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2.
【摘要】目的:分析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RMS)的CT及MRI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ERMS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ERMS患者影像学资料,13例行CT平扫及增强,1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15例ERMS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27岁,3例位于鼻部,5例位于腹盆腔,5例发生于泌尿生殖道(1例原发于宫颈),1例位于肛门,1例位于下肢。病灶最大径11.0cm,最小径3.3cm,平均(6.77±10.53)cm。15例ERMS均为实性为主单发病灶,边界清楚8例,边界不清7例。CT表现为与肌肉组织密度相近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MR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1例因出血呈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或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分隔及壁结节强化2例;葡萄样强化6例;环形线样强化5例。2例鼻腔ERMS发生骨转移;9例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结论:ERMS的MRI及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患者年龄、病变部位及强化特征、侵犯骨质及淋巴结转移等综合分析助于术前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3.
4.
小儿横纹肌肉瘤:影像学表现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剑波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9,15(5)
本文系统介绍儿童横纹肌肉瘤的病理学分型及特点,以及常见部位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旨在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联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证实的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学征象。结果 8例中普通型4例,间质型2例,透明细胞型和黏液型各1例;7例髓内型,1例皮质旁型。病灶均单发,累及胸椎3例(T4、T5和T11~12),骶椎3例(S1~3),腰椎和颈椎各1例。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7例病灶内见环状或弧线样软骨基质钙化。3例T2WI上见分叶状更高信号区(富水分区)病灶中,2例为传统型,且含MRI液-液平面,病理证实瘤灶内有动脉瘤样骨囊肿改变;另1例为透明细胞型,病理显示富含透明软骨成分;此两型共5例,其中4例MRI呈线样或分隔样强化。黏液型病灶MRI信号混杂,但较传统型和透明细胞型信号相对均匀;除钙化区域外,瘤体呈弥漫强化。2例间质型病灶均表现为明显软组织肿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不同影像学表现可提示不同病理类型。熟悉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理类型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及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7.
_目的:探讨四肢原发性血管源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四肢原发性血管源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1例四肢原发性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中8例位于软组织,3例位于骨骼。位于软组织者的影像表现:X 线平片及 CT 上病灶多表现为较大软组织肿块,3例瘤内可见点片状、条索样钙化影,3例侵犯相邻骨质;T1 WI 图像上肿瘤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 WI 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位于骨组织者的影像表现:2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中心发病,2例 X 线可见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肿瘤呈皂泡状膨胀性生长,瘤内可见不规则钙化影;肿瘤呈等 T1、长 T2信号影,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四肢原发性血管源性恶性肿瘤相对少见,其瘤内钙化、CT 与 MRI 增强扫描表现对判定肿瘤起源有一定提示作用,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8.
成人鼻部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成人鼻部横纹肌肉瘤(RMS)的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成人鼻咽、鼻腔和鼻窦RMS的CT和MRI表现。结果 成人鼻部RMS的最常见部位为鼻腔及筛窦,最常见类型是胚胎型和腺泡型。RMS在CT平扫上通常表现为密度与肌肉相近的不均质软组织肿块,在MRI T1WI上信号与肌肉相近,在T2WI上信号高于肌肉。病灶通常边界不清,强化不均匀,并广泛侵犯邻近结构。结论 成人鼻部RMS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鼻部肿块的鉴别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附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列腺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前列腺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3例表现为前列腺明显增大,伴软组织肿块形成,CT和MR增强后均有明显强化,肿瘤内部有不规则坏死区.DSA造影可见新生肿瘤血管和明显的肿瘤染色征.对盆腔邻近组织、结构仅1例主要表现为膀胱受压,其余均表现为不同程度侵犯,膀胱和精囊腺是极易受侵犯的器官.1例发生肺和盆腔转移.结论 前列腺横纹肌肉瘤常见于青少年,CT和MR能显示前列腺肉瘤的表现以及对邻近结构的侵犯情况.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CT和MR及其增强表现,分析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27例,术前分别或同时经X线平片、CT平扫和增强、MR SE T1WI、T2WI和T1WI增强扫描,复习影像学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27例软骨肉瘤中,普通型22例,间充质型3例,去分化型2例.发病部位包括骨盆11例,管状骨10例,肋骨2例,胸骨1例,椎体1例,软组织1例,腹膜后1例.肿瘤直径4.5~23.0 cm,<5.0 cm 2例,5.0~10.0 cm 17例,>10.0 cm 8例.骨质破坏呈轻度膨胀性或溶骨性,密度等于或低于肌肉密度,钙化21例,扇贝状分叶边缘19例,骨膜增生3例.肿瘤CT值等于或低于肌肉;MR T1WI呈等低信号,T2WI为显著高信号,高信号内总见弓环状低信号分隔或低信号结节.CT和MR增强13例,小叶分隔呈环弓状进行性持续强化,小叶自身不强化.结论:扇贝状分叶边缘、弓环状钙化、T2WI显著高信号内存在弓环状低信号、弓环状进行性强化等构成各型软骨肉瘤的特异性影像学特征,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罕少见脑胚胎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几种罕少见的脑胚胎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罕少见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胚胎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MRI、CT表现.结果10例中,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6例,室管膜母细胞瘤2例,髓上皮瘤1例,非典型性畸胎样或横纹肌样瘤1例,其中,4例为婴幼儿和儿童.各肿瘤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确诊的依据.肿瘤均位于幕上,体积较大,形态多不规则,呈分叶状,信号、密度不均匀,坏死囊变多见;肿瘤实质CT平扫多旱稍高密度,MRI表现为T2WI呈等或较高信号,T1WI呈较低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结论罕少见脑胚胎性肿瘤患者的MRI、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结合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对其进行全面认识了解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脑裂畸形的CT、MRI特征性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脑裂畸形患者的临床CT、MRI的影像学征象.结果 17例脑裂畸形患者的CT、MRI图像表现为自皮质至侧脑室的横跨大脑半球的裂隙,裂隙两旁为内折的灰质;裂隙内侧端多为脑室外壁的幕状突起,闭合型裂隙外侧端呈小喇叭或深脑沟样形态,开放型裂隙内外侧端呈哑铃状.17例脑裂畸形患者中,单侧12例、双侧5例,共有24个裂隙;闭合型12例、开放型5例;合并透明隔缺如10例、灰质异位8例、一侧丘脑和部分基底节缺失2例、多小脑回畸形4例、巨脑回畸形1例、侧脑室三角区白质较少2例、蛛网膜囊肿5例.结论 脑裂畸形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CT、MRI检查能够清楚地显示脑裂畸形的病理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脾种植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提高其诊断的正确率。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脾种植患者9例,共25个病灶,分析其CT和MR平扫及增强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脾种植患者均有脾切除术病史。脾种植特征性影像表现为磁共振呈“双低”信号;病灶直径<3cm者,增强早期表现为均匀强化;病灶直径>3cm者,增强早期呈“花斑”样强化;增强延迟期包膜强化,“假脾门”结构的显示。结论对于有腹部外伤或脾切除史,CT或MRI检查示多发软组织肿块的患者,通过结合增强的强化特征及MRI信号特点,有助于提高脾种植的诊断率,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15.
_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P)影像学类型与其病理基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病理证实的SCP的影像学和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和 MRI平扫加增强检查。根据囊腔的数量、大小和排列形态将SCP 分为多囊型、单囊型、蜂巢型和实型,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4 2例SCP中,多囊型19例,单囊型4例,蜂巢型16例,实型3例。中央瘢痕样结构较为常见(多囊型89%,实型67%和蜂巢型44%)。蜂巢型表现为难以计数的微小囊腔密集蜂巢状排列。实型在CT图像上表现为“实性肿瘤”的密度和强化方式,但在 MR T2 WI和 MRCP 图像上显示囊性肿瘤信号特征。89%的多囊型具有分叶状轮廓;6例钙化全部发生在中央瘢痕样结构内。仅有1例囊腔内有出血。所有囊壁均未见壁结节。病理显示所有病例镜下均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覆盖内壁的囊腔性结构,不同类型SCP 囊腔的大小、数量和排列不同。结论:在SCP的影像学类型中,多囊型、蜂巢型和实型都具有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不同影像学类型表现与病理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等影像学资料。结果单发16例,多发9例,共有39个病灶,幕上35个病灶,幕下4个病灶。单发病灶多位于脑白质深部,多发病灶常位于脑实质中线部位及大脑凸面。肿瘤在CT表现呈稍高密度,病灶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强化,少数呈斑片状强化;瘤周可见不同程度的水肿。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并综合其影像学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PMT)的临床特点及其综合影像学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8例PMT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8~72岁, 中位年龄45.5岁)的临床资料,以及超声、CT、MRI、99Tcm-联肼尼克酰胺-酪氨酸3-奥曲肽(99Tcm-HYNIC-TOC)SPECT/CT、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SPECT/CT骨显像和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并总结PMT的临床特点及其综合影像学表现。 结果 PMT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全身骨痛、肌肉无力以及肿瘤原发部位局部不适等;术前患者的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显示血磷水平降低。38例患者中,有超声、CT、MRI、99Tcm-HYNIC-TOC SPECT/CT、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和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者分别为8、20、18、12、8、7例。PMT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为肿瘤内低或混合回声,血流信号丰富。50.0%(4/8)骨组织来源的PMT患者在CT上表现为溶骨性病变;软组织来源的12例PMT患者在CT上表现为异常软组织密度灶或软组织肿块。PMT患者的病灶在 MRI上均表现为T1加权像等低信号、T2加权像高低混杂信号,增强MRI表现为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PMT患者99Tcm-HYNIC-TOC SPECT/CT显像阳性率为83.3%(10/12)。PMT患者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均呈多发异常骨代谢活跃灶,其中1例软组织来源的肿瘤显示为病灶放射性摄取轻度增高。PMT患者18F-FDG PET/CT显像中所有病灶的葡萄糖代谢均增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为3.1~10.7,中位数为4.0。 结论 PMT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肿瘤导致的低磷性骨软化,而原发肿瘤的表现不突出;影像学表现没有特异性,99Tcm-HYNIC-TOC SPECT/CT、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及18F-FDG PET/CT检查可能有助于临床对PMT进行准确地定位并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类癌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类癌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8年11月间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类癌患者资料.4例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11例中肿瘤多发2例,表现为2个或2个以上的结节状病灶,其余9例均为单发.CT检查4例患者病灶均表现为平扫边界清楚低密度,中心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中心更低密度区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轻度强化,强化程度较动脉期减低,中心坏死区始终无强化.MRI 8例患者中7例T_1W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不均匀低信号,T_2WI病灶呈高信号,中心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不均匀强化,病灶中心可见不规则无强化低信号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轻度强化,边缘显示不清,病灶中心无强化低信号区范围较动脉期缩小.1例患者T_1W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状低信号影,囊内可见高信号,T_2WI病灶呈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低信号.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CT扫描及MRI能反映原发性肝类癌的影像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13例行MRI检查,2例行CT检查。结果:15例患儿中,10例肿瘤位于鼻腔及鼻旁窦,1例位于鼻咽及口咽,1例位于右耳,1例位于左侧颞下窝,1例位于右颈部,1例位于左上牙龈。肿瘤形态多不规则,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1呈稍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其中3例见出血,2例见坏死,均无钙化,MRI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5例肿瘤内见多发小环状强化,2例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强化。4例肿瘤侵犯颅内,3例侵犯眼眶,9例侵犯周围骨质结构。结论: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好发于鼻腔及鼻旁窦内,平扫无明显特异性,MRI增强扫描肿瘤内多发小环状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发病年龄及发病部位,可以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征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资料,并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9例中4例为单发,5例多发,共有15个病灶,幕上13例,幕下2例,其中位于脑室旁深部白质的病灶7个,占46.6%,位于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4个,占26.6%,位于小脑部2个,占13.3%。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肿块或结节,瘤周多为轻中度水肿。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呈团块状、结节状均匀强化;MR平扫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性明显强化。病理上肿瘤细胞均呈弥漫密集分布,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及水分少,核大,染色质颗粒粗,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未见明显的出血及坏死,亦未见钙化。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纤维结构较丰富,此种病理组织学特点决定了淋巴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CT、MRI表现特征,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多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