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荷兰Van den ouwdand报告了第一个糖尿病(DM)伴耳聋家系,分子病因学证实为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mtDM),为tRNA^Leu(uaR)基因的m3243发生A→G点突变所致。ADA(1997)/WHO(999)制定了新的DM诊断和分型标准,把mtDM列为特殊类型DM,属于B细胞遗传缺陷疾病。国内1995年首先报道该病家系。现证实此基因突变在单基因突变所致DM患者中最为常见,有学者把这种DM亚型称之为母亲遗传伴耳聋性DM(MIDM)。近年来,经过对mtDM的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的研究,人们对mtDM的认识不断深入,对此本文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线粒体NADH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1(ND1)基因中3 316位点G→A突变和3 394位点T→C突变,在天津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DM)患者中的情况.方法对随机收集的无血缘关系的300例2型DM患者进行研究,同时选择280例无DM家族史的糖耐量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限制性内切酶Hae Ⅲ消化进行点突变筛选.结果2型DM组中3 316 G→A突变占2.7%(8/300),3 394 T→C突变占4.0%(12/300);而对照组中未发现3 316位点突变,3 394位点突变占0.71%(2/280),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线粒体DNA ND1基因中3 316 G→A突变和3 394 T→C突变是天津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的潜在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重要细胞器,是储存和供能场所,通过氧化磷酸化(OXPHOS)合成ATP供给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由于氧化磷酸化在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线粒体糖尿病(MIDD)成为糖尿病(DM)的又一个重要的突变类型基因。 相似文献
5.
联合应用四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血友病A家系进行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最大限度提高血友病A(hemophiliaA,HA)患者及家系成员的基因诊断、携带者检出。方法对22例HA患者和两个家系的成员14人首先采用长距离DNA扩增(LD-PCR)技术,直接检测是否为基因倒位及其携带者;对于非倒位的HA家系依次采用FⅧ基因内的位点BclⅠ(RFLP)、内含子13和22中的STR、FⅧ基因外的DXS52(ST14)位点的多态性进行遗传连锁分析。结果22例HA中12例为重型,8例为中型,2例轻型;12例重型中6例为内含子22倒位,占50%,用该基因信息为一家系2名女性进行了检测均为携带者;联合应用间接遗传连锁分析,对2个家系进行检测,家系C中有1名女性为携带者,家系D中2名女性确定为携带者,1名为正常人。结论联合应用四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几乎可以为所有有家族史的HA家系作出基因诊断和携带者检出。 相似文献
6.
军团菌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症状是肺炎,我国军团菌肺炎占成人肺部感染的11%,未经有效治疗者病死率可高达45%。 PCR检测LP是一种特异、快速、敏感的诊断方法。临床上由于较难在短期内收集大量的阳性患者的痰液,因此我们将纯培养获得的LP菌株,取一定量(接种针,针尖大小)加在临床收集的病人痰液中,充份研磨,混匀模拟成20份阳性标本供实验室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线粒体基因突变在天津地区1型糖尿病中的发生率及其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30例1型糖尿病患者,27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提取其外周血总的DNA,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克隆法检测线粒体基因ND1、ND4及tRNA^LEU(UUR)3 243突变。结果:糖尿病组发现1例3394T→C突变(3.3%),1例12026 A→G突变(3.3%),1例tRNA^LEU(UUR)3 243A→G突变(3.3%)。对照组未发现线粒体基因突变者。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型糖尿病中3 394T→C突变、12026A→G突变可能是线粒体基因变异的一种多态性表现,tRNA^LEU(UUR)3243A→G突变所致的线粒体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中的一种独特亚型。 相似文献
8.
SRY基因诊断在临床中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对10例染色体核型为46,XY和1例为46,XX/46,XY的性反转、睾丸女性化、两性畸形及男性生殖器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了性别决定区(SRY)基因检测。结果表明9例46,XY和1例,XY和1例46,XX/46,XY患者的SRY基因存在,1例46,XY女性患者的SRY基因缺失。该结果表明能够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性反转、性发育异常的病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河北地区糖尿病患者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A3243G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nt3243A→G突变糖尿病(MDM)在河北地区汉族人种的发生率。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Apa I酶解法检测332例糖尿病(MD)患者的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nt3243A→G。结果 332例中5例有此基因突变,这些患者的共同特点是:起病早、消瘦,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多伴耳聋。结论 河北地区糖尿病患者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A3243G突变率约为1.5%。 相似文献
10.
175例儿童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深圳地区儿童α和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基因表型特征。方法 对有不同程度贫血或黄疸的儿童以红细胞休克-管定量法进行地贫筛查,并对检出的部分地贫患儿共175例进行基因分析,即采用跨断裂点(gap-PCR)PCR技术和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PCR/RDB)分别对α地贫和β地贫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全部病例中α地贫70例,占40.0%,其中标准型α地贫(即α地贫)54例,基因型为α α/--^SEA,HbH病16例;β地贫105例,占60.0%,共检出9种基因突变类型。其中重型β地贫14例,占β地贫患儿的13.3%。几种常见β地贫基因频率依次为CD41-42(-CTTT)0.430,IVS-2nt654(C→T)0.316,CDl7(A→T)0.105,TATA box nt-28(A→G)0.053,CD43(G→T)0.035等。结论 深圳地区儿童地贫基因频率与广东省其他地区大致相似。人群中儿童地贫检出率较高,广泛开展遗传咨询和地贫的产前基因诊断,对指导优生优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胰岛素结合域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受体结合域基因突变与胰岛素受体(INSR)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
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法和核酸银染法,对70例2型糖尿病患者INSR结合域基因第2,3,6三个外
显子(exon)及部分相邻内含子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在对外显子6的检测中发现有9例突变,突变又可分为
B,C两种不同的SSCP带型。其中B型7例,C型2例,C型突变经测序结果,与外显子6的3'端毗邻的内含子的第
43位A→C突变。在外显子3中发现了2例突变,为同一带型。在外显子2中尚未发现突变带型。结论INSR结
合域基因的突变在2型糖尿病中出现的频率较低。C型突变对INSR结合域的影响及其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
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基因异质性突变的检测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线粒体基因异质性突变tRNA^leu(UUR)3 243A→G检出率的方法.方法:采用经测序证实的纯合突变菌株质粒DNA配制不同比例的模板,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检测灵敏度.结果: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3 243A→G突变检测的灵敏度为12%的异质比例,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灵敏度为8%的异质比例,扩大酶切体系可使前者提高到2%的异质比例.结论:增加PCR产物比例,扩大酶切体系,可提高线粒体基因异质性突变的检出率,尽量减少假阴性结果,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汉族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基因外显子9单核苷酸Pro387Leu多态性分布情况及其与不同糖耐量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来自天津地区的汉族327例患者分成初次诊断2型糖尿病(T2DM)组、糖耐量异常(IGT)组和糖耐量正常(NGT)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PTP1B(Pro387Leu)多态性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基因型别临床及生化指标。结果:本组人群中的基因突变均为杂合子突变型(PL型),未发现纯合突变型(LL型),基因型PP、PL分布情况在3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P、PL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L型明显高于PP型(P<0.05或P<0.01)。结论:天津汉族人存在PTP1B基因外显子9Pro387Leu单核苷酸多态性,其多态性与不同糖耐量水平人群无相关性,而与肥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磺脲类药物受体1(SUR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正常人136例(正常组)及2型DM患者173例(T2DM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SUR1基因31号外显子多态性位点的区域.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并用测序证实不同酶切图形基因型的准确性。结果:T2DM组和正常组SUR1基因31号外显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1基因可能是中国天津地区2型糖尿病发生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5.
生长素在2型糖尿病发病及控制中的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生长素的变化 ,并探讨生长素在糖尿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放免法测定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4例正常人血浆生长素、生长激素浓度 ,用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浓度。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生长素水平 (141 8±25 4) 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10 8±21 5) μg/L(P<0.05) ,生长激素水平 (3 2±0 7) 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 6±0 3) μg/L(P<0.05) ,血浆生长素水平与生长激素、血糖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生长素浓度增高 ,可能引起血浆生长激素增高 ,进而引起血糖增高 ,生长素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45岁以下发病的糖尿病患者线粒体DNA tRNA^Leu(UUR)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DM)患者中线粒体DNA tRNA^Leu(UUR)3243A→G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无亲缘关系、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患者34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07例为对照组。以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克隆的方法检测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3243A→G突变,并进行家系研究。结果:糖尿病组发现2例3243 A→G突变,检出率为0.6%,在有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为1.2%。对照组未发现此突变。结论:tRNA^Leu(UUR)3243A→G突变在天津地区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患者中检出率低,在合并其他线粒体病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蛋白(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脂蛋白(a)[Lp(a)]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400例受试者分为4组 :正常对照组(A组 ) ;2型糖尿病无冠心病组 (B组 ) ;冠心病组 (C组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 (D组 )。测定血脂水平。结果:B、C组和D组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 ;B组与C组血浆Lp(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 ;D组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Lp(a)水平显著升高 ,当合并冠心病时Lp(a)进一步升高 ,提示高Lp(a)血症与DM合并冠心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筛查国人(天津地区)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对386例患者(血脂正常组278例,血脂异常组108例)的脂蛋白脂肪酶基因进行突变筛查,对可疑突变的扩增样品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在386例样本中,检出1例外显子3C562→T(Leu103→Leu)同义突变杂合子。结论:新LPL突变(C562→T)的发现,对进一步阐述LPL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葡萄糖激酶基因微卫星DN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基因微卫星DN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The amplified of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Amp-FLP)分析法,选取贵阳本地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9例正常对照组,以GCK基因3′端重复序列两端序列设计引物进行扩增,经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扩增片段测序分析,鉴定片段型(基因型)。用卡方检验来检测两组间GCK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差异显著性。结果在所有样本中,鉴定出3种等位基因片段:A型195bp、B型197bp、C型199bp。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上述3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4%/42%、23%/36%、23%/22%;组成的6种基因型即:AA、BB、CC、AB、AC、BC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23%、10%/22%、24%/16%、16%/22%、5%/10%、11%/7%。2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比较,B型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葡萄糖激酶基因微卫星标记与2型糖尿病相关;等位基因B与2型糖尿病的低发生相关,在本地人群中可能是一种保护性标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