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门诊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救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采取药学服务,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指导,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发现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改善(P<0.05);且相关知识知晓,用药依从性,药物认知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药师为门诊糖尿病患者开展药学服务,可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血糖控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药学服务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福建省永安市某辖区内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就诊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0月,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学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用药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心理评分、血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干预后用药依从性及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药学服务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对控制血糖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联合个性化饮食护理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2组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则采取个性化饮食方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剖宫产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干预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更低(P<0.01);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以及胰岛素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49.02%和3.92%,低于对照组的78.43%和17.65%(P<0.01或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15.69%(χ2=4.387,P=0.036)。结论胰岛素泵联合个性化饮食护理治疗妊娠糖尿病临床效果理想,患者血糖恢复迅速,胰岛素用量更少,更降低了患者剖宫产率、并发症发生率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路径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142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路径干预组71例,对照组71例,分别建立糖尿病社区干预路径书和对照组干预病历,进行动态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依从性及医患关系.结果 路径干预组干预后平均空腹血糖(6.1±1.3)mmol/L,餐后2h血糖(7.1±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0.9)%,急性并发症发生率1.4%(1/71);对照组干预后平均空腹血糖(7.5±2.2)mmol/L,餐后2 h血糖(9.3±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1.0)%,急性并发症发生率7.0%(5/69);2组主要干预指标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干预组医疗依从性、医患关系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路径干预,医生、患者对干预方法和目标明确,患者依从性提高,并发症减少,是有效、规范的社区糖尿病干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燕  肖勇  战蕾  朱艳  熊国营  虞佳 《药品评价》2023,(3):342-347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模式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2),对照组给予常规药学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由临床药师基于药物治疗管理(MTM)模式进行的药学服务,对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后发现药物相关问题分别为83和40项。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空腹血糖、餐后1 h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肾功能(血肌酐、肌酐清除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4,0.032,0.002,0.023,0.002,0.002,0.021,0.032);疾病认知、用药依从性及糖尿病自我管理评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0.007,0.029)。结论 临床药师基于MTM模式的药学服务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疾病认知度,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水平,并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和全身疾病症状,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对照组治疗期间未接受临床合理用药指导。比较2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36.67%(P<0.01),不依从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1);干预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4.812,P=0.028)。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可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更好地控制血糖,且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临床常规护理以及社区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两组患者糖尿病治疗依从性比较中,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的优良率为72%,显著高于临床传统护理对照组46%的优良率(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中,经护理治疗后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6.73±1.13)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为(7.62±0.69)mmol/L,均显著低于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3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将6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甘精胰岛素组(以下简称"甘精组")和预混胰岛素组(以下简称"预混组").甘精组于三餐前10 min口服那格列奈90~180 mg,晚10:00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预混组于早晚餐前30min注射预混胰岛素.应用强生稳步血糖仪,每日监测两组患者三餐餐后2h血糖以及晚10:00、凌晨3:00、晨8:00指尖血糖,根据血糖值每2~3 d增减胰岛素剂量2~4 U.空腹血糖低于7.0 mmoL/L和餐后2 h血糖低于10.0 mmol/L为血糖达标,观察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和发生病例数.以及16周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均达标,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精组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预混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甘精组胰岛素日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病例数均显著低于预混组(P<0.01).结论 两种治疗方案对控制血糖都有效,但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能减少胰岛素的注射次数和日用量.降低低血糖风险,不增加体重指数,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厄贝沙坦组(n=38)与联合用药组(n=38)。厄贝沙坦组予以厄贝沙坦片,联合用药组在厄贝沙坦组基础上予以百令胶囊,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血糖监测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联合用药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厄贝沙坦组(P<0.01);2组BUN、SCr、TC、TG、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厄贝沙坦组(P<0.01)。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厄贝沙坦组(5.26%vs. 23.68%,χ2=5.208,P=0.022)。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11):1566-1569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9月我院糖尿病出院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氯磺丙脲片+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Ⅰ)联合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用药教育、电话随访等药学服务。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用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年龄<60岁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年龄≥60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用药依从性佳比例均显著提高,且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两组用药依从性佳比例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且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年龄<60岁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程度优于年龄≥60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服务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可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尤其对年龄<60岁患者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心肌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病人用药依从性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以292例有心肌梗死病史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无糖尿病病史的病人行口服葡萄糖耐量(简称糖耐量)试验检查。通过筛查,入选糖耐量异常病人102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心肌梗死的治疗,试验组病人接受常规心肌梗死的治疗和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两组病人随访时均接受了有关药学服务内容的问卷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别记录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两组病人的用药依从性和生化指标。结果: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人用药依从性和生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1年后,试验组病人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学服务能提高心肌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病人的用药依从性,加强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药师通过家庭用药指导参与糖尿病慢病干预的效果。方法100例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社区药师家庭用药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饮食、用药、运动、血糖检测依从性,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用药指导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饮食、用药、运动、血糖检测依从性分别为96.00%、96.00%、98.00%、94.00%,均高于对照组的84.00%、82.00%、86.00%、8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为(88.97±4.16)分、满意度评分为(90.86±3.5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6.12±4.11)、(83.50±3.2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药师参与糖尿病慢病干预,提供家庭用药指导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改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其干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新发2型糖尿病后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血糖、血糖漂移及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入组患者随机分为疏导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9例和38例)。疏导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心理疏导,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监测两组患者入组时、入组后半年及2年时血糖最高值、最低值、日平均血糖值、以及血糖最大漂移幅度,同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并观察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疏导组入组后半年和2年时,血糖最高值、最低值、日平均血糖值、血糖最大漂移幅度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疏导组入组后半年(除心理问题外)和2年时各指标均得到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疏导对新发2型糖尿病后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具有改善其血糖、血糖漂移及依从性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在某院收治的糖尿病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式分为口服降糖药组(A1、A2组)、注射胰岛素组(B1、B2组)、口服降糖药联合注射胰岛素组(C1、C2组),其中A1、B1、C1组为实验组,A2、B2、C2组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与用药教育、电话随访等精准药学服务。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相应对照组之间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A1组、B1组患者血糖水平均优于C1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均显著提高,且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A1组、B1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均优于C1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药学服务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对疾病控制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对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进行一般性健康教育,B组运用护理干预手段对患者血糖自我监测、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药物治疗等进行行为改变训练。结果B组患者遵医率与A组间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即P<0.01;B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值明显低于A组。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施以经常性、系统化行为改变训练,能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更有效地改善糖代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了费用,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患者接受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甘精胰岛素单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率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32±0.78)mmol/L、餐后2 h血糖(11.64±1.05)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5.25±0.48)%均低于对照组的(7.22±1.04)mmol/L、(13.34±1.22)mmol/L、(6.84±0.6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糖达标率75.00%(18/24)高于对照组的45.83%(11/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686,P<0.05);两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33,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接受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运动疗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甘精胰岛素组)46例和观察组(甘精胰岛素联合运动疗法组)46例。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并发症控制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运动疗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血糖及并发症的控制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体健康宣教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0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1例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101例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健康宣教,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在院外治疗期间的遵医行为。结果实验组在药物治疗、自我血糖监控、饮食运动、定期复查、健康生活习惯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遵医行为评价总分为(87.21±5.21)分,对照组遵医行为评价总分为(67.12±4.23)分。实验组两组的遵医行为评价差异具有显著性,t=34.2314,P〈O.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明显比对照组控制更为理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健康宣教,可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研究组采取KTH糖尿病社区干预的健康教育模式,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患者的遵医行为变化。结果:在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按时复诊、规范服药、血糖自我检测、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按时复诊、规范服药、血糖自我检测、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TH糖尿病社区干预有利于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功能,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自我管理教育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98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自我管理教育组(管理组,514例)和常规糖尿病教育组(对照组,466例)。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控制状况变化。结果干预后,管理组糖尿病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能增强T2DM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