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的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该技术对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2例乳头状瘤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观察,选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其中13例进行彩色多普勒实时超声造影,对肿块的高频超声图像及造影增强形态、强度及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特征进行了观察,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乳头状瘤高频超声图像具有特征性,大体可分为3型,Ⅰ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实性肿块及肿块周围有扩张的导管型;Ⅱ型:囊实肿块型;Ⅲ型:实性肿块型,可表现为边界不规则的低回声及边界欠清呈蜂窝状的实质肿块,超声造影多数表现为较均匀及整体性高增强,时间-强度曲线呈快上快下型;结论乳头状瘤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具有特征性表现,并与病理学基础有关,两者结合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该技术对乳腺黏液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1例乳腺黏液癌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血流动力学进行观察,选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其中4例进行实时超声造影,对肿块的高频超声图像及造影增强形态、强度及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特征进行了观察,并与病理进行了对照分析. 结果 乳腺黏液癌高频超声具有特征性图像、大体可分为3型,Ⅰ型:混合回声肿块型,声像图表现肿块内回声不均,强弱不等,见实性肿块及较大范围散在的低-无回声区;Ⅱ型:散在小蜂窝状肿块型,混合性肿块可表现为低回声区的肿块内回声不均,内见散在小无回声区,呈小蜂窝状;Ⅲ型:实性肿块型,可表现为边界欠规则的稍低回声及近等回声肿块,内部回声欠均匀.超声造影表现为造影剂进入较少,且造影剂分布不均,呈低至中等度的回声增强. 结论 乳腺黏液癌超声图像及超声血流动力学具有特征性表现,并与病理学基础有关,两者结合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1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超卢声像图特征.结果 51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5种类型:I型:21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实性乳头状突起,5例探及点状血流信号.Ⅱ型:10例导管轻度扩张伴远端中断处实性结节,2例探及点状血流信号.Ⅲ型:7例囊实性混合结节型,6例在实性回声内显示点线状血流信号.Ⅳ型:6例单纯导管扩张型,其中1例在远端导管中断处见点状血流信号.Ⅴ型:7例实性肿块型,无导管扩张,4例可见点状、线状血流信号.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声像图表现有多种类型,应结合临床表现,根据病灶出现的部位及导管扩张等情况综合判断作出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在本院行乳腺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超声图像表现.结果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3种类型:囊性结节型、囊实性结节型及实性结节型.结论 高频超声可直观地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供情况,可作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1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可分为四型。Ⅰ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乳头状等回声;Ⅱ型:囊实混合性结节;Ⅲ型:实性肿块;Ⅲ型:单纯导管扩张。结论超声能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直接或间接声像特征,通过总结分析,诊断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超声表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超声表现特征,提高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本组病例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5型:Ⅰ型为导管扩张伴管腔内乳头状实性回声或实性回声充填(46.9%);Ⅱ型为囊实混合型团块(18.8%);Ⅲ型为局限性导管扩张,远端导管壁不规则或中断(18.8%);Ⅳ型为导管扩张伴远端中断处实性结节或团块回声(9.4%);Ⅴ型为腺体内低回声结节,无导管扩张(6.3%).32例中有23例的超声诊断与手术及病理相符,诊断符合率71.9%.结论:高频超声能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管扩张及瘤体情况,对Ⅰ、Ⅱ型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最高,Ⅳ型次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s)的MRI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46例病灶MRI特征,包括形态学特征和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 4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依据MRI表现分为5型:扩张导管伴导管内小结节型、实性结节/肿块型、囊实性肿块型、非肿块性异常强化型和隐匿型病灶。各型分别具有相应的MRI特征:在扩张的导管内或导管截断处见小结节;单发或多发的类圆形结节或肿块,边缘多不光整,长轴多与导管平行;囊性病灶伴囊内实性结节;以叶段样分布多见的非肿块性异常强化;单纯的导管扩张。40例行时间-信号(TIC)曲线分析的病灶中,32例病灶于2 min内达强化高峰(32/40),24例病灶曲线为平台型(24/40),16例为流出型(16/40)。结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表现差异较大,部分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可类似于恶性病灶而被高估。扩张导管伴导管内小结节、囊实性肿块是其MRI图像上非常典型的表现,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把握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多模态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弹性成像表现,其中18例行超声造影并观察其造影表现。结果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主要超声形态有肿块型、腺体型和导管型。其主要的超声表现为伴或不伴液性区的实性肿块、平行位、边缘不光整、后方回声增强或无改变,可伴导管扩张,内部血供较丰富,弹性成像较硬。造影表现为中高强度灌注,造影模式以快进快退为主,造影后肿块大小多数有增大。结论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综合多种超声检查手段,有利于对其进行正确的诊断和评估。  相似文献   

9.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对其中4例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探讨.结果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生于年轻女性.肿瘤体积较大,边界清晰,多数有包膜.病变呈囊实混合或呈实性肿块.少数病例可见较粗大钙化.肿瘤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但以胰头多见.4例造影病例于动脉相肿物边缘均可见包膜样环状等增强.其中3例动脉相肿瘤内部呈不均匀低增强伴无增强区,静脉相造影剂消退呈明显低增强;1例动脉相肿瘤内部无明显增强,病理示肿瘤组织绝大部分坏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其特征性的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超声造影能更准确地反映其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20 MHz与7.5 MHz高频超声在乳腺病变中的对比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对比运用20 MHz与7.5 MHz高频超声对乳腺病变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应用20 MHz与7.5 MHz的探头检查30例患者乳腺病变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状况.结果 20 MHz超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癌伴乳腺导管扩张、乳腺肿块内沙粒状钙化灶、肿块边界蟹足状改变及包膜样回声以及乳腺皮肤弥漫性或结节性病灶检出率高于7.5 MHz高频超声.结论 20 MHz超高频超声对乳腺内小病变的检查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癌伴乳腺导管扩张、乳腺肿块内沙粒状钙化灶的检查中具有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比分析超微血管显像(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和50例同期乳腺超声检查发现乳腺导管扩张(经病理诊断为非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SMI技术检查以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的影像学表现,并采用ROC曲线分析二者诊断价值差异。结果SMI技术检查微血管筑型:无血管52例,线型30例,树枝型13例,残根型5例;共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8例,非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2例;诊断灵敏度为84.00%,特异度为88.00%,准确率为86.00%。超声造影病灶回声无增强51例,均匀增强28例,区域增强16例,不均匀增强5例,共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9例,非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1例;诊断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90.00%,准确率为89.00%。SMI检出率(84.00%)低于超声造影(86.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779)。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提示Kappa=0.78,说明SMI技术和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具有一致性。SMI技术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0.860,95%CI:0.781~0.939;超声造影技术诊断AUC=0.890,95%CI:0.819~0.961;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价值相当(P>0.05)。结论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价值相当,但SMI技术诊断更便捷,且为无创检查,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良性乳头状病变的超声表现,评价超声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导管内良性乳头状病变的超声表现,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对照.结果 27例导管内良性乳头状病变中,3例超声提示导管扩张或无异常,其余24例按照声像图特征分为:导管内占位型、囊内占位型、囊实混和性占位-实质为主型、实质占位型.导管内良性乳头状病变典型的超声表现包括扩张导管内的实质回声、厚壁囊性肿块内的低回声实质突起以及境界清楚,存在壁样结构,周边或内部测及液性暗区的低回声占位.结论超声可以发现大多数导管内良性乳头状病变,是一种敏感的诊断方法.当病变表现为实质或实质为主型时,超声的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弹性成像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乳腺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5例,回顾分析其超声分型及声像图表现。结果手术证实45例53个病灶,26例为囊实结节型,17例为实性结节型,2例为单纯囊肿型。结论高频超声结合弹性成像技术不仅可直观地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供状态,而且可提供肿块与导管的间隔关系及病灶的硬度信息,可作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重要及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表现。结果:乳腺导管内乳状状瘤的高频声像图表现:导管扩张伴有实性突起的17例,表现为囊实性包块的3例,表现为低回声实质暗区的2例。2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诊断20例,占91%。结论: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无乳头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62例(73个病灶)经病理确诊的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图像,将病灶分为5型:I型:扩张导管伴结节,II型:囊实混合性结节,III型:实性结节,IV型:囊性结节,V型:单纯导管扩张。结果 73个病灶中,I型27个,II型11个,III型30个,IV型3个,V型2个,超声对各型的诊断与病理符合率分别为:88.9%、90.9%、40.0%、0、0。结论 无乳头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典型声像图是扩张导管伴结节和囊实性混合结节,通过探索声像图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彩超声像图表现。方法:采用10MHz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1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观察。结果: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1例,诊断符合率为73%。乳腺导管不规则扩张呈局限性内有中强回声团,迭加CDFI,仅2例有点状血流信号,1例有条状血流信号。结论:高频彩超可以显示扩张的导管及导管内瘤体的特征,CDFI检测肿块内多数无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7.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并和钼靶 X线造影结果作比较。结果 :3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高频彩超有异常发现者 2 9例 ,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2 2例 ,诊断符合率为 6 8.8% ;而 2 1例行钼靶检查者综合平片及导管造影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16例 ,诊断符合率为 76 .2 %。并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图像进行了分型。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彩超诊断符合率虽略低于 X线钼靶造影 ,但由于高频彩超多能显示该病直接或间接征像 ,且操作简便 ,无放射损伤 ,无痛苦 ,是诊断本病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团,形态规则,境界清晰,包膜完整,肿块位于胰头和胰颈部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主胰管扩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2例胰头部肿块内部可见少许静脉血流信号.病理示本组胰腺肿块为囊实性混合成分,但比例不同,可见假乳头结构.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能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7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管内乳头状瘤,有乳头溢血、溢液,扪及肿块的临床症状,术前均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探头直接在乳房表面作由乳头向四周的放射状扫查,发现扩张导管后在其内仔细查找病灶,观察其二维声像图和检测其彩色血流信号。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管内乳头状瘤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分别为62.0%、38.0%,明显优于钼靶摄影。声像图分为四种类型:无异常发现型(9例)、导管扩张伴肿瘤型(28例)、单纯导管扩张(15例)、单纯肿瘤型(18例),其中导管扩张伴肿瘤型的声像图最为典型。肿瘤的彩色血流检出率较低(5/70)。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特殊的临床症状、正确的检查方法和典型的声像图是超声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超声检查在浆细胞乳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25例,观察其临床特征、超声图像表现及分型。结果 25例经病理学确证的患者,经超声检出21例,诊断正确率84%,结合超声和病理结果,25例患者中导管扩张型3例(12%)、脓肿型5例(20%)、肿块型12例(48%)、囊实混合型5例(20%)。1例导管扩张型被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脓肿型误诊为急性细菌性乳腺炎,1例肿块型误诊为乳腺癌,1例囊实混合型误诊为乳腺囊性增生。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表现多样,并较易误诊。超声图像结合临床和病理分析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