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7月我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ERAS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行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和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指标、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ERAS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与常规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ERAS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后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后者,术后并发症比率低于后者(P<0.05)。结论 ERAS理念指导下的经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其进一步应用需多学科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99例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组(FTS)和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上述患者术前、术后12h、24h及48h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IL-6、IL-8和TNF-α的浓度,比较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上肢血肿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FTS组及对照组术前及术后48h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IL-6、IL-8和TNF-α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术后12h及24h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IL-6、IL-8及TNF-α的浓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在FTS组及对照组分别为(156.98±17.09)mL和(158.57±16.92)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水肿、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在FTS组及对照组无差异(P>0.05)。FST组及对照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8.37±1.89)d和(10.37±2.0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应激及炎症反应,明显加速术后康复进程,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PTPN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各项临床指标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08年12月于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就诊且病理明确、临床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患者,共146例。随机挑选出132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和14例患者的非癌组织,进行PTPN9蛋白质免疫组化染色,由两位高年资的病理科医师进行双盲评分。参照染色评分,比较患者的年龄、性别、大体形态、分化程度、预后等各项临床指标。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PTPN9在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水平(P=0.009),且与N分期(P=0.021)、M分期(P=0.022)、病理分期(P=0.008)、糖尿病患病(P=0.022)和生存情况(P=0.001)有关。与低表达PTPN9的结直肠癌患者相比,高表达PTPN9的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下降(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TPN9的表达水平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HR=1.202,P<0.05)。结论 PTPN9的表达强度在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有统计学差异,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更高;随着PTPN9的表达强度增高,肿瘤病理分期也随之升高;高表达的PTPN9与糖尿病发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高表达PTPN9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较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围手术期腹壁(输入袢造口置管)留置胃肠减压护理,是否可为此类病人术后护理恢复提供有效支持。方法 62例胃癌毕II式吻合术加肠间吻合术病人,其中实验组28例术中行腹壁胃管,对照组34例术前经鼻咽置入胃管,应用相应护理措施,观察病人术后排痰、睡眠、腹痛腹胀、肠蠕动恢复、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病人睡眠不佳和排痰不利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平均恢复肠蠕动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人均有腹痛腹胀症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高于实验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评价腹壁胃肠减压护理是可行的、安全的,有利于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消除不良心理,保持病人更舒适心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765(miR-765)靶向AT丰富结合域蛋白1A(ARID1A)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3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体外培养结直肠癌SW480细胞并分为对照组、siRNA NC组、miR-765 siRNA组、mimic NC组和miR-765 mimic组。qRT-PCR法检测miR-765、ARID1A mRNA表达,Transwell法检测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ARID1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765与ARID1A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miR-765水平显著升高,ARID1A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且结直肠癌组织中miR-765与ARID1A mRNA呈显著负相关(r=-0.768,P<0.001);与TNM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相比,Ⅲ~Ⅳ期的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miR-765水平显著升高(P<0.01),ARID1A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敲减miR-765表达后SW480细胞迁移数、侵袭数、miR-765水平及MMP-9、VEGF蛋白水平显著降低,ARID1A水平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iR-765后SW480细胞迁移数、侵袭数、miR-765水平及MMP-9、VEGF蛋白水平显著升高,ARID1A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765靶向调控ARID1A表达。结论 miR-765可能通过靶向抑制ARID1A表达,促进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189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结直肠癌组织进行Vimentin表达情况检测,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Vimentin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N分期,P=0.038)、TNM分期(P=0.024)显著相关。生存分析表明,Vimentin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16)。多因素分析发现,Vimentin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因素(P=0.026)。结论 Vimentin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老年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者按入院单双月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出院自护能力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老年肝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BLACAT1在结直肠癌细胞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 starBase分析TCGA数据库中lncRNA BLACAT1分别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qPCR分别检测1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BLACAT1的表达水平;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SW480、HT-29、LoVo、HCT116和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FHC中lncRNA BLACAT1的mRNA表达水平,筛选lncRNA BLACAT1高表达细胞系;敲低lncRNA BLACAT1验证对高表达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starBase在线预测与lncRNA BLACAT1靶向作用的基因,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结果;starBase分析lncRNA BLACAT1与作用基因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BLACAT1的靶基因;检测lncRNA BLACAT1作用靶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和结直肠癌患者检测结果均表明癌组织中lncRNA BLACAT1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中lncRNA BLACAT1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P<0.001);敲低lncRNA BLACAT1能够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P<0.001)、迁移(P<0.001)和侵袭能力(P<0.001);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及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lncRNA BLACAT1与LEMD1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778,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LEMD1是lncRNA BLACAT1的靶基因;lncRNA BLACAT1上调LEMD1的表达,促进SW620细胞的增殖(P<0.001)、迁移(P<0.001)和侵袭(P<0.001)。结论 lncRNA BLACAT1靶向LEMD1促进结直肠癌细胞SW620的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1980—2018年上海市金山区结直肠癌死亡水平及其所致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为制订结直肠癌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死因登记信息系统采集1980—2018年金山区结直肠癌死亡病例,计算不同时期结直肠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组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年度变化百分比等指标。结果 1980—2018年,金山区结直肠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2.14%,P<0.001),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1.21%,P<0.001)。39年间,30~69岁组结直肠癌死亡率在男性无升降趋势(APC=-0.73%,P=0.070),女性呈下降趋势(APC=-1.80%,P<0.001),但女性在2000—2009年和2010—2018年期间未呈现明显升降趋势(APC=-3.36%、2.19%,P=0.266、0.465)。39年间,男性结直肠癌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PC=-1.71%,P<0.001),但在2000—2009年和2010—2018年期间无明显升降趋势(APC=-2.90%、-2.36%,P=0.150、0.286);同期,女性结直肠癌早死亡概率呈下降趋势(APC=-1.96%,P<0.001),同样在2000—2009年和2010—2018年期间无明显升降趋势(APC=-5.70%、0.19%,P=0.075、0.946)。结论 结直肠癌是对金山居民健康威胁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2000年以来,男性和女性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和早死概率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宜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和公共卫生政策来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和早死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miR-182对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及Foxo3a/Wnt/β-catenin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9年7月手术切除的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培养直肠癌细胞株HT29、SW620、HCT-116及正常肠上皮细胞HIEC,检测miR-182的表达量。将SW620细胞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用不含药物的RPMI-1640培养基处理,NC组转染NC模拟物、miR-182组转染miR-182模拟物。采用MTS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采用Transwell检测侵袭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Foxo3a/Wnt/β-catenin通路分子的表达。结果 直肠癌组织中miR-182的表达量(2.14±0.5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06±0.24)(P<0.05);HT29、SW620、HCT-116细胞中miR-18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HIEC(P<0.05),且SW620细胞中miR-182表达增加最显著;miR-182组细胞的增殖活力(0.92±0.15)明显高于对照组(0.52±0.08)和NC组(0.55±0.07)(P<0.05),侵袭数目(39.49±7.61)明显多于对照组(23.25±5.85)和NC组(21.84±4.77)(P<0.05),迁移数目(44.12±9.29)明显多于对照组(29.39±6.18)和NC组(32.83±6.68)(P<0.05);Foxo3a的表达水平(0.36±0.07)明显低于对照组(0.83±0.15)和NC组(0.86±0.12)(P<0.05);Wnt2的表达水平(0.86±0.15)明显高于对照组(0.62±0.09)和NC组(0.58±0.07)(P<0.05);β-catenin的表达水平(0.79±0.15)明显高于对照组(0.41±0.07)和NC组(0.45±0.08)(P<0.05)。结论 miR-182能够促进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靶向Foxo3a/Wnt/β-catenin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Bmi-1与Ki-67,Bcl-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84例结直肠癌及配对正常肠黏膜,21例结直肠上皮内肿瘤中的Bmi-1、Ki-67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Bmi-1在结直肠癌(73.81%)、上皮内肿瘤(95.23%)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59.52%),P<0.05。Bmi-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WHO组织学分型、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值均>0.05。在84例结直肠癌中Bmi-1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等级相关系数r=0.358,P<0.001。结论 结直肠癌和结直肠上皮内肿瘤中Bmi-1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细胞增殖、凋亡和癌变有关。Bmi-1和Bcl-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密切相关,表明Bmi-1可能协同Bcl-2发挥抗凋亡效应,但二者抑制凋亡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12.
任辉 《实用癌症杂志》2014,(10):1226-122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方法将7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方案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早期少量多次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营养状况以及炎性反应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肛门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实验组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RP、IL-6、TNF-α等炎性情况指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能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过表达SOX7(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7)基因对胆囊癌GBC-SD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涉及的细胞信号通路。方法 用特异性的重组质粒pcDNA3.1-SOX7作为实验组转染GBC-SD细胞建立稳定过表达SOX7基因的细胞,空载体pc-DNA3.1-mock作为对照组。采用Edu细胞荧光染色法检测过表达SOX7基因对GBC-SD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采用Hoechst 33342细胞染色法检测GBC-SD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中SOX7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353.0±28.1)%,相对于对照组(100.0±2.3)%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细胞在450 nm吸光度值为(4.6±0.4),较实验组(2.4±0.2)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du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组细胞增殖比例(33.3±3.4)%高于实验组(12.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oechst 33342细胞凋亡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组细胞凋亡比例(5.2±1.3)%较实验组(10.2±2.4)%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PTE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2±0.02),而实验组的相对表达量为(0.7±0.04),对照组磷酸化Akt的相对表达量为(0.8±0.03),而实验组为(0.4±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表达SOX7基因能显著抑制胆囊癌细胞GBC-SD的增殖,导致其凋亡增加。PTEN/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癌症易感性候选基因9(lncRNA CASC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8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法检测lncRNA CASC9的表达情况,分析lncRNA CASC9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lncRNA CASC9表达量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lncRNA CASC9在结直肠癌组织较癌旁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lncRNA CASC9的表达水平与癌组织的不同分化程度(χ2=6.877,P=0.032)、TNM分期(χ2=7.660,P=0.022)以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χ2=9.901,P=0.002)相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均无明显相关关系(均为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lncRNA CASC9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均较lncRNA CASC9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χ2=17.91,P<0.01;χ2=11.23,P=0.001)。结论:lncRNA CASC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其有可能成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理念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治疗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5 年 8 月至2017 年 3 月期间笔者 所在医院收治的 64 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加速康复治疗和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前 行心理指导,营养不良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术前6 小时禁固体,术前2 小时在专业护士指导下口服12.5% 麦芽糊精果 糖饮品;术中给予保温措施;术后多模式止痛,早期进食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 组术后初次排气时间为(1.99±0.40)天,首次进食时间(5.16±0.41)小时,首次排便时间(2.86±0.37)天,平均术后住院 时间( 5.73±0.82)天,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3.13%;对照组术后初次排气时间为(3.08±0.40)天,首次进食时间(11.28±0.66) 小时,首次排便时间(3.92±0.55)天,术后住院时间(8.50±1.25)天,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 15.63%,两组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加速康复理念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术期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用超声刀与电刀行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资料,其中41例术中用超声刀手术,64例术中用电刀,比较两组特殊器械的应用,腋窝清扫时间、术中清扫腋窝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液颜色、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超声刀组与电刀组相比,腋窝清扫时间无显著差异(21.8±5.6min vs.15.8±4.8min,P>0.05),但住院时间(10.4±4.9d vs.18.2±6.8d,P<0.05)、术中清扫腋窝出血量(5.1±3.7mL vs.34.9±15.3mL,P<0.05)、术中副损伤(0% vs.4.7%,P<0.05)、术后引流量(265.4±52.2mL vs.512.6±104.4mL,P<0.05)、术后并发症(12.20% vs.18.75%,P<0.05)在超声刀组明显少于电刀组,术后引流液超声刀组颜色变化快(1.8±0.5d vs.2.6±0.7d,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应用超声刀效果好,能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厦门市海沧区结直肠癌的筛查结果,探索筛查的结直肠癌最佳方案,以期达到对结直肠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方法 自2008年12月—2010年10月,采用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对海沧区4个行政村40~74岁常住居民结合问卷调查和连续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进行初筛,共8179人,实际接受筛查6380人。高危人群接受全结肠镜检查。结果 经问卷调查和FOBT检测,获得结直肠癌高危人群1035例。81.06%的高危者接受全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癌和腺瘤息肉及其他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67%和23.96%。问卷调查及FOBT均阳性者结直肠癌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问卷调查阳性者或单纯FOBT阳性者(P<0.05);FOBT两次阳性者结直肠癌检出率显著高于FOBT阴性和FOBT单次阳性检出率(P<0.05)。FOBT检测阳性次数与结直肠癌检出率和腺瘤息肉及其他病变检出率呈线性关系(P<0.05)。结论 调查问卷和连续粪便隐血试验筛查可明显缩小高危人群,大大降低筛查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细胞亚群前后曲线变化与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感染性并发症分为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和对照组(无并发症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的亚群结果。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70例,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组37例。术后4d时,观察组患者的CD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段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d时,观察组患者的CD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段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d(P<0.01)和术后9d(P<0.05)时,观察组患者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余时间段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d(P<0.05)和术后9d(P<0.05)时,观察组患者的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余时间段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术前、术后的曲线变化与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张鑫  陈悦  张天彪  赵滢 《现代肿瘤医学》2016,(18):2909-29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103和Dicer1表达情况,分析miR-103联合Dicer1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72例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为实验组,7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miR-103和Dicer1表达水平.分析两种生物标志物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103在实验组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Dicer1水平显著下调(P<0.05).miR-103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肿瘤转移情况以及Dicer1水平密切相关(P均<0.05).miR-103与Dicer1联合在结直肠癌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可达82.1%和95.6%,Lo-gistic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4.结论:miR-103高表达与结直肠癌分期、转移及Dicer1表达关系密切,与Dicer1联合有望成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的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78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22例癌旁正常组织样本,运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CD10蛋白的表达,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其表达强度及分布比例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2%(36/78)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蛋白表达比例与各临床病理指标均无明显相关(P > 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蛋白表达强度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P > 0.05),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无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 < 0.05),中晚期结直肠癌CD10蛋白表达强度高于早期肿瘤(P=0.033),周围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结直肠癌CD10蛋白表达强度高于淋巴结阴性病例(P=0.023),存在脉管受侵犯的结直肠癌CD10蛋白表达强度高于无脉管受侵病例(P=0.004)。结论: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表达强度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无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有促进结直肠癌发展和浸润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