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SHS-A)进行问卷调查,对80例烧伤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追踪研究,40例常规治疗联合心理干预(简称心理组),40例常规治疗(简称对照组).结果 患者出院时,心理组在BSHS-A问卷总均分和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和一般健康状况维度的分值[分别为(286.11±29.06)分,(72.96±7.22)分,(72.48±7.73)分,(68.97±7.07)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70.62±35.32)分,(67.63±8.97)分,(68.60±9.21)分,(65.41±8.43)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心理功能维度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组躯体功能分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6个月后,2组BSHS-A评分均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心理组在BSHS-A问卷总均分和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和一般健康状况维度的分值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心理功能维度和社会关系维度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组躯体功能维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理组下降显著的有BSHS-A总均分、社会关系和一般健康状况维度,下降非常显著的有心理功能维度;对照组下降非常显著的有BSHS-A总均分、心理功能和社会关系及一般健康状况维度,2组躯体功能维度均下降不显著.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烧伤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患者心理功能和社会关系及一般健康状况,帮助患者重返社会,但是对于躯体功能影响不明显.烧伤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穴位按压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最终42例完成干预方案,对照组为4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穴位按压治疗,干预6个月后比较2组血压、中医证候、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降低,血压控制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中医证候疗效显著升高(P<.05);SF-36量表中躯体健康、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等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中医穴位按压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透明质酸钠对膝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附22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饶余波  王元利  闫志刚  方蕾 《北京医学》2007,29(11):675-677
目的 调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透明质酸钠治疗后生存质量改善状况.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法,测查220例注射透明质酸钠的OA患者一般资料、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结果 ①OA患者经注射1个疗程透明质酸钠后生存质量总评分,由治理前的(58.45±15.33)分提高至治疗后的(66.16±15.33)分.生存质量明显改善(P=0.002).②在SF-36调查问卷8个测量维度中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四个维度有明显改善;而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角色和总体健康没有明显改善.结论 透明质酸钠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具有较为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膀胱灌注化疗常规护理和延续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探讨延续护理对膀胱灌注化疗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常规护理患者104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2015年12月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常规护理+延续护理患者110例作为延续护理组。观察延续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SF-36评分、满意度和依从性情况。 结果 延续护理组干预前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躯体健康、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精力、情绪角色功能和健康转换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护理组干预后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躯体健康、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精力、情绪角色功能和健康转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延续护理组干预后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躯体健康、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精力、情绪角色功能和健康转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延续护理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延续护理组的依从性较对照组好(P<0.05)。 结论 延续护理能够提高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髓会"穴(悬钟穴)透刺为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艾灸组、西药组,每组30例,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SF-36)量表各维度分值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治疗前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几个维度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艾灸组治疗前后仅总体健康维度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针刺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几个维度评分值与艾灸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髓会"穴透刺为主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结核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影响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为制定改善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合理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F-36及自制量表(QLI—TBV1.0)和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48例结核病患者和248例正常对照进行生存质量测量与评价并对收集影响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结核病患者的平均SF-36总评分及生理机能、角色生理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角色心理状况、社会机能、活力、躯体疼痛和主观健康状况的平均评分(54±18、52±16、38±21、64±30、46±23、56±24、33±17、43±22、60±17)与对照组(81±14、78±20、75±19、80±12、68±11、77±18、85±20、70±17、85±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病患者的QLI—TB总分及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特异模块领域的平均评分(95±16、23±14、18±10、28±17、30±12)与对照组(151±14、42±18、25±8、39±23、42±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痰涂片结果、并发症等。结论QLI—TBV1.0可以用于我国结核病生存质量的初步测量,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全面低下,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并发症的防治,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慢性肝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5月在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和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所有慢性肝病患者进行简明量表SF-36中文版(第2版)测定,计算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共8个维度以及躯体健康总评和精神健康总评评分.同时登记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 392例慢性肝病患者、91名健康对照者参与调查.健康对照组和慢性肝病患者躯体健康总评评分分别为54.6±5.5和47.8±8.8(t=9.343,P<0.01),精神健康总评评分分别为56.4±8.1和51.7 ±7.4 (t=5.302,P<0.0l).慢性肝病患者随着Child-Turcotte-Pugh分级的加重依次分为无肝硬化组、A级组、B级组、C级组,躯体健康总评评分分别为53.1±5.9,48.7±6.6,42.4±7.1,37.2±8.9 (F=93.353,P<0.01);精神健康总评评分分别为53.2±4.8,52.7±6.5,51.8±7.5,46.8±7.5(F=11.325,P<0.01).逐步法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疾病严重程度、年龄、出现腹水、出现静脉曲张及凝血酶原时间对躯体健康有影响(F=100.893,P<0.010);疾病严重程度、性别、出现静脉曲张、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及血红蛋白水平对精神健康有影响(F=19.237,P <0.010).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健康人,且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明显下降.疾病严重程度加重、腹水、静脉曲张、高胆红素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降低慢性肝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对40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调查,并设健康对照组比较。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与中医证候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健康人(P0.05),在SF-36量表的八个维度中,按受损程度大小依次为躯体健康、总体健康、心理健康、精力评分、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情绪角色功能、躯体角色功能。气虚证、阴虚证和肝郁证对2型糖尿病患者QOL的影响较大(P0.05),热盛证、肾虚证、脾虚证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有一定影响(P0.05),湿热证对糖尿病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较健康人显著降低,不同中医证候对生存质量各维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比较采用单野挡铅技术及患者最佳放疗体位(俯卧,膀胱充盈)联合化疗对宫颈癌患者治疗与单纯仰卧位不采取挡铅技术联合化疗对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中晚期宫颈癌患者206例,随机分为两组,106例单纯仰卧位不采取挡铅技术联合化疗者为对照组,100例采用单野挡铅技术及患者最佳放疗体位联合化疗者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生存质量各维度的改变,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总体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症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4级不良反应,以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常见,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比较发现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放疗联合化疗在放射治疗期间采取单野挡铅技术及最佳放射治疗体位(俯卧,膀胱充盈)明显提高宫颈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且不良反应明显下降,相对于不采用挡铅技术及患者仰卧位放射治疗宫颈癌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0.
喉全切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喉全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QOL的措施。方法对2000—2005年间入院的45例喉全切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进行研究,用SF-36健康测量量表和喉全切除术后生存质量调查表分析其生存质量。结果喉全切除术后患者在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方面的生存质量明显差于对照组。各维度对总体生存质量影响作用在患者组自大到小依次为精力、心理健康、躯体角色功能、情绪角色功能、躯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影响精力维度因素按其影响作用依次为心理健康、总体健康。影响喉全切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睡眠质量、情绪控制力、社会交往状况、颈部疼痛与不适、压抑、一般活动能力、说话交流、娱乐与消遣、家庭经济影响程度、焦虑、是否拔管、外貌、是否发音重建。结论应加强对喉全切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各种影响因素的干预,努力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9)给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试验组(n=51)在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8周为1疗程。8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心理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SF-36总评分及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精神健康(MH)、社会职能(SF)、躯体疼痛(BP)和活力(V)的平均评分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状况、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7),两组均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SCA量表总得分和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质量评估:除躯体健康和躯体疼痛外,实验组SF-36量表中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和心理健康评分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自制的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为依据,探讨因子分析法在研制生存质量量表中的应用。方法在已确诊为结核病的门诊病人及住院病人中随机抽取253例研究对象,用自制结核病人生存质量量表(QLI-TBV1.0)进行测评,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及相关性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结核病人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的47个条目进行主成份因子分析,按特征根大于1并经方差最大旋转后提取12个主成份,累计贡献率达76.0%。其中,共性模块提取出8个主成份,累计贡献率达72.19%;特异性模块提取出4个主成份,累计贡献率达68.33%;各维度的条目与本维度的相关系数较大,而与其他维度的相关系数较小。结论用因子分析法结合维度相关性分析显示此量表的效度较好,因子分析是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研制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艾春启  陈生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3):1025-1025,1030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问卷(QOL),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健康状况问卷(SP-36)进行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评估,并对影响生活质量的某些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PANSS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极显著差异,而两组同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结束后,阿立哌唑组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生活活力,社会功能4个因子分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氯氮平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精神症状,药物,不良反应,病程。结论:阿立哌唑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生活质量影响优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15.
合用氯米帕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合用氯米帕明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合用组与对照组,合用组在对照组所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联合应用氯米帕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健康状况问卷量表(SF-36)进行疗效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为39.62±7.82和39.25±6.61,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为35.32±6.25和39.64±6.82,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合用组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3个因子分及生存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均P<0.01),合用组上述4个指标以及生理职能方面治疗前后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合用氯米帕明治疗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等待肺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采取生存质量量表(SF-36)和呼吸道疾病相关问卷(AQ20-R)调查55例等待肺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等待肺移植患者SF-36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F-36各维度得分:生理职能(RP)23.18±37.53、生理机能(PF)41.45±26.98、一般健康(GH)42.00±18.83、社会职能(SF)45.95±26.44、情感职能(RE)50.30±23.91、精力(VT)51.27±19.08、精神健康(MH)61.30±17.35、躯体疼痛(BP)74.56±18.83。AQ20-R总分的均分为11.25±4.38,比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得分要高,困扰等待肺移植患者生存质量的前三位问题依次是:在工作活动中因肺部疾病感到气促;上楼梯时感到气促;因肺部疾病感到不能充分享受生活。结论等待肺移植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降低,尤其是生理机能和生理职能方面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病例和100例对照进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以评价病例和对照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况。将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心理状况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多因素逐步回归的方法研究心理状况与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各纬度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总评分以及各纬度(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分值均降低;病例组的SAS总分和SDS总分均高于正常健康人群(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与其生存质量的各个纬度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乙肝、肝硬化患者焦虑程度与躯体角色功能、活力、情绪角色功能得分呈负相关;抑郁程度与躯体角色功能、总体健康、活力、情绪角色功能得分呈负相关,抑郁主要与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存在多元线形关系,焦虑主要与情绪角色功能有关。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较正常人群低,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可能影响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02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病例组,并选择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SF-36量表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同时,调查病例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生活质量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SF-36量表中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及精神健康(MH)等各个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女性、单身、糖尿病肾病、透析龄长(≥1年)、尿素清除指数(Kt/V)<1.2、营养不良、抑郁的MHD患者其SF-36总分显著较低(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营养状态、Kt/V及抑郁均为影响MHD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HD患者生活质量普遍较低,高龄、营养不良、透析充分性差及抑郁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利培酮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副反应量表 (TESS)、健康状况问卷 (SF 3 6)进行疗效 ,副反应和生存质量评估 ,并对影响生存质量的某些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PANSS评分治疗前 ( 71.6± 17.49,66.0 2± 14 .12 ) ,治疗后 ( 4 1.2 6± 9.3 7,3 8.93± 7.67)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两组同期相互比较 ,则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 ,利培酮组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生活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 5个因子分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氯丙嗪组 (P <0 .0 5 ) ,且治疗前后评分有显著差异。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精神症状、药物、副反应、病程。结论利培酮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 ,生存质量优于氯丙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