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4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记录入院时体温及住院期间最高体温;评估出院时巴氏指数(BI)、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和减少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百分数,出院后6个月随访,记录病死率及BI、mRS。结果:住院期间感染者(感染组)290例,无感染者(无感染组)159例。感染组住院期间最高体温明显高于无感染组(P<0.01),年龄明显大于无感染组(P<0.01),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无感染组(P<0.05);出院时及随访时BI均低于无感染组(P<0.01,P<0.05);出院时减少的NIHSS百分数明显低于无感染组(P<0.01),mRS明显高于无感染组(P<0.01);随访时病死率明显高于无感染组(P<0.01)。结论:卒中后并发感染不仅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而且影响卒中后病死率。急性脑卒中并发感染患者的预后较未并发感染者差。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蒋亚斌  朱宁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56-1957
对急性脑卒中治疗的新药物及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用于脑卒中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但其致残率和复发率仍居高不下。灾其原因,是因为脑卒中的神经功能康复和预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现对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578-1579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神经科收治的107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按照是否合并肺炎将其分为肺炎组51例和非肺炎组5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程、吸烟史、慢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意识水平、吞咽功能、脑卒中面积等,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病死率。结果(1)病程过长、吸烟史、慢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意识障碍、大面积脑卒中等是SAP的独立风险因素,与非肺炎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4w后,肺炎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期内,肺炎组的病死率为21.57%(11/51),明显高于对照组10.71%(6/5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吸烟史、慢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意识状态与脑卒中面积等是脑卒中患者发生SAP的独立风险因素,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4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组(102例)和脑卒中无感染组(102例),比较两组预后。结果在意识障碍、吞咽障碍、糖尿病、心脏病、侵袭性操作以及卒中病史发生率方面,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组患者均高于脑卒中无感染组患者的水平,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卒中无感染组患者NIHS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组患者的水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急性脑卒中的治疗要注意诱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及时诊断、及早治疗等措施来有效降低患者的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说明按规定进行操作的功能独立性测定 (FIM) ,总分是预测脑卒中患者康复程度的最好方法。在日本 ,这种模式具有较好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样本标准为首次脑卒中 2 6周内住院 ,单一损害 (经CT或MRI已明确 ) ,既往无脑卒中及神经肌肉病变史。在 19个月 (1997年 5月 1~1998年 11月 31)的治疗中 ,4 6 4例患者符合选择标准。他们在住院期间接受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语言训练。每项治疗每周进行 5d ,每天大约 1h。功能用全套功能性独立性测定 (包括11项运动功能 ,2项括约肌功能和 5项认知功能 ) ,由受过训练的…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预后常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时间、侧支循环、血栓负荷、术前静脉溶栓、基线NIHSS评分和基线梗死区域等因素均可影响血管内治疗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临床预后。此外,过高或过低的血压、剧烈的血压波动、高血糖和围术期体温升高与血管内治疗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卒中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的反应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血糖中度、重度增高组较血糖正常组临床病损重、康复差、病死率高。而血糖轻度增高组与血糖正常组二者在病损范围、康复程度、病死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脑卒中后应激反应越重、血糖越高、预后越差。因此,我们认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及时检测血糖,有利于病情的诊治及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院内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是否合并HAP分为:研究组(合并HAP)和对照组(未合并HAP)各49例。分析2组的年龄、收缩压(SP)、舒张压(DP)、血胆固醇(CHOL)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反复唾液吞咽测试次数及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率、铜绿色假单胞菌(PA)感染率、白色念珠菌(CA)感染率与随访1年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BI)的相关性,并比较2组BI、再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2组的年龄、CSS评分、反复唾液吞咽测试次数、SP、DP、HbA1c、MRSA感染率、PA感染率、CA感染率均与BI值呈独立相关,而CHOL则无明显相关。2组的BI、再出血率、病死率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合并HAP患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CSS评分、吞咽功能、SP、DP、HbA1c、MRSA感染率、PA感染率、CA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影响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因素,分析糖代谢情况、腹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是否为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病例76例,测量腹围,确定糖代谢情况及TOAST分型,入院及发病2周或出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评分的差值作为结局变量。比较预后良好(NIHSS差值≥4)及预后不良(NIHSS差值<4)两组患者的糖代谢情况、腹围、基线NIHSS评分及TOAST分型的差异。结果糖代谢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良好比例为29/37,而糖代谢异常者为1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基线NIHSS高者预后相对较差(P=0.011);腹围数值对早期预后无影响(P=0.770),不同TOAST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2)。结论糖代谢情况、基线NIHSS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预后明确相关,而腹围、TOAST分型对早期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65岁老年患者209例,对患者进行用药依从性调查及老年综合评估。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患病情况及常见老年综合征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209例患者中27.3%未能遵医嘱用药。用药依从性差与多重用药、抑郁、衰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相关(P0.05);焦虑患者的依从性相对较高(P0.05);共病患者较单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好(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抑郁、跌倒史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是用药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的慢病、老年综合征及功能状态影响用药依从性,尤其是抑郁和躯体功能下降、衰弱及多重用药。需要加强对老年人的用药宣教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脑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我院卒中单元2004年4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脑梗死病例进行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结局评定指标,选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共有150例患者数据纳入最终分析,其中预后良好者有98例(65.33%),预后不良者有52例(34.67%)。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与下列因素有关,包括年龄、脑卒中病史、NIHSS评分、并发症以及发病至住院时间。 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与高龄、有脑卒中病史、高NIHSS评分、并发症及治疗延误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李水刚 《临床医学》2010,30(9):9-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致残相关因素,以期减轻病残程度。方法对6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致残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患者意识状态、脑梗死部位、梗死灶大小、病程、血糖水平以及并发器官功能损害数目与致残有关,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认为坚持对致残因素进行干预,及时降低颅压,尽早治疗梗死早期高血糖,积极防治诱发器官功能损害因素,对降低病残发生率有着重要意义。结论通过对致残因素的预防,明显降低了病残率。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depression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in elderly stroke patients. Purposive sampling was used to recruit 106 participants from the outpatients department (OPD) of a teaching hospital in Taipei.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1) Twenty-nine stroke survivors (27.4%) and eight stroke survivors (7.5%) were classified as having mild depression and moderate to severe depression, respectively. (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pression score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chronic illness condition, or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The depression scores in " worrying about nothing "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depression scores in " worrying about disease " (t = -4.03, p =.03). (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pression score and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score, or the Barthel Index score. (4) 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on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r = -.306, p =.001). (5)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 worrying about disease, " " worrying about family, " and informational support from family, relatives and friends accounted for 22.1% of the variance in depression. The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further studies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6.
高霞 《天津护理》2020,28(4):379
目的:调查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的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制定整体护理措施和管理计划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202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老年人衰弱评估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衰弱总分(9.46±2.36)分,衰弱发生率为61.4%;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运动习惯、自理能力、吸烟、多病共存、总胆固醇(TC)、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白细胞(WBC)是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衰弱程度总变异度的61.4%;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21.033,P<0.01)。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衰弱水平较高,年龄、运动习惯、自理能力、吸烟、多病共存、TC、Hb、Alb、WBC是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衰弱的影响因素,及时评估并识别患者衰弱状态,及早进行干预以预防或降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衰弱现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征(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出现的相关因素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MCA区域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为FVH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又依据FVH的分布情况分为3个级别。此外,阳性组血管狭窄程度3级的22例患者7 d后复查(根据MRA表现分为血管再通组和未再通组),并进行了90 d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根据90 d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和不良组(mRS>2)。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影响FVH出现及级别的因素。血管再通组和未再通组之间FVH消失的情况及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的基线FVH级别、治疗后FVH消失、血管再通情况采用Fisher精确检验。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基线NIHSS评分采用t检验。结果FVH阳性组和阴性组两组之间患者年龄、性别、卒中危险因素及Willis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症状-MRI检查时间、血管狭窄部位、程度及梗死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1、0.011、0.000、0.000)。阳性组不同级别间仅梗死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26,P=0.030)。复查血管再通组和未再通组之间FVH的消失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之间基线NIHSS评分及治疗后FVH消失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基线FVH级别及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P=0.080)。结论患者症状-MRI检查时间、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梗死面积是影响FVH出现的重要因素。治疗后FVH的消失可以预测闭塞血管再通,且患者预后与基线NIHSS评分、治疗后FVH消失情况有关,基线NIHSS评分低、治疗后FVH消失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老年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患者入院即时和发病24 h内测定血肿体积,根据是否发生早期血肿扩大将其分为扩大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任丘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日至2017年12月30日连续入院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 252例,按患者发病1年随访时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分组,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2 912例,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340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史、冠心病史、吸烟、饮酒、颈动脉斑块形成、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文化程度、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肌酐、胱抑素C、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入院24 h内NIHSS评分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卒中史、收缩压、肌酐、纤维蛋白原、入院24 h内NIHSS评分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年龄、脑卒中史、收缩压、肌酐、纤维蛋白原、入院24 h内NIHSS评分是发病1年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及关注预后不良人群,采取积极预防,可降低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背景:妇女产后的性健康是生殖健康的重要部分,在中国由于性知识,性健康保健服务的缺乏,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医务人员及妇女本人对产后性健康的关注、讨论较少。目的:了解妇女产后各种不同类型性问题的发生率、产后性交疼痛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在产后保健服务中对性健康的重视状况。设计:横断面调查,3~6个月随访。单位:重庆医科大学生殖医学系。对象:2000-11/2001-07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学院产科分娩活胎的初产妇798名,及陪妻子来院随访的丈夫79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门诊对产后6个月的初产妇及部分产妇的丈夫以面谈方式进行性健康问卷调查,并进行妇科检查及必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主要观察指标:①产后性生活的主要变化。②产后性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初产妇共798名,通过电话或信件通知,来院接受随访调查者460名。①产后性生活的主要变化:94.7%初产妇于产后6个月内恢复性生活,与孕前1年相比,产后3~6个月内的性生活次数明显减少,有66.0%的妇女产后性欲下降。②产后性问题及其相关因素:妇女性问题的发生率较产前明显增加。其中,产后3个月内70.6%存在性问题,产后4~6个月下降为55.6%,产后6个月时降至34.2%,但未恢复到妊娠前(7.2%)的水平。产后常见的女性性问题有性交疼痛、阴道干涩、性高潮障碍、阴道松弛等;其中,性交疼痛发生率占第1位。产后4~6个月内,性交疼痛与当前是否正在哺乳、传统性观念及孕前性交疼痛史明显相关,而与分娩方式无显著关系。③性保健服务及妇女产后性咨询情况:产后42d接受产科随访时,仅20.8%的妇女从卫生保健人员得到有关的性健康知识。在有产后性问题的妇女中,与卫生保健人员讨论过该问题者仅为8.0%。④丈夫对妇女产后性问题的了解情况:有59.2%的丈夫知道妻子有产后性问题,但仅有8.1%的丈夫曾就此问题进行过医学咨询。结论:产后性健康问题发生率为70.6%,产后性生活质量与分娩方式无关,但产后保健服务中性健康未得到应有重视,更缺乏专业人员提供咨询与治疗,产后保健中男方的参与有利于妇女产后性问题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