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目前为止分辨率最高的血管内成像技术,是继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技术之后的义一重大进步[1].OCT的图像逼真,分辨率高达10μm,比IVUS分辨率高10倍,接近观察到纽织水平,故被称作"体内的组织学显微镜"[1].目前已成为冠心病介入诊治中精准判断斑块成分、评价易损斑块,识别红白血栓、指导支架置入,评价支置入的即刻效果和随访观察的重要手段[1].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作为成熟的冠状动脉血管内成像技术,已成为冠状动脉造影的重要补充手段。IVUS的优势在于透射深度大,在管腔结构之外可获取血管壁结构;而OCT则空间分辨率高,与组织学结果高度相关。随着无需球囊阻断血流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FD-OCT)的不断推广,OCT临床实用性增强。本文就最新研究进展中IVUS与FD-OCT的成像方式、对病变血管的评估效用及对介入治疗的指引作用进行对比,以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影像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仅能提供血管腔的影像,不能反应血管壁和粥样硬化斑块本身的信息,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则可补充之,获得连续血管横断面图像,对斑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识别易损斑块,判断临界病变的严重程度,指导冠脉介入治疗(PCI),并观察支架扩张、贴壁和内膜修复及增生情况,发现晚期支架贴壁不良和断裂等.应用IVUS和OCT指导PCI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分辨率相差10倍,IVUS成像较模糊,而OCT更清晰,两者合一、互相补充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以光为基础的成像模式,早期主要应用于眼科领域,现在OCT在冠状动脉中的应用显示其拥有巨大的潜力[1]。与血管内超声(IVUS)比较,OCT提供了10倍于IVUS的分辨率。这种高分辨率的优势对评价动脉粥样斑块特征(包括测量纤维帽厚度、罪犯斑块内巨噬细胞密度)及支架附壁和组织覆盖的情况,是目前其他成像模式无法比拟的。冠状动脉内OCT成像的临床应用,为了解冠状动脉内细微结构改变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正>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一种侵入性诊断和介入技术,在临床已得到公认。血管内超声(IVUS)提升了评价血管重叠、短缩及钙化方面的精确性,同时在斑块负荷、形态及钙化分布提供更详尽的信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新兴的影像系统,高分辨率让它在测量精度以及细节方面独树一帜,但低穿透力让其在某些方面有一定局限性。CAG和IVUS及OCT的优势不尽相同(表1)。OCT最初只是一种研究工具,目前它为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常规工具,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世界首位。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仍是目前诊断CHD的金标准,并广泛应用于CHD的诊疗中,但CAG的分辨率较低,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内膜、外膜和详细病理变化的观察不够精确。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两种分辨率较高的血管内成像技术,对CHD的诊断和介入治疗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也日趋广泛。本文从IVUS和OCT识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导和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邓龙祥  刘毅  袁铭 《心脏杂志》2018,30(5):594-599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内成像技术在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诊疗中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作为新一代血管内成像技术,它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以及接近显微水平的斑块特性,支架内再狭窄,血栓特征等细节,而这又决定它可以更好地预测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生以及更准确的识别其病因。目前,有研究表明OCT对PCI手术的优化及对支架内皮化、新生内膜增生的评价可以改善及预判临床预后,相信随着OCT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在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的广度及深度将会显著增加,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冠状动脉造影术一直是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最常用方法,但是只能显示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并不能提供血管壁结构和成分的信息以及全面反映狭窄的功能意义。以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为代表的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深入认识血管壁结构、斑块成分  相似文献   

9.
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展三十多年的今天,有许多新兴的技术来弥补冠状动脉造影的局限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IVUS不仅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斑块是否稳定、管腔大小、是否需要介入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判断介入后支架是否贴壁良好、病变覆盖程度、是否有撕裂的主要手段,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冠状动脉内血管镜用来评价血管内膜对支架的覆盖程度、是否存在血栓.目前在日本的一些医院应用.自2001年开始国外首次报道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人体冠状动脉内获得高清晰图像以来,OCT技术在冠心病介入领域中应用报道逐渐增多,目前备受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08年2—9月间的27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OCT及IVUS检查,共检查了30处病变,其中8处为药物支架植入后病变,其余22处为未经介入治疗干预的病变,对其中19处病变进行了支架植入术。结果对22例未经介入治疗干预的病变行OCT及IVUS检查,结果显示OCT检出富含脂质斑块伴薄纤维帽12例,IVUS检出2例;其中斑块破裂形成内膜轻微撕裂4例,IVUS未检出;斑块破裂伴夹层形成5例,IVUS检出1例;OCT检出血栓形成5例,其中红色血栓3例,白色血栓2例,IVUS检出1例,不能判断是红色血栓还是白色血栓。结论OCT在检测不稳定斑块方面优于IVUS,在检测斑块破裂致轻微内膜撕裂或夹层形成,以及继发血栓形成方面呈现优于IVUS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