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促血管生成素2在常见恶性肿瘤中的早期筛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在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早期筛查及其临床应用。方法诊断但尚未经治疗肺癌53例,肝癌46例,肠癌50例作为实验组,良性疾病对照组47例,正常对照组8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中Ang-2,AFP,CEA,CA199的浓度水平,Ang-2用单克隆抗体微球免疫比浊法检测,AFP,CEA,CA199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分别计算其相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Ang-2在肺癌、肝癌、肠癌、良性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中敏感度分别为47.2%(25/53),19.6%(9/46),22.0%(11/50),12.8%(6/47)和6.3%(5/80),总特异度为91.3%(116/127)。Ang-2在肺癌中的敏感度较高,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O.01),Ang-2分别与CEA和CA199进行相关性分析(r=-0.114和r=-0.255),r绝对值小于0.30,与CEA诊断价值相当,可作为肺癌的独立肿瘤指标;在肝癌及肠癌中敏感度较低,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不宜单独作为恶性肿瘤早期筛查指标。肿瘤患者血清AFP,CEA,CA199全部阴性而Ang-2阳性者占7.4%,单一肿瘤指标阴性而Ang-2阳性者在8.0%~22.6%。结论Ang-2在肺癌中敏感度较高,可作为肺癌的独立肿瘤指标,联合检测Ang-2,AFP,CEA,CA199,有助于提高常见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肠癌)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的进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肿瘤生长依赖于新血管生成的理论假说由Folkman首次提出,后期研究显示肿瘤血管及淋巴管生成是影响其生物学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1]。微血管及淋巴管不仅为肿瘤细胞提供了充足养分并带走了代谢产物,也为其转移提供了通道,引起肿瘤细胞的迅速增殖和远处转移。如何能够有效抑制肿瘤微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向,因此,针对肿瘤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靶向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抑制促血管生成素基因表达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抑制促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表达后时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体外成瘤性和血管生成的影响,阐明Ang-2基因在肝癌血管生成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为研究抗血管生成疗法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携带Ang-2基因的肝癌细胞系SMMC7721,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将特异干扰性小RNA(siRNA)基因导入SMMC7721肝癌细胞系,并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用RT-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是否成功构建了抑制Ang-2基因表达的SMMC7721肝癌细胞系.将63只裸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转染和未转染siRNA基因的携带Ang-2基因SMMC7721肝癌细胞及不携带Ang-2基因SMMC7721肝癌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产生肿瘤结节,观察肿瘤的生长的速度并对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进行检测.结果:用RT-PCR方法从RNA水平以及用免疫荧光法从蛋白质水平均证实新构建的肝癌细胞系成功抑制了Ang-2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抑制了Ang-2基因后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5),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数量较未转染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Ang-2的表达增强了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体外成瘤性并促进了肿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抑制Ang-2的表达可以明显减弱这种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组织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8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10例癌旁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Tie2及CD34的表达,根据CD34染色结果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Tie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5%,58.75%,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血管生成素-2和Tie2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尿、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血管生成素-2和Tie2阳性表达组微血管密度均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血管生成素-2和Tie2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在母血、脐血血清中的水平和在胎盘组织上的表达与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剖宫产分娩足月FGR患儿的孕妇3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剖宫产分娩正常足月婴儿的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母血和脐血血清中Ang-2的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孕妇胎盘组织中Ang-2的表达。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母血血清中Ang-2的水平分别为(8.86±0.43)ng/mL、(19.31±0.25)ng/mL。实验组和对照组脐血血清中Ang-2的水平分别为(10.92±0.41)ng/mL、(22.28±0.23)ng/mL;实验组和对照组胎盘组织中Ang-2的表达分别为118.17±1.59、151.64±1.64。实验组母血和脐血血清中Ang-2的水平和胎盘组织中Ang-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实验组胎盘组织中Ang-2的表达与母血血清Ang-2水平呈正相关(r=0.93,P<0.01);实验组胎盘组织中Ang-2的表达与脐血血清Ang-2水平呈正相关(r=0.93,P<0.01);母血血清中Ang-2水平与脐血血清中Ang-2水平呈正相关(r=0.99,P<0.01)。结论:母血和脐血血清中Ang-2水平均降低和胎盘组织中Ang-2表达降低可能参与了FGR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肺癌患者血清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在肺癌患者中的筛查作用。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微球免疫比浊法检测Ang-2的浓度水平,计算并比较其相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肺癌患者中,Ang-2与癌胚抗原(CEA)及CA125阳性率均较高,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胎蛋白(AFP)对肺癌的检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Ang-2、CEA、CA125,有助于提高肺癌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2(Ang-2)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38例正常人群为参照,回顾性分析91例肺癌患者血清Ang-2水平,并将Ang-2分别与CA125、CA153、CA199、AFP、CEA或它们的组合及这些单项标记物或组合与Ang-2组合后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Ang-2均值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Ⅳ期与Ⅲ期,Ⅳ期与Ⅰ、Ⅱ期及Ⅲ期与Ⅰ、Ⅱ期间Ang-2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4,P<0.025;t=3.019,P<0.0025;t=1.794,P<0.05)。患者的单项标记物比较,以Ang-2阳性率最高。Ang-2/CEA/CA125联合检测阳性率较单项检测明显提高。结论 Ang-2在肺癌各期患者血清中均有较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转移、分期有关,对肺癌临床分期有参考价值;Ang-2/CA125/CEA组合检测项目少、经济实用且阳性率提高显著,在肺癌的辅助诊断中应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活血法中药对脑出血大鼠脑损伤区组织促血管生成素-1(Ang-1)及其受体〔为含免疫球蛋白样环和上皮生长因子样域酪氨酸激酶-2(Tie-2)〕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288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组、益气组和活血组各56只。采用型胶原酶诱导脑出血大鼠模型。相应灌服益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全方及其益气组分、活血组分药物(剂量均为临床70 kg成人用量的3倍)。各组于术后1、2、4、7、14、21和28 d各取8只大鼠,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ng-1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计数阳性血管作为观察指标。结果:HE染色显示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各时间点未见血肿及局部明显病理学改变,而益气活血组微血管段多于活血组、益气组和模型组。免疫组化研究显示正常组及假手术组不同时间点Ang-1和Tie-2表达均未见明显变化;模型组、益气组、活血组及益气活血组脑出血后1 d即有Ang-1和Tie-2表达,模型组与益气组至21 d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活血组及益气活血组表达高峰时间提前至14 d,至21 d仍维持一定的表达水平。结论:在脑出血微血管系统重建过程中,益气活血法可能通过强化血肿周围Ang-1和受体Tie-2的表达,进而促进脑出血损伤区血管新生的作用,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及30例正常对照组内膜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结果:在位内膜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异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组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的不同月经周期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血管生成素-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聂改红  邢军  高霞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3825-3827
目的:通过检测子痈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Ang-2)的水平及胎盘组织中Ang-2的表达,探讨Ang-2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子痫前期患者52例,并随机选择正常晚期妊娠妇女20例为对照组.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母体外周血中Ang-2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Ang-2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外周血中Ang-2的水平为(7.01±1.41)ng/mL,子痫前期孕妇的水平为(3.52±1.16)ng/mL.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胎盘组织表达强度与血清水平呈正相关(r=0.701,P<0.01).结论:Ang-2在子痫前期组孕妇的外周血水平及胎盘组织表达降低,可能与子痫前期的病因有关.  相似文献   

11.
Tie2是一种新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它与其配体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上特异性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Ang/Tie2是调节血管生成的一条重要通路,与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血管生成都存在相关,本文对Ang/Tie2的结构、功能、与炎症、损伤、肿瘤的关系等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肿瘤的转移和复发与肿瘤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肿瘤新生血管的发生机制以及相关的抗肿瘤治疗策略已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何胜利等研究表明,Tie2/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体系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Ang是一种分泌型的生长因子家族,该家族主要由4种因子组成,其中Ang-1、Ang-2和它们共同的受体Tie2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Murdoch等研究发现,浸润肿瘤组织中的单核细胞对肿瘤的转移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些单核细胞中存在一个表达Tie2的特殊亚群,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对PTC诊断及其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确诊的PTC患者86例(未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病例41例和已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病例4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Max Vis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血透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把接受促血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的16例血透患者与不接受EPO治疗的9例血透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治疗,对照组则给予钙通道阻滞剂或加用”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前及6个月后分别测定EPO浓度及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应用ACEI组Hb及血清EPO浓度明显下降。结论:ACEI可导致血透患者EPO浓度及Hb水平的下降,影响EPO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肌肉血管瘤血管畸形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磷酸化的促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肌肉血管瘤标本39例、正常颅面部皮下组织标本10例,采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MP-9、磷酸化的Tie2的表达。结果:MMP-9、磷酸化的Tie2在肌肉血管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远高于在正常皮下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表达的强度在不同病程、瘤体大小、部位及浸润程度的病例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MP-9、磷酸化的Tie2可能参与肌肉血管瘤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血管生成素-2和生存素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癌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是增殖失控、分化异常,并具有侵袭转移能力,其发生的分子基础是多种基因突变,长期、多阶段、多步骤的积累过程,包括细胞原癌基因的活化、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遗传不稳定状态等,并可涉及不同染色体上多部位基因的改变,最终导致正常细胞转变成癌细胞。目前认为肿瘤浸润、侵袭是肿瘤转移的前提,新生血管形成则为局部肿瘤细胞提供物质代谢窗口,从而促进转移的发生。因此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揭示这些基因的变化,不仅可以阐明胃癌的癌变机制,而且还可以利用这些基因变化进行胃癌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素1是血管形成过程中始动并且使之持续的重要因子,研究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促血管生成素1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与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在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大鼠脐静脉内皮细胞内单独或联合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素1后,划痕实验和MTT检测对细胞迁移与增殖的影响,观察内皮细胞形态、活性、迁移能力。结果与结论:划痕实验显示单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用时,与空白对照组细胞迁移无明显差异,单独促血管生成素1作用时,不仅不能增加细胞的迁移作用,反较空白对照组有所减弱,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促血管生成素1联合作用时,细胞迁移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强;MTT实验结果表明:单纯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或促血管生成素1,均不能起到有效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促血管生成素1可有效促进增殖。结果可见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促血管生成素1联合应用时,才能有效促内皮细胞迁移与增殖,发挥促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素1是血管形成过程中始动并且使之持续的重要因子,研究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促血管生成素1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与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在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大鼠脐静脉内皮细胞内单独或联合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素1后,划痕实验和MTT检测对细胞迁移与增殖的影响,观察内皮细胞形态、活性、迁移能力.结果与结论:划痕实验显示单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用时,与空白对照组细胞迁移无明显差异,单独促血管生成素1作用时,不仅不能增加细胞的迁移作用,反较空白对照组有所减弱,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促血管生成素1联合作用时,细胞迁移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强;MTT实验结果表明:单纯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或促血管生成素1,均不能起到有效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促血管生成素1可有效促进增殖.结果可见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促血管生成素1联合应用时,才能有效促内皮细胞迁移与增殖,发挥促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s,Angs)/Tie系统作为血管特定的配体/受体系统控制内皮细胞的存活和血管成熟。研究Angs/Tie系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血管信号系统作为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治疗靶点的作用机制。本文将对Angs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作一综述。Angs配体和Tie受体的结构及表达一、Ang-1、Ang-2的结构和表达Angs家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鉴定出,其为血管  相似文献   

20.
新生血管的生成在肿瘤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活跃程度与肿瘤的浸润、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的血管生成素-2(angiopoetin-2 Ang-2)是一种分泌型的血管生成因子,参与血管生成及成熟,是其他血管生长因子诱导新生血管生成的枢纽。目前Ang-2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Ang-2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显示Ang-2与乳腺癌、肝细胞癌、直肠癌、胰腺癌、膀胱上皮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存在一定的相关[1,2],表明对恶性肿瘤有一定辅助诊断作用。有关Ang-2在直肠癌切除术后随访者血清中变化的价值依国内文献检索结果相关报道甚少,对此作者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