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全凭静脉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5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观察组于麻醉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术毕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于麻醉前30min注射生理盐水,而术毕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记录所有患者术后24h阿片类镇痛药使用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清醒后24h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1、4、8、12及24h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对照组患者各观察时点阿片类药物累积用量均高于观察组,且术后1、4、8及12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干预效果良好,能够显著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2.
刘学文 《安徽医药》2009,13(12):1553-1554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复合氟哌利多预防气管内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麻醉诱导后静注DXM 10 mg,术毕拨管后静注氟哌利多1.25 mg)和对照组(与A组同样时点静注等量生理盐水),每组40例,观察术后6 h、24 h PONV发生例数与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PONV发生率和程度明显低于或弱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诱导后和术毕分别给予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妇科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9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缚组30例.麻醉诱导前 10 min 静注托烷司琼4 mg(T组)、托烷司琼4 mg 加地塞米松5 mg(TD组)或生理盐水5 ml(C 组).观察术后6 h内、6 h~24 h PONV情况以及拔管时、拔管后1 h、4 h醒觉程度评分(OAAS).结果 与C组相比,T组及TD组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和程度降低(P<0.05或P<0.01);与T组相比,TD 组术后24 h内恶心程度下降,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对妇科科腹腔镜术患者可减少PONV的发生,比单独应用托烷司琼更好.  相似文献   

4.
于带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17-1618
目的:观察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对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疗效.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手术缝皮时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 mg,B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手术缝皮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C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手术缝皮时给予阿扎司琼10 mg;D组:麻醉诱导前和手术缝皮时均给予生理盐水4 mL.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术后24小时恶心呕吐发生的例数、程度与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小时内,A、B、C三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B两组问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A、B两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能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效果较单用阿扎司琼或地塞米松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内脏痛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LC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GB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SGB组于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右侧SGB,注入1%利多卡因6 m L,对照组于相同部位注入等量生理盐水,2组术毕均用1%罗哌卡因10 mL局部浸润腹部切口。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切皮时(T2)、气腹建立时(T3)、气腹建立后10 min(T4)、术毕(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后0.5、4、12、24 h的内脏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术后24 h内PONV发生情况及止吐药物使用情况。分别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1晚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麻醉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GB组MAP和HR在T1、T4时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SGB组术后4 h、12 h内脏痛NR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止吐药物使用率降低(P&...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5例。Ⅰ组诱导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作为对照;Ⅱ组诱导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Ⅲ组诱导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mg/kg+地塞米松10mg,持续微泵输注利多卡因2m l/(kg.h)。观察并评估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程度。结果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Ⅱ组显著低于Ⅰ组(P〈0.05),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Ⅱ组高于Ⅲ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复合地塞米松和地塞米松均能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PONV的发生,利多卡因复合地塞米松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7.
谷丛树 《海峡药学》2013,25(4):206-207
目的探讨曲马多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选择66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随机分为曲马多超前镇痛组(超前镇痛组)和曲马多手术结束前常规应用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超前镇痛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曲马多2mg·kg-1(使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对照组于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曲马多2mg·kg-1(使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清醒后30min、1h、2h、4h、8h、12h、24h各个时间点的疼痛情况、术后舒适评分、术后阿片类镇痛药使用率。结果超前镇痛组患者术后拔管清醒后30min、1h、2h、4h、8h、12h、24h各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及舒适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超前镇痛组术后24h内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χ2=6.52,P<0.05)。结论曲马多超前镇痛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舒适程度,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艾司氯胺酮和利多卡因复合用药行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在乳腺肿块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无阿片类药物麻醉组(A组)和常规阿片类药物麻醉组(B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切皮后1 min(T3)和10 min(T4)的MAP和HR。记录两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和术后2、12和24 h的VAS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相比,两组在T1~T4时MAP和HR均降低(P<0.05)。T1~T4时,A组患者MAP和HR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中麻黄碱和阿托品使用率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12、24 h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0.05),而术后分泌物增加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艾司氯胺酮和利多卡因复合用药行无阿片类药物麻醉的麻醉效果与常规阿片类药物麻醉的乳腺肿块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相当,但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不同的药物干预方式对乳腺区段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的影响,为短小手术预防PONV药物干预方案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复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地塞米松组)、Ⅱ组(托烷司琼组)、Ⅲ组(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联合用药组)3组,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后,Ⅰ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Ⅱ组静脉注射托烷司琼,Ⅲ组静脉联合注射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观察和记录术后24 h患者发生PONV的患者数量,对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果 3组患者中,Ⅲ组PONV等级(WHO标准)和术后PONV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托烷司琼相比较,静脉联合注射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对预防乳腺区段切除术后患者恶心呕吐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帕诺洛司琼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 择期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帕诺洛司琼组(Ⅰ组)和托烷司琼组(Ⅱ组),各50例.采用常规麻醉诱导和维持.Ⅰ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 mg,Ⅱ组给予托烷司琼5 mg.所有患者均使用舒芬太尼2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的术后镇痛泵.观察术后48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24 h内,Ⅰ组PONV的发生率(44%)与Ⅱ组(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 48h内,Ⅰ组PONV的发生率(6%)显著低于Ⅱ组(20%)(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帕诺洛司琼可安全有效的用于预防迟发性PONV.  相似文献   

11.
许峰 《淮海医药》2009,27(6):528-529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麻醉前扩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1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LC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加例。N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补充2ml/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并静注生理盐水1ml;A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补充2ml/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并静注地塞米松5mg;B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补充10ml/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并静注生理盐水1ml;C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补充10m]/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并静注地塞米松5mg;记录术前、诱导时及手术开始后,5min、10min及术毕时的血压和心率。术后采用双盲法连续观察24h,每4h记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诱导后4组患者MAP较诱导前均有下降,其中N、A2组下降明显(P〈0.05);B、C2组下降不明显(P〉0.05);术后24hPONV发生率A、B、c3组明显低于N组,且c组与A、B2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A、B2组之间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和诱导前扩容均能较好的预防LC后PONV的发生,两者联合应用抗PONV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无阿片类药物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阿片类药物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无阿片类药物全身麻醉,比较2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拔管后即刻,观察组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阿片类药物全身麻醉虽然会导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延长,但有助于减轻手术应激、减轻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作用及改善术后炎症状态,并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并寻找应用地塞米松的最小有效剂量。方法选择150例患者,随机分为5组(n=30)。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05mg/kg(D0.05组)、地塞米松0.1mg/kg(D0.1组)、地塞米松0.2mg/kg(D0.2组)、恩丹西酮4mg(O组)和同容积生理盐水(S组)。观察记录手术后0~24h内患者PONV情况、抗恶心呕吐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D0.1组、D0.2组与S组比较:术后0~24h内总的PONV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需要抗恶心呕吐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例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0.1组与D0.2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D0.05组S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D0.1组与D0.05组比较,术后0~24h时内总的PONV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需要抗恶心呕吐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例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0.1组与O组比较:术后0~24h内PONV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1mg/kg能有效地预防LC后PONV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李兰英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1):826-827
目的:探讨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对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将9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D)组、托烷司琼(T)组及生理盐水(S)组。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手术结束前10 min,D、T组分别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 mg,S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观察和记录术后0~12 h,12~24 h,24~48 h内各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数。结果:三组患者恶心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T组恶心伴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5),D组恶心伴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T组(P<0.05)。结论: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防治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托烷司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妇科肿瘤根治术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98例拟行腹腔镜妇科肿瘤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期静脉使用利多卡因;对照组患者则使用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静脉使用利多卡因能显著降低术后1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的VAS评分;观察组患者术后舒芬太尼追加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排便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有助于减轻腹腔镜妇科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6.
蔡方敏  徐晶  余妮丝  吴飞华 《现代医药卫生》2022,(23):4011-4013+4018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法干预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首次行腹腔镜手术的住院患者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法,比较2组术后PONV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0~24、24~72 h PONV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腹痛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法可有效缓解妇科腹腔镜手术PONV症状,并降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邱宇飞  王建刚  岳隆基  朱健 《安徽医药》2021,25(11):2277-2281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联合托烷司琼、地塞米松预防日间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拟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日间手术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地塞米松8 mg,手术结束20 min前给予托烷司琼2 mg,对照组病人在双侧合谷穴和内关穴处黏贴电极片,不予刺激.观察组病人在双侧合谷和内关穴处黏贴电极片,诱导前30 min进行电刺激直至手术结束.记录两组术后24 h内PONV的发生率,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布鲁格曼舒适度量表(BCS)舒适度评分,记录病人48 h内出院率和其他不良反应,测量术前及术后24 h外周静脉血清5-羟色胺(5-HT)浓度,术前及术后12 h血浆胃动素(MTL)的浓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内PONV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5%比27.5%,P=0.019),观察组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5±0.69)分比(2.60±0.82)分,P<0.001],BCS评分高于对照组[(2.85±0.99)分比(2.10±1.07)分,P=0.002],观察组48 h内出院率高于对照组(95.0%比77.5%,P=0.023),观察组术后24 h血清5-HT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23±72)ng/L比(311±76)ng/L,P<0.001],观察组术后12 h血浆MT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90.87±18.66)pg/mL比(350.47±19.78)pg/mL,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比12.5%,P=0.74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托烷司琼、地塞米松能显著降低日间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术后血清5-HT浓度,抑制MTL过多分泌,减缓病人术后疼痛,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穴位贴敷法在防治腹腔镜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间,于本院妇科接受气管全身麻醉下的腹腔镜手术患者共240例,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术后30min开始行穴位贴敷法,对照组未采用任何措施。分析对比2组的PONV发生率、恶心呕吐程度评分、首次发生PONV时间以及患者的总体满意率。结果治疗组PONV发生率为14.2%,对照组PONV发生率为53.3%,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平均恶心程度视觉模拟评分(N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术后首次PONV发生时间(5.3±0.7)h,与对照组的(4.4±0.5)h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对PONV的防治效果总体满意率达到了93.3%,而对照组总体满意率仅为51.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贴敷法防治腹腔镜全身麻醉PONV能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降低了PONV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恶心呕吐程度,推迟了患者首次发生PONV的发生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彭丹晖  黎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24-352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或依托咪酯全麻对腹腔镜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80例,ASA分级Ⅰ~Ⅱ级,心肺功能正常。随机分成瑞芬太尼-异丙酚组(RP组)和瑞芬太尼-依托咪酯组(RE组)各40例。两组全麻诱导用药相同,维持麻醉RP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RE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术后24h内观察并评估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及程度;记录需要昂丹司酮止吐治疗的病人例数。结果:RP组术后PONV发生率为20.0%,RE组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插管全麻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时,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能降低PONV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严春宏  黄成赛  李悦 《贵州医药》2009,33(2):122-123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麻醉和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0%~30孵川。腹腔镜手术由于气腹影响,PONV发生率较高,达53%~72%。本研究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止吐药物格拉司琼和氟哌利多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PONV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