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及变应性鼻炎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12例临床诊断螨过敏性儿童哮喘伴或不伴变应性鼻炎患儿,应用标准化屋尘螨提取液皮下注射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记录每次免疫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监测每次变应原注射前及注射后30分钟PEF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1年的治疗观察,112例患儿共注射2 649次,共发生全身反应15/2 649例次(0.57%),局部不良反应436/2 649(16.46%).其中速发全身反应11/2 649例次(0.42%),均为Ⅰ级,包括咳嗽、胸闷、喘息发作、皮肤瘙痒、荨麻疹及头痛;迟发全身反应4/2 649(0.15%),包括胸闷、喘息、荨麻疹及鼻炎;速发局部反应432/2 649(16.31%),绝大多数为轻度局部反应,表现为局部皮肤潮红、肿胀(d<5cm),皮肤痒,仅有3例次局部红肿(d>5cm),未发现1例严重全身反应.注射前后30分钟的PEF平均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27周后及1年的PEF与注射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螨过敏性儿童哮喘及变应性鼻炎患儿对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制剂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的耐受性良好,治疗安全,治疗后的肺功能PEF值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吸入性变应原谱特点,进一步优选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吸入性变应原的数目和种类。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于重庆市人民医院变态反应科就诊的2305例可疑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行SPT,分析其结果。根据年龄、季节分层,描述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特征,进一步优选SPT的变应原组合,使其可以检测≥95%的变应原阳性患者。结果:①2305例患者阳性数1672例,总阳性率为72.54%。SPT检测阳性率前6位的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62.00%)、屋尘螨(58.61%)、蟑螂(28.81%)、猫毛(14.62%)、葎草(14.45%)、艾蒿(14.27%)。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级别(+++)及以上的患者中,粉尘螨和户尘螨分别占两者的77.75%和76.24%,明显高于其他变应原。②不同季节变应原总阳性率(春季67.81%,夏季72.63%,秋季78.78%,冬季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41,P=0.000)。尘螨阳性率与吸入性变应原总阳性率季节变化趋势相似。③不同年龄段变应原总阳性率(~17岁组为82.31%,18~39岁组为73.78%,40~59岁组为64.77%,60~岁组为5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56,P=0.000)。随着年龄增加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降低。④4个吸入性变应原(粉尘螨、蟑螂、屋尘螨、葎草)的SPT可以检测重庆地区可疑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中≥95%的变应原阳性患者。结论:重庆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最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为粉尘螨和屋尘螨。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受季节、年龄的影响并存在一定的规律。4个吸入性变应原可以检测绝大多数吸入性变应原阳性患者,可以作为重庆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吸入性变应原流行病学调查经济有效的变应原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免疫疗法(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疗法(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IIT)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脱敏的疗效和安全性,其中112例采用屋尘螨变应原制剂注射脱敏,97例采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疗程2年。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2年后SCIT组显效42例(37.5%)、有效59例(52.7%)、无效11例(9.8%),有效率为90.2%;SLIT组显效35例(36.1%)、有效50例(51.5%)、无效12例(12.4%),有效率为87.6%;两组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χ^2=0.35)。SCI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29/112),SLI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9/97),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χ^2=9.65)。结论两种脱敏方法对变应性鼻炎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初次自行胰岛素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行基于微信注射相关风险管理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在解放军第九〇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且出院后初次自行胰岛素注射治疗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时按出院月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两组住院期间均行常规的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教育;出院后,观察组在微信公众号观看讲解胰岛素注射知识与技术的视频,微信群每周推送糖尿病相关知识。结果出院后4周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注射胰岛素时的正确皮肤消毒[36(58%)与11(18%)例,χ2=21.42,P<0.01]、注射前排气[62(100%)与51(82%)例,χ2=12.07,P<0.01]、注射后停留10 s[60(97%)与47(76%)例,χ2=11.52,P<0.01]、正确处理废用针头[49(79%)与18(29%)例,χ2=31.20,P<0.01]、注射部位轮换[48(77%)与35(56%)例,χ2=6.16,P=0.01]、正确储存胰岛素[62(100%)与57(92%)例,χ2=5.21,P=0.02]及正确处理低血糖情况[52(84%)与38(61%)例,χ2=7.94,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1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6.41±0.76)与(7.19±0.81)mmol/L,t=5.61,P<0.0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71±0.64)%与(7.37±0.78)%,t=5.18,P<0.01]、低血糖发生率[10%(6/62)与24%(15/62),χ2=4.64,P=0.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微信进行注射相关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技能,降低居家胰岛素治疗的风险,提高血糖达标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原用于过敏性皮肤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来永新县皮肤病防治所就诊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120例,入院后均进行免疫印迹法检测,记录吸入性过敏原及食入性过敏原特异度IgE抗体阳性率,并分析不同性别及不同季节的过敏原特异度IgE抗体阳性率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吸入性过敏原排名前三的是:尘螨组合(屋尘螨/粉尘螨)31.7%、树花粉(柳树/杨树/榆树)19.2%、猫毛皮屑17.5%;食入性过敏原排名前三的是:牛奶20.0%,鸡蛋白16.7%,鱼虾蟹15.0%;男性与女性患者的尘螨组合(屋尘螨/粉尘螨)、树花粉(柳树/杨树/榆树)、艾蒿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3、6.009、5.428,P=0.020、0.014、0.020),而两者在猫毛皮屑、狗毛皮屑、普通豚草、蟑螂、真菌混合组及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的尘螨组合(屋尘螨/粉尘螨)、艾蒿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0、8.750,P=0.011、0.033),而...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提取液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屋尘螨过敏支气管哮喘儿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8例屋尘螨过敏的支气管哮喘儿童分为SIT组(81例)及对照组(87例),两组均予吸入激素布地奈德(ICS)治疗,SIT组同时予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提取液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27周及53周时病情改善情况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SIT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IT治疗可提高哮喘患儿病情改善率及VAS评分,在53周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T组不良反应轻微,无严重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SIT联合ICS治疗可明显增加屋尘螨过敏性哮喘患儿病情改善率及提高VAS评分,优于单用ICS治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过敏性鼻炎患儿的变应原种类,为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皮肤点刺试验,对412例过敏性鼻炎患儿进行19种吸入性变应原及4种食物变应原测试。结果 412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变应原测试总阳性率为85 .19% (3 5 1例) ,以尘螨最高77.91% (3 2 1例) ,其后依次为屋尘68.69% (2 63例)、多价昆虫3 4.2 2 % (14 1例)、春季花粉3 0 .82 % (12 7例)、多价真菌16.2 6% (67例)、棉及垫料13 .11% (5 4例)、动物皮毛11.65 % (4 8例)、羽毛11.17% (4 6例)等。食物过敏5 3例,阳性率为12 .86%。69.42 % (2 86例)患儿对2种及2种以上变应原过敏。尘螨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χ2 =3 2 .5 9,P <0 .0 1)。结论 深圳地区过敏性鼻炎患儿最常见变应原为尘螨、屋尘,食物过敏所占比例小。对这类过敏性鼻炎患儿可采取有效的避、忌、替、移等防治措施,测试结果可为脱敏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0年7月就诊的南京地区1~12岁变应性鼻炎和(或)支气管哮喘患儿4 355例,应用13种吸入性变应原对其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分析各种变应原阳性率?阳性反应程度及阳性种类数与性别及年龄相关性?结果:在4 355例患儿中,2 618例(60.1%)具有特应性(SPT≥1个变应原阳性),屋尘螨和粉尘螨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2.0%和50.9%,其阳性程度亦居首位?随年龄增长,变应原阳性率?阳性程度及阳性种类均增加,性别特应性差异更加明显(男女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幼年期40.9% vs 38.9%,P = 0.686;学龄前59.0% vs 55.8%,P = 0.100;学龄期76.2% vs 65.9%,P = 0.000)?结论:南京地区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患儿大都具有特应性,其中尘螨是主要吸入性变应原,随年龄增长,特应性程度增加,性别差异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化尘螨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09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1年以上的标准化尘螨疫苗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specific immunotherapy,SCIT)。按完成1、1.5、2年疗程将患者分为3组,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评估疗法的疗效;观察10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治疗后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疗法的安全性。结果 SCIT治疗1、1.5、2年3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0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共进行免疫治疗注射2207例次,462例次发生局部不良反应,3例次出现Ⅰ~Ⅱ级全身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没有发生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标准化尘螨疫苗治疗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SCIT治疗进入1年疗程后可获得稳定的治疗效果,治疗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西南地区2071例变应性疾病患儿变应原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陈建平  汪万军  王梅  桂芹  何念海 《重庆医学》2011,40(19):1911-1914
目的探讨变应性疾病常见变应原的致病状况,为变应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国际标准方法的皮肤点刺试验(SPT),对2 071例变应性疾病患儿做14种变应原测定,并设阳性(组胺)及阴性(生理盐水)对照;以阳性为对照判断标准。结果被检查的2 071例患儿中SPT阳性者1 101例,占53.2%(1 101/2 071)。其中,阳性率在30%以上的变应原有:粉尘螨814例,占39.3%(814/2 071);屋尘螨684例,占335%(684/2 071);其他变应原阳性率均在15%以下。吸入变应原总阳性率51.3%(1 062/2 071),吸入变应原中以粉尘螨和屋尘螨阳性率居高,分别为39.3%(814/2 071)和33%(684/2 071);食入变应原总阳性率24.0%(498/2 071),食入变应原在前2位的为鸡蛋清11.9%和海蟹14.5%。皮肤点刺结果为强阳性(++++)的以粉尘螨和屋尘螨为主,分别为20.9%和16.9%。1~14岁变应性疾病儿童吸入变应原与食入变应原阳性率随年龄增加均有升高趋势,在各年龄分组中吸入变应原与食入变应原,除了1岁~组与3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2.481,P>0.05),其余各年龄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哮喘的吸入性、摄入性变应原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变应性疾病(χ2=71.629,142.773,P<0.01)。结论变应性疾病通常由变应原致病,吸入性变应原为常见变应原,尘螨为首要变应原。皮肤点刺实验对变应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皮下免疫治疗(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LIT)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门诊采取脱敏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27例,其中行SCIT者79例(SCIT组),行SLIT者48例(SLIT组),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年后,SCIT组治疗有效率(75.9%)高于SLIT组(7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05).SCI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高于SLIT组(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0.05).结论 两种脱敏治疗方法对变应性鼻炎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SLIT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医院婴幼儿期儿童主要消化系统疾病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1726例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婴幼儿期儿童的住院病案首页资料,提取患儿的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和住院天数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罹患消化系统疾病以幼儿期儿童为主,占比59.7%。消化系统疾病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Trend-χ2=242.981,P<0.001)。男女患者性别比为2.27:1,平均住院日逐年缩短。腹股沟疝、肠套叠和腹泻最为多见,累计占比67.5%。男性婴幼儿腹股沟疝(χ2=761.627,P<0.001)和肠套叠(χ2=12.162,P<0.001)构成比显著高于女性。幼儿期儿童腹股沟疝(χ2=498.324,P<0.001)和肠套叠(χ2=90.131,P<0.001)构成比显著高于婴儿期儿童。收治的腹股沟疝(Tred-χ2=128.745,P<0.001)和肠套叠(Trend-χ2=21.663,P<0.001)患儿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结论婴幼儿主要消化系统疾病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腹股沟疝和肠套叠是主要高发的婴幼儿消化系统疾病,且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某院应根据收治患儿疾病谱的构成比例,适时调整医疗服务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社区老年就诊者老年性皮肤瘙痒症(senile pruritus,SP)的患病情况和临床特征,为社区SP防治提供参考,采用横断面调查、分层抽样法,于2019年3月1日至5月31日在张家口市桥西区明德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北京市朝阳区垡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中心的全科门诊中随机抽取300例年龄≥60岁的就诊者,计算SP的发病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SP患者进行SP的知晓情况、治疗情况及临床特征进行调查。对不同特征社区就诊的SP患者皮肤瘙痒程度进行比较,对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对SP患者瘙痒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社区老年就诊者SP发病率为33.30%(198/600),知晓率为29.29%(58/198),治疗率为23.23%(46/198);洗澡次数>3次/周(χ2=9.129)、洗澡时间>1 h/次(χ2=12.742)、经常用碱性洗涤物洗澡(χ2=8.695)、生活不规律(χ2=14.819)、有辛辣饮食习惯(χ2=9.852)、不用保湿类护肤品(χ2=6.614)、经常饮浓茶(χ2=6.258)、经常喝咖啡(χ2=6.513)、睡眠不佳(χ2=12.364)、情绪烦躁易怒者(χ2=23.120)SP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社区老年就诊者SP发病率高,知晓率和治疗率较低,需要加强SP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以减少社区S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榆林地区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亚洲过敏性鼻炎问卷调查方案,对以榆林市区为中心的绥德县城、榆林市区和神木县城等榆林地区范围内三城区共4404名干部职工分别进行了变应性鼻炎有关症状及病史的整群抽样的书面及电话问卷调查。结果 (1)上述三城市中过去24个月内变应性鼻炎报告率分别为11.96%,11.13%,11.29%(χ2=0.52,P>0.05);(2)榆林市范围内总体发病率为11.42%。结论 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榆林市过敏性鼻炎发病率较高,但各县区发病率统计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癌联合脾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11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肝脾联合切除术组(观察组,66例)和单纯肝切除术组(对照组,52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手术前后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及CD4+、CD8+、CD4+/CD8+等T细胞亚型,对比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随访3年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  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在手术前1周RBC、WBC、PLT、CD4+、CD8+、CD4+/CD8+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观察组WBC、PLT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1),术后2个月观察组CD4+、CD4+/CD8+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1);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胆漏、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10/66),对照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6/52),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4,P=0.569);术后随访3年,观察组无瘤生存率为40.91%(27/66),对照组为21.15%(11/52),观察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99,P=0.023)。  结论  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能有效促进WBC和PLT升高、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远期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海南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发病动态及流行特征,评价2008年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在海南省使用的甲肝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预防接种实施和控制提供策略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以来不同时期海南省甲肝疫情、人口统计和接种资料及2010—2014年甲肝疫苗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监测资料,从甲肝发病率、疫苗保护率、异常反应发生率、临床类型等流行病学指标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海南省2005—2014年甲肝发病率为1.04/10万~11.35/10万,年均发病率为4.20/10万;2005—2007年甲肝疫苗未纳入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EPI)时期,共报告甲肝2 173例,总报告发病率8.69/10万;2008—2010年甲肝减毒活疫苗分地区纳入EPI过渡时期,共报告甲肝893例,总报告发病率为3.38/10万;2011—2014年甲肝减毒活疫苗完全纳入EPI期,共报告甲肝538例,总报告发病率为1.48/10万;2010—2014年甲肝疫苗年均接种率为99.67%,年均保护率为99.97%;2008—2014年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甲肝发病率与甲肝疫苗接种率呈高度负相关(r=–0.862)。接种甲肝疫苗后报告AEFI病例179例,其中减毒活疫苗169例,总发生率为2.65/万;灭活疫苗10例,总发生率为1.52/万;两者以一般反应(发热/红肿/硬结),绝大多数反应均为一过性;异常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皮疹,严重异常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和过敏性紫癜发生率等发生率均为0.03/万~0.06/万。结论 海南省将甲肝减毒活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推广应用效果显著,两种工艺甲肝疫苗安全性均较高,可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与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患者共2287例,回顾分析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分布情况及其与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女性患者的TPOAb及TgAb阳性率[19.2%(333/1732)和26.6%(461/1732)],均显著高于男性[9.9%(55/555)和10.5%(58/555);χ2=25.897,P<0.01;χ2=62.614,P<0.01]。FNAC诊断为Ⅰ~Ⅵ级比例男性分别为14.2%(79/555)、57.7%(320/555)、6.0%(33/555)、3.6%(20/555)、6.1%(34/555)、12.4%(69/555),女性分别为10.6%(184/1732)、63.5%(1099/1732)、6.0%(104/1732)、3.5%(61/1732)、5.9%(102/1732)、10.5%(182/1732),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FNAC诊断为Ⅴ、Ⅵ级的387例患者(恶性组)与1419例Ⅱ级患者(良性组)行单因素分析,两组的TPOAb及TgAb阳性率[17.1%(66/387)比(17.5%(248/1419),23.5%(91/387)比23.3%(331/14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8,χ2=0.006,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70岁相比,≤30岁OR=12.80(95%CI:4.43~37.03)、31~50岁OR=6.62(95%CI:2.37~18.50)]、结节大小[与最大径>4.0 cm结节相比,最大径≤1.0 cm结节OR=2.75(95%CI:1.19~6.40),最大径1.1~2.0 cm结节OR=2.43(95%CI:1.05~5.60)]、血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TSH 0.27~1.29 mIU/L者相比,TSH 2.38~4.20 mIU/L者OR=1.87(95%CI:1.16~3.00)、TSH>4.20 mIU/L者OR=1.86(95%CI:1.13~3.06)]与结节恶性风险相关。结节最大径≤2.0 cm患者中,良性组及恶性组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TPOAb:18.1%(158/875)比16.9%(49/290),TgAb:24.9%(218/875)比21.0%(61/2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χ2=1.800,均P>0.05)。结节最大径>2.0 cm患者中,良性组及恶性组的TPOAb阳性率[13.2%(54/410)比20.0%(1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2,P>0.05),恶性组TgAb阳性率高于良性组[33.3%(20/60)比18.8%(77/410),χ2=6.768,P=0.02]。结节最大径>2.0 cm患者中,调整年龄、性别、TSH水平、结节大小后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与TgAb阴性相比,TgAb阳性与结节恶性相关的OR值为2.83(95%CI:1.49~5.37,P<0.01)。结论TPOAb阳性与否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无明确关系,但在甲状腺结节较大的患者中(超声下最大径>2.0 cm)TgAb阳性提示结节恶性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产妇分娩相关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医院妇产科2020年3—8月就诊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入选与排除标准筛选,最终入选患者167例。依据产妇产后42 d复查结果分为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组(PFD组,85例)、未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组(非PFD组,82例)。比较2组产妇分娩方式、分娩进程和胎儿情况。结果 (1)PFD组患者剖宫产14例,非PFD组剖宫产29例,PFD组患者剖宫产率显著低于非PFD组(χ2=5.233,P<0.05)。PFD组产钳助产23例,非PFD组产钳助产1例,PFD组产钳助产率显著高于非PFD组(χ2=20.167,P<0.01)。(2)PFD组患者正常产程14例,非PFD组正常产程39例,PFD组患者正常产程的人数显著低于非PFD组(χ2=11.792,P<0.01)。PFD组患者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异常的例数分别为27例、21例,非PFD组患者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异常的例数分别为7例、4例,PFD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周艾  李琦  姜艳荷 《重庆医学》2012,41(12):1183-1185
目的观察并比较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舌下免疫疗法和皮下免疫疗法治疗中重度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71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儿,其中41例接受舌下免疫治疗和30例进行皮下免疫治疗,治疗均满1年。两种免疫治疗组分别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总评分、用药评分,患儿血清特异性IgE和特异性IgG4的改变,并且对舌下免疫疗法和皮下免疫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总评分和用药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减低(P<0.01),血清特异性IgG4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清特异性IgE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间治疗后症状总评分和用药评分下降值,以及血清特异性IgG4下降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舌下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和皮下免疫治疗疗效类似,使用方便,易于接受,宜在儿童患者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骨骼肌情况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日友好医院慢阻肺多学科协作组符合稳定期慢阻肺纳入标准的220例患者为病例组。两组对照分别为同年龄段、同性别的社区健康者(社区对照组,220例)和年龄20~40岁的健康体检者(体检对照组,220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测量身体成分,通过问卷调查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疾病情况、生活资料等相关因素并进行组间比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与社区对照组或与体检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体脂率(Z=-10.037,t=-8.411)、去脂体质量指数(Z=-8.165,Z=-7.856)、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t=-7.158,t=-11.989)等均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2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中,符合肌肉衰减征诊断者51例(23.2%),其中男24例,占男性患者的18.3%(24/131);女27例,占女性患者的30.3%(27/89)。男女患者肌肉衰减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7,P=0.038)。慢阻肺合并肌肉衰减征患者中,年龄≥75岁(χ2=15.746,F=14.048)、女性(Z=5.805,t=2.672)、家庭人均月收入<2500元(Z=-4.291,t=-4.789)、慢阻肺的全球倡议分级Ⅳ级(χ2=22.644,F=3.905)、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分级4级(χ2=12.475,F=4.369)、未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Z=-4.239,Z=-2.474)、不运动(χ2=14.786,F=3.402)、能量及蛋白均不足(χ2=40.531,F=10.529)者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和握力水平均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为110~268(228±38)m,仅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分级4级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更短(F=3.468,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普遍存在身体成分受损,且会进一步影响机体功能,建议常规评估中纳入身体成分及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