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人腹腔淋巴管瘤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 综合分析101例成人腹腔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我院11例,国内文献报道90例. 结果 男性∶女性为1.2∶1,年龄18~77岁,平均54岁.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54例(占53.3%),以腹胀不适或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38例(占37.4%),4例表现为急腹症(占4%).术前所有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检查,部分病例行腹部B超及CT增强及MRI检查,2例行肠镜检查,1例行保留灌肠的CT平扫.术前所有病例均未能确诊,93例临床诊断正确,误诊8例,误诊率为7.9%.除1例行穿刺活检外,其余100例均手术治疗.术后除1例合并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良外,其余均无复发,疗效满意. 结论 腹腔淋巴管瘤是临床少见的良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需借助B超、CT及MRI等影像学技术综合进行诊断.手术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多无复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CT影像特征、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的资料。结果4例患者术前CT均诊断为囊性淋巴管瘤,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囊性淋巴管瘤。术后7d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6年均无复发。结论 CT对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整个囊壁是治疗及预防术后复发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总结11例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的诊治过程,了解其临床特点及诊疗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1例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过程,术后随访进行总结。结果 11例患者中男6例,女5例,中位年龄40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5例,右侧6例。其中6例为体检时发现,5例以腰部疼痛不适发现,仅1例合并高血压。行增强CT扫描提示肾上腺区囊性占位。6例行腹腔镜下同侧肾上腺及肿物切除术,4例行腹腔镜下肿物切除术,1例行开腹肾上腺及肿物切除术,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上腺淋巴管瘤,随访2 a患者均正常存活,未见复发及转移病例。结论肾上腺淋巴管瘤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表现为腰部疼痛不适,需经增强CT或MRI初步诊断,最终依靠病理学诊断。经腹腔途径切除患侧肾上腺及肿物安全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囊性淋巴管瘤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报告1例肾囊性淋巴管瘤病例。结合文献复习讨论。青年女性,有腰部钝痛,血尿,肾区肿块病史。尿常规多次为镜下血尿。结果 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见一多房性囊性肿物将肾脏完全包绕,囊内有清亮透明的液体。病理报告为肾囊性淋巴管瘤。术后痊愈出院。患者术后随访4年未见复发。结论 肾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无明显症状,如有明显临床症状及合并症即应手术治疗,尽量保留正常肾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膜后淋巴管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腹膜后淋巴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6—57岁,平均42岁。患者均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和CT均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囊性肿块。其中单房囊肿7例,多房囊肿4例。术前仅有1例患者经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而确诊。结果11例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其中9例行开放手术,2例行后腹腔镜下切除肿瘤。全组均病理证实为(腹膜后)淋巴管瘤,随访8个月~12年未见复发。结论腹膜后淋巴管瘤由于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而易漏诊和误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细针穿刺有助于提高腹膜后淋巴瘤的诊断,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6.
1999年 1月 1日至 2 0 0 1年 1 2月 1日 ,我科共收治小儿淋巴管瘤 6 2例 ,均行手术切除 ,术后 1 1例出现淋巴管漏 ,经切口内灌注或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1例淋巴管漏患儿中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1个月至 1 0岁。淋巴管瘤位置 :头颈部 6例 ,躯干 3例 ,四肢 2例。淋巴管瘤类型 :囊状 5例 ,海绵状 4例 ,毛细淋巴管瘤 2例。1 .2 方法 :平阳霉素 8m g用生理盐水 8ml稀释成浓度为1 g/L 药液 ,从引流管内灌入或用注射器分多点注入 ,观察 1周 ,如未愈 ,再重复进行一次 ,总量不超过 5 m g/k…  相似文献   

7.
淋巴管瘤是小儿外科常见病 ,发病率仅次于血管瘤。1988~ 1998年我院共手术治疗小儿颈部体表软组织淋巴管瘤 16例 ,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30天~ 15岁 ,瘤体最大为2 5× 19cm ,部位以头、颈、足部最多 ,其次为四肢、腋窝、胸、腹、背部等处。术后病理报告 单纯性淋巴管瘤 3例 ,海绵状淋巴管瘤7例 ,囊肿淋巴管瘤 4例 ,混合型淋巴管瘤 2例。预后 :13例治愈 ,1例减轻 ,2例复发。讨论 对颈部体积较大囊肿淋巴管瘤的处理方法 ,作者的经验和体会是 :①手术以气管插管麻醉为宜 ;②术前有呼吸道症状者应间断抽出囊液至减缓压迫症状 ,以保证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5年3月唐山市第二医院脊柱一科收治的8例脊髓室管膜下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疗效及随访结果,探讨脊髓室管膜下瘤临床特征及理想治疗方案。结果 8例脊髓室管膜瘤患者均以四肢麻木无力起病。颈部为多发节段,8例患者中肿瘤位于颈段4例,位于颈胸段4例;位于髓内6例,位于髓外2例。MR检查示大多数瘤体呈偏心性生长,脊髓左侧3例,右侧4例,中心部位1例;T1加权像瘤体呈低信号5例,呈等信号3例;T2加权像8例瘤体均呈高信号,强化MR瘤体未见明显增强。4例患者行完全切除术后症状消失;4例患者行次全切除术后肢体麻木程度减轻;1例因复发行二次手术之后未再复发。全部患者均存活。结论脊髓室管膜下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MR可为诊断提供依据。手术作为常规治疗方法,完全切除效果优于次全切除,不建议行术后放疗。对于复发患者可以再次行手术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9.
颈面部淋巴管瘤的手术时机选择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昱  管杰  何海贤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8):3413-3416
目的 探讨颈面部淋巴管瘤的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以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7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53例颈部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年龄6.5个月-41岁,中位数年龄2.25岁,舌骨上区肿瘤占34%(18/53),舌骨下区占66%(35/53).病灶长径3.3~8.2 cm,平均4.4 cm.77.4%(41/53例)的患者以颈部包块作为惟一症状,手术前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9例,分别为:囊内出血2例次、感染而导致囊肿体积迅速增大5例次,呼吸阻塞4例次,吞咽困难2例次.手术前均行颈部超声检查,结合CT检查11例,MRI检查21例.结果 肿瘤完整切除34例,占64.2%,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11例,部分切除患者于手术后9个月~5年内均有残余或复发病变持续存在,其中舌骨上区7例(7/18),舌骨下区4例(4/35).病变复发或残留的概率在舌骨上区明显高于舌骨下区(χ~2检验,P<0.05).手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面神经下颌支瘫痪1例、Homer's综合征1例、继发性出血1例、腮腺瘘1例、术区积液1例、伤口感染1例、舌体水肿、呼吸道阻塞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手术后病理学证实:毛细淋巴管瘤19例,囊性淋巴管瘤34例.结论 颈面部淋巴管瘤的病变所在部位是手术能否成功切除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尽管完整的手术切除是治疗理想选择,但如果病变范围较大,邻近累及结构易于损伤,手术不应强求.  相似文献   

10.
罗春芬  陈青江  伍霞芳  黄云 《浙江医学》2003,25(11):689-690
囊性淋巴管瘤 (囊状水瘤 )是小儿常见的良性错构瘤 ,属于淋巴管瘤的一种常见类型 ,为胚胎期淋巴系统发育异常或阻塞所致。既往治疗常用手术切除 ,复发率高 ,并发症多 ,并严重影响外观。我院从1999年1月~2001年12月行平阳霉素囊内注射治疗小儿囊状淋巴管瘤2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1对象20例均为本院治疗的囊状淋巴管瘤患儿 ,均根据临床表现和超声检查提示本病后 ,局部穿刺检查抽出淋巴液而明确诊断。男性13例 ,女性7例。年龄2月~12岁 ,平均 (4.0±3.2)岁。病变位于颈部9例 (2例侵入胸腔和前纵隔及口腔底部 ) ,腋下3例 (1例…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Lymphangioma is a benign tumor representing a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of the lymphatic channels. The cavernous lymphangioma of the bladder did not report before. Here we report 1 case of cavernous lymphangioma of the bladder in an adult female and review the literature in order to accumulate the experienc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these diseases. Methods: In our case a 50-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irritative voiding symptoms and had painless macroscopic hematuria at times. Cystoscopy showed a non-papillary tumor at apex vesicae and mucous membrane hyperaemia between the two orifices within the trigone. The pathologic diagnosis was cystitis glandularis with hyperplasia of urothelium and cavernous lymphangioma in lamina propria.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and then bleomycin A5 was injected into lesion multipoint applying ureteral catheter with puncture needle. Results: Two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irritative voiding symptoms improved and the urine analysis was normal. Cystoscopy showed no residual tumor. Bleomycin A5 was injected into the lesion area again just like the operation before. All symptoms disappeared completely when the patient was examined a month later. There was no side effect after injection and no recurrence during the follow-up of 1 year. Conclusion: Lymphangioma of the bladder can be diagnosed exactly by cystoscopy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urgery may be the best treatment. The bleomycin A5 intralesional sclerosant is also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the disease after surgical removal.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左心室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和结果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手术治疗的左心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收治5例患者,占同期手术治疗的心脏肿瘤患者的3.55%(5/141).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3例采用胸部正中切口,2例采用左胸前外侧切口.3例完整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仅取活检.病理结果显示黏液瘤、横纹肌肉瘤、海绵状淋巴管瘤、乳头状弹力纤维瘤、肌间血管瘤各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恢复良好.随访4~80个月(平均30个月),无死亡.黏液瘤患者完整切除后38个月后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未见复发;横纹肌肉瘤患者仍存活,无明显不适;余患者复查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左心室肿瘤多为良性,心脏超声是最重要的诊断工具,恶性肿瘤预后差,良性肿瘤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5例咽喉部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咽喉部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5例咽喉部肉瘤样癌患者中,4例患者为男性,1例患者为女性;发病年龄为55~77岁;3例患者有长期吸烟史,2例患者有长期饮酒史。患者均表现为咽痛、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及呼吸困难等,5例患者均行电子喉镜检查,1例患者表现为菜花样肿物,其余患者表现为较光滑肿物。2例患者行CT检查,肿物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无骨质破坏。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例患者行术后辅助性放疗,1例患者行术后化疗;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例患者均诊断为肉瘤样癌;术后随访1~36个月,随访率为100%,其中1例患者存活,4例患者死亡。结论:咽喉部肉瘤样癌无特异的临床特点,多呈息肉状生长,易误诊,其恶性程度高于鳞状细胞癌,易复发,晚期易转移,预后差,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C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病灶 数134个)伽玛刀治疗后的颅内CA病例。结果:平均随访43个月,无患者死亡,1人再手术,83%癫痫患者症状改善或 消失,44%的患者病灶体积缩小(59/134),病灶再出血者7例,年出血率1.6%,11.5%患者出现脑水肿(14/122),经治疗 后均明显好转。结论:伽玛刀是治疗颅内CA的安全手段,对患者的癫痫症状改善较明显;海绵窦区CA建议首选伽玛 刀治疗。  相似文献   

15.
徐其锋 《中外医疗》2016,(18):39-40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特点,相关因素以及诊治措施。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5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措施。结果5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中有生育史者44例,积乳史者32例,产后未哺乳者6例,先天性乳头凹陷者9例;所有患者病理检查均为多灶性,经过手术切除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发病可能与其乳汁淤积有关,治疗肉芽乳腺炎的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子宫颈闭锁的解剖与病理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先天性子宫颈闭锁的解剖及病理学特征等,探索先天性子宫颈闭锁畸形矫治方案和阴道及子宫颈成形术式的科学性。方法:对Ⅰ型1例、Ⅱ型4例、Ⅲ型2例、Ⅳ型1例的子宫切除标本和Ⅰ型5例子宫体下连积血囊腔壁活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追踪观察保留子宫而接受了阴道及子宫颈成形术患者的预后。结果:Ⅰ型子宫颈闭锁18例行阴道及子宫颈成形术后半年内无一例痛经,合并阴道完全闭锁者远期随访13例,2例3例次自然妊娠至足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获2男婴1女婴;Ⅱ型1例行腹会阴联合阴道及子宫颈成形术,术后性生活满意,未孕,仍痛经;Ⅳ型2例行阴道及子宫颈成形术,术时子宫颈管腔置管,术后无痛经。结论:先天性子宫颈闭锁分型诊断标准对先天性子宫颈闭锁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首诊于眼科的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3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误诊原因、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结果 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24~46岁。2例有外伤史。分别被误诊为蜂窝织炎、青光眼,眼炎性假瘤。后经DSA或MRI确诊为颈动脉海绵窦瘘。2倒患经可脱球囊栓塞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1例未治。结论 详细追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可早期诊断该病,及时浩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分布特征与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7例经治疗的直肠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7例直肠NET占同期直肠恶性肿瘤的1.1%,男性5例,女性2例,其中5例在距肛缘10cm以内,占71%.3例经肛门行局部扩大切除;3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其中2例术后病理基底部无肿瘤,进行常规随访,1例术后病理检查基底见癌细胞,进行经肛局部扩大切除;另外1例患者肿瘤距肛缘10cm,直径1.5cm,行直肠经腹前切除术.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现正常存活.结论:直肠NET临床少见,发生于直肠远端较多,男性多于女性,其外科手术原则与直肠腺癌相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38-42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鞘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与其他间叶源性肿瘤的鉴别要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7月~2017年12月间住院的19例胃肠道神经鞘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胃部14例,结肠2例,食道、阑尾及肠系膜各1例。其中恶性2例,胃神经鞘瘤同时合并腹壁神经鞘瘤1例。男女比例1:1.4,年龄31~78岁,中位年龄51岁。腹痛、腹胀及腹块最常见。13例行CT,12例显示边界较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影,囊样改变1例,密度不均匀伴钙化1例。7例行CT增强,其中6例均匀强化。超声内镜显示固有肌层低回声肿物,边界清,10例内部回声均匀,2例欠均匀。病理上良性17例,恶性2例。肿物无包膜,镜下梭状细胞为主,胞核呈模糊栅栏状排列,外周淋巴细胞套形成,肿块内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S-100和Vimentin强阳性,CD117、SMA、DOG 1、Desmin阴性。4例CD34阳性。17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2例患者行内镜下治疗,随访时间3~176个月。1例患者在随访18个月时出现肿瘤复发,二次手术后1年死亡。结论胃肠道神经鞘瘤需注意与胃肠道间质瘤等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相鉴别,CT及超声内镜有一定的价值,但确诊主要依赖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S-100蛋白是其重要标志物。绝大部分患者术后预后良好,但肿物较大的患者术后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20.
结合1例具体病例的临床资料,同时复习相关文献,对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的诊治工作提供帮助。囊性淋巴管瘤为先天性淋巴系统畸形的疾病,有浸润性生长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行早期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对于婴儿来说,囊肿有扩大的趋势,观察一段时间,便于完整切除。但对于有广泛组织累及的淋巴管瘤,或是病变部位有损伤伴有粘液等渗出,手术切除并不有利,而用博来霉素局部注射能有效地消退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