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n=60)和显微镜组(n=60),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显微镜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显微镜组比较,内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肺部感染率低,预后良好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快速清除血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术中超声引导神经内镜手术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血肿伴铸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间脑室血肿伴铸型的患者60例,根据脑室血肿伴铸型的类型分为三型,采取分层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n=30)采取传统的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实验组(n=30)则采取术中超声引导神经内镜下脑室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术后24小时GCS评分、术后6月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引流管带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同时降低死亡率(P0.05);实验组术区再出血、分流依赖性脑积水、颅内感染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术中超声引导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血肿伴铸型是安全、有效的,该治疗方案优于脑室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镜下和传统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或联合神经内镜引导下脑室腹腔分流术(EVPS)与传统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手术治疗299例脑积水患者,其中神经内镜组(98例)患者行神经内镜下ETV或联合EVPS(20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仅行ETV,78例行ETV联合EVPS),传统分流组(201例)患者行传统分流术(196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行脑室心房分流术),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传统分流组比较,神经内镜组远期疗效好、堵管发生率低、置管位置准确率高、置管次数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治疗不同原因脑积水是有益的手术方法,具有远期疗效好、堵管发生率低、置管位置准确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内镜下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10月前瞻性收集脑室出血铸型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镜组(n=20)和显微镜组(n=20)。内镜组在内镜下手术清除脑室血肿,显微镜组在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脑室血肿。比较两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GCS时评分、术后6个月Barthel评分。结果 内镜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出院时GCS评分、术后6个月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显微镜组(P<0.05),而引流管带管时间明显少于显微镜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显微镜下手术相比,内镜下手术清除脑室内血肿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同期手术治疗的64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显微镜下经鼻蝶切除34例,神经内镜下切除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全切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神经内镜组与显微镜组的手术时间(P=0.001)、术中出血量(P=0.032)、术后住院时间(P=0.027)、肿瘤全切率(P=0.0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43)、脑脊液鼻漏发生率(P=0.03)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较显微镜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肿瘤全切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脑脊液鼻漏发生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符合标准的梗阻性脑积水3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组采用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脑室-腹腔分流术相比,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颅内压监测下脑室-腰大池序贯引流与显微开颅手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84例重度脑室出血病人,分为引流组(n=46)和开颅组(n=38),分别采用颅内压监测下脑室-腰大池序贯引流与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引流组脑积水、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8.70%、17.39%和10.87%,开颅组则分别为26.32%、39.47%和28.95%,引流组均低于开颅组(χ~2分别为0.652、5.103及4.410,P均0.05,脑积水观察时限为术后6个月,其他并发症观察时限为术后1个月),引流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为71.74%,开颅组为47.39%,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182,P0.05),两组术后72h脑室血肿清除情况(Z=-0.385,P0.05)、病死率(χ~2=0.005,P0.05)及颅内再出血(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0.05)、颅内感染(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0.05)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压监测下脑室-腰大池序贯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效果不劣于开颅手术组,而并发症少于开颅手术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血肿及三脑室底造瘘在脑室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06-2017-06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治的脑室出血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镜组和钻孔组,观察对比2组术后8 h CT的Graeb评分、注射尿激酶次数、拔管时间、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术后脑积水率、术后6个月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的状况(mRS),分析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血肿及三脑室底造瘘在脑室出血中的治疗效果。结果内镜组术后8 h Graeb评分(4.060 6±1.390 6)分,钻孔组(9.5±1.634 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注药次数(1.39±1.029)次,钻孔组(6.43±1.85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拔管时间(2.52±0.795)d,钻孔组(5.5±1.1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镜组发生颅内感染1例(3.03%),钻孔组5例(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出现脑积水1例(3.03%),钻孔组6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mRS评分优于钻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室血肿+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室出血能够快速清除脑室血肿,减少尿激酶脑室内注射次数、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术后颅内感染及脑积水的发生,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与传统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n=39)和开颅组(n=50)。两组病人术前采用3D-Slicer软件计算血肿体积,内镜组病人采用3D-Slicer软件规划手术路径,内镜下清除血肿。开颅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与开颅组比较,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血肿清除率升高,术后1周GCS评分升高,住院时间缩短,术后6个月GOS评分升高,肺部感染率低(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程度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梗阻性脑积水经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疗效。方法 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将33例经ETV治疗的先天性梗阻性脑积水患儿根据手术年龄段分为ETV≤6月组(n=17)与ETV>6月组(n=16),随访术后6个月并进行神经发育评测(采用Gesell儿童智力发育诊断量表,包括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适应能力、语言功能及个人一社会行为)。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疗效与术后神经发育状态。结果 ETV≤6月组与ETV>6月组术后神经发育预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TV≤6月组患儿在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适应能力,语言功能及个人-社会行为方面均不如于ETV>6组患儿(23.00±3.62vs.48.81±6.81;25.94±3.07 vs.55.56±8.40;15.00±3.06 vs.40.94±6.69;20.00±3.06 vs.45.81±6.81;21.12±3.22 vs.45.88±7.22);ETV≤6组患儿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17例(100%)(DQ值﹤40),而ETV>6月组患儿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1例(6.25%)。结论出生6个月以内行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成功率低,术后神经发育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显微手术夹闭复杂颈内动脉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复杂颈内动脉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22例病人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夹闭(内镜组),30例病人采用单纯显微手术夹闭(显微镜组)。比较2组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远期mRS评分。结果内镜组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显微镜组低(P 0.05),两者远期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夹闭复杂颈内动脉动脉瘤,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梗阻性脑积水经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疗效。方法 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将33例经ETV治疗的先天性梗阻性脑积水患儿根据手术年龄段分为ETV≤6月组(n=17)与ETV6月组(n=16),随访术后6个月并进行神经发育评测(采用Gesell儿童智力发育诊断量表,包括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适应能力、语言功能及个人一社会行为)。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疗效与术后神经发育状态。结果 ETV≤6月组与ETV6月组术后神经发育预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TV≤6月组患儿在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适应能力,语言功能及个人-社会行为方面均不如于ETV6组患儿(23.00±3.62vs.48.81±6.81;25.94±3.07 vs.55.56±8.40;15.00±3.06 vs.40.94±6.69;20.00±3.06 vs.45.81±6.81;21.12±3.22 vs.45.88±7.22);ETV≤6组患儿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17例(100%)(DQ值﹤40),而ETV6月组患儿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1例(6.25%)。结论出生6个月以内行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成功率低,术后神经发育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颅内血肿的清除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收集104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52,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对照组(n=52,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的一般情况、颅内压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及预后良好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ICU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脑水肿显著减小,血肿清除率显著提高,且术后7 d颅内压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NIHSS、ADL评分显著降低,预后良好率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 0.05)。结论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微创高效,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室出血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重症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采用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伴腰池脑脊液外引流治疗;对照组33例均采用脑室穿刺外引流术伴腰池脑脊液外引流治疗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死亡率、脑积水等情况及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GOS评分4或5分)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伴腰池脑脊液外引流治疗能有效降低重症高血压脑室出血的死亡率、脑积水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额入路显微镜下清除原发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9年10月至2019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成人原发性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额入路组及脑室外引流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Graeb评分、术后24h内血肿清除率、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颅内感染率、晚期脑积水发生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预后评分等方面差异。结果纳入患者52例,经额入路者15例,脑室外引流者3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Graeb评分、术后感染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置管时间、晚期脑积水发生率及预后等方面,经额入路组明显优于脑室外引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脑室外引流术相比,小骨窗经额入路显微镜下清除原发性重型脑室出血能有效提高疗效、降低远期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内镜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术与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2例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神经内镜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34例(内镜组),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28例(引流组)。结果 与引流组相比,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明显提高(P<0.05),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二次置管引流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12周脑积水发生率、术后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可迅速有效清除脑室内血肿,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神经内镜下手术26例(内镜组),显微镜下手术35例(显微镜组)。结果 与显微镜组相比,内镜组手术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是两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 d GCS评分、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神经内镜下手术较显微镜下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但两种手术方法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梯度减压微创手术在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n=45)为2008-10-2010-12收治的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治疗组(n=42)为2011-10-2014-02收治的同型患者,采取神经内镜引导下微创梯度减压术。观察2组围手术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24h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24h后GCS评分、3个月后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微创梯度减压术对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同期行脑室-腹腔或脑室-心房分流术对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4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颅骨缺损修补术同期行脑室-腹腔或脑室-心房分流术,对照组术后3个月内行脑室-腹腔或脑室-心房分流术,3个月后行颅骨缺损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脑积水症状改善情况、随访3个月后预后情况、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脑积水症状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且术后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的良好率(59.38%)明显高于对照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6.25%(2/32)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P0.05)。结论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颅骨修补术同期行分流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预后好,疗效确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垂体瘤患者97例并随访1a,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n=51,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和显微镜组(n=46,行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切除和复发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临床疗效优于显微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肿瘤全切率高,复发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疗效满意,是外科治疗垂体瘤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