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经颏下单孔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切口隐匿的优势,但对于颌下脂肪堆积(俗称“双下巴”)的患者,颏下切口不易隐藏,直接影响美容效果,且临床上有美容要求的该类甲状腺癌患者并不少见。为此,笔者探索了一种新的手术策略——经颏下入路颌下吸脂整形后单孔免充气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本文通过介绍1例采用该方法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资料,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乳外科2021年12月完成“颏下入路颌下吸脂整形后单孔免充气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3个月的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4.1 h,术后第1天正常饮食,术后第3天出院,颈部皮肤平整,无皮下积血、积液,无感染,无皮下淤血,无声音嘶哑,无低钙性手足麻木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颌下无明显堆积的脂肪,颈部自然体位时甲状腺癌手术切口疤痕位于颏下凹陷处,不易察觉,患者对重塑的颌颈部自然轮廓满意。结论 对于颌下脂肪堆积的甲状腺癌患者,经颏下入路颌下吸脂整形后单孔免充气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在隐藏甲状腺手术的切口的同时能满足患者对“双下巴”的整形要求,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各种颈部无痕的甲状腺手术逐渐成熟,经口腔前庭入路全内镜甲状腺手术(TOETVA)由于其路径短、清扫淋巴结方便彻底、体表无痕,逐渐受到医生及患者的青睐。然而,在笔者团队前期开展的TOETVA患者中发现,部分术后有不同程度的颏部麻木感、下唇运动功能减退、水肿变形、颏部瘢痕增生变硬等不适,于是团队后期采用5 mm内镜进行经口腔甲状腺手术,并加入腋窝通道辅助手术和取出标本,即经口腔联合腋窝入路全内镜甲状腺手术(AcaTOETVA),当面对颏骨过于突出的患者,口腔观察孔隧道比较难建立时,采用颏下5 mm切口建立观察孔隧道,行经颏下口腔前庭联合腋窝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SaAcaTOETVA)。本文通过总结行该术式的有限病例,初步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武汉市第一医院甲乳外科2020年9月—11月完成SaAcaTOETV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3例行甲状腺左侧腺叶切除术+左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例行甲状腺右侧腺叶切除术+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例行甲状腺右侧腺叶近全切除术,1例行甲状腺双侧叶近全切除术,手术时间100~155 min,术中出血量10~20 mL,术后住院时间3 d,患者无喉返神经损伤,无皮下血肿、颏神经损伤、颏部及嘴唇麻木、颏部肿胀、低钙血症、吞咽困难、CO2气体栓塞、切口感染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出现颏部小范围瘀青,为操作孔穿刺所致,于1周内恢复。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颏下切口愈合良好,正常站立位时,切口隐藏于颏下及腋窝,相对隐蔽不易被发现,患者对颏下及腋窝切口满意,术后复查未发现肿瘤种植、复发或转移。结论 采用SaAcaTOETVA安全可行,是AcaTOETVA的特殊情况的重要补充,具有切口较隐蔽、美观的特点,但5 mm内镜的清晰度问题以及初始建腔空间较小的问题,可能会影响该术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由于是经自然腔道手术,体表无疤痕,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无视野盲区,经临床推广至今,受到广大医生及患者的欢迎。但传统的经口腔镜采用CO2充气的方法维持手术操作空间,空间小,容易产生烟雾,影响视野,并且,相对于其他入路,经口腔镜更容易出现CO2相关并发症。因此,采用免充气的方法进行手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为此,本中心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经皮悬吊三孔免充气经口腔镜技术进行甲状腺癌手术,经过不断改良后,此项技术趋于成熟。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此项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3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接受免充气经口腔镜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自制悬吊拉钩、改良穿刺器进行手术。结果 共纳入10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男11例,女95例;平均年龄(35.5±8.1)岁;单侧甲状腺切除91例、甲状腺全切除15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06例、行侧颈淋巴结择区清扫7例。单纯腔镜甲状腺手术时间(163.9±49.1)min,腔镜甲状腺手术联合侧颈淋巴结清扫时间(331.0±103.9)min。术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8.6±6.1)枚,单侧侧颈淋巴结清扫数(19.4±7.6)枚。术后住院(5.4±1.4)d。术后一过性发音嘶哑1例、淋巴漏1例,无术后出血、感染、永久性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免充气经口腔镜技术无CO2相关并发症,采用自制悬吊拉钩可以维持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应用改良的穿刺器减少了器械干扰,增加了腔镜吸引器便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效果及美容效果。方法:将33例术前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6行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腔镜组),17例行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小切口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切口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小切口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均明显少于腔镜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腔镜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小切口组(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与腔镜甲状腺手术均属于美容手术,两者均具有良好的手术安全性及根治效果,小切口手术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等方面优于腔镜手术,但颈部仍有2~3 cm的瘢痕。腔镜手术具有术后颈部无瘢痕的美容效果,美容效果更佳,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无充气后入路经锁骨下腔镜甲状腺手术由于切口隐蔽和术后吞咽障碍轻的优点,已被患者广泛接受。但中央区淋巴结后界的清扫仍存在不少的困难。笔者采用后入路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显露并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本文通过累积和分析法(CUSUM)分析手术时间,探讨该术式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的学习曲线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8月连续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接受无充气后入路经锁骨下腔镜甲状腺手术的1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USUM拟合学习曲线,并依此结果比较不同阶段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随着手术例数增加呈前期下降,后期趋于平稳的趋势。学习曲线最佳拟合为三次方曲线,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增加至33例时到达顶点,以此为界将学习曲线分为学习阶段和熟练阶段。学习阶段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熟练阶段[(151.85±39.46)min vs. (93.88±19.04)min,P<0.01]。两个阶段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随访过程中无复发。结论 无充气后入路经锁骨下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安全可行,中央区显露良好,学习曲线短,适合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 目前,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已广泛开展,但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能否在腔镜下完成彻底的淋巴结清扫,特别是Ⅵ和Ⅳ区的低位淋巴结清扫,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总结分析笔者团队近年实施的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的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采用该术式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21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3例行腔镜甲状腺切除、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其中,41例行经胸口联合入路手术(联合入路组),包括12例行经胸甲状腺切除、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后再经口补充清扫Ⅵ和Ⅳ区淋巴结,另29例行经胸和经口手术步骤合理融合,不再单独补充清扫Ⅵ及Ⅳ区淋巴结;22例行单纯经胸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并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经胸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入路组的12例经口补充清扫颈侧区淋巴结的标本中有8例检出淋巴结,其中2例检出阳性淋巴结。联合入路组与经胸入路组获得的中央区淋巴结总数分别为(8.80±5.78)枚、(8.23±3.53)枚,颈侧区获得的淋巴结总数分别为(31.49±14.90)枚、(29.05±7.80)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出血、喉返神经麻痹、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副神经损伤、乳糜漏和Horner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联合入路组1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癌复发,经胸入路组1例手术清扫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癌复发。结论 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安全、有效,与单纯经胸入路疗效相当。但补充清扫中的阳性淋巴结提示,对于淋巴结转移较多的甲状腺癌患者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可能有一定的价值。然而,本研究病例数量较少,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有待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对照研究及长期随访结果来进一步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术后颈部不留瘢痕,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癌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选择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如何规范化应用腔镜甲状腺技术清扫中央区淋巴结,并向基层医院推广,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以全乳晕入路为例,介绍浙医二院王平团队腔镜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步骤。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 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不断增高,临床实践中腔镜甲状腺手术的需求逐渐增大。在不同甲状腺手术入路中,经口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TOETVA)最符合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理念,而TOETVA面临比较明显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口联合颌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ETOS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2022年3月—2022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甲状腺外科接受ETOSA手术的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结果、颈部美容评分、颏下感觉异常评分、术后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TOSA手术,无1例患者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145.23±35.9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13±4.78)mL;术后第1天引流量为(50.97±26.25)mL;第2天引流量为(22.74±15.1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19±0.47)d;清扫的中央区淋巴结数目为(7.52±4.34)枚。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声带麻痹、颏神经损伤、术后感染、吞咽不适、口角撕裂以及下唇肿胀。仅有2例患者出现暂时性甲旁减以及1例患者出现颈前皮肤穿孔。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下唇黏膜和皮肤感觉障碍,且手术美容效果良好,所有患者对术后颌下两个5 mm切口的恢复情况较满意。结论 ETOSA手术是一种安全且可行的术式,减少了颏神经损伤、嘴角撕裂等风险同时避免了潜在的器械相互干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镜下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75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5例患者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腔镜手术组),60例患者行传统手术(传统手术组),所有患者均至少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的主要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美容效果。 结果:15例腔镜手术患者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无术后大量出血患者。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略长于传统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两组均无术后低钙血症及声音嘶哑并发症,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中央淋巴结清扫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均无复发病例,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瘢痕小且隐蔽,美容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手术组。 结论:腔镜下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安全可行,有良好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分化型甲状腺癌具有淋巴结转移率高和患者年轻化的特点,腔镜甲状腺手术因颈部不遗留术后疤痕,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广受欢迎。对于存在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全腔镜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给患者带来较好的美容效果及较小的心理创伤。然而,由于该术式工程量大,对术者团队配合要求高。需要把握好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团队的协作、合理灵活运用针式辅助技术是使这该术式得以实现的关键。本文对该术式的技术难点进行阐述,分析腔镜分化型甲状腺癌根治术存在的争议。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 笔者团队经临床探索后从手术切口定位、手术路径及手术器械三方面对传统的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故撰写本文,以供同行参考。方法 结合手术视频,汇报笔者团队实施的1例无充气经锁骨下腔镜甲状腺右叶切除+右侧中央区清扫手术资料,并进行文献回顾与讨论。结果 手术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总手术时间65 min,出血量约5 mL。术后恢复可,术后2 d拔管出院,总引流量100 mL,术后住院2 d。结论 改良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安全可行,中央区清扫彻底,切口隐蔽性好,操作难度低,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腔镜技术在甲状腺癌的应用有增多趋势,腔镜下不但能够完成甲状腺腺叶切除,还可以完成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以及侧颈部淋巴结清扫,从而在根治切除甲状腺癌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病人的颈部外观和功能。但腔镜甲状腺癌手术的适应证、彻底性以及无瘤原则等方面尚有争议。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系统的应用扩大了腔镜手术在甲状腺癌的适用范围。合理选择甲状腺癌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范围,强调综合治疗,避免过度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目前较为常用的腔镜甲状腺手术入路主要有经腋窝入路、经胸乳入路及经口入路等。经腋窝入路相较于其他术式,其利用颈部肌肉的自然间隙建腔,在颈前带状肌深面显露甲状腺并进行手术操作,对颈部功能影响较小,而且无需充CO2,对心脑血管影响较小,因此近年来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接受。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寻找胸锁乳突肌肌间隙是该术式的一大难点,在此步骤中较多初学者不能准确定位肌间隙,进而增加了手术时间及创伤。为此,笔者中心对经腋窝无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作了一定的改进,降低术中寻找肌间隙的难度。本研究对该改良术式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估,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5月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4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接受改良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手术(观察组),另23例接受常规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超声引导下在胸锁乳突肌胸骨部与锁骨部之间的间隙内注水分离,扩大肌间隙,然后缝线定位胸锁乳突肌胸骨部后缘,准确进入肌间隙后,按照常规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方法实施手术。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5.6 min vs. 87.2 min,P<0.05),而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中央区清扫淋巴结数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1例出现腋窝皮下血肿,经抽液、包扎后改善,余患者均无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手足麻木、饮水呛咳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颈部疼痛评分及颈部损伤指数、吞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口服左旋甲状腺素钠片行个体化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结论 术前行超声引导下胸锁乳突肌缝线定位联合肌间隙注水分离操作方便、实用,便于术中寻找肌间隙,降低了经腋窝无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整体手术难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查询我院实施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手术转归和术后病理结果等指标,综合分析该术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 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科共实施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手术36例,其中女性27例,男性9例,中位年龄27岁(22~32岁);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无中转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50 min(120~18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 mL(20~75mL);术后均无伤口感染、出血、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手足抽搐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中刺穿颏下皮肤,所有病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唇和颏下肿胀,术后7天均基本消退;术后病理结果36例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平均数目5.5枚(3~11枚);术后3个月复查体表及口腔前庭均无疤痕,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行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在美容效果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彻底性上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查询我院实施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手术转归和术后病理结果等指标,综合分析该术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 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科共实施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手术36例,其中女性27例,男性9例,中位年龄27岁(22~32岁);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无中转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50 min(120~18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 mL(20~75mL);术后均无伤口感染、出血、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手足抽搐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中刺穿颏下皮肤,所有病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唇和颏下肿胀,术后7天均基本消退;术后病理结果 36例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平均数目5.5枚(3~11枚);术后3个月复查体表及口腔前庭均无疤痕,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行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在美容效果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彻底性上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结节是外科医生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其中有5.0%~15.0%最终会诊断为甲状腺癌。如果针吸活检后病理结果提示为阳性或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则外科手术是必须的。在过去十年中,外科医生为了追求切口小型化和创伤最小化,将腔镜技术引入到甲状腺手术中,统称为“甲状腺微创手术”,包括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简称Miccoli术式,和颈部无瘢痕存留的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以及最近开展的机器人辅助下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所有这些手术方式都必须遵循相同的肿瘤外科手术操作原则。本文列举了目前国内关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术式选择,同时还列举了国内外各种主流手术方法,并说明其优缺点,以期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 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会在颈前部留下瘢痕,严重影响颈部美观,尤其对于年轻女性且有瘢痕体质的患者,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创伤。腔镜甲状腺手术可经过乳晕、腋窝或胸乳等入路进行病灶的切除,具有隐形疤痕的作用,但有部分观点认为腔镜甲状腺手术因为要建立皮下通道及手术空间,其创伤更大。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比行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指标,进一步评价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外科手术治疗106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采取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腔镜组),54例采取传统开放手术(开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切口美容效果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115.3±22.7)min vs.(87.5±26.4)min,P=0.037];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开放组[(22.3±6.4)mL vs.(45.2±7.1)mL,P=0.009;(25.6±6.5)mL vs.(49.5±12.7)mL,P=0.011];腔镜组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4.52±0.31)d vs.(7.81±0.86)d,P=0.027];腔镜组切口满意度评分高于开放组[(9.33±1.40)分 vs.(3.41±1.24)分,P=0.033];腔镜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1.77±0.34)分 vs.(4.52±0.55)分,P=0.024];腔镜组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6.2% vs. 18.4%,P=0.018)。结论 与开放甲状腺手术比较,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切口小、疼痛轻、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美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将传统的颈部手术切口转移至隐蔽部位,兼顾治疗与美容效果。采用胸前人路,建立皮下空间,通过特殊拉钩显露,行甲状腺全切除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可以结合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和纳米炭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对于意外切除的甲状旁腺给予自体移植。实践证明,对于低危组的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完全腔镜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 尽管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远低于成人,但仍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甲状腺癌已成为儿童及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成人相比,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具有一些不同的临床特征,进一步了解这些特征,将更有助于加精准诊疗。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9月—2021年6月间68例因甲状腺疾病行手术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年龄≤20岁)资料,将其中获随访的甲状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另随机抽取22例成人甲状腺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甲状腺癌人群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结果 68例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的24例(35.29%),其中22例获随访3~72个月。22例患者中,女19例,男3例(6.33∶1);年龄3~20岁,平均(16.73±4.52)岁;病程10 d至5年,平均为9.5个月;主要因触及颈部无痛性肿块就诊;术前甲状腺超声TI-RADS 4类及以上结节占比高(19/22,86.36%);3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腺叶近全切除术,余均行甲状腺全切术;21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13例患者还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1例未行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18例(81.82%),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3例(13.64%),甲状腺髓样癌(MTC)1例(4.54%)。术后出现单侧喉返神经损伤者3例,喉头水肿者1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2例,1例患者行左侧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乳糜漏。1例MTC患者术后3年余复发,再次双侧颈部淋巴结扩大清扫术,并行靶向药物治疗;余在访患者均未发现复发或转移征象。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性别分布与成人基本一致;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与成人甲状腺癌病理类型均以PTC居多(95.45% vs. 100.00%),但前者PTMC的比例明显低于后者(13.36% vs. 50.00%,P<0.05);此外,儿童及青少年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占77.27%(17/22),且其双侧淋巴结转移比例明显高于成人患者(50.00% vs. 9.09%,P<0.05)。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的甲状腺疾病中,甲状腺癌占比较高,发病性别与病理类型与成人相似,但确诊时肿瘤体积往往较成人更大,且更易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但经手术等规范化治疗后,整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乳晕入路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上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200例,其中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腔镜组)72例,行开放式甲状腺癌根治术(开放组)1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以及术后引流量等术中情况,抽血检测术后第一天和术后第三十天甲状旁腺素和血钙的浓度变化,观察术后颈部血肿、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手足麻木抽搐、切口感染、颈过伸脑循环紊乱综合征等并发症和局部复发的发生率,比较住院时间、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术中情况:手术时间腔镜组长于开放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和阳性淋巴结数目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腔镜组少于开放组(P<0.05)。术后情况:术后第一天血甲状旁腺素水平腔镜组高于开放组(P<0.05);术后第三十天血甲状旁腺素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一天及术后第三十天血钙浓度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及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费用腔镜组高于开放组(P<0.05);患者满意度腔镜组高于开放组(P<0.05)。结论全乳晕腔镜手术在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疗效及安全性均不亚于传统开放手术,在止血、对甲状旁腺的辨认和保护上可能更具优势,且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和更高的患者满意度,是一项安全且合理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