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区医学杂志》2016,(24)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关节置换术患者6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3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观察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术后3个月,记录两组假体周围感染情况,检测两组白细胞计数、血沉及CRP;出院时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组甲级愈合率96.31%高于对照组(85.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发生亚急性假体周围感染8例(2.46%),干预组发生亚急性假体周围感染1例(0.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CRP[(5.03±2.34)mg/L]低于对照组[(9.06±2.17)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度为84.92%,干预组满意度为9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方法:本文选取自2016年6月—2017年1月我院骨科所收治的8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80名患者都进行了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采用骨科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平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这两个个方面上,实验组都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的住院时间为8.14天比对照组的10.32天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2.5%)比对照组(67.5%)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升骨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社区医学杂志》2016,(24)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8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术后1个月患者康复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率92.16%、乙级愈合率7.84%;对照组甲级愈合率72.55%,乙级愈合率27.45%;两组甲级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程度优良率为92.16%,对照组为74.51%,两组康复程度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9%,对照组为37.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3.97±4.09)d、住院费用(24 961±457)元;对照组住院时间(20.01±7.34)d、住院费用(26 840±497)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100%,对照组80.39%,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促进骨科患者切口愈合及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采用人工材料制成的假体取代被创伤、骨病或肿瘤破坏的关节,解决患者的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重健一个接近正常功能的关节,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革新,人工关节置换术以在基层医院开展。其置换术的前后护理工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院2005年至2009年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手术10例,股骨头置换术2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4例,共42例,随访5年均取得良好效果,现简谈一下经验及体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负性情绪、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的SAS、 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P <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结论 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乳腺癌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1例关节置换术病人从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方面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结果 21例患者中,除1例因有脑梗塞后遗症,一侧肢体活动不灵,不能早期下床活动外,其余20例患者出院前均可下床活动,肢体功能恢复好。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肢体功能和恢复生产生活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04月~2014年0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平分成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是为对照组,一组接受优质护理措施,是为观察组,对比两个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比观察组长,住院费用比观察组高,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比对照组商,并发症的发生事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2.9%。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5.7%。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措施能获得良好是效果,值得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和护理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我院自2012年1月起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中,以实施前一年内收治的骨科患者48例为对照组,以实施后一年内收治的骨科患者51例为实验组。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中,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手术室优质护理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运用情况进行观察与探究,以了解该种护理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本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所接诊的行髋关节置换术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前后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优质组,常规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基础护理措施,在此前提下,对优质组45例患者再予以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上述两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估量表(Harris)]、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优质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患者手术后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本组手术前及常规组手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低于常规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患者总满意度(95.6%)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予以手术室优质护理,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不但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产科优质护理对病患满意度的影响,为提升我院妇产科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妇科收治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S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浅谈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方法:选择对年龄61~85岁的35例手术患者进行护理配合要点总结。结果:该组患者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老年患者因生理特点及其它的疾病引发并发症等因素,故护理配合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01/2007—01采用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46例和股骨头缺血坏死24例的资料。结果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经及时复位后未再脱位;1例髋关节早期感染,经关节冲洗引流加强抗感染后,伤口愈合;1例术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术后随访时间1~12年,平均随访2.5年。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优(〉90分)34例、良(80~89分)23例、尚可(70~79分)11例,差(〈70分)1例,优良率82.6%。结论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护理是一个有效、简单和安全的措施,能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13.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用于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方法 38例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全部选用CSEA,于L2-3或L3-4椎间隙穿刺进入硬膜外腔后,用25G腰穿针刺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后予以0.75%布比卡因1.5 ml加10%葡萄糖0.5 ml混合液,硬膜外腔置管后平卧,调节麻醉平面。结果镇痛效果满意,肌松良好,循环、呼吸平稳,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CSEA镇痛、肌松效果满意,对呼吸、循环干扰小,安全、有效,对于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较为理想的一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信息服务中心为广大患者搭建了良好的医患沟通平台,方便了群众就医,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改正错误和完善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病人满意度不断提高,提升了服务品质,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位舒适度护理服务模式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两组均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联合体位舒适度护理服务,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体位舒适度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3%(P<0.05)。结论在围术期间予以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体位舒适度护理服务,可提高其舒适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榆林市第二人民医院10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降低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在临床护理难度,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探索更为合理的老年患者骨折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到2010年6月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42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并与2010年7月到2012年7月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3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相比较。结果与加压螺钉内固定组相比,除手术时间长和出血量多外,人工关节置换组术后下地时间短,并发症较少及Harris评分得分优良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预后较好,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全国人工关节置换技术临床应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阐述此项技术的发展现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如何加强技术管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0年1月卫生部下发的“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方案”,我区于3月份开始作为试点病区,对护士的工作模式进行了调整,实施了APN连续性护理排班,采用个人与小组包干相结合,实行护士固定分管床位,落实床边工作制、床边记录制等,由分管床位的责任护士对所管病人实施连续整体护理。试行后,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为(36.81±10.14)分、(34.39±9.28)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24 h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显著改善了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了术后疼痛程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