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冠心病被认为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抗炎治疗成为进一步降低冠心病剩余风险的希望。最近,针对冠心病不同抗炎通路的抗炎治疗又出现了几项大型心血管结局试验,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现就冠心病抗炎治疗通路研究现状及展望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任志亮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12):1097-1100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先后曾提出过不少发病假说,但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1856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首先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内膜炎症的观点,可是一直未被人们接受。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AS的病理过程:变性、渗出、增生等都是炎症的基本特征,而且AS从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到斑块破裂,以致血栓形成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少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参与。晚、近期对AS炎症机制的深入研究,又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不仅对阐明AS的机制大有裨益,对于本病的临床实践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炎症是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抗炎治疗药物能否对炎症进行靶向干预并对冠心病人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扼要综述了介导冠心病发病的关键炎症分子及抗炎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他汀类药物开始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90年代以后的许多重要临床试验如4S、WOSCOPS、CARE、LIPID等奠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1级和2级预防中的基石地位. 相似文献
5.
6.
<正>尽管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从而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仍存在其他重要的残余心血管风险,例如炎症[1]。炎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表现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医学界一直在艰辛探索将抗炎治疗在临床上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2-3]。过去几年,以分别应用卡那单抗、甲氨蝶呤和秋水仙碱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为代表的研究表明,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并发症,靶向抗炎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新途径。卡那单抗是单克隆抗体制剂,价格高,并且相关研究较少,目前难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期代谢性炎症与糖尿病专刊征集二篇专家笔谈、一篇综述及几篇论著,作者们详细介绍了代谢性炎症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评估抗炎症治疗的效果,也初探了炎症因子的功过是非,还提出了促炎治疗肥胖的设想。各篇文章读后受益匪浅,发人深思,有些问题值得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9.
冠心病是威胁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首要疾病之一。近来研究显示,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诱导和发展的核心致病机制,炎症反应的各个通路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靶点。但目前冠心病二级预防尚未推荐靶向抗炎药物。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17)公布的CANTOS研究证实,康纳单抗通过抗炎显著降低目标人群心血管病风险。这一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揭示了在传统的降脂、抗栓治疗时代后,抗炎疗法这一冠心病治疗的新篇章。近年来,各类冠心病靶向抗炎药物的研究进展迅速,现就冠心病的靶向抗炎疗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新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陈晓文综述戚文航审校血小板的活化在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阿斯匹林、噻氯匹定等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防治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不少新的该类药物进入了临床试用阶段。其...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尽管近年来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治疗房颤的常用手段,而对于房颤的预防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由于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存在副作用,且房颤复发率高,目前亟待探索预防和治疗房颤的新方法和措施。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和氧化应激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房颤与炎症的因果关系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的抗炎性介质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 (EOS)、肥大细胞和 T细胞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这些炎症细胞是通过炎性介质参与的 ,炎性介质包括组胺、白三稀、血小板活化因子、缓激肽、速激肽、前列腺素、活性神经肽、类晶体碱性蛋白、细胞间粘附分子及致炎细胞因子 ;如 1L- 11L- 2 1L- 31L- 41L- 5 1L- 61L- 71L- 81L- 12 1L- 13GM- CSF TNF- a等[1] 。随着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 ,这些物质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逐渐澄清 ,哮喘的抗炎性介质疗法 ,越来越起着重要作用。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治疗 :1 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凋亡EOS是哮… 相似文献
14.
15.
<正>老年人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冠状动脉血栓事件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健康和预期寿命。血小板激活和聚集会导致血栓形成,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由于老年人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等多种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常呈多支、多处、弥漫、钙化及慢性完全闭塞等特点。且老年人多病共存,多种药物联用,更易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此外,随着年龄增长,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风险增大,需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6.
苏海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4,21(1):30-32
以往研究表明抗高血压治疗未能预防冠心病。更合理的治疗措施应包括:加强自身血压监测,全面评估并存的冠脉危险因素,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物,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抗炎治疗对哮喘患者心理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与哮喘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表明,所有哮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改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哮喘病所致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因素对哮喘病的影响。其中哮喘病引起的抑郁(厌世、悲观甚至自杀倾向)、恐惧、焦虑和自卑等心理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精神状态和病情的恢复。我们通过观察60例中度哮喘患者吸入丁地去炎松治疗前、后的心理改变,以探讨抗炎治疗对哮喘病所致心理障碍的影响。对象与方法 60例中度哮喘患者的诊断均以青岛哮喘会议制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为依据[1],男3… 相似文献
18.
19.
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患者进行抗炎治疗的首要措施。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科学控制饮食和减轻体重是减少体内炎症因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几十年来,人们已认识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机制是伴有神经内分泌激活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系统的激活和持续的炎症反应(尤其是炎症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在CHF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此,CHF可被看做是免疫激活和循环血中前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增加引起的炎症反应的结果.抗炎和免疫调节治疗成为CHF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