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斜区巨大表皮样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岩斜区表皮样囊肿常包绕第5~8颅神经,并沿颅神经、小脑和脑干间隙进入桥脑池而达到脑干腹侧;巨大时,可压迫脑干且向小脑幕上生长,甚至伸到对侧,手术全切除较为困难。我院从1996年3月至1997年10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岩斜区巨大表皮样囊肿27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男性12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50岁,平均3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6年。2-临床表现:最多见的是颅神经功能障碍,11例出现单根颅神经症状,其中6例为三叉神经痛,2例为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显微外科技术对治疗岩斜区表皮样囊肿的重要意义,就其手术入路选择和术中注意事项进行讨论。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辅以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岩斜区表皮样囊肿28例,显微镜直视下力争切除绝大部分肿瘤,神经内镜辅助寻找显微镜无法看到的残余肿瘤组织并切除之。结果: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后,对残存的肿瘤组织经神经内镜辅助均可做到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对岩斜区表皮样囊肿的手术全切率,减少并发症.对该病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岩斜区表皮样囊肿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斜区表皮样囊肿虽为良性肿瘤,但因其位置深,比邻脑干、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而且肿瘤常沿蛛网膜下腔蔓延,范围广泛[1],手术完全切除也有一定难度。我科自1993年1月~2000年4月共收治16例,依其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并采用显微外科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24~69岁,平均38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2.5年。1.2临床表现以面部麻木、疼痛、面肌抽搐、耳鸣、口角歪斜、听力下降等颅神经功能障碍起病8例;头痛头…  相似文献   

4.
巨大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报告15例巨大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分析15例巨大岩斜肿瘤的临床及影响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5例术后颅神经损害症状加重,2例无任何颅神经损伤症状,8例颅神经症状同术前。结论:巨大岩斜肿瘤采用幕上下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可全切除肿瘤,熟悉该入路的显微解剖知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颅神经损伤率。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患者男,21岁,因"间歇性头痛20d"入院,未发现阳性体征。颅脑CT示鞍区低密度病灶,MRI示鞍区及鞍上区病变,考虑表皮样囊肿并破入蛛网膜下腔及双侧脑室。给予激素冲击、脱水、预防感染等治疗,头痛无好转,行手术治疗。术中见乳黄色油样物质弥漫于蛛网膜下腔,抽取鞍区囊液约15ml,囊液分层,切除囊壁。术后继续给予预防感染、激素冲  相似文献   

6.
巨大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报告15例巨大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分析15例巨大岩斜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5例术后颅神经损害症状加重,2例无任何颅神经损伤症状,8例颅神经症状同术前。结论:巨大岩斜肿瘤采用幕上下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可全切除肿瘤,熟悉该入路的显微解剖知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颅神经损伤率。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病例1:男性,37岁。于2004年6月10日受头部轻微外伤后感头晕,并伴有间断头痛,以枕部为甚,晨起加重。伴恶心,呕吐,于伤后20d到我院就诊,查体:神志清楚,步态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视力正常,余颅神经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 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切除程度与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获肿瘤全切除者12例,肿瘤次全切除6例,肿瘤大部分切除4例;其中经乙状窦前入路手术治疗的11例中,获全肿瘤切除者8例,次全肿瘤切除2例,肿瘤大部切除1例。结论 岩斜区脑膜瘤宜行积极手术治疗;乙状窦前入路是目前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最佳入路;掌握手术方法和术中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肿瘤大小、质地及其与邻近结构的相互关系,也是影响岩斜区脑膜瘤患者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家族性多发性头皮表皮样囊肿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36岁。因头部多处包块20多年来院就诊。诉十几岁始发现枕颈部长出第1个包块,因包块小未予理会,后又于头部先后长出8处、右手臂2处、左腋下1处包块,无疼痛,自觉缓慢长大、影响美容,来院要求手术切除。查体见枕颈部1处、颞顶枕部散在8处、右前臂尺桡侧各2处、左腋下1处共1  相似文献   

10.
颅内表皮样囊肿义称肌脂瘤或珍珠瘤,是颅内咒天性外胚层来源的囊性肿瘤样病变,占颅内肿瘤的0.20%~1.80%、此类肿瘤好发于脑桥小脑角、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9岁,因发现枕部包块缓慢增大50余年于2012年4月2日入院.查体:左侧枕部可见一巨大包块,大小约10.5cm×11.5cm×14cm,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2年至1999年我们收治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病人16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回顾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4~45岁。8例出现根性疼痛,8例痛、温与触觉分离,9例肢体运动障碍,3例有典型脊髓半切损害,5例大、小便失禁,7例合并皮毛窦或脊柱裂。16例均行MRI检查,发生于胸段5例,腰段11例,囊肿发生于髓内7例,髓外9例;T_1加权像中,5例囊肿表现为均匀等信号。1例表现为高信号,10例表现为混杂信号,其中9例可见脂肪信号影,增强扫描囊肿内部均无明显强化;多囊性囊肿3例。治疗:术中对囊肿在髓外,与脊髓或蛛网膜无粘连病例或粘连病例较轻者各1例行一般性手术全切;对囊肿在髓  相似文献   

13.
颅外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例资料 吴某,男,40岁.右后枕部包块四十年,逐渐增大入院.查体:右后枕部一质韧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椭圆球状,活动差,囊性改变.CT示右枕骨变薄,囊液性包块,大小9.3 cm×7.1 cm×3.6 cm,手术全切.病理检查:(右后枕部)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5例松果体区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T平扫呈均匀一致似脑脊液样低或等密度病灶,形态不规则,沿脑池生长。MRI T1WI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病变呈分叶状,边界清楚,囊内容物及囊壁均未见明显强化。病理表现为珍珠样颗粒结晶,囊内含较多蛋白、脂类物质、胆固醇结晶。5例松果体区表皮样囊肿中,4例全切,1例近全切。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8月,肿瘤无复发。结论松果体区表皮样囊肿临床少见,全切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65岁.因头痛、恶心1个月入院.病人1个月前始出现阵发性头痛,以枕部及双颞部为著,伴恶心,时有呕吐、头晕,无耳鸣、眩晕及走路不稳等症状.查体:神志清,语言流利,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颅脑CT示枕叶中线球形异常信号.MRI示枕叶中线球形占位,呈混杂T1、长T2信号,占位周边轻度强化,肿物无明显强化.全麻下行枕部开颅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颅内胆脂瘤恶变鳞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右侧桥小脑区胆脂瘤恶变鳞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63岁男性,13年前曾行右侧桥小脑角区胆脂瘤切除术。本次手术次全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结果示鳞状细胞癌,术后随访发现残余肿瘤增大,拒绝再次手术、放疗及化疗,生存22个月后死亡。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恶变鳞癌无特异表现,术前诊断较困难,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手段,放化疗疗效不确定。  相似文献   

17.
鞍旁硬脑膜外表皮样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30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强直2年余,于2005年3月22日入院.患者2年前夜间熟睡时自床上摔下,随即意识丧失,双目凝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四肢强直,持续约50 min后自行缓解.此后间隔2~3个月发作1次,每次持续约40~60 min.3个月来患者自感左侧面部麻木不适,伴左眼视物模糊.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 患儿,男,5岁。患儿3个月大时父母发现前额部有一约"花生粒"大小肿物,近年来肿物逐渐增大。查体:前囟部局限性隆起,质硬,无波动感,无明显压痛。颅脑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示:前囟区额骨板障呈局限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大小约2.0 cm×1.5 cm×2.0 cm。  相似文献   

19.
脑室内表皮样囊肿隋大立,马振宇,赵雅度我院自1982年1月至1992年12月,共收治脑室内表皮样囊肿12例,占同期收治颅内表皮样囊肿303例的4%。根据脑室内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CT、MRI等特点,并结合文献,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  相似文献   

20.
1病例资料患者,男,79岁,因发现头皮肿块10年入院。患者10年前无意中发现后枕部头皮下一黄豆大小肿块,质软,边界清,活动可,无压痛,后肿块逐渐增大,影响平卧休息来院就诊。查体: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后顶枕部头皮有一大小约16cm×10cm×5cm包块,质地中等偏软,无压痛、发红及波动感,头皮变薄,头发稀,透光试验阴性,无血管杂音,神经系统体征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