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结合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指南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对糖尿病足骨髓炎的诊断一文进行解读,旨在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45例糖尿病人和41例非糖尿病人的外周血管指数的比较发现、糖尿病人的外周血管指数明显低于非糖尿病人,即其下肢动脉发生狭窄的机率更大。且这种机率又随病人年龄和病史的增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349例糖尿病患者运用糖尿病足筛查进行四肢血流多普勒、感觉阈值测定以协助诊断糖尿病足,结果201例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10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其中有102例患者既发生周围神经病又发生血管病变,仅有41例患者未发生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病变,提示糖尿病患者双下肢周围神经、血管病变发生率很高,是发生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很容易引起糖尿病足溃疡。通过此项检查,对下肢发生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了心理、足部保健指导、家庭、社会等早期干预及护理同时积极给予全身治疗,有效的预防了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通过S-W尼龙丝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能早期发现神经病变。循环障碍检查包括经皮氧分压测定、激光血流计及血管造影等;另外,跖骨头参数及足底压力测定也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高压氧、血管再造术、皮瓣移植、细胞因子等是近年开展的针对缺血性足溃疡的治疗手段。神经性足溃疡的治疗包括塑型鞋、水化纤维、活性人皮肤类似物、液体硅酮注射等。抗感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绝缘辐射热绷带等是治疗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导致肢端缺血和周围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 ,且并发感染的足 ,称为糖尿病足。由于此病变多发生在四肢末端 ,因此 ,又称肢端坏疽。近年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 ,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 ,各种慢性并发症相应增加 ,其中糖尿病足也在增多 ,各国报告不一 ,约占糖尿病住院病人的 2 0 % ,据美国全国医院出院资料统计 1983~ 1990年期间糖尿病足增加了5 0 % ,美国西雅图退伍军人医院报道糖尿病足发病率为 5 .6 % ,Lithner报道估计美国 2 5 %的糖尿患者发生糖尿病足 ,日本Shikano报道糖尿病 31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总结有益经验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该院诊治的糖尿病足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全30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以及X线影像学表现,总结X线对糖尿病足的诊断及鉴别价值。结果全30例患者中,共检出骨质疏松30例,软组织病变29例,骨干变细12例,骨膜反应增生16例,退行性骨关节病8例,骨质吸收与破坏18例,神经性营养关节病3例,骨骼重建5例。结论在糖尿病足诊断中,X线影像学检查可显示患者的骨质损害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病理改变情况进行反映,且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具有糖尿病足临床诊断意义,但诊断时必须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国外研究指出:糖尿病足的年发病率为2%~3%,糖尿病足患者中约15%~20%可能出现足溃疡,其中溃疡合并感染的约有40%~80%[1]。糖尿病足感染(Diabetic foot infection,DFI)可导致糖尿病足不断恶化, DFI也是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常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截肢危险是未感染者的154.5倍[2]。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分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足致残、致死率高,治疗费用高,分级对其治疗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很重要.本文介绍了Meggitt/Wagner,Texas,S(AD)SAD,DEPA,PEDIS,Strauss,DUSS等多种糖尿病足分级方法,每种分级各有优缺点.这些分级涉及了周围血管病变、感染、溃疡深度、面积、部位、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参数.糖尿病足应如何分级及分级里应包括哪些参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的总称,因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者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足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据报道,在美国1600万糖尿病患者中.有近25%的患者并发过足部溃疡;糖尿病足部溃疡多发于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病程超过20年以上者,45%患者存在有足部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推广应用糖尿病足早期筛查与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推广应用社区的500例糖尿病(DM)患者为观察组,进行足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选未推广应用社区的500例DM患者作为对照组,按患者就诊信息进行统计,计算DM患者足病早期诊断率、足病治愈、好转率、截肢率。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足发现率为20.0%,对照组为10.4%;对照组项目筛查糖尿病足新发现率为21.2%,远远高于自主就诊发现率(P<0.05);观察组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率为82.0%,对照组为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80.0%,而对照组仅为25.0%;观察组患者截肢率为2.0%,对照组高达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推广应用糖尿病足早期筛查与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足的早期发现率与治愈率,降低截肢率。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特殊检查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部病变的检查包括经皮氧分压测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超声技术、CT、磁共振成像等一些临床常用的辅助检查。通过这些检查技术的使用,可以对糖尿病足的病变情况、病变程度和预后作出初步的估计,以便指导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另外,根据这些辅助检查在诊断糖尿病足时的优劣差异,选择合适的检查以发挥它们最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重视糖尿病足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涉及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最常见的表现为下肢皮肤溃疡,严重者可因发生下肢坏疽而被截肢,甚至死亡。DF诊断容易,治疗困难,但预防确实有效。有效的预防措施已使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DF的截肢率下降了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通过S W尼龙丝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能早期发现神经病变。循环障碍检查包括经皮氧分压测定、激光血流计及血管造影等 ;另外 ,跖骨头参数及足底压力测定也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高压氧、血管再造术、皮瓣移植、细胞因子等是近年开展的针对缺血性足溃疡的治疗手段。神经性足溃疡的治疗包括塑型鞋、水化纤维、活性人皮肤类似物、液体硅酮注射等。抗感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绝缘辐射热绷带等是治疗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X线与CT在诊断糖尿病足中的效果及作用.方法:本次研究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80例,分别进行X线检查、CT检查,对比不同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CT检查的糖尿病足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股动脉狭窄、胫前后动脉狭窄、足背动脉狭窄>50%...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混合细菌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其药敏分析。方法选取122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足部分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122例标本中细菌感染78例,混合细菌感染45例。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变形菌属、阴沟肠杆菌为主,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西丁敏感;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糖尿病足混合细菌感染常见,及时了解混合细菌感染的种类和药敏状况,指导合理用药可提高糖尿病足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X线平片用于糖尿病足临床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2014年该院5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45例出现骨质疏松,表现为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骨干萎缩等;42例出现骨质破坏,其中跖趾骨40例,跟骨2例。跖趾骨病变者可见骨干骨质吸收,边缘模糊,邻近关节端形态基本如常。2例出现神经营养性关节病,关节面碎裂不规则,邻近骨质破坏硬化,关节脱位半脱位,为典型夏科氏关节。39例患者出现软组织肿胀,21例软组织内可见气体影,11例见足背动脉或跖骨间动脉钙化。结论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表现与影像表现不对称,糖尿病足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一定要重视平片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随着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足患者日益增多。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严重伤害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20.
运动试验中STc延长诊断冠心病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96年10月份以来临床资料完整的44例心绞痛患者及26例健康者作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前后心电图ST段比较,旨在探讨ST段变化诊断冠心病的意义。为了摒除心率快慢对ST段的影响,我们取校正后的ST段(STc)进行比较。对象与方法对象 心绞痛(按WHO的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患者44例(A组),均来自本院住院或门诊病人;其中,男29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52.1±4.4岁。健康志愿者26例(B组),其中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47.7±5.5岁。所有参加研究对象均排除冠心病外的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及其它原因引起的ST段变化。A组病人,如已服用影响心电图变化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