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议"治湿热痹从少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痹证有寒热之分,但受<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而为痹"的影响,世人多以风寒湿论痹,从湿热论痹者少.但也有些医家认识到热邪或湿热邪气在痹证中的致病作用,如张子和<儒门事亲>中强调:"痹病以热为源,风寒为兼,三气合而为痹";清代吴鞠通也认为痹证中"寒湿固有,热湿尤多",其病因为"湿聚热蒸,蕴于经络".  相似文献   

2.
吴鞠通论治湿热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的记载始见于《内经》 ,其论痹的专篇《素问·痹论》对痹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类型、演变规律都有阐述。《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已有了如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治痹的专方。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痹证论》除了对风痹、湿痹、寒痹加以论述外 ,还对热痹的因、症、治作了概括 ;清代尤在泾《金匮翼·热痹》专论热痹 :“热痹者 ,闭热于内也 ,……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感风寒湿邪客气 ,热为寒郁 ,气不得通 ,久之寒亦化热。”清代温病学说兴起 ,对热痹的认识亦随之加深 ,特别是湿热病理论和证治的系统化 ,湿热痹作为湿热病的一类病…  相似文献   

3.
痹证的论治     
痹是闭阻不通的意思,痹证是指风、寒、湿、热四种邪气汇集侵入人体,阻塞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者伸屈不利和关节肿大。叶天士提出“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起灰滞之色,面目萎黄,湿热为痹。”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对本病之病因,病机及分型治疗讨论。  相似文献   

4.
罗长应 《吉林医学》2009,30(21):2682-2682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证”范畴,分行痹、痛痹、着痹、热痹。主要是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后,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为痹证。笔者于1998年-2008年针对8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采取电针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痹证是由于风、寒、湿三气乘虚内袭 ,邪气侵袭人体流注经络致气血凝滞 ,久而成痹。风胜者为行痹 ,其临床表现 :关节、肌肉疼痛 ,游走不定 ,遇寒痛增 ;湿胜者为痛痹 ,其表现 :肢体困重 ,肌肤麻木不仁、肿胀、邪留经络 ;郁而化热者为热痹 ,其表现 :关节红肿、灼热疼痛 ,常兼身热。中医治疗须进行辩证施治 ,护理方面则要辩证施护 ,并且要注意八纲辩证 ,分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按不同病证进行辩证施护 ,给予适当的处置 ,治疗痹证除注意全身症状外 ,更要注意局部的改变。临床上每个病证的表现不单纯…  相似文献   

6.
段富津教授从事临床50载,在治疗痹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证把本病分为风寒湿痹、湿热痹、虚痹、顽痹等。段老认为治疗痹证常祛邪以治湿为要;通络乃治痹之常;痹久当扶正祛邪。文章精选段富津教授治疗痹证病案4例略加分析,旨为临床治疗同类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痹证的病因是由于机体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痹阻经络,肌肉筋骨之间,引起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风湿热治疗方法以银花防已汤加减.  相似文献   

8.
风湿病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仲不利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痹证”临床有风寒湿痹与热痹的不同,风寒湿痹以关节疼痛为主,但局部无红肿灼热之象,其中以关节酸痛游走不定为行痹。  相似文献   

9.
朱旭阳 《黑龙江医学》2010,34(11):865-866
痹,即痹阻不通。痹证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和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临床主要表现的病症。痹证的分类,按病因可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风湿热痹等。从病理特点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包括西医学的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该病以病程长,迁延难愈,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了解痹证的发病机制和治则治法,对临床遣方用药和提高疗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经络痹阻所致。近年来我们将其分为寒湿阻络型、湿热阻络型、肝肾亏损兼痰湿瘀阻型三型,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注射方法治疗,收到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受万友生先生《寒温统一论》的影响,根据大肠癌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以三焦理论为指导,结合八纲辨证进行证型分类,以吴鞠通《温病条辨》的方药为遣方用药的主体,探讨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思路与方法,在更好掌握疾病发展脉络的前提下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辛凉解表法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凉解表法是温病大师叶天士和吴鞠通介导的治疗肺卫表证的法则。主张上焦温病初起,邪热在肺,尚未化火,宜用辛凉轻透之品,不主张用苦寒药物。后世医家对此有争议。本文人为辛凉解表法应具有辛凉发散、清热解毒和清热泻炎的内涵,并提出了辛凉与寒凉(苦寒)药给 用治疗外感风热表卫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吴鞠通作为温病学派的大家之一,在其代表作《温病条辨》中,不仅擅长应用经方,化裁经方,而且也擅长应用温热药物治疗疾病。同时《温病条辨》在理论上弥补和完善了《伤寒论》中的许多不足之处,可以说吴鞠通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仲景学说。  相似文献   

14.
《温病条辨》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代表著作,其中蕴含着"认证施治"的独特思想。强调证的客观性,以证为中心,充分发挥医者的积极性去认识证,这也许是中医几千年来传承的临床思维。继承和发扬吴氏"认证施治"的思想,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化和临床疗效的提高。而且,对培养中医高级人才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温病条辨》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代表著作,其中蕴含着"认证施治"的独特思想。强调证的客观性,以证为中心,充分发挥医者的积极性去认识证,这也许是中医几千年来传承的临床思维。继承和发扬吴氏"认证施治"的思想,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化和临床疗效的提高。而且,对培养中医高级人才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温病条辨》银翘散类方剂适应证的病机和方剂结构,分别从《温病条辨》首方应为银翘散、银翘散创制分析、《温病条辨》银翘散加减进退等方面分析其特点,对其加减化裁,可以兼顾气分、营分和血分,以期开拓医学思路,把握临床辨证规律。  相似文献   

17.
燥证,是以津液减少、甚至枯涸为主要病机,以肌肤、毛窍等干涩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较为常见。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吴鞠通对燥证的论治各具特色,现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制方用药等方面探析二者之异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温病条辨》药物整理研究,探讨吴鞠通治疗湿温类温病的用药配伍规律,发现吴氏治疗湿温病,重视就近祛邪的同时治疗以中焦脾胃为主,注重祛邪的同时又注重顾护人体的真阴真阳。通过对方药的分析,为临床湿病的辨治提供一定参考,但对于方药的具体应用指征尚需进一步从症状与药物的对应关系进行挖掘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对疳疾的论治文短义深,所提治疳九妙法蕴藏着深奥的学术思想。本文从脾胃学说、升降出入学说、营卫学说等方面进行了阐发,以期能发掘其学术渊薮,指导学术研究及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0.
宣肺利湿法是治疗湿邪为患的一个重要方法,因肺主一身之气,主通调水道,肺气调则一身之化通达,气化则湿邪自化。本文着重对吴鞠通应用宣肺化湿法进行总结与分析,分析其在三仁汤、宣痹汤、银翘马勃散、千金苇茎汤加滑石杏仁汤、小半夏加茯苓再加厚朴杏仁汤、三香汤、新加香薷饮、宣清导浊汤等方中对宣肺化湿法的应用,其中,杏仁为宣肺化湿之要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