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肺复苏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膜糖蛋白是血小板黏附到血管壁成分和血小板间相互作用的关键物质 ,其受体被激活与危重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DIC)有关〔1〕。心肺复苏 ( CPR)患者组织缺血、缺氧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严重 ,血流缓慢 ,致 DIC的危险性较大 ,是影响复苏成功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拟通过观察 CPR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 CD6 2 P、CD6 1以及血浆血栓素 A2( TXA2 )的代谢产物血栓素 B2 ( TXB2 )和前列环素的代谢产物 6酮前列腺素F1α( 6 keto PGF1α)的变化 ,旨在探讨CPR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变化。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科急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测定56例老年缺血性心衰患者血浆血栓素A2(TXA2)的代谢产物血栓素B2(TXB2)及前列腺素(PGI2)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1(Ⅲa)及血小板聚集率,并与43例非心衰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TXB2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keto-PGF1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62P、CD61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增加(P<0.01,P<0.01,P<0.01)。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呈相对激活状态,有利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及血栓前状态的形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的激活剂激活血小板形成的血小板微粒 (PMP)膜表达PAC 1、CD6 2p的差异。方法 抽取 10例健康人静脉血 ,以枸橼酸钠抗凝 ,离心得富血小板血浆 ,分别以不同浓度的ADP(5、10、2 0 μmol/L)、凝血酶 (0 .1、0 .5、1.0U/ml)、胶原 (5、10、2 0 μg/ml)作诱导剂 ,激活同一标本中的血小板 ,比较其PMP表达PAC 1和CD6 2p的情况。 结果 随着激活剂浓度的增加 ,CD6 2p PMP、PAC 1 PMP的百分率都逐渐增加 ,同一诱导剂各浓度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不同刺激强度的血小板诱导剂ADP、凝血酶、胶原 ,随浓度的增加 ,其诱导血小板所形成的CD6 2p PMP、PAC 1 PMP的百分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冰冻保存血小板新亚群及其新特性体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血小板冰冻保存后血小板新亚群的产生和其获得新特性的分子基础。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在不同条件下比较分析新鲜血小板和冰冻保存血小板膜表面功能分子表达变化差异。结果 根据表达和再表达CD6 2p能力不同可将冰冻血小板分为三个亚群 ,CD6 2 p再表达率为 5 1 .7%± 7.8% ;新鲜血小板只有一个明显的亚群 ,CD6 2 p再表达率为 98.3%± 0 .6 %。结合磷脂酰丝氨酸 (PS)、CD6 2 p和CD4 2b分子变化可将冰冻血小板分出新的亚群 ,其显著特征包括PS阳性和CD4 2b分子密度显著降低 ;而CD6 2p阴性亚群对钙离子的激活更为敏感。结论 血小板通过冰冻保存后 ,产生了新亚群。新亚群膜表面功能分子的变化及其表达能力改变可能与其体内存活率减低而即刻止血功能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保存对P—选择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浓缩血小板保存过程对血小板膜表面 P选择素 ( P- selectin)分子数及血浆 P-选择素 ( SP-selectin)的含量进行动态观察 ,并对不同性别供血者的血小板激活差异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一、浓缩血小板制备 采用富含血小板血浆( PRP)法 ,并将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按供血者性别进行了分组。所选择的男女供血者在年龄及浓缩血小板中的血小板计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浓缩血小板制备后于血小板保存箱内 2 2℃振荡保存 ,并分别于保存 0 ,1 ,3,5d后取样待检。二、血小板表面 P-选择素分子数测定 采用12 5I标记的单克隆抗体 SZ51 (苏州医学院血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短暂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 1、CD6 2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并探讨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 ,用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测定 2 0例TIA患者的CD6 1、CD6 2P的分子表达 ,包括进展及未进展为脑梗塞的病人 ,并依其是否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将其分两组 ,患者组内及患者与 18例健康成年人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TIA组血小板CD6 2P阳性表达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 <0 0 1;(2 )进展为脑血栓形成的患者与未进展为脑血栓形成的患者比较P <0 0 1;(3)TIA组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患者与未常规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相比P <0 0 1;(4)TIA组男性与女性血小板CD6 2P阳性表达率相比P >0 0 5。结论 血小板活化是短暂脑缺血发生的重要因素 ,且活化程度越高 ,越容易形成血栓 ,而CD6 1、CD6 2P能较好反映血小板活化 ,故可较早预测TIA并估计其演变趋势 ;同时 ,阿司匹林对CD6 1、CD6 2P表达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CD62p及血小板参数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血小板活化 (CD6 2p)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血球计数仪及血小板聚集仪分别对 89例CHD和 60名健康人的CD6 2p、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 )进行测定。结果 CHDCD6 2p、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 ,PAGM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血小板数 (PLT)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而血小板压积 (PCT)两组差异无显著性。CHD患者CD6 2p与PAGM、MPV均有正相关关系 ,而与PLT、PDW及PCT无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MI)CD6 2p、MPV明显高于心绞痛 (AP)组 (P <0 .0 0 1) ,而PLT明显降低 (P <0 .0 0 1)结论 检测CD6 2p、血小板四项参数及PAGM可较全面地反映不同类型的CHD患者的血小板形态、功能和活化状态 ,对疾病的预防、疗效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 (CD6 2p)、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 (CD6 3)与高血压分期、危险度分层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85例高血压患者及 2 9名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糖蛋白CD6 2 p、CD6 3的百分率 ,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内皮素。结果 高血压病组血小板CD6 2 p、CD6 3阳性的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0 .0 1) ,且随着高血压患者血压分期水平及危险度分层递增而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1)。血小板CD6 2p、CD6 3与血浆内皮素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4 1、0 .4 0 ,P均 <0 .0 5 )。结论 活化血小板标志物测定与高血压病分期、危险度分层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对于高血压恶化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采血小板经不同方法保存后膜糖蛋白 (glycoproteins ,GP)的变化。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 (flowcytometry ,FCM)对 17例机采血小板经 2种方法保存后测定血小板膜GPCD4 1a、CD4 1b、CD4 2a、CD6 2p和纤维蛋白原受体 (fibrinogenreceptor,PAC 1)。 结果  2 2°C保存后CD6 2 p的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 (meanflu orescenceintension ,MFI)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 ,由采集时的 10 .96 %± 5 .5 4 %和 31.98± 16 .33至保存后的第 6天增高到 91.31%± 7.79%和 79.80± 19.6 8;与当日比较P <0 .0 0 1。 - 80℃保存 3个月后的CD6 2p的表达率除与 2 2℃保存 1d时相同外 (P >0 .0 5 ) ,均低于 2 2℃保存 2~ 6d(P <0 .0 0 1) ;PAC 1的表达率于保存后1d开始增高 ,到保存第 3天又逐渐下降。CD4 1a无论是表达率还是MFI保存后均高于采集当天 (P <0 .0 0 1)。CD4 1b和CD4 2a保存后变化范围不大。结论  (1)血小板膜GP的表达率和MFI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PAC 1保存到第 3天后又逐渐下降 ,以CD6 2 p、PAC 1及CD4 1a变化为大 ;(2 )血小板加保护剂于 - 80℃保存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单采血小板制品的制备和保存期间,血小板被激活。在单采过程中出现的变化之一是血小板胞质表面的P-选择素(CD62p)表达的增加。这一新的抗原决定簇表现为使得血小板与WBCs的配基粘附。这说明血小板的激活与输血后血小板被清除有关。在本次体内研究中,分析输注浓缩血小板(PCs)后血小板与WBCs的粘附。研究设计及方法 用2种不同的细胞分离机制备双份单采血小板制品。一份保存1到2天,另一个保  相似文献   

11.
细胞免疫激活对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KIR) P58+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细胞免疫激活对P5 8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免疫激活与抑制的相互调节关系 ,为临床干细胞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用IL 2 ,膜抗原 (LP)和ConA分别或联合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 72小时 ,流式细胞术分析单个核细胞中总P5 8.1+ ,P5 8.2 + 细胞及CD3+ ,CD4 + ,CD8+ 和CD16 + CD5 6 + 细胞亚群中的P5 8.1+ 和P5 8.2 + 细胞比率变化。结果发现 ,IL 2 ,LP和ConA分别均可使CD3+ ,CD4 + ,CD8+ 和CD16 + CD5 6 +细胞比率增加 (P <0 .0 1) ,IL 2 ,LP和ConA联合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 72小时有协同刺激P5 8基因表达的作用 (P <0 .0 5 )。结论 :IL 2 ,LP和ConA均可在激活细胞免疫的同时刺激P5 8基因表达或P5 8.1+ 和P5 8.2 + 细胞增殖 ,表明P5 8基因的表达受免疫激活因子调控 ,存在激活诱导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血小板经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后膜糖蛋白的变化。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及CD41a、CD41b、CD42a、CD61、CD62 p、PAC 1单克隆抗体对 2 1份机采血小板前后的膜糖蛋白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 (meanfluores cenceintension ,MFI)进行检测。结果 血小板经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后 ,CD41a、CD41b、CD42a的阳性表达率和MFI、CD61的阳性表达率和CD62 p、PAC 1的MFI与采集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均为P >0 .0 5 ) ;CD6 2 p、PAC 1的阳性表达率增高 (均为P <0 .0 5 ) ,CD61的MFI降低 (P <0 .0 1)。结论 血小板经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后仍保存了膜糖蛋白的完整性 ,虽有一定比率的血小板活化 ,但MFI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
血液紫外线照射充氧对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液紫外线照射充氧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对 2 3份血液标本行紫外线照射充氧处理前、后分别采用显微镜目视计数法、血小板聚集仪及流式细胞仪进行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聚集率(PAGT)及血小板膜糖蛋白 (CD42a、CD61、CD62p)测定 ,并作配对比较。结果 血液紫外线照射充氧后 ,PLT、血小板最大聚率 (PAGM )及CD42a平均荧光强度 (MFI)明显低于紫外线照射充氧前 (P值分别 <0 .0 0 1、<0 .0 0 5、<0 .0 0 1) ;血小板 1min聚集率 (PAG1)、CD61和CD62p的平均荧光强度及CD62 p的阳性表达量明显高于紫外线照射充氧前 (P值分别 <0 .0 5、<0 .0 0 5、<0 .0 0 1、<0 .0 0 1) ;而CD42a、CD61的阳性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紫外线照射充氧对血液中的血小板有激活和功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病人血小板功能改变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同时测定 6 9例 2型糖尿病病人和 14例正常人 (K组 )血小板ADP聚集率和血小板表面颗粒膜蛋白 (CD6 2P和CD6 3)表达的变化 ,并根据 2 4h尿白蛋白排泄量将糖尿病病人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A组 )、微量白蛋白尿组 (B组 )和大量白蛋白尿组 (C组 )。结果 与K组比较 ,B组和C组血小板ADP百分率显著升高 ,P值分别小于 0 0 5和小于0 0 1;A组、B组和C组血小板表面CD6 2P和CD6 3表达阳性率均显著升高 ,以C组最高 ;血小板ADP聚集率与CD6 2P和CD6 3表达的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和活化功能显著增强 ,尤其在伴有白蛋白尿的病人中 ,并参与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二甲亚砜对血小板冻存中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二甲亚砜(DMSO)对血小板冻干保存中激活的抑制作用。以CD62p和PAC-1表达作为血小板的激活标志,CD62p和PAC-1再表达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作为评价血小板功能的指标。对血小板经离心、洗涤及海藻糖负载等顸处理过程中加与不加DMSO的实验组,分别进行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62p和PAC-1表达及再表达的流式细胞术(FCMs)分析,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测定,研究DMSO对血小板激活抑制作用的可逆性。结果显示,血小板经预处理后,不含DMSO组的CD62p和PAC-1表达率显著增高,分别达30.37%和15.01%;含DMSO的组,CD62p表达率为10.72%,PAC.1几乎不表达(0.11%),显著低于不含DMSO组(P〈0.01)。DMSO稀释后,血小板CD62p再表达为54.39%,显著低于对照组(71.69%)和高于不含DMSO组(35.98%)(P均〈0.01);PAC-1再表达率为49.28%,与对照组(54.48%)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不含DMSO组(P〈0.叭)。在含DMSO组,血小板用原血浆稀释后,血小板聚集功能恢复,对restocetin,thrombin和propylgallate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92.76%,91.24%和89.66%,与对照组和无DMSO组比无显著性差异,对ADP诱导的聚集率有34.33%,显著高于无DMSO组(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DMSO对体外处理所致的血小板膜表面CD62p和PAC-1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是可逆的,DMSO稀释后血小板仍具有CD62p和PAC.1表达能力和聚集反应功能,提示DMSO具有抑制激活损伤和低温保护的双重功能,这一生物学特性使DMSO在血小板的冻干保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腺苷对血小板体外激活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研究腺苷对血小板的体外激活抑制作用,为血小板冻干前处理过程筛选血小板功能保护剂提供依据.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血小板膜表面CD62P和PAC-1的表达,应用APACT-2聚集仪测定瑞斯托菌素(restocetin)、凝血酶(thrombin)、二磷酸腺苷(ADP)和没食子酸(propyl gallate)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研究结果表明,冻干预处理后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显著增加,腺苷浓度为0.75 mmoL/L时可抑制CD62P表达,且呈剂量效应;腺苷可抑制没食子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但对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抑制作用,腺苷浓度≥1.0 mmol/L对凝血酶诱导的聚集有显著抑制作用.因此,腺苷可抑制体外处理导致的血小板激活,对瑞斯托霉素和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反应无明显抑制.结论:腺苷可作为血小板体外激活抑制剂及冻干前处理的功能保护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高胆固醇血症 (HC)患者血小板CD62P及CD4 1表达及调脂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方法  2 0例HC患者口服普伐他汀 10~ 2 0mg/d ,疗程 8周 ,治疗前后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在体外研究中 ,于HC患者的血标本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普伐他汀 ,测定加药前后血小板CD62P及CD4 1表达的变化。结果 HC患者服用普伐他汀 4周和 8周后 ,CD62P平均荧光强度由治疗前的 31.8± 7.8分别降至2 7.2± 6 .9和 2 6 .8± 4.9;CD62P糖蛋白阳性血小板百分数由治疗前的 (31.3± 9.3) %分别降至 (2 6 .4±7 4) %和 (2 5 .3± 9.1) % ,P <0 .0 5。CD4 1由治疗前的 483.2± 2 6 3.9分别降至 348.1± 192 .4和 30 6 .8±12 8 0 ,P <0 .0 5。普伐他汀在体外对血小板CD62P及CD4 1的影响与与体内相似。血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 C)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普伐他汀能改善HC患者血小板功能及CD62P和CD4 表达 ,可能是其促进动脉粥样斑块消退的机制之一 ;体外实验结果提示 ,调脂药物对血小板存在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5种血小板聚集功能分析仪探讨研究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可靠方法与准确参数。方法利用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光比浊血小板聚集仪(LTA)实验,流式细胞仪(FC)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PAC-1(Fg、Ca~(2+)、GPⅡb/Ⅲa形成复合物的受体)、CD62p(P选择素)活化百分率检测实验,英诺华PL-11血小板分析仪实验,VerifyNow抗血小板治疗监测系统实验(VerifyNow)与血栓弹力图实验(TEG)同时检测对照组与单服用氯吡格雷组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1)对照组与患者组ADP%,ADP激活的PAC-1、CD62p受体活化百分率,MAR%,INHI%,TEG测得ADP诱导的MA(mm)值6个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SE、P2Y12受体的PRU,凝血酶诱导的MA(mm)值3个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DP%与(100-INHI)%,MAR%,ADP激活的CD62p、PAC-1受体活化百分率呈正相关(r分别是0.565、0.939、0.769和0.583,P0.05);与TEG测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值(%Agg)无相关性(r=0.127,P0.05)。结论 (1)氯吡格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2)LTA操作便捷、廉价、结果稳定,在医院普及率高,是临床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通过血栓弹力图(thmmbelastography,TEG)技术探讨血小板保存过程中功能的变化。随机选择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的单供者机采血小板12个单位并在(22±2)℃条件下振荡保存。分别在保存1、2、3、4、5天检测血栓弹力图参数,包括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α角(ANG)和最大振幅(MA),同时检测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低渗休克反应(HSR)水平、CD62p阳性率及凝血酶激活CD62p再表达率的变化,综合评价血小板保存过程中体外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平均血小板体积随保存时间延长而轻度增大,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P〈0.01);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p〈0.01);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水平在1-5天无明显变化(P〉0.05);R值随保存时间延长而明显延长(P〈0.01),K值无明显变化(P〉0.05),α角虽呈轻度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MA值在保存1-4天无显著变化,保存5天时仅有轻度下降(P〈0.05)。结论:虽然血小板随保存时间延长激活率明显升高,但反映血小板综合凝血功能的最大振幅(MA值)和HSR水平在整个保存期内并无显著变化,说明保存期末的血小板仍然具有良好的止血功能;血栓弹力图参数MA值可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用于血小板保存过程中的功能评价。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在制备和保存单采血小板浓缩物期间,血小板被激活,以及血小板细胞质表面的P-选择素(CD62P)表达增加,这种新的抗原决定基作为一种配基使血小板与白细胞结合。有人认为输血后血小板的激活与这种结合有关。在本体内实验中,研究输注后血小板浓缩物血小板同白细胞的结合。设计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