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养军  王为农  严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2):9-11,i0001
目的:评价改良四条水平肌超常量后退术矫正先天性眼球震颤、斜视以及视力恢复。 方法:实验于1999—01/2004—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完成。选取在院就诊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26例,行悬吊缝线式四条水平肌超常量后退术,眼球震颤手术量每条水平肌肌肉包括缝线在内后退10~14mm基础上,有代偿头位或斜视者,将其手术量计算在内,加减得出最后手术量。术前术后所有患者详细行眼部、视功能、异常头位和眼震电图检查。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4.6个月。 结果:26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全部纳入结果分析。术后眼球各方向运动不受限,术前22例有异常头位者,术后消失18例(82%),改善4例(18%),双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13例(50%),12例(46%)在正前方眼震基本消失,10例(39%)眼震明显减轻,4例(15%)眼震无变化。术前并发斜视16例,术后12例(75%)斜视矫正,无复视等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为92%。 结论:悬挂缝线式四条水平肌超常量后退术能有效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消除或改善异常头位,矫正合并的斜视,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改良四条水平肌超常量后退术矫正先天性眼球震颤、斜视以及视力恢复。方法:实验于1999-01/2004-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完成。选取在院就诊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26例,行悬吊缝线式四条水平肌超常量后退术,眼球震颤手术量每条水平肌肌肉包括缝线在内后退10~14mm基础上,有代偿头位或斜视者,将其手术量计算在内,加减得出最后手术量。术前术后所有患者详细行眼部、视功能、异常头位和眼震电图检查。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4.6个月。结果:26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全部纳入结果分析。术后眼球各方向运动不受限,术前22例有异常头位者,术后消失18例(82%),改善4例(18%),双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13例(50%),12例(46%)在正前方眼震基本消失,10例(39%)眼震明显减轻,4例(15%)眼震无变化。术前并发斜视16例,术后12例(75%)斜视矫正,无复视等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为92%。结论:悬挂缝线式四条水平肌超常量后退术能有效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消除或改善异常头位,矫正合并的斜视,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张上森  邓香珠 《新医学》1998,29(11):596-597
先天性眼球震颤[1]是一种少见的遗传疾病,常有家族史,眼球震颤随年龄增长渐减轻,一般在5岁内症状不会完全消失,而对患儿智力发育无明显影响。现将两家系6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 1 先证者,女,5岁。1993年6月在儿童体检时被发现眼球震颤。追问病史,患儿出生后3个月即双眼球不自主快速震颤,不伴眼痛或头颈部自发性摆动,无听觉异常。随年龄增长眼球震颤渐减轻,仅在凝视或注意力集中时眼球震颤较明显。体检:身高97cm,体重19kg,查双眼辐辏反射时见双眼球快速水平向钟摆样震颤,震颤无快慢相之分。眼底检查和听力检查正常。指鼻试…  相似文献   

4.
眼球震颤是一种先天性眼病,大部分眼球震颤的儿童都存在弱视,这给患儿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探讨儿童眼球震颤性弱视的治疗方法,近六年来,我们对43例眼球震颤性弱视儿童进行了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凡有眼球震颤的儿童均按常规进行远、近视力,黄斑注视性质及斜视、同视功能检查,并用1%阿托品扩瞳检影验光,待瞳孔复常后行主觉验光配镜。凡矫正视力<0.8者,选为治疗对象。本组43例均为我院2000~2006年门诊治疗的眼球震颤性弱视儿童,共68眼。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5岁。本组43例6…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凝视诱发双向性眼球震颤的临床特点和实用性。方法:无自发性眼震而表现为双向性眼震阳性患者62例纳入研究。入院后第2天完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明确病灶的定位、定性。随访3周,观察凝视诱发双向性眼震消失的时间。结果:62例患者中,脑卒中56例(脑梗死55例,脑出血1例),定位于小脑42例、中脑0例、脑桥10例、延髓4例;前庭性偏头痛6例。凝视诱发双向性眼震消失时间(3.2±2.6)d。患者DWI显示,小脑内侧和脑桥易引起凝视诱发眼震。小脑梗死表现为双向性眼震28例,非双向性眼震14例。小脑梗死体积≤10 cm~326例,小脑梗死体积>10 cm~316例;小脑梗死面积和凝视诱发双向性眼震阳性率无明确的相关性(P>0.05)。结论:凝视诱发双向性眼球震颤有助于中枢性眩晕的诊疗,眼震持续时长短和病灶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斜视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疗效。方法对我院17例合并斜视有代偿头位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综合考虑患者双眼视的状态,注视眼,视力是否平衡,眼球震颤中间带的代偿头位及斜视的代偿头位进行具体设计。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正前方基本不震颤或明显减轻,代偿头位基本消除或明显改善,在第一眼位,单眼注视或双眼同时注视视力均提高2-5行。结论手术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斜视,消除代偿头位,恢复第一眼位双眼视功能为目的,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眼球震颤Parks法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Parks法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3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利用Parks法同时在4条水平肌上手术治疗,合并内斜视和外斜视手术量同时计算在内,术后光学矫正屈光不正和弱视治疗,同视机训练Ⅲ级视功能15~30d。结果:13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4年,视力提高,增进2~6行;眼球震颤消除9例(69.23%),减轻4例(30.77%);代偿头位消失10例(76.92%),减轻3例(23.08%)。同视机检查有双眼单视功能11例,较术前增加6例(46.15%)。结论:Parks法手术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能较好地消除或减轻眼震,有利于矫正代偿头位,提高视力,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邹桂芬  罗汉萍 《现代护理》2004,10(4):361-361,364
目的 探求合并有眼球震颤的近视眼施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简称PRK术 )中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  18例 30眼合并有眼球震颤的近视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9例 16眼 )和对照组 (9例 14眼 ) ,对照组PRK术前进行常规治疗、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其方式为一般教育、计划教育和随机教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球震颤频率和幅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眼球震颤频率大多无明显变化 ,但平均震颤幅度减少± 1.0 3mm。 6个月后所有患眼除 2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外 ,14眼 (87.5 % )均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校正视力 ,平均视力为 0 .84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结论 健康教育对提高合并有眼球震颤的近视眼PRK术效果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眼球震颤Parks法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江萍  方洪兴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6):615-617
目的: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Parks法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3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利用Parks法同时在4条水平肌上手术治疗,合并内斜视和外斜视手术量同时计算在内,术后光学矫正屈光不正和弱视治疗,同视机训练Ⅲ级视功能15~30d。结果:13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4年,视力提高,增进2~6行;眼球震颤消除9例(69.23%),减轻4例(30.77%);代偿头位消失10例(76.92%),减轻3例(23.08%)。同视机检查有双眼单视功能11例,较术前增加6例(46.15%)。结论:Parks法手术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能较好地消除或减轻眼震,有利于矫正代偿头位,提高视力,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求合并有眼球震颤的近视眼施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简称PRK术)中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 18例30眼合并有眼球震颤的近视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例16眼)和对照组(9例14眼),对照组PRK术前进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其方式为一般教育、计划教育和随机教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球震颤频率和幅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眼球震颤频率大多无明显变化,但平均震颤幅度减少±1.03 mm.6个月后所有患眼除2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外,14眼(87.5%)均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校正视力,平均视力为0.8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合并有眼球震颤的近视眼PRK术效果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