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5月—2019年5月,将接受门诊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门诊风险管理);观察组60例(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满意度、投诉以及风险事件。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3.33%,明显低于观察组96.67%(P<0.05)。对照组患者投诉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合格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投诉以及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理论及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7)。两组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对照组在PCI术后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PCI术后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酶水平、不良反应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肌钙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与对照组的1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为2.7%,低于对照组的21.1%(P<0.05)。结论 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可减轻急性STEMI患者的心肌损伤,降低MACE发生风险,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规范化早期活动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行PCI.治疗的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术后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早期活动方案.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行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急诊行PCI治疗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积极全面的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积极而全面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选取的154例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双盲法的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n=77)和对照组(n=77),当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对照组为9.10%;观察组的综合满意度为97.40%,对照组的综合满意度为77.92%,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积极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75例血液科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3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总评分为(76.43±5.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科患者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避免护理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神经内科患者120例,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该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是5.00%,对照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3.3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1.67%,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护理除常规护理外采取风险管理护理进行干预,其风险发生率得到显著降低,护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创伤外科实施护理管理模式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创伤外科诊治的426例患者,根据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213)和对照组(n=21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风险管理模式。观察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护理纠纷投诉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76%(8/213),对照组为14.55%(31/21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31,P=0.000)。观察组的护理纠纷投诉发生率为5.16%(11/213),对照组为17.84%(38/21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811,P=0.000)。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经风险管理干预后满意度显著提高(χ~2=8.633,P=0.003)。结论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创伤外科的护理工作中,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给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其运动耐力及心脏不良事件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7月本院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AMI患者86例,2018年10月—2019年8月收治的43例为对照组,2019年9月—2020年7月收治的4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运动耐力、心功能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MWT距离(381.23±37.34)m,大于对照组的(340.58±35.25)m,LVEF(57.31±5.76)%,高于对照组的(52.09±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91、4.003,P<0.001);2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2,P=0.091)。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9.30%)低于对照组(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4,P=0.027)。结论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运动耐力及心功能,并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行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症监护室行CRRT治疗的各类重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CRRT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各种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33%)高于对照组(8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患者行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相关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介入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可行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本院接收的急诊患者8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43例实施风险管理。将两组的焦虑评分、依从性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不完善率不良事件、护理投诉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可行性较高,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依从性,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准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健康行为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PCI治疗的A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精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的健康行为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的HPLP-Ⅱ评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的HPLP-Ⅱ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HPLP-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行PCI治疗的AMI患者的健康行为,改善其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就职的160名护理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名。同时选取接受该次调查的护理人员护理的80例患者作为参与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工作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期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3.75%低于对照组12.5%(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中护理操作(90.28±5.41)分、护理态度(91.67±5.35)分、沟通能力(90.63±5.36)分和处理问题能力(92.65±4.7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91.25%(P<0.05)。结论对护理人员实施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应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昆明市中医医院内镜中心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搜集的260例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一般资料,按照有无接受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分为实验组(接受护理风险管理措施,130例)和对照组(未接受护理风险管理措施,130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支气管镜检查成功率、护理依从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实验组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支气管镜检查成功率、护理依从率以及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支气管镜检查成功率、护理依从率以及护理满意率,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护理标识在老年骨折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组通过护理标识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4%(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标识应用于老年骨折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可有效减少坠床、管道滑脱等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