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调查骨科病房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现状,为进一步规范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实践现状调查问卷对50个骨科病房进行调查。结果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泵、梯度压力袜的配置率分别为34.00%、58.00%、38.00%;80.00%的骨科病房制订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94.00%的骨科病房制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指引;98.00%的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对护士开展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培训。护士在落实基本预防措施、DVT持续质量改进中执行情况良好,但在DVT风险评估、物理预防措施落实、DYT监测与记录、与医生沟通方面有待改进。结论骨科病房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仍需加强,在增加物理预防设备配置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护士在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悦  李素云  米元元  柯卉  陈婷  周英凤 《全科护理》2021,19(35):5019-5022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三级甲等医院脊柱骨科护士深静脉血栓(DVT)管理的知信行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规范护士对DVT管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2019年5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基于脊柱骨科DVT管理最佳循证证据,自制脊柱骨科DVT管理知信行调查问卷,便利抽样选取武汉市8所三级甲等医院脊柱骨科的24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241名脊柱骨科护士对DVT管理知识和行为水平较低,态度水平较高.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及教育培训情况脊柱骨科护士DVT管理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脊柱骨科护士对DVT管理理论知识、行为水平较低,医院及科室应加强DVT管理和培训,提供良好的医疗就医环境,提升护士对DVT管理理论知识掌握度及依从性,保证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对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对214例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功能锻炼配合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预防DVT.结果:214例患者均无肺血栓栓塞症发生,仅有2例发生下肢DVT,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好转.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DVT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8-02/2009-06 156例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并实施综合预防措施。结果:156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有效达98.7%。结论:根据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地预防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工业化和高速交通的发展,发生髋部和下肢骨折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DVT(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影响血液循环,造成患肢肿痛,更可能发生PE(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如何预防、减少DVT的发生和危害是骨科护理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国外对DVT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有了明显的疗效,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和报道还较少,目前还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体系。为了借鉴已有经验,提高医护人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以减少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付丽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607-2608
骨科大手术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少数可造成肺栓塞(PET)导致死亡。据报道,骨科术后发生率为10%~63%。现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探讨护理对策。通过循证护理,有效预防发生。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由于可继发致命性肺栓塞(PE)和远期下肢静脉功能障碍,已公认是一种严重的外科并发症.有资料显示在不做预防的情况下,发生率骨科50%,外科25%[1].有报道[2],人工关节置换术DVT总发生率为47.1%,全髋关节置换DVT发生率为40.0%,全膝关节置换DVl、发生率为53.8%,在临床上,只有10%~17%的DVT患者有明显症状.国外资料也认为DVT是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3].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引发致命性PE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因此如何预防DVT减少病死率是骨科治疗护理关注的问题.现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科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预防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小组在骨盆骨折预防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方法自2010~2012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通过成立DVT护理管理小组,对34例骨盆骨折患者围术期进行系统护理干预来预防DVT并发症发生。结果经过DVT管理小组围术期有效下肢DVT 的预防和精心护理,无1例下肢DV T形成,出院后随访3~6个月,无1例出现下肢DV T症状及临床诊断。结论对骨盆骨折患者的围术期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组建DV T管理小组可以起到预防下肢DV T发生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膝、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国外调查表明,未采取预防措施的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50%,我国上海为30%。如何预防DVT,减少病死率是骨科护理关注的问题。我院骨科2003年6月~2004年6月对32例患者进行膝、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塞通预防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患者44例,随机分为预防组22例,对照组22例。预防组于围手术期应用血塞通注射液500mg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预防措施。术后第4~7d常规行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中8例发生DVT,占36.4%;预防组中1例发生DVT,占4.5%: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能有效地预防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并建立系统、完善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精神疾病专科护理管理体系,为精神疾病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共识制订采用会议法结合专家咨询法,中华护理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多所精神疾病医院的43名专家,对精神疾病医院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并结合相关国家政策、学术指南、期刊文献等制订了该专家共识。结果该共识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精神疾病医院防控护理的组织机构管理、环境管理、人员管理等要求。结论该共识通过组织机构管理、环境管理及人员管理3个方面指导精神疾病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工作,对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背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危险并发症之一,药物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临床上正逐步规范用药方案,以取得最佳的预防效果。目的:探索置换后预防血栓的规范化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固原市人民医院骨科2010-01/2011-05接受髋关节置换者110例,应用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利伐沙班及华法林防治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用药方案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09版)》的要求。将上述临床结果与2007-01/2009-12接受骨科髋关节置换后不规律用药者12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无因注射抗凝药物而产生明显不适症状。两组中均有少量病例在置换后出现不同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不规律用药组和规律用药组D-二聚体检测分别有45,29例阳性。不规律用药组与规律用药组的深静脉血栓主要发生在置换后4周内,随着置换后用药时间的延长,血栓发生率出现下降趋势。置换后12周时规律用药组发生血栓人数明显低于不规律用药组(P<0.05)。提示在髋关节置换后规律应用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利伐沙班及华法林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对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及管理现状。方法2019年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来自27个省(包括直辖市)的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的297名委员展开调查,调查其所在医院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预防护理及管理现状。结果各地区在血栓评估工具的全院统一性方面存在差异,东北地区最高,华东地区最低。三级甲等医院和非三级甲等医院对于血栓预防措施的教育和培训、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时医嘱是否开具、VTE高危患者出院是否预防随访、VTE预防管理体系构建和是否有多学科团队来防治VTE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各大医院应加强对VTE预防管理工作,做好护理管理制度建设,强化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以规范护理行为,有效预防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以骨科护士长为组长,通过相关科室自愿报名形式在我院建立35人左右的预防深静脉血栓沙龙,并进行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培训,聘请专家讲学,定期分析典型病例个案,形成学习型团队组织文化。开放沙龙平台,接纳周边地区二、三级医院护理同道参与学习、研讨和分享,传播推广“防栓”理念。开展“防栓沙龙”活动后,住院患者血栓发生率有所下降,形成了预防在先的“天花板”效应。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妇科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管理体系,成立预防DVT管理小组,落实各级护士相关知识技能培训,设计改良风险评估表和专科护理记录单,全程监控护理实效等,逐步完善预防DVT指引,使各级护士DVT预防的专业护理能力逐步提高,DVT风险评估率、预防措施落实率明显提高,DVT发病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我院手术室护士DVT预防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2月在职手术室护士100名为研究对象,选用基础资料调查问卷获取护士相关信息,借助"手术室护士DVT预防知-信-行调查问卷"评估其DVT预防知-信-行表现,并基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室护士DVT预防的知识、信念、行为评分分别为(12.28±0.85)分、(38.48±4.48)分、(54.39±7.63)分;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室护士DVT预防知识影响因素有学历水平、工作年限、职称级别(P<0.05);信念影响因素有工作年限、职称级别、系统化培训(P<0.05);行为影响因素有系统化培训、年手术例数、护理管理监督(P<0.05)。结论我院手术室护士DVT预防知识掌握较好,但预防信念差,预防态度不积极,预防护理规范性、熟练度仍有待提升;影响手术室护士DVT预防的知-信-行因素不同,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需加强对护士DVT危害及预防重要性的宣教,并开展规范化培训,提高其预防DVT的行为水平和态度。  相似文献   

18.
史冬立  李娜  张振美 《护理学报》2020,27(15):17-20
目的 建立并实践院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个案管理模式。方法 选拔并培训深静脉血栓个案管理师,成立个案管理多学科团队,建立院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上报流程,制定入案标准并筛选个案管理对象,编制深静脉血栓健康指导手册及个案管理档案,以及实施院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个案管理流程。结果 2019年1—6月顺利结案20例,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的临床症状,19例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好,1例鼻腔出血,经个案管理师指导,复查凝血指标,与多学科团队沟通,减少了抗凝药物剂量,避免了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持续随访率为100%。结论 通过探索并实施院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个案管理模式,可确保为患者提供科学、精准、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促使静脉血栓护理专科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编制护理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防控能力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以前期课题组汉化的感染预防协会能力框架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形成问卷初稿。采用方便抽样法,2022年6月选取湖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03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检验;2022年7月另取湖北省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561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最终形成的护理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防控能力问卷包括临床实践能力、学习与教育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质量改进与研究能力、职业道德素养5个维度,共35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587%;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问卷因子结构稳定。问卷总体内容效度和各条目内容效度均为1.00。问卷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5,分半信度为0.874,重测信度为0.877。结论 护理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防控能力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作为评价护理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防控能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全院联动静脉血栓形成(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防治体系,提升医护人员对VTE的防治能力,改善VTE患者疾病管理现状。方法成立VTE防治管理团队,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VTE防治流程,实行强制性节点管理控制,如术前强制性风险评估、快速反应智能预警系统、护理智能决策系统及结构化随访等,实现全院联动的VTE防治体系,2018年9月—12月在全院范围内实施该体系,与2017年9月—12月对比,分析该防治体系实施前后医院VTE风险的评估率、出血评估率、VTE相关措施落实率、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及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发生率、VTE相关病死率等的变化。结果防治体系实施前后,VTE的评估率从0.5%上升到75.5%,出血评估率从1.4%上升至75.8%;防治体系实施后VTE相关措施落实率中基础预防落实率达100%,中高危患者中使用物理预防落实率达15.7%,药物预防落实率达25.9%;全院患者的PTE的发生率从2.87‰上升至4.35‰,DVT的发生率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