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亚欣  谢雁鸣  张寅  陈岑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5):2877-2882
运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医疗数据,解析真实世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恶性肿瘤临床应用特征,为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借鉴。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电子医疗数据大型集成数据仓库,对来自全国范围22家大型三甲医院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恶性肿瘤的2 550例患者电子医疗数据进行提取,对一般特征、诊断特征、品种用药剂量与疗程特征信息、品种联合用药特征、出院转归特征等进行基于频数与百分比的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恶性肿瘤的患者平均年龄62.3岁;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由心血管科、肿瘤科、消化内科入院;基于出院转归判定的总有效率47.15%;单次用药剂量以10~20 m L居多;疗程以4~7 d为主;常见联用药物包括地塞米松、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托烷司琼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甲氧氯普胺片等。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恶性肿瘤的人群特征明确,符合食管恶性肿瘤疾病的一般规律;其真实世界治疗食管恶性肿瘤临床用药剂量、疗程范围基本符合品种说明书相关界定;临床联合用药类型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2.
郜明月  谢雁鸣  张寅  陈岑  庄严 《中草药》2018,49(13):3143-3147
基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医疗数据,分析真实世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适应症(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特征,为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提取全国范围22家大型三甲医院44 588例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适应症患者电子医疗数据,对一般信息、西医诊断、用药剂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出院转归等特征,进行基于频数与率的描述性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适应症人群平均年龄57.30岁;男性多于女性;以肿瘤科、门诊入院为主,入院病情多为一般;西医诊断常见肺、肝、胃、结肠、乳腺等恶性肿瘤;单次用药剂量10~20 mL;疗程4~7 d最为多见;临床常联用药物包括抗肿瘤化疗药、免疫调节药、抗生素类药、糖皮质激素类药、5-羟色胺(5-HT)受体阻断药等。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不同系统、不同病情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其适应症人群特征明确,符合恶性肿瘤疾病一般规律;其真实世界用药剂量、疗程范围基本符合品种说明书相关界定,联合用药类型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电子医疗数据,解析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淋巴恶性肿瘤真实世界临床用药人群特征,为其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提取3 674例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淋巴恶性肿瘤患者电子医疗数据,对其一般信息、诊断信息、用药信息进行基于频数与率的描述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4.95岁;男性多于女性;主要来源科室为肿瘤科、血液科;基于出院转归判定的住院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6.15%;单次用药剂量以10-20 mL居多;疗程以4-14天为主;联用西药常见品种包括地塞米松、托烷司琼注射液、甲氧氯普胺片、胸腺肽注射液、环磷酰胺注射液等;联用西药常见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化疗药、免疫调节药、糖皮质激素药、抗生素类药等。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淋巴恶性肿瘤真实世界临床用药剂量、疗程基本符合说明书界定,用药人群特征符合品种定位及淋巴恶性肿瘤疾病规律;基于出院转归判定的住院患者临床疗效较为确切;联合用药类型广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析真实世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直肠恶性肿瘤应用特征,为品种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大型集成数据仓库,提取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直肠恶性肿瘤患者电子医疗数据,描述性分析患者一般特征、诊断特征、品种使用特征、联合用药特征。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9.27岁;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由普通外科、肿瘤科入院;单次用药剂量以10~20 m L居多;疗程以4~7 d为主;常见联用药物包括托烷司琼注射液、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注射液、亚叶酸钙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等;联合用药药理作用以抗肿瘤化疗药、免疫调节药、5-HT受体阻断药、抗生素类药、叶酸拮抗剂等为主。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直肠恶性肿瘤的品种用药剂量疗程基本符合说明书规定,联合用药类型广泛用药人群特征符合疾病规律;基于出院转归判定的临床疗效相对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析真实世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恶性肿瘤临床应用特征,为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电子医疗数据大型集成数据仓库,提取全国范围内22家大型三甲医院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恶性肿瘤的11,203例患者电子医疗数据,对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联合用药等特征信息进行基于频数与率的描述性分析。结果: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集中在45~65岁;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由肿瘤科、心血管科入院;总有效率58.80%;单次用药剂量以10~20 m L居多;疗程以4~7 d、8~14 d为主;临床常见联用药物包括地塞米松、托烷司琼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甲氧氯普胺片、参芪扶正注射液等。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恶性肿瘤的人群特征明确,符合肺恶性肿瘤疾病的一般规律;其临床用药剂量、疗程范围基本符合品种说明书相关界定,联合用药类型广泛且符合相关临床指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解析真实世界中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人群特征、诊断特征、用药特征,为复方苦参注射液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范围内39家大型三甲中医医院及综合性医院信息系统电子医疗数据构建的大型集成数据仓库,提取2003年8月-2014年12月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卵巢恶性肿瘤的电子医疗数据。采用SAS9.3统计软件,对人口学信息、诊断信息、医嘱用药信息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2家医院数据,涉及1510例患者,平均年龄(54.93±12.75)岁。入院科室以妇产科和肿瘤科为最多,入院方式以门诊入院最为常见。单次用药剂量为(14.53±4.24)m L,疗程为(6.62±5.49)d。联用西药主要为抗肿瘤化疗药、免疫调节药、保肝药、H1受体拮抗药、电解质平衡调节药。联用中药主要为清热解毒剂、回阳救逆剂、益气扶正剂、理气剂、止血剂。基于出院转归判定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7.8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卵巢恶性肿瘤的人群特征明确,其真实世界临床用药剂量、疗程范围基本符合品种说明书相关界定,临床联合用药类型广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恶性肿瘤腹腔积液的临床应用特征,为临床合理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大型集成数据仓库,提取全国范围三级甲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的恶性肿瘤腹腔积液患者电子医疗数据。对纳入数据一般特征、诊断特征、品种用药剂量与疗程特征、品种联合用药特征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数据涉及22家医院、1147例患者,以男性为主,平均年龄61.45岁,一般以门诊收入肿瘤科、消化内科进行住院治疗。药物单次及日用量一般为10~19 m L,平均用药疗程为13.94 d。常见联用西药类型为利尿药、抗生素类药、抗肿瘤化疗药、营养支持药、免疫调节药等。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的恶性肿瘤腹腔积液患者特征符合该病患病人群固有特点,品种用药剂量、疗程基本符合说明书规定,联合用药特征符合恶性肿瘤腹腔积液的常规治疗方案特点。  相似文献   

8.
尹业辉  谢雁鸣  张寅  陈岑  庄严 《中医杂志》2018,(11):921-926
目的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真实世界临床应用特征。方法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集成数据仓库,提取2002年8月至2014年12月全国22家三级甲等医院49 597例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患者的电子医疗数据,对患者入院信息、临床诊断及用药情况、联合用药、出院转归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真实世界用药患者年龄主要在46~65岁之间(50.84%),住院天数集中在15~28天(27.93%),使用科室前3位的分别为肿瘤科、消化内科、心血管科。广泛用于肺恶性肿瘤(24.29%)、肝恶性肿瘤(11.66%)、胃恶性肿瘤(9.23%)的临床治疗;单次用药剂量、每日用药剂量均以10~20 ml、20~30 ml为主,用药疗程以4~14天为主。常与地塞米松、托烷司琼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联合使用,合并用药个数以10种左右最为常见。共有1994例患者出院转归为死亡,死亡原因前3位的疾病为肺部感染、电解质代谢紊乱、肺恶性肿瘤。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主要适应症为恶性肿瘤,真实世界用药人群以中老年患者居多,符合适应症人群疾病的一般规律;用药剂量、疗程基本符合说明书规定,临床联合用药广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提取真实世界2550例食管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电子医疗数据,挖掘复方苦参注射液真实世界治疗食管恶性肿瘤的联合用药特征规律,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电子医疗数据集成仓库为数据来源,对全国范围的22家三甲医院主要入院诊断为食管恶性肿瘤,并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患者提取其电子医疗数据,基于频数统计与关联规则数据挖掘、解析联合用药特征。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恶性肿瘤常与抗生素类药、抗肿瘤化疗药、免疫调节药、糖皮质激素药、营养支持药、质子泵抑制剂等联用,其联用药物关联规则组合呈现出特定规律,联合用药特征符合食管恶性肿瘤相关诊疗指南。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恶性肿瘤临床联用药物广泛,联用中西药物组合规律基本符合相关临床指南。基于对真实世界临床用药特征的解析,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侧重于降低化疗副作用、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为其治疗食管恶性肿瘤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寅  谢雁鸣  李彦楠  张长  陈岑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5):2900-2904
该研究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电子医疗数据,解析真实世界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为品种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借鉴。通过提取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住院患者电子医疗数据,分析西药联合用药频数分布特点,应用Apriori算法分析联合用药关联性。最终纳入研究49 597例符合要求患者,复方苦参注射液与5-HT受体阻断药、保肝药、抗生素类药、抗肿瘤化疗药、免疫调节药、糖皮质激素药、镇痛药、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联合应用较为常见。结果证实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用药分布特征及关联组合均呈现特定规律,符合品种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定位,相关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索真实世界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用药特征,针对其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联用中西药物药理作用关联规律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治法模式的探索及后续深入分析提供参考借鉴。对来自22家医院诊断为恶性肿瘤且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44 588例患者电子医疗数据进行提取,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所记载的联用中西药物药理特征进行基于电子医疗数据的真实世界回顾分析。研究结果解析了复方苦参注射液与中西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肿瘤的真实世界临床规律,为临床治疗思路的拓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并为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借鉴。鉴于该研究结果不具有强关联性及因果关系推断性,相关结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2.
黎元元  程豪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8):3551-3554
该文旨在分析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细辛)真实世界中治疗脑梗死的人群特征及合并用药情况。通过选择全国20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使用灯盏细辛且主要诊断为脑梗死的2 484例患者用药信息,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脑梗死合并疾病、灯盏细辛常用合并用药。结果显示患者男性多于女性(1.63:1);年龄>46的中老年人为多,疗程7~14 d占大多数,脑梗死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常见合并用药可分为7类:抗血小板治疗药(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降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桂哌齐特)、脑保护剂类药物(吡拉西坦)、改善脑循环药物(前列地尔)、其他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疏血通注射液、血栓通),合并基础疾病的治疗药物: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硝酸异山梨酯等;患者临床治愈率和好转率达到97.60%。下一步还需要结合临床实际,开展该组合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真实世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用药特征,提取全国19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患者的基本信息、中西医诊断信息、医嘱信息、实验室检查信息,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真实世界中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用药及联合用药特征。符合纳入标准的8 316例患者的联合用药中,共包含523种西药和148种中药。联合用药频次最高的单个西药是阿司匹林1 908例(22.94%),单个中药是疏血通注射液771例(9.27%);2种中药是仙灵骨葆胶囊+鹿瓜多肽(规则支持度是2.55%),2种西药是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关联规则度为10.15%);常与抗生素类、活血化瘀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上常与抗血小板药和活血化瘀药联合应用,有助于增强抗血小板聚集和活血化瘀作用;常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注意联合应用时的配伍禁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前提下二者联合用药达到药效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真实世界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用药特征。提取全国19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的基本信息、中西医诊断信息、医嘱信息、实验室检查信息,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真实世界中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用药特征。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784例患者的联合用药中,共包含411种西药和110种中药。联合用药频次最高的单个西药是阿司匹林515例(65.69%),单个中药是银杏叶提取物121例(15.43%),2种西药是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关联规则度为10.15%),3种西药是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关联支持度为5.56%),常与抗生素类、活血化瘀剂药物联合应用。结果表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时临床上常与抗血小板药和活血化瘀药联合应用,有助于增强抗血小板聚集和活血化瘀作用,应注意药物联合应用时的配伍禁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前提下联合用药达到药效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解析真实世界中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人群特征、诊断特征、中西医用药特征,为乳腺癌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02年2月至2015年5月全国60家三级甲等医 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出院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用药信息,采用SAS9.3统计软件,对人口学信息、诊断信息、医嘱用药信息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39798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0.93者,平均年龄)岁;多以门诊入院,入院病情以“一般”为主;合并疾病主要为高血压,骨肿瘤,联用西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治疗并发症、缓解放化疗不良反应为主;中医辨证以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肝气淤滞证,脾气亏虚证型最为常见,临床清热解毒剂、益气扶正剂,活血化瘀剂应用较多。结论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联用药物广泛,临床治疗基本符合临床指南。  相似文献   

16.
基于HIS真实世界的参麦注射液临床实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王连心  谢雁鸣  杨薇  唐浩  杨虎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10-2713
目的:基于"HIS"真实世界研究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实际情况。方法:对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HIS"中使用参麦注射液的患者信息进行分析,涵盖年龄、性别、职业、入院病情、住院天数、中西医诊断、用药剂量、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等多项指标。结果:患者年龄以46~65岁之间为最多,住院天数以15~28 d居多,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是使用参麦注射液患者较常见的疾病,约97.55%的医嘱记录符合说明书给药途径,并分析出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肿瘤、休克、冠心病等联合用药。结论:参麦注射液是临床应用较多且适应症较广的一种中药注射剂,基于"HIS"得出的研究结果客观真实,为前瞻性研究及临床实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杏雪@舒血宁在真实世界中的用药特征,该研究采用多中心、大样本、注册登记的设计方法,于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全国27家医疗机构中,观察使用舒血宁并诊断为脑梗死住院患者,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信息、诊断信息、用药信息。共纳入9 473例脑梗死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合并有冠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短暂性大脑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天数多数在14 d以内;使用剂量主要是8~20 m L;0.9%生理盐水,5%葡萄糖注射液是主要溶媒;常用的合并用药是奥扎格雷钠注射剂、疏血通注射剂、前列地尔注射剂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药,以及胞二磷胆碱注射剂、依达拉奉注射剂、奥拉西坦注射剂等脑保护剂。以上结果说明,临床上舒血宁用药特征中,除溶媒外,基本遵照说明书使用;合并用药以抗血小板药物为主,对于老年人,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酌情选择合并使用的各类抗凝药物,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