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2,32(8):992-992
李时珍,字东璧,晚号濒湖,公元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生于蕲州东门外瓦硝坝,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出生在一个清寒的民间医生世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有名气的医生,家庭环境对他日后的医学成就起了积极的影响。李时珍在二十四五岁时,开始正式行医。他们父子经常去看病的  相似文献   

2.
作者将《濒湖脉学》症脉顺逆凶吉 ,按原著章段各症脉 ,以歌诀的形式 ,将其症名编为题首 ,依次简略阐述。为初学者临床应用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3.
作者将《濒湖脉学》症脉顺逆凶吉,按原著章段各症脉,以歌诀的形式,将其症名编为题首,依次简略阐述。为初学者临床应用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4.
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生于1518年,卒于1593年,湖北蕲州人。家世业医,祖父是位铃医,其父李言闻也是位有名的民间医生。李时珍幼年体弱多病,14岁补诸生(考取秀才)17岁至23岁间又曾三试于乡(考取举人),均遭落榜,  相似文献   

5.
结合《濒湖脉学》进行脉诊教学的方法和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勇  张良芝 《光明中医》2009,24(1):165-166
<濒湖脉学>以歌诀体裁编写,它语言简明,比喻生动,论脉简要而不失全面,易于诵记,是一部较好的启蒙性脉学专著.结合<濒湖脉学>进行脉诊的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们的思路,增强了大家对浮脉的感性认识,教学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提高脉诊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时珍对脉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时珍是我国十六世纪伟大医学家,在医学、药物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同时他在中医诊断脉学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他所著<濒湖脉学><脉诀考证>是论述脉学的专著,在该专著中他详细论述了相似脉辨别要点,纠正了以往某些脉学中的谬误,他所论述的脉学理论由博返约,简明切用,在理论知识上和临床经验上对中医脉学有深刻影响和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李丛 《江西中医药》2007,38(2):79-80
《濒湖脉学》一卷,为明代李时珍所撰.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璧,晚年号濒湖山人,明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是我国十六世纪伟大的医药学家,被称为"医中之圣".本书是他的脉学研究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8.
梁秀文  原芳 《光明中医》2009,24(2):202-203
《濒湖脉学》的平脉观认为:平脉是以有胃、有神、有根为基础,并与气候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与体质的生理特征相一致的脉象。  相似文献   

9.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之所以被称为中医临床温病学的奠基之作,与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脉诊技术有着很大的关系。无论是对温病的定义,还是在辨证论治、预后判断过程中,脉象信息起着其他诊法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温病条辨》的学习与研究,偏重于证和方的内容较多,对其脉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却显得少了一些。目前中医临床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医师脉诊能力低下而造成的,误诊误治的结果必然导致临床疗效的下降。学习与研究《温病条辨》是提高中医脉诊水平的重要环节。中医脉诊的现代研究将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之所以被称为中医临床温病学的奠基之作,与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脉诊技术有着很大的关系。无论是对温病的定义,还是在辨证论治、预后判断过程中,脉象信息起着其他诊法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温病条辨》的学习与研究,偏重于证和方的内容较多,对其脉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却显得少了一些。目前中医临床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医师脉诊能力低下而造成的,误诊误治的结果必然导致临床疗效的下降。学习与研究《温病条辨》是提高中医脉诊水平的重要环节。中医脉诊的现代研究将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12.
王贤的脉学专著《脉贯》共九卷,以脉诊为核心,兼及望闻问三诊,体现了四诊合参、脉诊为要的学术思想。本书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辨证继承历代医家的脉学理论精华,在吸收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对脉学和脉诊有所阐发和创新,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脉学著作。  相似文献   

13.
1《内经》是一部伟大的古典生理学巨著生理学是研究活机体的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这一点与《内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生理学对人和动物在各种自然环境中或人工模拟的环境中,整体或其某一部分的生理活动如何通过自身内部的调节,从而使机体与环境变化相适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脉经》与仲景脉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杂病论》全书各篇中均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为题,把脉和病、证、治列为同等重要的地位;还有《平脉法》、《辨脉法》两个脉学的专篇。但《伤寒杂病论》曾遭散佚,目前只能见到经后人整理的书本,根据这些书本统计,《伤寒杂病论》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条文涉及到脉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脉学是祖国医学的精髓,中医传统脉学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这期间,西晋王叔和所撰《脉经》将脉象明确总结为二十四脉,后至明代李时珍所撰《濒湖脉学》增至二十七脉,《诊家正眼》增疾脉而为二十八脉,为临床及教学中最为常用。随着现代脉学的发展,当代医家在对传统的二十八脉赋予现代临床意义的基础上,增加脉象,引入"脉晕点""心理脉象""脉象要素"等适用于现代临床的全新脉象种类。了解脉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能够指导脉学的学习,从而与时俱进地提高脉诊技能,为进一步创造性地发展祖国脉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张景岳的察神、知独、求真的诊脉理论。诊脉贵在察神,不在察形。一为脉体之神,有力中不失和缓,柔软中不失有力;二为有是脉的机理之神,掌握二者方是察神之关键。知独者,主张从部位之独以常度变;了解脏腑之独又不致被部位所束缚,而脉体之独又是与部位、脏腑相参应的,从而提出了“上下来去至止”“三侯之法”。求真是景岳对脉诊精义的又一发挥,强调以去伪存真,求得真谛为目的。三者既相互联系、互为依赖,又各具深刻含义,对临床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将辨脉寓于辨证之中,提高脉诊在临床诊疗的作用,王叔和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补充扩展仲景脉学思想,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①诊脉部位,独取寸口;②寸口分候,脏腑对应;③规定脉象,分门别类;④脉象主病,一一对应;⑤妇儿脉象,脉法大成,最终使独具特色的中医脉诊雏形初定.  相似文献   

18.
刘文强  滕晶 《光明中医》2014,29(1):18-19
《黄帝内经》是古籍医学集大成者,其中阐述了大量的脉学理论,这些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准确的把握其中的脉学理论对提高自己的脉学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脉学相关文献的研究,重点总结了其中的脉学理论,以期能为脉学学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20.
中医脉学"源”与"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 脉法起源脉诊创始者已无从查考 ,一般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至今天下言脉者 ,由扁鹊也[1] ”为据 ,认为脉诊起源于公元前 5世纪左右扁鹊 (秦越人 )时代。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指出 :“所以贵扁鹊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 ,贵其息脉血 ,知病之所从生也。[2 ] ”西汉·桓宽编著《盐铁论·轻重》也提到 :“扁鹊抚息脉而知疾所由生。[3] ”提示最迟在西汉时 ,扁鹊已被公认为驰名天下的脉诊代表人物。扁鹊之后善诊脉者 ,首推西汉初仓公淳于意 (公元前 2世纪左右 )。仓公脉学源于其师公乘阳庆所“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