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本院住院的长期卧床患者178例按照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两组,每组各89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的下降,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状态功能上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显著地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让长期卧床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增加,每天活动度增加,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减轻家庭负担和提高个人尊严。  相似文献   

2.
王玉梅 《大家健康》2016,(12):237-238
目的:分析长期卧床骨折患者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1015年6月于该院救治的60例长期卧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依从性评分量表(GSAN)评估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依据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评分分为观察组(GSAN≥5分)及对照组(GSAN<5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及患者卧床时间、肌力、是否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等具体病情来分析长期卧床骨折患者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52.64±4.78)岁、卧床时间(22.41±3.75)d 较对照组(43.82±4.56)岁、(13.58±4.51)d显著较高(P<0.05),护理依从性评分(3.81±1.09)分较对照组(6.73±1.15)分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肌力、文化程度、骨折部位情况较对照组显著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卧床时间长、神经/脊髓损伤、肌力、文化程度及骨折部位等因素均会对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风林 《中外医疗》2011,30(32):131-131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2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优秀对照组生活质量(P〈0.05)。结论早期开展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关节挛缩畸形、关节脱位、肌肉萎缩的发生率。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预后的良好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骨关节损伤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方法对60例骨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常规骨科治疗护理,治疗组还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功能位、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关节被动活动、按摩、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助力训练、抗阻训练),在康复护理前、护理结束后用通用量角器对关节进行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康复护理结束后关节活动范围治疗组优8例、良17例、可4例、差8例,对照组优4例、良12例、可10例、差4例,两组康复护理前后关节活动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促进骨折后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压疮进行预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于该院治疗后长期卧床的患者90例做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n =45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n =4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应用于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长期卧床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对压疮的预防意义重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刘兰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20-492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四肢骨折术后废用性肌萎缩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4例四肢骨折术后需长期外固定的患者分别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与骨科常规护理(对照组),观察2组骨折患者发生废用性肌萎缩的情况。结果经过早期合理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均完全康复恢复工作,而对照组有5例出现了肌肉萎缩影响正常生活,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需要长期外固定的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是促进患者快速完全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肠外科老年患者空肠输注肠内营养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胃肠外科老年患者169例,所有入选者均给予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治疗,根据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干预组(n=84)和对照组(n=8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ALB(35.32±4.52)g/L、PA(249.67±54.79)mg/L、TFN(3.08±0.59)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47.6±11.8)h、排便时间(82.6±15.7)h、肠内营养时间(7.6±2.1)d、并发症发生率(1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对实行空肠输注肠内营养胃肠外科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营养干预效果.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郑洁 《伤残医学杂志》2014,(17):165-165
目的:探讨普外科长期卧床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与护理。方法:2011年9月~2013年11月选择在普外科长期卧床的病人78例,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了对症干预。结果:78例患者在卧床期间发生并发症22例,发生率28.2%。其中褥疮8例,便秘6例,尿失禁4例,肺炎2例,肌肉萎缩1例,静脉血栓1例。所有并发症患者经过干预后都明显好转后出院。结论:普外科长期卧床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为褥疮与便秘等,要积极进行对症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白倩  赵玲霞  李瑞华 《西部医学》2012,24(2):405-406
目的探讨正确及时的康复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07年2月~2010年11月收治的26例(31膝)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干预,针对性地做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制定科学性、多元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患肢肌肉萎缩的预防、肌力的恢复、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患肢负重、平衡自理能力以及功能独立能力的训练。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无感染,皮瓣无坏死,3个月平均活动度(100°±10°),6个月平均活动度(110°±10°),HSS评分标准:优10个关节,良15个关节,可5个关节,差1个关节,优良率达80%。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及时行康复护理干预,能使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不仅改善了患者独立行走的能力,也提高了生活质量,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长期卧床患者褥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收集收治的40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发生褥疮(褥疮组)的临床资料,按照1∶2比例在同期住院未发生褥疮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为对照(对照组),调查褥疮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褥疮组患者中≥8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营养不良、卧床时间>1年、每日协助翻身次数≤6次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7.50%、40.00%、45.00%、57.50%、35.00%,对照组分别为18.75%、13.75%、21.25%、31.25%、13.7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结论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年龄大、合并有糖尿病及营养不良、卧床时间长、每日协助翻身次数少是引发褥疮的危险因素,应从改善营养、增加翻身次数等方面采取相关护理对策以减少褥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比较常规护理加气压治疗与单一传统方法在预防老年脑卒中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96例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98例),两组基础治疗和护理相同。干预组加用气压治疗仪预防,比较两组疗效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4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占4.08%),对照组出现19例(占19.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可有效预防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姚焱 《吉林医学》2011,32(13):2675-2676
目的:探讨神经科长期卧床患者排便异常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神经科长期卧床且排便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腹部按摩、穴位推拿及排便训练等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36/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按摩、推拿可调节气血,鼓舞脾胃正气,有利于长期卧床患者排便异常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李晓飞  罗霏 《中国医药导报》2012,(33):141-142,145
目的研究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6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专业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89.28%)优于对照组(57.1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肌力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肌力恢复。  相似文献   

14.
樊林 《中国医学创新》2013,(32):139-140
目的:探究手法按摩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08-2012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中风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只对患者进行手法按摩等基本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手法按摩等康复期治疗的同时,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1.32±3.54)分,而对照组为(45.27±6.79)分,而且经随访观察组抑郁发生率为23.53%,而对照组为52.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风恢复期的患者来说,进行手法按摩并结合心理干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抑郁的发病率,提高恢复期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120例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SAS和SDS量表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护理干预后,只有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治疗费用的降低,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截瘫伤残军人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4例住院截瘫伤残军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f预后SAS和SDS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7.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截瘫伤残军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拟定的系统化体质干预护理方案对痰湿体质脑卒中患者的疗效、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拟定的系统化体质干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时间为1年。统计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体质量表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痊愈率、复发率变化。结果:治疗前与治疗4个月时,体质积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个月、12个月时,体质积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在临床痊愈率的提高、复发率的降低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系统化体质干预护理方案对痰湿体质脑卒中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干预,可使患者的体质偏颇状况改善,气血阴阳平和,脏腑功能协调,进而提高远期预防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变化情况、睡眠障碍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 P〈0.05);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PSQI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6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排尿顺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尿困难和尿潴留例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原因排在首位的是麻醉因素,其次是伤口疼痛和导尿管因素。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或避免下肢骨折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呼敏 《医学综述》2014,(24):4570-457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低位直肠癌造瘘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1例低位直肠癌造瘘手术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恢复正常心理、正常护理造口以及成形及规律排便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低位直肠癌造瘘手术患者的焦虑心理,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恢复生活能力,交际能力及自身价值,应得到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