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椎动脉颅内段与颅外段盗血频谱差异性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彩色双功能超声(TCCS)检查,分别记录2种检查的盗血频谱分级并进行对比分析,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TCCS检出颅内段Ⅰ级盗血8例(20%,8/41),Ⅱ级盗血23例(56%,23/41),Ⅲ级盗血10例(24%,10/41);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颅外段无盗血3例(7%,3/41),Ⅰ级盗血12例(29%,12/41),Ⅱ级盗血17例(42%,17/41),Ⅲ级盗血9例(22%,9/41)。共有14例患者椎动脉颅内与颅外段盗血程度不同,其中12例经血管造影明确盗血途径,10例颅内段盗血程度高于颅外段者盗血途径为最常见的对侧椎动脉→同侧椎动脉,2例颅内段盗血程度低于颅外段者盗血途径为同侧枕动脉→同侧椎动脉。另外27例盗血程度相同者,5例Ⅰ级及7例Ⅲ级盗血者颅内、外段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9±18.7)cm/s vs(32.3±18.9)cm/s,t=0.034,P〉0.05;(-69.3±20.7)cm/s vs(-68.8±20.3)cm/s,t=0.046,P〉0.05];15例Ⅱ级盗血者颅内、外段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分别为(-47.3±19.3)cm/s、(-32.6±18.4)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6,P〈0.05)。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患者椎动脉颅内段与颅外段盗血频谱存在差异者其原因与盗血路径有关,评定锁骨下动脉盗血程度时,多数患者椎动脉颅内段多普勒频谱较颅外段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锁骨下动脉窃血征(SSS)时椎动脉血流频谱形态变化进行分型,并探讨这些频谱类型与SSS分级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使用彩色超声仪观察锁骨下动脉窃征患者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的血流频谱形态、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及其出现的时相,同时与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56例SSS患者的椎动脉血流频谱形态变化大致可分为7种类型,这些类型与DSA证实的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程度以及椎动脉反流情况相关.结论 SSS时椎动脉血流频谱的7种变化类型与常用的SSS分级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可在SSS分级诊断时加以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椎动脉反流程度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的声像图资料,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患侧椎动脉反流程度与同侧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根据椎动脉的不同反流程度可以预测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动脉多普勒频谱形态改变与锁骨下动脉(Sub-A)近段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119例确诊为Sub-A近段狭窄/闭塞患者,分析其椎动脉频谱形态与Sub-A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组比较;同时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对侧Sub-A狭窄情况,分析其对窃血的影响.结果 (1) Sub-A轻度狭窄组的窃...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锁骨下动脉盗血椎动脉颅内、外段频谱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探讨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血管超声检查并经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锁骨下动脉中度(50%~69%)及以上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213例,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TCD)或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检测并记录椎动脉颅外段(V2段)和颅内段(V4段)的血流频谱形态,按照锁骨下动脉盗血程度经典3期分型(Ⅰ期隐匿型、Ⅱ期部分型和Ⅲ期完全型)对颅内外椎动脉血流频谱进行比较,并对相同盗血程度的颅内、外段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测值进行比较。 结果213例锁骨下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或闭塞病变患者中颅内、外段椎动脉盗血程度相同者190例(89.2%,190/213),其中Ⅰ期盗血者52例(27.4%,52/190),Ⅱ期盗血者82例(43.2%,82/190),Ⅲ期盗血者56例(29.5%,56/190)。(2)进一步分析盗血程度相同的190例患者椎动脉颅内外段血流速度的差异性发现,无论Ⅱ期盗血者或Ⅲ期盗血者颅内段PSV和EDV测值均大于颅外段(P均<0.05),Ⅱ期盗血颅内段PSV和EDV测值均明显大于颅外段[PSV:(-44.0±23.1) cm/s vs (-32.9±21.1) cm/s,P=0.000;EDV:(20.1±10.9) cm/s vs (15.4±10.3) cm/s,P=0.005];Ⅲ期盗血颅内段PSV和EDV大于颅外段[PSV:(-81.7±30.0) cm/s vs (-68.2±47.6) cm/s,P=0.035;EDV:(-13.9±11.1)cm/s vs (-9.4±7.0) cm/s,P=0.05],而Ⅰ期盗血者颅内段和颅外段的流速测值并无明显差异[ PSV:(51.7±14.7) cm/s vs (49.9±14.3) cm/s,P=0.445;EDV:(22.4±7.2 )cm/s vs (19.8±6.1) cm/s,P=0.660 ]。(3)无论颅内段或颅外段,Ⅱ型盗血患者临床症状的发生率(颅内段30.2%,29/96,颅外段30.8,28/91)均高于Ⅰ型和Ⅲ型盗血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颅内段χ2=1.106,P=0.575;颅外段χ2=1.106,P=0.602)。颅内外盗血程度不一致患者临床症状的发生率高于颅内外盗血程度一致的患者[39.1%,9/23>25.8%,49/190)。 结论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时,椎动脉血流频谱反映的颅内外段盗血程度基本一致,但在Ⅱ期和Ⅲ期盗血时颅内盗血程度明显高于颅外。Ⅱ期盗血患者临床症状的发生率相对高于Ⅰ期和Ⅲ期盗血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椎动脉血流频谱特征及血流速度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将50例确诊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按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分析患者椎动脉血流频谱特征及收缩期血流速度,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①椎动脉Ⅰ度窃血多普勒频谱主要表现为收缩中晚期流速下降;椎动脉Ⅱ度窃血主要表现为收缩期血流反向;椎动脉Ⅲ度窃血主要表现为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均反向。②与轻中度狭窄组比较,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组及闭塞组患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减低,且以闭塞组更为明显;与轻中度狭窄组比较,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组及闭塞组健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增加。结论患侧椎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及收缩期峰值流速可以间接反应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根据椎动脉多普勒频谱形态变化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声像资料.结果:42例中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3例,严重狭窄21例.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椎动脉多普勒频谱形态变化具有特征性,有助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以上狭窄者同侧椎动脉无盗血频谱现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椎动脉无盗血现象的锁骨下动脉重度以上狭窄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在1周内行DSA(或CTA)检查证实。结果锁骨下动脉重度以上狭窄无同侧椎动脉盗血者合并同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者4例,双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合并一侧或双侧颈内动脉重度以上狭窄者6例,一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同侧椎动脉闭塞者3例,一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对侧椎动脉开口及一侧颈总动脉重度狭窄者2例,头臂动脉闭塞合并对侧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者1例。结论锁骨下动脉重度以上狭窄如合并多支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者,或合并同侧椎动脉起源异常者可无椎动脉盗血现象,此时不能以盗血的有无来判定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椎动脉(vA)狭窄性病变对锁骨下动脉(SA)重度狭窄盗血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检查诊断为单侧SA重度狭窄(70%~99%)患者148例,其中VA重度狭窄(70%~99%)组53例,非VA重度狭窄组95例;同侧VA重度狭窄组23例,对侧VA重度狭窄组30例。根据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VA椎间隙段血流频谱形态确定SA盗血类型。采用χ2检验比较VA重度狭窄组与非VA重度狭窄组、同侧VA重度狭窄组与对侧VA重度狭窄组单侧SA重度狭窄患者SA盗血类型差异。结果VA重度狭窄组单侧SA重度狭窄患者SA盗血类型表现为隐匿型50.9%(27/53),部分型47.2%(25/53),完全型1.9%(1/53);非VA重度狭窄组单侧SA重度狭窄患者SA盗血类型表现为部分型73.7%(70/95),完全型26.3%(25/95)。VA重度狭窄组与非VA重度狭窄组单侧SA重度狭窄患者SA盗血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79,P=0.000)。同侧vA重度狭窄组与对侧VA重度狭窄组单侧SA重度狭窄患者SA盗血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2,P=0.676)。VA重度狭窄组单侧SA重度狭窄患者同侧VA血流频谱异常,以隐匿型伴血流速度降低及低阻力为特征性改变。结论VA起始段重度狭窄可能导致SA盗血程度降低。VA重度狭窄病变是SA盗血程度与SA狭窄程度不一致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患者的窃血类型。 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和(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筛查,并经CT血管造影( 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锁骨下动脉狭窄(≥50%)或闭塞的患者共503例。根据椎动脉血流频谱特征将锁骨下动脉窃血(SAS)分为Ⅰ型(隐匿型)、Ⅱ型(部分型)和Ⅲ型(完全型);根据锁骨下动脉与椎动脉病变程度将503例患者分为50%≤锁骨下动脉狭窄<70%组254例,锁骨下动脉狭窄≥70%组249例,50%≤椎动脉狭窄<70%组391例,椎动脉狭窄≥70%及全程纤细组112例。分析不同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及合并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患者SAS分型的差异性。 结果503例患者SAS分型中,Ⅰ型最多,占50.3%(253/503)、Ⅱ型占18.9%(95/503)、Ⅲ型占26.0%(131/503)、无SAS患者4.8%(24/503)。50%≤锁骨下动脉狭窄<70%组与锁骨下动脉狭窄≥70%组间SA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50%≤锁骨下动脉狭窄<70%组以Ⅰ型居多(230/254,90.6%),锁骨下动脉狭窄≥70%组以Ⅲ型居多(131/249,52.6%)。50%≤锁骨下动脉狭窄<70%组内,50%≤椎动脉狭窄<70%与椎动脉狭窄≥70%及全程纤细患者SAS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4),2组均以Ⅰ型SAS居多(91.9% vs 84.1%)。锁骨下动脉狭窄≥70%组内,50%≤椎动脉狭窄<70%组与椎动脉狭窄≥70%及全程纤细组的SA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50%≤椎动脉狭窄<70%组中Ⅲ型SAS占比较椎动脉狭窄≥70%及全程纤细组高(63.0% vs 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0%≤椎动脉狭窄<70%组中Ⅰ型SAS占比较椎动脉狭窄≥70%及全程纤细组低(2.2% vs 2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合并椎动脉狭窄≥70%及全程纤细,可使锁骨下动脉狭窄≥70%患者的SAS分型程度减低,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不同程度的椎动脉狭窄患者可能存在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与SAS分型程度的不一致性,应在临床超声检查评估中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椎动脉(VA)颅外段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血运重建成功性的评估价值。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因症状性颅外段VA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行单纯VA内膜切除术(VAE)或VAE并支架植入(VAE+Stent)复合再通术治疗的患者共27例。采用CDFI检测并比较术前、术后VA内径和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的差异,分析单纯VAE与VAE+Sent两种术式再通率的差异。 结果(1)27例患者经CDF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VA起始段重度狭窄者11例(40.7%),闭塞16例(59.3%),其中单纯行VAE患者55.6%(15/27),行VAE+Stent患者44.4%(12/27)。单纯VAE组VA狭窄患者占60.0%(9/15),VA闭塞患者占40.0%(6/15),而VAE+Stent组VA狭窄患者占16.7%(2/12),VA闭塞患者占83.3%(10/1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5,P=0.023)。(2)27例患者血流重建再通率为96.3%(26/27)。VAE+Stent组患者再通率为91.7%(11/12),相对高于单纯VAE组患者再通率73.3%(11/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5,P=0.223)。VA狭窄组患者再通率为72.7%(8/11),相对低于VA闭塞组患者再通率87.5%(14/16),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943,P=0.332)。单纯VAE组再通患者VA狭窄者占63.6%(7/11),VA闭塞者占36.4%(4/11),而VAE+Stent组再通患者VA狭窄者占9.1%(1/11),VA闭塞者占90.9%(10/1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1,P=0.008)。(3)VA狭窄组患者术后VA起始段内径较术前增加[(3.2±0.5)mm vs (0.9±0.16)mm],PSV、EDV均较术前降低[(136±54)cm/s vs (350±91)cm/s,(36±18)cm/s vs (111±44)c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27,P<0.001;t=6.373,P<0.001;t=4.866,P=0.001);VA闭塞组患者术后VA起始段内径为(3.5±0.8)mm,PSV为(120±83)cm/s,EDV为(36±29)cm/s,均恢复正常。 结论CDFI可以客观评估单纯VAE或VAE+Stent对于VA狭窄闭塞性病变血运重建术的成功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颈动脉、颅内外段椎动脉、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的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的状况。结果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和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且两种原因在年龄组成、性别分布、好发部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侧血供的代偿主要来自对侧的椎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大多数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儿先天性颅外段椎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2.5~14岁头痛、头晕及晕厥病史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椎动脉走行、管壁形态,测量椎动脉内径、中间段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RS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等。结果超声检查发现82例患儿中38例患儿为先天性椎动脉异常,占47.5%。其中12例为椎动脉发育不对称,15例为椎动脉椎间孔处扭曲,双侧椎动脉发育不对称伴发椎动脉扭曲5例,6例为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结论超声检查可较准确地显示小儿颅外段异常椎动脉的形态,评价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先天忡小儿椎动脉异常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超声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超声在锁骨下动脉(SCA)及椎动脉(VA)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观察32例患者SCA、VA支架术后狭窄血管处支架位置、支架内及远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支架内有无血栓及再狭窄等情况,判断其疗效。结果支架置入术后超声示狭窄处血管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宽,PSV、RI减低,100%狭窄改善,无一例≥50%的再狭窄发生。结论超声是评价SCA、VA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疗效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