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掌握荣县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探讨控制对策. [方法]利用全国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对2007年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折. [结果]2007年全县共发生麻疹病例114例,其中有暴发疫情4起,34例,占全县麻疹病例数29.8%,暴发点集中在4所小学校.所有病例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的30例,占26.32%;无免疫史的49例,占42.98%;免疫史不详的35例,占30.7%. [结论]高质量的MV初免,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暴发的主要措施,同时有待调整对<8个月婴儿与成牟组无免疫力人群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孝感市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为今后的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孝感市2005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68例,确诊263例,麻疹发病率为5.2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份,占全年发病数的71.48%(188/263)。发病主要以散在流行为主,暴发病例占全市总病例数的13.69%,主要发生在小学。发病年龄在3岁以下的占60.46%。在所有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2.43%,无免疫史占38.02%,免疫史不详占39.55%。结论该市麻疹流行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和流动人口的MV常规免疫工作未落实。应在加强MV常规免疫的同时,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同时完善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郑州市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麻疹流行规律,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疑似病例血清进行麻疹抗体(1gM)检测,对确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月~4月为麻疹的高发季节,占全年总病例的77.62%;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8月龄-2岁年龄组,占50.70%;麻疹疫苗(MV)预防接种史不详病例占15.73%,无免疫史的占74.13%,有免疫史的占10.14%;286例麻疹病例中,184例属于流动人口,102例属于非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麻疹病例的预防接种史、发病年龄构成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麻疹发病与MV实际接种率不高和免疫失败有关,其中流动人口是MV预防接种工作的薄弱环节。今后应进一步加强MV的初免和复种工作,改进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服务方式,在切实提高MV及时接种率和免疫覆盖率的同时提高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获嘉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疫苗(MV)应急免疫控制麻疹暴发流行的效果,为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获嘉县2005年-2007年疫情网络直报和麻疹监测系统麻疹发病资料及2007年MV应急免疫接种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年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150例,2005年-2007年各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4.53/10万、4.74/10万和27.93/10万。疫情呈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2007年3月-4月份出现麻疹暴发流行。暴发疫情病例占总病例的49.33%,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龄段。麻疹发病以散居儿童、小学生、托幼儿童发病为主,〈10岁病例占总病例的74.67%;另外,〈8月龄和〉20岁的病例分别占总病例的14%和16.67%。8月龄-14岁儿童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祥占63.64%。实施MV应急免疫报告接种率、快速评估调查接种率分别为96.38%、98.10%,应急免疫后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无MV免疫史致使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是造成麻疹疫情回升和暴发流行的根本原因。保持高质量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MV复种,同时在3年-4年后开展MV后续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常州市2007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强化免疫(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y,SIA)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措施。方法对常州市麻疹发病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11月常州市开展MV SIA后,2008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24.13/10万,较2007年上升91.66%;在常州市所辖的7个区(市)中,除金坛、溧阳市外,其余5个区麻疹报告发病率较2007年均有上升;5~9岁麻疹发病率稍有下降,其他年龄组人群麻疹发病率较2007年均有上升;1岁儿童麻疹发病率为216.92/10万,20~30岁人群为发病的另一小高峰。2007、2008年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3.47%、54.38%,其有MV免疫史的比例分别为7.37%、4.18%。2008年常住和流动人口麻疹病例数均高于2007年,其中流动人口麻疹病例占68.05%。结论2007年MV SIA质量和MV常规免疫首针及时接种率均不高,是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做好高质量的MV常规免疫和MV SIA,提高易感人群MV免疫覆盖率,加强麻疹病例和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管理,是控制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2004~2006年麻疹爆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掌握重庆市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探讨控制对策。方法利用重庆市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对2004~2006年麻疹爆发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6年共发生麻疹爆发51起,1 005例,占同期麻疹总病例数的23.54%;爆发累及55%的区(县);主要发生在学校,占爆发起数的90.20%;爆发病例为3~140例;爆发病例年龄在2~14岁的占总爆发病例数的81.79%。其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的占33.5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66.42%。结论高质量的MV初免,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爆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结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06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6.50/10万(1.81/10万~13.32/10万).3~6月发病数占全年的55.24%.男女性别比为1.34:1.<15岁病例占81.73%,爆发病例占29.90%.8月龄~14岁病例无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的占33.32%,有1剂免疫史的占29.75%,≥2剂免疫史的占6.38%,免疫史不详的占30.56%.结论 MV接种率低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MV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局部地区麻疹疫情控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控制麻疹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温岭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流行原因,指导今后的麻疹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将2004-2008年发生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08年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8月龄-7岁组和≥20岁组,占发病数的72.6%,发病集中在3-6月份,以流动人口聚集的镇街道发病为多,病例中有免疫史的仅占19.6%。结论:及时有效地开展麻疹常规免疫,加强预防接种尤其是加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是麻疹防控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1999年麻疹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浙江省 1999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 10起麻疹暴发疫情 ,发病 475例 ,无死亡。农村和学校为主要发生地 ;最高罹患率171 6 0‰ ,同时存在城区流动人口聚集地的麻疹暴发 ,但是发病强度偏低 ;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 1~ 6月和 10月 ;暴发病例中有明确麻疹疫苗 (MV)接种史的占 13 1% ,无MV接种史的占 2 8 2 % ,MV接种史不详的占 5 8 7% ;<14岁儿童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1 1%。对于学校和城区型暴发 ,应急免疫措施效果相对较好。建议在切实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同时 ,对持续有麻疹暴发和计划免疫工作薄弱地区采取MV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百色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控制对策。方法对1997~2006年百色市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7~2006年百色市共报告麻疹病例6 55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05/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龄~7岁组,其次为8~14岁组,各占总病例数的49.79%、30.70%;流动人口病例占30.27%;春末夏初为高发季节,4月达到高峰;人口密集及流动性大的隆林、平果、田东等3县发病较多,占全市发病数的47.27%;对777例麻疹的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5.80%、37.49%、36.71%。结论百色市近年麻疹仍呈高发病状态,应提高麻疹疫苗的初种和复种率,重点加强流动人口及移民的MV接种工作,保证接种质量,加强麻疹监测,消除免疫空白,是控制麻疹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元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与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广元市1998-2007年麻疹累计发病3 174例,年均发病率10.38/10万,2007年最高,为25.20/10万;常年均有发病,高峰在春末夏初.麻疹发病以14岁以下为多,共2 809例,占总病例数的88.50%,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10年共发生43起暴发疫情,3~6月是暴发集中期,学龄前和小中学生为主要人群;麻疹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共2 317例,占总病例数的73.00%.结论 广元市目前正处于麻疹发病高峰,为有效遏制麻疹,控制暴发,须采取对适龄儿童开展MV强化免疫、加强常规免疫、加强麻疹监测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长沙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 方法 对2000-2008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长沙县2000-2008年共报告麻疹293例,其中不到初免月龄和大年龄组病例的比例相对增加,<8月龄病例占0~1岁组病例的50%;≥18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42.66%.常住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4.86/10万,发病以成人为主,≥18岁病例数占常住人口总病例数的39.92%;而流动人口以小年龄段为主,<10岁病例数占流动人口总病例数的44.44%.散居儿童和学生病例分别占27.30%、32.42%.病例中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占26.96%,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累计占73.04%.麻疹发病高峰在3-6月. 结论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免疫空白及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长沙县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结合强化免疫活动和有效的疾病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2003~2005年麻疹流行状况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贵州省麻疹流行状况,探讨消除麻疹策略。方法对贵州省2003~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3年全省共报告麻疹18 943例,呈高度散发,<10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3.5%,发病高峰在3~6月。2005年确诊病例发病率0.49/10万(191例),比2003年下降了97.6%,报告麻疹病例中>1/3是风疹。1岁和<7岁确诊病例分别占总确诊病例的29.3%和69.1%,其中无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的分别占80.4%、67.4%。结论MV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为保持MV强化免疫取得的成果,应切实做好18~23月龄儿童MV复种和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使漏种儿童得到补种的机会;加强麻疹监测,提高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比例,同时在3~4年后开展MV后续免疫。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贵州省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 综合分析强化免疫接种率、人群抗体水平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结果 MV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8 611 528人,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显著升高,麻疹发病率较强化免疫前下降98%.<5岁和<1岁病例构成比相对增加,2006年占总病例数的80.8%、37.0%,病例中81.9%无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报告病例中约1/3是风疹.结论 贵州省MV强化免疫效果显著,高质量强化免疫是迅速控制麻疹流行、降低麻疹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为保持MV强化免疫取得的成果,必须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使漏种儿童得到补种,同时在强化免疫后3~4年考虑开展MV后续免疫.  相似文献   

15.
1999~2001年河池地区麻疹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河池地区麻疹流行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9-2001年河池地区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3年中疫情报告麻疹病例2902例,麻疹监测系统报告2545例;15岁以下儿童病例占86.9%,监测病例中无MV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53.8%。结论 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偏低,免疫空白存在以及MV强化免疫不及时是引起我地区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攸县1998-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攸县麻疹发病的规律,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 方法 对攸县1998-2007年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1998-2007年攸县共报告麻疹病例339例,年均发病率为4.4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10岁儿童,共发病247例,占总病例数的72.86%,发病高峰期为3-6月份,共发病262例,占总病例数的77.29%.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为241例和60例,各占总病例数的71.09%和17.70%. 结论 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攸县麻疹接种工作还存在薄弱的地区和环节,应加强麻疹常规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7.
张琰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68-2670
目的分析周至县2009年麻疹暴发流行特征和控制措施评价,提高疫情控制处理水平。方法疫情资料来自麻疹监测系统,采用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IgM抗体,诊断依据《西安市麻疹监测方案》。结果 2009年全县报告麻疹疑似病例61例,其中确诊42例,报告发病率为9.66/10万,散发和暴发并存,发病以〈5岁儿童为主。报告病例中有MV全程免疫史仅占19.67%,无免疫史高达70.49%,免疫史不详者1.64%。暴发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MV常规免疫不落实、传染源管理不善。结论采取以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为主的免疫策略可控制暴发,并注意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探讨控制策略. [方法]对1999-2007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 591例,确诊3 033例,年均发病率为3.17/10万.病例呈散发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3~5月份病例占全年的68.13%,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年龄有向大年龄和未到免疫年龄人群转移的趋势,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4.58%、38.15%、37.27%. [结论]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的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应在加强MV初免和复种的同时,在重点地区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提高接种质量,高免疫接种率和高质量的监测是控制麻疹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2003年麻疹监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甘肃省麻疹发病状况。方法对2003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3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631例,确诊1612例,发病率6·24/10万。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模式,爆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34·18%。麻疹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在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占55·09%,无免疫史者占10·85%,免疫史不详者占34·06%。发病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MV常规免疫未落实,爆发疫情不能及时报告、检测。结论应在加强MV初免和复种的同时,在重点地区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同时提高接种质量,要加强基层疫情报告;建立麻疹实验室网络,提高麻疹IgM抗体检测率。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深圳市南山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2007年麻疹监测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319例,麻疹发病率为20.32/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6~8月份,共144例,占全年发病数45.14%,发病主要以散在流行为主。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共153例(47.96%)为主,其次是21~30岁年龄组共89例(27.90%)。在所有病例中有免疫史者9例(2.82%);无免疫史者296例(92.79%);免疫史不详者14例(4.39%)。结论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应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同时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有计划地开展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