标本,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438 527例外周血细胞检测标本,对出现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PLT)危急值的标本经手工计数及涂片染色复查,对假性血红蛋白(Hb)危急值标本37℃预温20 min,再次上机复检。统计假性危急值数据,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38 527例血液标本中,共发生假性危急值32例,发生率为0.73/万。假性血小板危急值共16例(占50.0%),其中假性血小板减少12例,包括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11例、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ernard-Soulier综合征)1例;假性血小板增多4例,包括临床既往确诊地中海贫血2例(具体不详)、α-地中海贫血(-SEA,α3.7双重缺失)1例、β-地中海贫血(CD41/CD42突变)1例。假性白细胞危急值共14例(占43.75%),其中假性白细胞增多11例,包括溶血性贫血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急性红白血病1例;假性白细胞减少3例(占9.37%),包括舌根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1例、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1例因转院未随访。假性Hb减少2例(占6.25%),包括多发性骨髓瘤IgA-κ型Ⅲ期1例、多发性骨髓瘤IgA-κ型ⅡA期1例。结论外周血细胞分析出现假性危急值是由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的局限性以及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导致,因此,报告审核人员除了掌握检测仪器的基本性能、维护保养及质量控制外,还应具备血液病的相关知识,及时甄别真假危急值,并对假性危急值病例进行追踪分析,最大限度减少临床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模式检测血常规对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以及红细胞(RBC)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对静脉血、末梢预稀释血及末梢全血不同模式下PLT、WBC、Hb及RBC等各项血常规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血常规各指标的检测精密度。结果与末梢全血和末梢预稀释血相比,静脉血的WBC水平较低,但PLT、RBC及Hb水平较高(P0.05);末梢预稀释血的WBC、Hb及RBC检测结果与末梢全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梢预稀释血的PLT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末梢全血(P0.05);末梢预稀释血的PLT、WBC、Hb及RBC检测精密度均大于静脉血和末梢全血(P0.05),且中、低浓度标本的末梢预稀释血PLT、Hb和RBC检测精密度超过参考范围上限;而末梢全血与静脉血的PLT、WBC、Hb及RBC检测精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末梢全血与末梢预稀释血不同检测模式下PLT、WBC、Hb及RBC等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血常规检测模式,提高检测结果对临床诊治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该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现状,为危急值报告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东软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检验科各危急值的发生率、危急值发生频度天内分布、危急值发生频数的周内分布、科室分布、危急值登记的合格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危急值发生率危急值发生频数排前3位的检测项目依次为cTnI、WBC和PLT,各项目所占比例分别为32.12%、15.07%、12.09%。危急值发生频数天内分布主要集中在00:06~17:59,占危急值报告总数的77.1%。周内分布以周一较多,周末较少,其余各天相差不大;危急值发生频数排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ICU、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内科,发生次数分别为771、477、460;危急值报告总的合格率为99.10%。结论应联系临床进一步调查和评估目前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有效性,对危急值项目、范围及危急值报告制度做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不断减少危急值漏报,避免发生因危急值漏报所致临床患者诊疗的延误,维护患者安全。方法依照该院不同科室个性化检验危急值报告管理规定,对照该科室急诊检验组2013年危急值报告记录,对该科室在实施个性化危急值报告后的危急值漏报率、漏报项目及科室进行分析。结果该科室急诊检验组实施个性化危急值报告的漏报率从前期的32.17%下降到0.26%。该科室改进前后危急值漏报项目从14项减少为10项。改进后危急值漏报前3位的项目为血红蛋白(Hb)、肌钙蛋白T(cTnT)、血钾(K+)。漏报科室前3位的依次为消化科(49%)、呼吸科一科(9%)、肿瘤科和干部疗养科(均占8%)。结论本科室个性化检验危急值报告管理持续改进方法有效,能不断减少危急值漏报,维护患者安全;另外,漏报率前3位的项目及科室也需要提醒工作人员提高警惕,避免漏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充地区检验危急值的管理情况,为进一步改进南充地区检验危急值设置及制订相应管理规范提供参考。方法现场调查南充地区33家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检验危急值,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整理调查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危急值界限值的差异和不同性质医院危急值界限值的差异。结果南充地区二级及以上医院设置的检验危急值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糖(Glu)、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钾、血钠、血钙、血氯、血尿素氮、肌酐(Cr)、心肌肌钙蛋白T、血淀粉酶、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三级医院Hb危急值下限界限值低于二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三级医院其余16项危急值项目界限值与二级医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Hb、PLT、Glu危急值下限界限值,Cr危急值上限界限值在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幼保健院WBC危急值下限界限值均高于综合医院和中医院(P=0.025、0.014),PLT危急值下限界限值均高于综合医院和中医院(P=0.005、0.029),Hb危急值下限界限值高于综合医院(P=0.017),Glu危急值下限界限值、Cr危急值上限界限值低于中医院(P=0.023、0.035)。结论南充地区二级及以上医院危急值项目选择及界限值相近。部分危急值界限值在不同性质的医院存在差异,医院需结合就诊的主体人群设置危急值界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的分析性能。方法随机选择20例本院新鲜血常规检测样本和2014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提供的部分质控品,参照WS/T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及其他相关文献的实验方案,分析XE-2100测定血细胞的准确度、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CR)、精密度(CV)、线性范围、可比性等主要性能。结果 Sysmex XE-2100对5份质控品检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计数(PLT)偏倚均小于5%,与人工显微镜分类结果比较,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分类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3、0.8826、0.814、0.7922;检测WBC、RBC、Hb及PLT本底值均为"0";检测WBC、RBC、Hb及PLT的CR分别为0.09%、0.00%、0.00%、0.00%,均小于1%;正常浓度水平质控品RBC、Hb、HCT、MCV、MCH、MCHC批内CV分别为0.69%、0.43%、0.55%、0.68%、0.45%、0.61%,均小于1%,WBC和PLT批内CV分别为1.13%和2.81%;两个浓度水平(正常和异常)浓度质控品RBC、Hb、HCT、MCV、MCH、MCHC批间CV均小于1.5%,WBC的批间CV分别为0.03%和2.46%,PLT的批间CV分别为0.04%和1.55%;在临床样本覆盖浓度范围内,WBC、RBC、Hb及PLT理论值与测定值呈线性相关,(斜率a≤1±0.05,相关系数r≥0.975);XE-2100与XS-1000i分析仪的比对,各项目测定结果偏倚符合率均>80%。结论 XE-2100分析仪在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等方面均达到了实验室的要求,可用于临床血液标本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我院2018年度危急值数据及分布情况,为危急值项目界限的设定提供参考,并优化危急值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按科室与项目统计分析检验科2018年危急值的登记记录情况。结果2018年共报告危急值6408例,占全年标本比例为0.61%。按科室,分布较多的是肾病、内分泌科(17.43%)、急诊科(12.91%)和重症医学科(9.69%)。按项目,分布较多的是血小板(11.77%)、白细胞计数(11.75%)、肌酐(10.63%)和血清氯(10.42%)。其中肌酐主要分布在肾病、内分泌科,占该科室的55.24%,血清氯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占该科室的45.77%。结论定期统计分析全院危急值数据,评估危急值项目在各个临床科室的适宜性及阈值范围的准确性,不断改进,提高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工作效率,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14年上半年3 944例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查找危急值报告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危急值报告的现况,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6月该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记录本》上记录的3 944例危急值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危急值科室分布:重症监护室(ICU)(42.09%)、神经外科五病区(10.73%)、神经内科二病区(8.75%)、神经外科七病区(8.06%)、神经内科一病区(5.35%);危急值报告组别分布:临检组(31.34%),生化组(62.65%),免疫组(1.34%)、微生物组(4.67%)。临检组和生化组所占比例为93.99%;血钠、血氯、血糖、白细胞计数、血钾、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这7个项目危急值数量占全院的比例为62.28%。结论通过危急值报告数据分析,为改进和加强危急值报告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军  杨爱慈 《护理与康复》2013,36(6):412-414
目的了解某综合院检验科危急值项目报告的频率及科室的分布情况,对检验科危急值进行评估分析。方法通过查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对某院2012年检验科产生的危急值数量、科室来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检验科危急值数量为11003例,危急值发生率为0.45%,构成比前4位的是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肌酐、血K+;报告危急值项目前4位为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PLT、血K+;报告危急值最多的科室前3位为儿科,监护室一区、二区,急诊科。结论通过评估分析,采取适当措施对危急值项目及范围进行整改,可以有效提升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实用性,提升临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抗SS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抗SSB抗体)均阳性患者血细胞分析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SB抗体和抗SSA抗体,以日本希森美康XE-2100全自动仪检测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淋巴细胞百分比(LY%)。结果与ANA荧光、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均阴性对照组相比,ANA、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均阳性组中,血细胞分析参数Hb、WBC、PLT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仅Hb减少53例占29.94%;仅WBC减少59例占33.33%;仅PLT减少24例占13.56%;Hb和WBC同时减少46例占10.50%;WBC和PLT同时减少12例占6.78%,Hb和PLT同时减少26例占14.59%;Hb、WBC、PLT三者同时减少12例占6.78%。结论血液系统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异常损伤造成的血细胞分析参数变化对临床自身免疫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检验科1年来危急值报告数据进行评估分析,为持续改进危急值报告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系统,统计2014年的危急值项目及结果数据,经数据处理,计算出危急值项目的发生率、临床科室分布、天内分布、周内分布、评估危急值范围。结果该院检验科医学危急值项目17项,报告共5 066例,危急值报告的发生率是1.86%,出现率最高的项目是钾,占危急值报告总量的13.48%,其次是血小板(10.09%)和血肌酐(9.08%);危急值报告集中在9:00~13:00,占全天46%左右;每周一危急值报告最多,周日较少;危急值报告最多科室是ICU,占危急值报告总量的28.37%,其次是肾内科(16.86%)和血液科(12.16%)。结论急值报告制度需要不断进行总结、分析,加强与临床沟通,共同探讨,持续改进,才能提高检验科与临床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末梢血与静脉血样本在血常规检验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平邑县中医医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血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进行末梢血血常规检验)和试验组(50例,实施静脉血血常规检验)。比较2组患者采血时疼痛程度评分、平均穿刺次数、平均穿刺时间,以及血常规检验结果〔包括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并对2组患者的采血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2组采血时疼痛程度评分、平均穿刺次数、平均穿刺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HCT、PLT、Hb、RBC、WBC、MCV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CT:0.436±0.045比0.316±0.036,PLT(×109/L):239.75±13.35比103.21±12.78,Hb(g/L):130.63±15.97比98.79±13.20,RBC(×1012/L):3.89±0.52比3.05±0.20,WBC(×10...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血液室危急值项目,以便进一步完善危急值制度。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收集该院2015年血液室危急值项目,统计危急值发生率、科室分布及来源。结果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室危急值项目包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8项,全年共发送危急值报告9235例,危急值报告的发生率为1.74%;危急值比例最高为PLT(30.62%),其次为PT(22.27%);危急值发生率最高为PT(7.27%),其次为PLT(2.67%);危急值发生频率最高的科室是血液内科,其次是肿瘤科。结论血液学危急项目的设定和阈值设定上存在一定问题,各实验室应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与临床积极协商,制定出适合所在医院的危急值界限。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危急值闭环管理前后的血常规检验危急值报告及时率的变化,评价危急值闭环管理的效果。方法统计并比较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0-12月(闭环管理前)、2019年10-12月(闭环管理后)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及时率。结果闭环管理前危急值上报总数286例次,闭环管理后危急值上报总数288例次。闭环管理后危急值报告正常应答率较闭环管理前明显提高〔83.33%(240/288)比69.23%(19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检验危急值闭环管理,提高了血常规危急值报告及时率,提升了检验科血常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危急值的种类分布和特点,讨论危急值报告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我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2016年1~8月期间207例危急值报告患者,分析危急值发生的种类、时间、原因及妊娠结局。结果:我中心危急值报告共207例,其中发生镁离子升高的例数最多,为43例次(20.77%),发生血小板计数减少的例数次之,为32例(15.46%)。危急值主要发生在8∶00~17∶30这一时间段共130例,占危急值报告总数的62.80%。结论:使用硫酸镁时,必须预防和观察镁中毒,科室常规备好急救药品;建立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救治流程;管理者排班时,适当增加白班的护理人员力量,每天设置二值人员;危急值报告为启动快速反应团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